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知道歌壇是怎麼來的嗎?歌壇歌壇,就是哥哥和譚詠麟啊。❞
⠀
2016 年,譚詠麟受邀上浙江衛視的節目《誰是大歌神》,一陣粉絲相見歡後,主持人用這樣一句引言帶出譚詠麟當年歌壇最大的勁敵——張國榮。我受不了這哏 set 得老派生硬,一邊又覺得台上台下的安排有點趣味。當「哥哥」二字被說出口,台上站著「譚張爭霸」的當事人——譚詠麟,嘉賓席有曾志偉和他的兒子曾國祥。另外坐在一旁的,是因出演《新上海灘》與張國榮結緣的寧靜。
⠀
1980 年,周潤發、趙雅芝的《上海灘》經典程度不用多說;有趣的是,徐克在 1994 年監製電影《新上海灘》,找到和周潤發、趙雅芝形象幾乎完全不同的張國榮和寧靜飾演許文強和馮程程。儘管前有趙雅芝的溫婉詮釋,寧靜仍然演出自己的路,把富家小姐的嬌俏任性演得鮮活,很得張國榮的心。2002 年,張國榮的導演首部作《偷心》進入籌備期,他拉著寧靜在劇組裡,逢人就介紹:這是我的女主角,漂亮吧?
⠀
每次聽這個故事,我總不自覺揣摩他的語氣,猜想裡頭有推銷員式的幽默,也有自己即將投入導演身份的得意。但所有人都沒想到,2003 年愚人節過後,《偷心》從此失去面世的機會。後來寧靜每每談起這件事,都會哽咽到說不下去。
⠀
我眼中《誰是大歌神》嘉賓席的有趣,是曾見證香港八〇風華的譚詠麟和曾志偉,和差一點成為「張國榮女主角」的寧靜,是那樣的故作無意。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提起這個人會觸發怎樣的記憶,但在綜藝的場合中,遺憾和惋惜像隔了層泡泡紙,被阻隔在思緒之外;襯著廉價到幾近無情的罐頭音效,他們用很淡的語氣侃侃談起,彷彿不召喚太深,就不會傷心。
⠀
❝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 ❞—— 張國榮〈風繼續吹〉
⠀
譚詠麟唱起張國榮的〈風繼續吹〉,影片在網路上掀起一波緬懷風氣。但對走過整個香港八〇年代的歌迷來說,譚詠麟再唱這首歌,除了致敬,還有很多很多——
⠀
七〇年代中期,粵語流行歌興起,香港流行音樂總算真正找到自己的聲音。香港樂壇的群起在過渡到八〇年代時達到頂峰。女歌手前有徐小鳳、甄妮,後有陳慧嫻、梅艷芳;男歌星在羅文、許冠傑之後,有譚詠麟、陳百強和張國榮後浪推上,成為香港年輕人的新偶像。
⠀
百家爭鳴的情況下,榜單競賽也隨之增生。比照美國的《告示牌》,香港樂壇一夕間推出大大小小的流行曲榜,例如:中文歌曲龍虎榜、十大勁歌金曲、叱咤樂壇流行榜⋯⋯,每個榜單分屬不同傳媒,評獎方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常有各榜上榜歌曲自成一格的現象,常間接造成歌迷之間的爭議。其中討論度最高的,又屬香港無線電視主辦的「十大勁歌金曲」。
⠀
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讓各路歌迷激戰的獎項往往是「最受歡迎男、女歌星獎」與象徵單曲最高榮譽的「金曲金獎」。兩個獎項路數不同:前者象徵年度香港樂壇的天王天后,後者除了考慮歌曲是否受到歡迎,也要求歌曲本身的質量,對歌手的實力和唱功更是要求。
⠀
八〇年代香港樂壇最具代表的男歌手之爭,莫過於當時炙手可熱的譚詠麟與張國榮,兩人在 1984 到 1987 年角逐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和「金曲金獎」,被傳媒封作「譚張爭霸」。作為香港粉絲鬥爭的先河,兩派粉絲鬥爭的狀況在 1986 年達到白熱化。
⠀
當年譚詠麟獲頒最受歡迎男歌星之後,頒獎人接著宣佈張國榮〈有誰共鳴〉得到金曲金獎,台下譚詠麟的歌迷發起離場行動,邊退邊衝著台上大喊「造馬」(香港俚語中稱比賽造假)。當張國榮領完獎上台表演時,台下噓聲大到幾乎蓋住他的歌聲,讓他在間奏時有點出神,直望觀眾席:「有些人拿到成就,需要的時間很短。有些人要拿到一點成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至少我現在得到的東西,是我自己好用心拿才拿到的。」
⠀
因為這一番話,典禮甫結束,譚張雙方粉絲就在場外發生了肢體衝突。數年後,張國榮才在黃霑、倪匡和蔡瀾主持的深夜節目《今夜不設防》中提起此事,連帶也揭露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不成文的規定:每個歌手在典禮前一星期就會知道自己是否得獎;如果當天決定不出席,就算是鄧麗君也拿不到獎。那一年,譚詠麟因為人在澳洲沒有出席,卻還是拿到該年最受歡迎男歌手。
