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以前,網路上曾經瘋傳一部影片《貨幣系統的真相》,內容述說了聯準會印製鈔票及發放債券等金融機制。該影片主要的論述,便是資本主義下,民眾辛勤工作,但卻被金融機制給奴役,有意為之的通貨膨脹,導致民眾手中的錢越來越少,換句話說該影片其實是個煽動仇恨資本主義的影片。對於多數民眾來說,最最不能接受的應該是憑甚麼政府能夠拓印刷鈔票,來作到公然剝奪民眾財富的不義之事。但其實對於任何一個稍微了解從過去銀本位、金本位、布列登森林體系演變至今的人來說,當代的貨幣制度之所以變成如此,實有其不得不為的無奈和種種歷史因素,而這些故事要用三言兩語說清楚,怕也不是簡單的事。《世界經濟10000年》,恰好就是本能詳細解釋的書。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164
看到《世界經濟10000年》的書名,我本以為是這幾年在台灣盛行,述說人類文明發展的書籍。雖說本書開篇仍是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的科技和交易為主,但重點很快就從遠古歷史,進展到文藝復興的學徒,以及工業革命後的大量生產製造業生態。但我想對於多數有涉獵過人類歷史發展的讀者來說,這些內容依舊是那些大歷史書籍總是著重的內容,真正使得這本書格外出眾的,則是本身針對近代及當代經濟史的部分。
若齋友你曾閱讀過19世紀的英法小說,會發現富有的人物都用「年金」來區分彼此身價。所謂「年金」,其實就是年息,而在那個時代,利息則固定是10%。也就是說一個年金5000法郎的角色,他則是50000法郎國債的持有人。我在首次得知利息竟能高達10%時非常震驚,而後又一個令我震驚的事實,是在一戰前的世界,因為嚴格遵守了金本位制度,加上資訊流通速度慢、全球總財富增加得慢,種種因素之下,幾乎不存在任何通貨膨脹,利息也才能維持穩定的10%。
本書有相當篇幅,著重於當代貨幣制度如何形成。講述貴金屬貨幣如何發生「劣幣驅逐良幣」? 紙幣的信用機制如何演變? 金本位制度如何維持貨幣運作? 為什麼一戰導致金本制度崩壞? 二戰後布列登森林體系是如何以美金作為本位固定各國匯率? 中央銀行制度如何確立? 戰後歐陸如何復甦,東亞各國又是如何崛起? 其中就包含台灣與南韓,這兩個同樣先後以出口替代、高科技代工產業作為大戰略的國家,又是怎樣在冷戰局勢下成長。當然也包含了中國如何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後快速成長,內容也包含為什麼中南美洲和非洲於戰後,陷入長期的亂政。
乍看之下,本書討論的議題多與我們生活無關,但細思後便能發現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包含為什麼政府總是舉債印鈔票? 為什麼房地產只會上漲而不會下跌? 為什麼降息股票就會漲? 為什麼債券成為如今的避險保守投資? 通貨膨脹應該維持在多少? 這些種種你在財經新聞中看到的概念,都避不了與當代貨幣制度的形成與運作方式有關。只是這些知識解釋起來複雜,很多演變並不那麼理性,反而是屈就於當時國際因素下的產物,解釋起來特別花時間,也因此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些制度的流變。
本書作為經濟史的敲門磚,其實相當有其意義。不管是亞當斯密、凱因斯、海耶克以及傅利曼,本書皆有論及他們的思想核心及經濟理論,並輔以該時代的歷史背景,講述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下,會誕生出此些著名的經濟思想。
我認為若齋友希望理解如今的經濟結構如何運作,沒有甚麼書比《世界經濟10000年》來得更容易理解,內容還如此豐富,並且書中引用了一切讀者希望能延伸閱讀的書籍和作者清單。
雖然本書花費了齋主不少心思和時間才讀完,但內容的每個字卻深有價值,讀完後的成就感甚高,推薦給所有有心想了解經濟史的齋友。
此次 堡壘文化 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19(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
10000 年 前 的人類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ME沽空事件的啟示
GME沽空事件揭露了傳統金融霸權時代的轉移。
傳統對沖基金、沽空機構以「反價值投資」的方式,靠做空「過高估值」的股份賺取暴利。其方式是先撰寫一份字字鏗鏘數十甚至數百頁的詳細分析報告,「懶係客觀」地從基本因素分析目標股份的價格過高。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沽空該股份中獲利。這是當然的了,難道語重心長出份報告為大眾投資者著想,教大家投資有風險?
