【歐盟地球日行動一次看】
#歐盟加大減碳 #歐盟永續投資分類 #核能再等等
這篇因為我去度個假放個空所以不斷難產... 所以兩個禮拜後還再談地球日...世界地球日除了拜登的氣候會議外,歐盟怕撞日所以在前一天公布了兩個法案,其一是氣候法,其二是永續分類投資。
歐洲議會、歐盟高峰會達成氣候法的修訂協議,預定歐盟將提升減碳目標從40%至55%(相較於1990),並規範了2040年以前的碳預算(總碳排量管制)。
此外,歐盟執委會則公布了第一階段的永續投資分類法( EU Taxonomy Climate Delegated Act),關於分類法的介紹我們應該重複很多次了,就是他透過一系列科學檢視做了一個簡單的歸類,你只要從事這些經濟活動並符合一些原則就是永續的生產行為,企業應該要按這些規則走,否則就可能拿不到錢。
分類法連帶兩個附件表列了目前的永續投資項目,分別闡述了項目對於氣候變遷減緩以及調適的論述。全法案共計13個項目,包含能源,運輸,林業,製造業,建築,保險甚至藝術創作,這些項目貢獻了歐盟八成碳排,並有約四成的產業與其相關。其中能源方面仍為大家所關注,規範主要有二,其一為生命週期排碳不超過100g每度電,其二則是生命週期超過250g將被列為重大影響,因此目前既有再生能源基本上都被列入其中,同時也包含氫能、儲能等技術,比較爭議的生質能與大水力發電在最後一刻殺入了名單內。
而天然氣這種絕對超過標準的能源與核能都暫時未列入其中,天然氣部分仍在搓,但他進入的將會是所謂過度能源名單(有落日條款),不是真正永續分類,核能的部分則是如上一次講的,目前歐盟執委會已經有打算將核能列入其中,但聯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報告仍在審查當中,必須要等到六月正式結果出來歐盟執委會才會將核能放在補充條文中 Complementary Delegated Act)。這邊也順便帶出核能無論如何都比天然氣好喔~
整部法案仍需歐洲議會同意,預計最快明年一月正式上路,此舉將正式改變歐盟的投資市場。所有項目也將持續滾動增訂。
此外,歐盟也將推出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措施,目前詳細策略得等到六月,最快最快2023年起會實施,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會是以永續投資分類為資料庫對國家產品做出碳稅徵收,此舉也將改變歐洲乃至全世界。有趣的是支持這個機制的國家支持核能或反對核能的人都有。
總體來說,歐盟接下來不僅靠再生能源減碳,法治與政策面都將牽動市場,台灣面對這些趨勢,似乎也得做出甚麼改變了。
2023台灣 永 續 峰會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邁向淨零排放 #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
今天治芬在經濟委員會質詢國發會龔主委⋯
上周是世界地球日,小英總統 蔡英文 Tsai Ing-wen在臉書宣示台灣在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也預計在2023年開始課徵碳關稅,4月22至23日全球領袖視訊氣候峰會也圍繞在減碳的議題,可見目前減碳目標已經是世界趨勢,而且台灣已經快要沒有時間停留在規劃階段,而是應該啟動減碳機制。
台灣近幾年的碳排總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台灣前十大的碳排企業,多以石化、鋼鐵、煉油等碳排產業為主,如果將來碳關稅真的實施,台灣這些產業將面臨嚴重的考驗。
因此,台灣已經不能再繼續置身事外,永遠在規劃階段原地踏步,是否要以碳交易的模式來促進企業減碳,或是政府應該要 #加速投資碳循環技術,並應用於產業,這都是政府應該要上緊發條,盡快解決的問題。
#治芬一直都在
#治芬心存感激
2023台灣 永 續 峰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422地球日
#2050淨零碳排
今天是4/22地球日,美國將與俄國、中國等40個國家元首召開氣候高峰會議會議,歐盟在前年已經預告2023年要課徵碳關稅,外傳美國也將在今天跟進,提出碳關稅計畫。
蔡英文總統在今天宣布2050淨零碳排。2050淨零碳排是國際趨勢,包含台灣供應鏈的競爭對手#南韓在內,已經有近#130國,宣示#2050淨零碳排,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卻還停留在2050碳排減半,明顯落後於國際標準。
我要呼籲政府,#2050淨零碳排絕對不能只有喊喊而已,相關的#碳費、#碳稅機制,應該及早建立,如果我們不迎頭趕上,一旦歐盟、美國開始課徵碳關稅,台灣可能就會從供應鏈上消失。減碳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經濟問題。
國際大廠包括蘋果、微軟、臉書,都宣示2030年碳中和,並且要求供應鏈要積極減碳。政府的減碳目標落後,但台灣科技大廠已經在#國際壓力下,主動承諾減碳目標,#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華碩,八個科技巨頭,甚至組成#氣候聯盟,要帶領供應鏈一起減碳。
今天我也受邀參加#永續環境修憲論壇,討論環境權、居住權、動物保護入憲三個題目。
環境權要不要入憲,需要大家一起來討論。環境權入憲當然有標誌性的意義,但是現有《環境基本法》,已經有些還算進步的條文,在推進環境權入憲的同時,我們也要重視現有法律如何落實的問題。
居住正義有很多法案正在推動。居住權要不要入憲?要不要列入人權清單?民間團體都有很多討論,可以透過辯證的過程,公開透明的討論,再來決定。
去年我也提了動物保護入憲,獲得32位跨黨派委員共同連署支持,「動物非物,具有感知能力,享有生命尊嚴」是動物保護的基本精神。過去我在台大醫院的實驗室常接觸動物,但多半是#實驗動物,早年社會上對實驗動物權益較不關心,直到1990年後才有比較法制化的程序與作法。所以我進立法院之後,也開始關心動保議題。現在大家都在講防疫,其實重視動物的健康及福利,就是落實防疫的第一步。
環保、動保、居住正義,都是跨黨派的進步議題,也是年輕人關心的議題,未來我也會繼續在立法院持續關心相關法案的推動。
#環保 #動保 #居住正義
#進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