⠀
❝ 我只拿了一個最佳歌曲〈有誰共鳴〉。那次還真的是『有誰共鳴』了⋯⋯一出場就被噓到像狗一樣,噓到我下台。當時拿著那支麥克風,我對自己說:一是我就忍了,唱完這首歌就下台;二是我要對著他們罵回去。我張國榮站出來就是表演的保證,我永遠在舞台上就是 Give my heart out。❞ ——張國榮
⠀
他不解對方粉絲的惡意,也替自己被罵的粉絲抱不平。節目中張國榮手夾著菸,將這件事歸類在娛樂生涯中最遺憾的三件事之一。當時的他正值自信的三十歲,談吐間有傲氣,但一提起這段往事,又像個受傷很深的少年。
⠀
▋全文請見:https://bit.ly/32K4XVh
2003年十大勁歌金曲 在 《海琪的天空》 陳海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的那些年,我們還好年輕 😢✌️😁🥰
小殘:【羅文】今天是台灣的教師節(香港在97前與台灣同一天),分享一首經典粵語歌曲,【中村雅俊主演70年代經典日劇《前程錦繡》】的同名主題曲粵語版,由羅文演唱,這裡分享的是日劇片頭,花了一些時間上字幕,希望大家會鍾意。 #給台灣觀眾的科普和更多羅文下收
‧
★給台灣觀眾的科普:(部份引用參考wiki)
‧
《前程錦繡》,原名《我們的旅程》(俺たちの旅),是1975年日本電視台電視劇,講述3個日本青年人在1970年代日本社會生活奮鬥的故事,當中不少不如意辛酸事,他們還是勇敢面對/克服,由中村雅俊、津坂匡章、田中健主演。
‧
中村雅俊 飾演 津村浩介(無線配音:盧國雄;亞視配音:黃志成)
津坂匡章 飾演 熊澤伸六(無線配音:鄧榮銾;亞視配音:劉文光)
田中健 飾演 中谷池勇/中谷隆夫(無線配音:朱子聰;亞視配音:羅偉傑)
《前程錦繡》是一套勵志劇,主題歌「俺たちの旅」及插曲 「ただお前がいい 」由中村雅俊主唱。1985年、1995年、2003年三度播放特別篇。
‧
本劇是日本性格男星中村雅俊24歲時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近年他的影劇演出則是2013年的《推理要在晚餐後》電影版。
‧
1976年,TVB曾外購配音播放。粵語版《前程錦繡》主題曲由盧國沾填詞,羅文主唱。《前程錦繡》劇集和羅文歌曲都大受好評。之後,羅文不少演唱會都唱《前程錦繡》。後來也有甄妮、譚詠麟、劉德華等歌手翻唱過。
‧
★以下是閒聊:
‧
在上個世紀的台灣,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政策的關係,錄影帶和非法第四台(有線電視)開始普遍前,一般是看不到日本影劇節目的,我小時候的經驗是這樣。因此這部70年代日劇如果有台灣觀眾看過,歡迎分享您是在那個時間點在哪裡看到的,我想看中村大叔24歲的樣子啊XD
因為(我的年紀沒跟上他的年輕時代的關係)我第一次看到男主角中村雅俊的作品時,已經是1999年的《夜逃屋本鋪》了(雖然中村已經48歲,演那樣的角色非常帥),而當時電視上的日劇是播國語配音版,時間可能比日本首播晚一年至數年不等,台灣人有時仍得用不太正統的方式才能看到最新日劇以及原音版日劇,不像本世紀的日劇迷有各種正版追劇管道如此方便。
‧
★更多羅文:
‧
【羅文x甄妮】《射鵰英雄傳》「鐵血丹心」「世間始終你好」《成吉思汗》「問誰領風騷」:https://goo.gl/HWMjn8
‧
【羅文】《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插曲「滿江紅」:https://goo.gl/5LjQ5z
‧
【林子祥】1985年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分十二吋》超精彩演出(與張國榮、羅文、許冠傑、梅豔芳、譚詠麟、蘇芮等巨星互動):http://bit.ly/2JCdEUF
‧
【羅文】香港電台實況電視劇集系列《獅子山下》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http://bit.ly/2NTl10s
‧
#經典日劇 #前程錦繡 #中村雅俊 #羅文 #一代巨星 #懷念影人
2003年十大勁歌金曲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浪漫月巴睇2000(79)
【香港警方原來最撐廣東歌】
此時此刻,還顧香港,誰最重視廣東歌?