出報告目的很簡單,就是旨在利用其大行的名氣影響市場投資者,是以大蝦細的行為。沽空機構有資本實力,有訊息散佈的能力和優勢。傳統而言,他們會通過金融報章、Bloomberg、路透社等傳統金融媒介的渠道向市場投資者發佈信息和其「客觀」的分析觀點,從而影響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可是,在大互聯網的時代,他們的這種優勢已被淡化。從來,號召力來自訊息的渠道和平台,今天,這已不是大行所獨有。當擁有號召力,資本便能聚集,當資本聚集便能操控市場,而基金本身也只是「資本聚集」的一種形式,靠的是基金經理的號召力。
以往,機購大戶代表了資本的聚集,散戶根本以卵擊石。因此,大戶一出手,散戶只能屈服跟風,識時務者為俊傑,順風車搭得及時或許能從大戶的手指罅中有些微的斬獲。所以市場一有風吹草動,看到有大戶沽空的身影,散戶便立即跟風沽貨,骨牌效應,人踩人事件屢見不鮮,大戶設計的結局往往最終都能自我實現。
今次GME沽空事件,大戶反被散戶挾淡倉,說明了一件事,就是時代的更替轉變。以往大戶之所以能為所欲為,推倒預先設計好的骨牌,依靠的是「資本聚集」的能力,「資本聚集」的能力來自其號召力,號召力當然來自大行的品牌或著名基金經理的大名,而最終市場人士當然相信他們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從而令事件最後能自我實現。
然而,在大互聯網的世代,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普及,每人每日的大部份行為可以說與社交媒體幾乎實時地同步著。這包括了生活的點滴、午餐和晚飯的美食、情緒的宣洩、政治的取態、對社會的不滿等等,甚至乎個人的投資行為,「都會」在社交媒體平台之上分享。這裡要注意「都能」和「都會」的不同。以前是「都能」,現在是「都會」,意思是互聯網和社交平台已存在多年,但人們對它的應用開始滲透至各種層面。
原因是行為習慣的改變,使用的時間越來越長,依賴度越來越高,應用層面越來越深入和廣泛。而事實證明,從2010年到今天這十年來,人們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上升了以倍計。據統計,每人每日花超過1/4的時間在移動互聯網上,而且趨勢在增加中。這當中對「市場」有了一個重大的啟示。
傳統所謂的「市場」其實指的人類的行為。當人類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和依賴,這意味著最能控制市場的,不再是著名基金經理,而是網絡KOL。Elon Musk 在Twitter一個動態就對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訊息傳遞和接收習慣之改變,從而影響市場行為的重大啟示。
要知道,傳統以來,上市公司要與公眾溝通一般只通過發佈上市公告,而有些最多只有一季發佈一次業績公佈,自願性的動態公告欠奉,小股東接收到的都是滯後的訊息。身為買了公司股票的小股東或投資者們當然希望動態地知道上市公司的最新情況,最好日日都見到上市公司CEO講講公司的動態消息和市場看法。相比起交易所上市公告,社交媒體當然來得更即時更貼市。
因此,若上市公司的CEO是使用社交媒體的能手,甚至是KOL的境界,其股價當然更易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受到沽空機構追擊的機會亦會較低。這是為何沽空機構面對有Elon Musk這位超級KOL坐陣的Tesla只能節節敗退,聞風喪膽。有誰敢藉以說Tesla是泡沫而大手沽空?誰大誰惡誰正確,預測市場的行為之前要先預測對手的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其號召力和影響力,因為資本從來都只會助紂為虐。這是作為專業投資者/機構不可或缺的分析過程。
可是,今天「資本」已不再是基金大戶的專利,「網絡資本」的力量在現今「網絡掛帥」的新世代已經是深不可測。
傳統基金大戶在今天的世代已不再無敵。基金本身都是向散戶集資,但當社交平台都有「召集」的能力時,「聚集資本」已不再是基金經理的專利,事實上互聯網社交媒體/平台連集資的過程都省略掉,這才是它厲害的地方。
社交媒體平台所召集的不是資金,是一種意志,而每個人都是獨立投資者,是個人的投資行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定義上不能稱為「一致行動人士」,大家只是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投資想法和行為意志,即使詳細分享自己的statement,是個人的自由,又有何問題?今天不同的是,通過平台網絡化,訊息可以1:10000+ 的形式實時散播,變成對市場有絕對的影響力。嚴格來說,監管機構都奈不了何,大家都是「跟足規矩」來玩。
