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主體性在不同的文化領域都開始受到重視,台灣的一些博物館在基於尊重文化自主性的原則下,紛紛進行了幾種不同的行動。其中之一是將庫房對原住民開放,讓原住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部落前輩的物品,進一步研究與整理傳統工藝技法。其中之二是在舉辦展覽時,不再只是邀請原住民列席,而是從展覽規劃、詮釋資料的撰寫、解說導覽的呈現方式,都深入的與原住民合作。這類型的博物館與原住民共作的展覽,已經成為近幾年台灣博物館界展示博物館行動主義的一項重要事實。除此之外,博物館與原住民共作的展覽還有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由國立的大型博物館來帶領在地方上小型的原住民地方館。這些種種行動,都呈現了台灣博物館界、文化界對於原住民文化自主性的尊重,也希望這個合作的模式能夠成為未來博物館領域處理原住民文化詮釋、文物的「標準」態度與流程。
----------------
以「江湖之道」比喻館與部落之間義氣合作的重要性,這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林頌恩長年和部落合作的心得,以義氣相挺取得部落的信任,沒有抱持學術菁英的心態,而是以江湖之心走入部落,是成功合作的關鍵。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2007年啟動「地方原住民族文物(化)館活化計畫」以來,為長期不見起色的原民館注入了新的生命,其中「大館帶小館」以國家博物館挾帶資源與經驗,結合地方部落的智慧,舉辦特色化主題展覽,不但讓外界多了深入認識原民文化的機會,在部落間也形成保存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成功的展覽有如一場社造運動,凝聚了部落的共識,其中的合作智慧相當重要。林頌恩十多年來參與多項主題展合作策畫,包括:來義館「用手去找・新纖事」部落巡迴展、海端館「Taupas・日本軍─南洋軍伕回憶錄」,而壽豐館更相隔十年兩度以七腳川為題,策畫出兩種樣貌的展覽「遺忘中重組─悲壯的七腳川ciaksuwan之戰」、「歸途Taluma’─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過程中全憑她及參與夥伴相互間的江湖之道,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
「江湖上有不同門派,門派之間合作要講義氣,這和博物館與部落及原民館合作很相似,有時候要各自練功,合作時則要講義氣。」林頌恩認為「大館帶小館」一說有「帶領」的意味,會讓雙方的主體性不均等,應採取相互學習的心態比較洽當:「這接近一起練習走一段路的過程,一起做就有革命情感。」
小館往往面臨資源不足及人力缺乏等問題,導致要完成一個完整的展覽困難重重。她談及早年原民館只有一名駐館員,從策展、田調到解說通通一人包辦,「因此要理解彼此的限制和可能是什麼很重要,多替對方考量他現實性的侷限,我們會在合作中看到彼此的欠缺和助力,這就是我所謂的義氣。」
何將單薄的人力做最大發揮,這時和部落連結很重要,讓部落成為最大的後盾,不論是精神或實質上。「除了駐館員,要如何讓部落其他人參與,認同這個價值很重要。」林頌恩指出以文化傳承光榮感號召族人投入,一起完成部落的展覽,比起大館挹注資源更有意義。例如來義館前任駐館員陳文山長時間致力於訪談耆老,深獲白鷺部落的認同,於2009年結合五年一次的盛大祭典maljeveq所辦的展覽,是全體部落投入傳統祭典,並一起完成的展覽。部落的團結帶動青少年投入部落事務的熱忱,是無形的收穫:「下一次的五年祭,青少年不再是青少年了,而是傳承的棟樑,要把白鷺文化延續下去。」這是當時青少年的心聲。
七腳川策展團隊的李玟慧,則是在2008年訪談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就是七腳川後裔,她不斷追溯七腳川後裔的族譜調查,為族人建立起強大的系譜。2018年相隔十年後,壽豐館以「歸途」為主題,從悲壯的戰役,走向現今部落文化與當代的連結共生。李玟慧和後來策畫110周年特展的駐館員曾以文,以充滿自信的亮麗色彩,一起解說與部落結合的展覽,看七腳川後裔如何從追溯歷史去認識自己的出身,找到回家的路。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id=a5dd8cac-c9b1-4b1f-87af-860719c32b56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10年 原住民 祭典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0年「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放假日之相關資訊 #文末贈獎】
#記得請假返鄉參加祭儀❤🧡💛💚
⭕原住民族各有其不同的歲時祭儀,各個祭儀均有深層的內涵,對於維繫文化、凝聚族群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為法定休假日。
⭕凡具原住民身分者,於所屬族群的歲時祭儀放假日,得持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等足資證明族別文件,向工作單位或就讀學校辦理請假即可,無須其他證明!無須其他證明!無須其他證明!
》詳見本會官網【歲時祭儀放假日專區】https://www.cip.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0991B05985DBFF77
❗參觀祭儀務必尊重部落祭典禁忌與禮俗❗
------------------------------
🎁有獎徵答小活動開始囉~
📍活動期間:即日起~12/23止
依照以下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囉😁
🔶第一步:在LINE裡選擇加入好友,輸入ID @cip.tw (註:已經是我們好友的朋友們,直接在line搜尋「原住民族委員會」
🔶第二步:成功加入後,請回答以下問題
「我是______(什麼族),可以放假的日期為______」,將LINE私訊畫面截圖。
🔶第三步:LINE私訊畫面截圖後,請上傳到此篇貼文的留言區,即可參加抽獎。
✨就有機會獲得全家禮物卡200元(1名)唷~
📜活動規範▶️ https://reurl.cc/j70zQZ
110年 原住民 祭典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華園歌仔戲、布袋戲與皮影戲的孕育地:潮州
潮巢,帶領潮州的返巢風潮🌪️
潮州,過去是客家人、閩南人和原住民買賣交易的集散地,商業文化濃郁,致富的商人眾多,優渥的經濟條件,促進娛樂文化的興起,不僅一度擁有八間戲院,熱鬧的酬神祭典也造就傳統戲曲文化的底蘊。
建基路是潮州庄最古老的商店街,座落不少多院式建築,當年要做生意不斷往前拓建,前方是商店,不少紅磚老房子的住家便藏在正面的皮囊後方,許多屋子雖看起來已經久無人住,但因是許多家族的起家厝,這裡的房子寧願空著也不願拖手。
雖然台88公路開通後,潮州似乎變成遊客前往墾丁的中繼站,不少美食兜著圓環轉,但這座擁有百年街廓的城市,不只有番茄拌炒的紅色炒粄條,只去一天,根本還沒玩完啦~
▪️潮巢地方創生特展 2020.11.28-2020.01.03
▪️遊戲小鎮期間限定活動-街廓探險:12/5、12/6、12/12、12/13
▪️詳細活動細節 潮庄-有事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