1.是香港警方。
2.理大圍城第一夜,專業優秀的香港警方在毫無預警也沒有舉旗的情況下,突然播放一連串廣東歌。
3.烽烽火火,突然播歌,這情況,令我遙想起一齣上世紀80年代著名動畫《超時空要塞》:地球人在危急存亡之秋,也是借助林明明(這是當年ATV的譯名,角色的日文原名是鈴明美)的歌聲(和美色),令來自外太空野心勃勃未受過文明洗禮的祖拿達軍,初嘗流行歌的力量,陶醉音階,放下屠刀。
4.一個林明明,便成功止暴制亂。
5.我當然不知道是否有智將參考了《超時空要塞》,才想出在那僵持不下的Moment播放廣東歌,但正如《超時空要塞》已經是一齣古舊到好多大學生都未必睇過聽過的陳年動畫,那晚被臨時徵用的廣東歌(期間還穿插了一些國語歌),我敢寫包單,至少九成,當時身處理大的學生都未聽過。
6.例如李克勤《告別校園時》。歌詞訴說了告別校園的淡淡憂傷,克勤的唱腔亦在顛峰時期(我不是說現在的他走下坡,反而是飛越顛峰,不然也不會在2017年度勁歌總選終於奪得最受歡迎歌星獎),但大佬,首歌1991年㗎嘞;唯一的可能,選歌者本人實在太懷念自己的毅進歲月,所以憑歌寄意,同時讓留守學生憶苦思甜,放眼未來。但更有可能的是:純粹借個歌名,叫留守的人要識時務,離開Poly。
7.Song List中還有羅文的《號角》,一首描述烽煙四起盼待和平結束紛爭的歌曲,畫公仔畫出內臟,只是在籮記病逝的2002年,現場最老的學生,可能都係得嗰幾歲,更何況這首歌已經是1980年,一個還在英殖時期,傳說中香港正步入黃金年代的年份。還有肥媽《友誼之光》,來自1987年經典電影《監獄風雲》,描述監犯在懲教主任殺手雄壓迫下群起反抗的故事。播這首歌,用意是甚麼?表面睇似乎是用來恫嚇留守人士,但歌曲中所呈現的友誼之光,又會否有另一層含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關方面好應該邀請肥媽到場拉闊獻唱,而且不戴豬嘴,感染力催淚力定必勁過播帶。
8.外間一味插歌單老土,其實當中也有千禧後的歌。Eason《十面埋伏》,2003年出品,首歌明明講緊一個癡戀者(或癡漢)伏唔到人的複雜感受,但有理由相信,選歌的兄台只Focus個歌名,試圖用歌名形容警方當晚的嚴密布防。
9.另一首單純借歌名抒發警方心聲的是《年少無知》。細味歌詞,其實是形容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丟棄初心——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為世所迫,總之,當初信守的各種人生價值隨著年歲增長,都注定無法修補。歌詞其實緊扣《天與地》三名角色,三名經歷過食人而得以存活下來、有命繼續成長最終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大人——「年少無知」,不是對年輕的判詞,反而是反話地讚頌年輕人,讚頌有些價值只有年輕人才會去相信、追尋、擁有;而這些,某某太子女自然不會明白。
10.我戥填詞人唔抵,歌曲被誤解(甚至根本不求甚解)和誤用,但冇計,任何人都有詮釋的權利,正如揸電單車衝入人群可被詮釋成分隔人群、叫人射頭可被詮釋成叫人射上半身、雞蛋甚至可被詮釋成高牆(難怪藥箱都可以變首飾箱)。Anyway,為表揚警方對廣東歌的重視,建議勁歌總選不妨新增、甚或索性改頒以下獎項:最受警方歡迎圍捕歌曲、最受警方歡迎新人獎、最受警方勸迎男女歌手(我有預感,校長肥媽攞硬金獎),以及最能代表警方的金曲金獎:《我至叻》。話時話,今年勁歌總選會否像台慶,錄影就算?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