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通部觀光局指導,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稱雲嘉南管理處)主辦,並由嘉義縣政府合辦的「2020雲嘉南賞鳥系列活動–生態旅遊與永續觀光國際論壇」,11月30日在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綜合醫學大樓第一國際會議廳盛大展開。
開幕典禮眾多貴賓蒞臨現場,啟動儀式由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王開玹副執行長、雲嘉南管理處徐振能處長、嘉義縣翁章梁縣長、南非Tropical Birding公司創始合夥人暨世界級專業鳥導Mr. Keith Barnes等貴賓,將大會主視覺燈箱卡插入燈箱台,點亮活動主視覺及黑面琵鷺腳印,象徵兩日論壇活動正式啟動。
交通部觀光局為行銷臺灣豐富的鳥況資源及發展永續生態旅遊,今年由雲嘉南管理處舉辦賞鳥系列活動,包括「生態旅遊與永續觀光國際論壇」、「2020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及「賞鳥生態旅遊」等活動,並邀請國內從事inbound旅行業者,進行賞鳥遊程踩線,做為未來對外行銷臺灣賞鳥生態旅遊的基礎。
本次論壇會議,邀請國內外各產官學界代表共同參與,探討生態旅遊的未來發展,討論主題含括黑面琵鷺保育、社區參與經營管理、永續觀光和賞鳥生態旅遊等相關議題,進行研討與經驗交流,鼓勵旅遊業者規劃臺灣賞鳥主題的生態旅遊,吸引國外賞鳥人士來臺賞鳥,並行銷雲嘉南地區觀光特色,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交通部觀光局每年更以臺灣不同的特色元素,訂定旅遊主題年並推出相關系列觀光活動,如今(2020)年為脊梁山脈旅遊年、明(2021)年為自行車旅遊年、後(2022)年則為鐵道觀光旅遊年,期盼能將臺灣打造為全球觀光勝地。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2國際論壇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年多前我還擔任台灣智庫董事長時,與「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催生「台美智庫交流」年度盛會,希望透過台、美智庫之間定期的交流,催生出更有創意的「台美關係」。也透過智庫外交,拓展台灣的國際網絡,並鞏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能見度。
感謝台灣智庫邀約,今天我以「建構全球框架之下的新台美合作模式」為題,在盛會中發表我對於未來台美關係的期待與看法。
【當前台美關係的新進展】
在蔡英文總統執政之後,近年來,台美關係有很多實質的進展。特別是《台灣旅行法》在2018年3月16日由川普總統簽署生效後,美國眾議院也陸續通過《台灣保證法》與《再確認台灣關係法》,在台美之間的高層交流互動更加密切,民間交流益發地頻繁,諸多的交流成果,提升了台美合作的實質內容。今年11月美國國防部在國務院的「印太共同願景」報告中,除明確提到其印太戰略與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緊密同步外,也提到其與台灣共同舉行的「太平洋島國對話」(Pacific Island Dialogues),以及台灣連同澳、紐、日本一起,是美國印太戰略有關與發展中國家展開「善治」(Good Governance)合作的夥伴。
這些文件顯示,台灣不僅政策方向被確認與美國印太戰略一致,還被認定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以美台「全球夥伴與訓練架構」(GCTF)為例,就衍生出不少其他領域的合作架構,成為了美國印太政策的一部分,例如:印太媒體識讀工作坊這個美台合作新機制的出現。而這2年台美合作的頻繁與深化,在南太平洋、西半球等地域,都看到台美合作的範例。台美合作的範圍開始超越台灣海峽,呈現更宏大的區域視野,也發展出多邊的合作關係。
【業務與外交工作的相通性】
雖然我目前服務於交通部,但事實上,外交工作與我目前擔任的交通部業務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兩者都是要用有形或是無形的方式,增進人與人、地方與地方、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自從我就任交通部長之後,我一直秉持這個精神,將「數位國家、智慧島嶼」設定為首要施政政策。所謂的「智慧交通」,就是為數位國家之基礎建設,為人民扮演重要及美好的生活連結者。而5G智慧運輸,則是智慧城市的磐石基礎,提供智慧城市流暢的交通路網、無縫的公共運輸、安全的移動環境及創新的生活應用,以達貨暢其流,進而提升城市及國家競爭力。同時,在我的推動之下,「南迴公路拓寬」及「台9線蘇花改」則將在年底以及明年初通車,為花東的民眾創造一條離家鄉更近的路。交通部也開始辦理偏鄉無人機物流測試計畫,驗證傳統物流模式結合無人機運送解決方案之可行性,以解決偏鄉物資運送問題並保障民眾生命安全。