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獨裁者困境」:為了攫取足夠提供足夠中等教育,卻又擋不住地方豪強突破殖民地框架】
為了攫取足夠利益,殖民政府必須為地方人士施以足夠的低、中等教育,而此種教育往往以技職等實用技術為主,避免影響政府的智識權威。
然而,地方豪強人士或學術人才依舊有辦法在技職體系中脫穎而出,進而以留學等方式突破殖民地的框架,進而為故土帶來新的現代價值觀、並成為新的意見領袖…….
#閹雞 #日治時期 #殖民地社會 #鄉土文學論戰 方格子 vocu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970鄉土文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電影教父」李行導演昨晚仙逝,他縱橫影壇超過一甲子,將一生都奉獻給最熱愛的電影,《#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原鄉人》等經典之作,相信對許多愛看電影的朋友來說都不陌生,也是一世代人的共同回憶。在他的作品中,能看見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深刻情感,也讓台灣的鄉土文學透過大銀幕,呈現在全世界的觀眾眼前!
李行導演在卸下導演身分後,仍致力於華語電影的推動和交流,誓言要一輩子當台灣電影的志工!李安、侯孝賢等知名導演都深受他的影響。他將電影工作視為一場馬拉松,如今他已有始有終的跑完全程。李導演,謝謝您這麼多年來的堅持和付出,台灣電影有您真好!
1970鄉土文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快訊)有「台灣電影教父」之稱的名導李行辭世,享耆壽91歲。
.
李行從影生涯長達60年,執導作品達52部。曾以《養鴨人家》(1965)、《秋決》(1972)、《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三度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執導作品《路》(1967)、《吾土吾民》(1975)、《小城故事》(1979)、《早安台北》(1979)等七部電影更曾斬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代表作亦包括轟動台灣的黑白台語電影《王哥柳哥遊臺灣》(1959)與國語片《街頭巷尾》(1963)、《蚵女》(1963)、《啞女情深》(1965)、《原鄉人》(1980)。從台語片、健康寫實電影、瓊瑤電影到鄉土文學電影皆有涉獵,透過其作品宛如可看見整個台灣早期影史發展脈絡。基於對台灣電影的重要貢獻,李行在1995年榮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並在2011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
.
1990年起,李行擔任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對推動兩岸電影交流有重要貢獻。接著在2009年創辦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創立兩岸電影展。2019年,李行導演得知中共疑似為了抵制金馬獎,刻意將金雞百花獎刻意選在與金馬獎同日舉辦,怒批:「何必自不量力做這樣的事情呢?」在網上轟動一時。
.
.
(附圖轉自新華社,攝影:覃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