上述的這些政策,就是要縮短彼此的距離,創造更多更有效溝通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外交工作與交通部的業務,有非常相似的性質。 而交通部亦有許多與實質增進台美關係有關的業務,例如:前站查驗、網路資訊安全、觀光旅行與5G建設……這些基礎建設,都實質地串連起台美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台美雙方已經完成「一站式保安合作意向書」的簽署與換約,目前美國「所有機場」至桃園機場轉機的「託運行李」已可免除安全檢查,我們也期盼在2022年以前,推動豁免範圍由轉機託運行李擴大至「轉機旅客及其手提行李」。另由於目前美國只允許單向式的一站式保安,只有從美國至歐盟、日本及台灣等國的轉機旅客或其行李可免除安檢,未來我們也將積極參與美國「前站查驗」計畫,美方已經原則同意,在公布辦法後,我們將向美國提出申請,爭取在台灣就可完成境外通關。也就是說,未來在桃園機場就可以直接辦理入境美國的通關程序,達到「雙向」的一站式保安。在互信的基礎上,未來台美間的往來將更為順暢與便利。除便利往來旅客,更能深化台美間之合作。
【超越美中關係的台美關係的新典範】
今年11月,交通部爭取到「世界飛安高峰會」(IASS)在台灣舉辦,共計有美、英、法、德等30多個ICAO會員國,約350名飛安專業人士來到與會,凸顯台灣在空運方面的成績,也凸顯台灣的重要性。美國在台協會的酈英傑處長在會議的「台灣之夜」上致詞時表示:「台灣在許多領域都已成為全球社會的典範(Role Model),不僅與國際航空運輸安全相關組織密切合作,台灣交通部與民航局制訂的標準,也一直符合最新的國際標準和美國相關民航規範,確保旅客在該區域的運輸安全。從台灣已是美國Trusted Traveler Program、 Globle Entry 及Visa Waive的會員,更可印證台灣的飛安監理能力與成績足以受到國際信任。」這印證台美之間在飛安資訊上,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雙方攜手共同推動ICAO所強調的Seamless Sky(無縫天空)。
遺憾的是,3年一度的ICAO大會今年在蒙特羅舉辦,雖然超過20個國家挺台參加,但台灣依然無緣參與。我當時就表示,台灣民航局40多年來努力確保台北飛航情報區飛安維持最高標準,也樂於與各國分享民航發展經驗與專業知識,共同追求安全、有秩序、永續的國際民航發展。ICAO的宗旨是追求落實無縫天空seamlesssky及團結飛航uniting aviation為目標,就應該秉持專業,將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國際飛航社群積極成員納入,不應該因遭到中國的壓力就將台灣排除在外。
隨著中國崛起,其在國際角色日益重要,世界各國面臨來自中國的「紅色恐怖」,就像是台灣過去面對到來自國家機器的「白色恐怖」一般,讓許多我們的友邦不敢做出「自由的選擇」。面對這種無形壓迫,我們必須要想方設法解決台灣在外交場域所面臨的困境,讓台灣成為能「自由選擇」的國家,這也是當初我催生「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的初衷。
特別是在《台灣關係法》立法40周年的今日,我們看到台美關係的實質變化。不僅我們把「北美事務協調會」正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的組織改造中,一方面新設立主管中國的副助卿,但另一方面也把台灣歸在主管東北亞盟邦的副助卿之下,而不是歸在中國副助卿之下。此外,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印太報告都將台灣明列為其合作夥伴。台灣與紐西蘭、新加坡、蒙古等國並列為美國僅次於其盟邦的印太夥伴國家,國務院的報告更明確地指出幾個在台灣的「全球合作與訓練架構」(GCTF)計畫,為其印太戰略願景的諸多計畫中之一部分。
這些作為,意謂著美國開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台灣,不再將台灣視為美中關係須被管理的議題,而更以類似於盟邦的夥伴來看待其與台灣的關係。這些變化,讓台美關係有了明確的合作標的,超越過往的維持台海和平。不僅是印太區域,甚至在某些議題上,出現台美之間超越印太區域的具體合作關係。
當然,這樣的變化與近幾年台灣本身國力的提升有關。台灣經濟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尼,在歐洲與瑞典相仿,軍力排全球前10。科技實力更不在話下,是個有一定實力的中等國家(Middle Power)。特別是民進黨執政之後,美國開始把對台關係與對中關係進行適度脫鉤的戰略改變,美台關係有其自己獨立於彼此對中關係的邏輯,美國亦不再單透過美中關係看待台灣。亦即台美關係不應再被視為美中關係的一部分。這個超越台海與邁向印太的變化與方向,使得《台灣關係法》40周年的今日,台美關係已出現邁向區域化與全球化的典範轉移。
【全球框架之下新台美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在今日,香港民眾仍在努力爭取民主生活模式之際,台灣身為美國長期的友人與同盟,是民主價值與政府轉型的經驗提供者,同時也是區域安全的維持者,甚至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也因此台灣更不該被排出在世界秩序之外。面對新的國際局勢與挑戰,如何正確認識這個趨勢,不再以美中台架構自我限制,並讓台美互動超越台美雙邊關係提升的層次,是出現相當程度的角色與任務分工下,確認台灣在這個新架構下的區域角色與戰略定位。特別是在新時代建構民主治理、新經濟型態的發展等,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合作夥伴,也肩負著一定的角色與任務。
我們可確定的是,台灣與美國分享著相同的價值觀與共同利益。當然,現階段的台美關係確有關鍵性必須解決的問題。長久以來,美國因為地緣政治的戰略考量,既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又不願中華民國改變國號的狀況之下,面對新的國際局勢與新的國內需求,台灣與美國必須共同思考,如何創造出新的架構。否則,在中國亟欲挑戰現有結構之下,台美雙方將難以推動彼此的合作計畫。因此,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再次強調建構「全球框架之下的新台美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即便台灣須要比其他國家要花更多力氣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存在感,台灣必須成為解決全球問題國際協作方案的一部分。
對我們來說,台灣就是答案,而且是全球意義下的答案。
做為全球意義下的台灣,我們下一階段的外交策略不應扈從於美中關係之下,台灣應該要更動對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期待,建立台美關係2.0:一個合理的全球化的台美合作夥伴關係。而這樣的合作,則需要台美雙邊政府扮演規劃與領導的角色。面對中國不斷地有系統、有組織地紅色滲透,企圖以此影響台灣,進而動搖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體制。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的機會窗口,每一位台灣人民的選擇,將決定台灣未來是時時向中國乞憐討飯的扈從政權,還是做為「自由選擇」的台灣。
台灣與美國共同分享自由與民主的普世價值,也因此,我非常期待接下來精彩的對話與討論,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能以知識的交流協助台灣連結世界,走向國際。
2022國際論壇 在 江肇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市府妳把臉伸這麼長我能不打嗎
#為台中申請2022世界設計之都默哀
關於盧秀燕取消申辦世界設計之都,今天市府的回應如下:
根據世界設計組織(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WDO)公開的相關申請資訊,今年3月底前即必須投遞以英文撰寫的國際投標書,申辦條件中需附資金擔保文件。由於市府預算須逐年送議會審查,無法於申辦文件中提出相關證明,申辦時恐難獲主辦單位認同。
不得不說,盧市長妳進步了,不只會把事推給中央處理,這次還把責任推給WDO的申請規定,但面對一樣的規定,林佳龍市府其實已經做了非常多努力:
✋林市府從2017年3月就開始展開申辦籌備計畫,由文化局和都發局領軍,盤點了16個局處、102項計畫,綜整出7大設計導入市政的主軸。
✋林市府107年、108年分別編列並通過了4,300多萬及5800多萬申辦世界設計之都的相關預算。
✋林市府去年已招標委託台創公司規劃撰寫投標書,其中視覺設計由前綠川團隊協助,Logo也已完成設計,去年11月還被GQ雜誌報導。
✋林市府去年4月率團參訪2018世界設計之都主辦城市墨西哥市,與時任WDO理事長的Luisa Bocchietto及芬蘭赫爾辛基、南非開普敦、韓國首爾、法國里爾等多國代表進行交流,爭取國際支持。
✋去年9月, WDO新任理事長Srini Srinivasan及2014主辦城南非開普敦市副市長Ian Neilson造訪台中,出席2018台灣設計展國際論壇,並對台中申辦2022世界設計之都表達高度的認同與支持。
✋林市府在去年選舉前,已完成世界設計之都投標書52道題目一半以上的內容。剩餘涉及上位規畫的部份,也已做了各局處的分工及安排,只待盧市府接手後再微調、確認即可。
盧市長,把路都為你鋪到這了,妳還不肯走完!?連最後一塊磚妳都不肯加上去!?
妳知不知道妳一錯再錯,除了否定了林市府過去的苦心和努力,更讓台中在國際上失去誠信,失去了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世界逢龍必反之都
#一錯再錯前功盡棄
連結:
https://reurl.cc/ELOyg
https://reurl.cc/y45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