相反,今天券商(背後可能是監管機構的指令或「建議」)「禁止建新倉,只許平倉」的做法就是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做法,亦顯示了監管機構對「網絡資本」的恐懼。當然,監管機構的最大責任是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今次是沽空機構做空在先,且沽空比率達140%,意味著「沽突了」,在骨牌式下跌的如意算盤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貨去平倉。這是「貪婪得來自信,自信得來愚蠢」的行為。
這樣的沽空,理論上可以輸無限,然後引伸一連串的金融連鎖效應,因為金融機構後面的資金鏈一環扣一環,一家金融機構破產也可能足以引致金融危機,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整條資金鏈究竟有多長,這是美國金融規則和監管的問題,有機會再多作解釋。今次券商或監管機構的介入雖然輸打贏要,從另一角度,這可算是息事寧人。此外,GME股價已嚴重偏離公平值,價格越高,持貨者出貨的誘因越大,再沽空的誘因越大。整件事最後可能是最早期在低位「先挾高,後走貨,再沽空」的人獲利最豐,他們才是真正的莊家。所謂的「金融革命」可能只是發起人號召時的一種口號、一面旗幟。
今天資本市場的規矩,本來就是由大戶設計來玩,只是在設計當年沒有今天的互聯網生態,在大戶設計的遊戲規則下,大戶的「資本聚集」能力和訊息的不對稱,成為了大戶在資本遊戲的絕對優勢,大戶理所當然成為遊戲的壟斷者。
然而,從今以後「網絡式金融」將會是主流。真正的「大戶」將會分散地隱藏於網絡之中。KOL連基金都能在網絡號召,基金經理都要KOL化,KOL和社交平台參與者在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資訊壁壘在大互聯網世代已完全打開,傳統的Bloomberg 和Reuters在資訊渠道上已不能專美。
投資者要投資獲利必須要熟悉網絡生態,思維必須要更前瞻,因為「市場」將會變得非常前瞻。倘以傳統思維投資,你將永遠落後,正如傳統地產股的NAV折讓日益擴大,傳統投資者若以傳統思維認為「好抵買」就錯了,因為這折讓正反映了這類投資正被「網絡式金融」市場屏棄,落後市場的人,投資會永遠失利。作為投資者,在江湖中行走,必須要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
Starman投資世界(BLOG)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1/01/gme.html
10000 年 前 的人類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普京一直知道他的真正敵人是誰,才是美國民主黨政府把俄羅斯塑造成真正敵人的原因。
早在去年7月,俄羅斯便下令禁止小麥出口,改革農業期貨市場,迎戰大流行製造的低利率環境衍生的大通脹。國際糧食價格之後上升了30%,粟米價格創七年新高,但農民並不是得益者,美國農民苦訴大流行迫使他們提早收割,大部分升幅都在貨物易手後才被炒起,而且沒有停止跡象。半年前已有警告,說市場氛圍與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前奏非常相似,炒起糧價是西方對發展中國家顛覆政權的一種手段,物價飛漲將刺激人民舉起憤怒的拳頭,但今次有着微妙的分別。因為相比之下,推翻政權實在微不足道,大重設才算是真正革命——「世界政府」將藉今次機會擴張對各國的控制,道理很簡單,先使各國失去自理能力,再以救濟之名強迫他們執行改革。
當失業的基層苦愁下一個月的着落,店東被迫放棄家族生意的同時,數千萬億的資本卻在市場尋找可觀的回報。華爾街不滿足於股市飛升所帶來的暴富,當水位賺得七七八八,熱錢便需要投奔下一個板塊,而投機者很早便盯上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摩根大通正減少對債券的投資,建議客戶增加對原材料市場的押注——惡性的資本供應製造出惡性的資本需求。
由去年9月至今,市場對大宗商品交易的投資急增了300億美元,對沖基金的注碼高達1200億美元,創10年新高,涵蓋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其中的20種原材料。除了農產品之外,銅價亦因供應短缺激升,預料會上漲20%,破10000美元一噸。香港的萬億明日大嶼計劃,隨時變成兩萬億才可以埋尾。
庫房空虛正是乘虛而入的大好機會,沒有國家比經歷九次破產的阿根廷更明白這個道理。政府面對經濟困難,領袖無計可施,便是白武士出場的時候。IMF或世界銀行很願意為各國提供借貸和債務重組方案,但全都附帶條件,例如干預該國的財政決策權,或要求對方執行農業改革等等。白羅斯的盧卡申科早前便踢爆不搞封城和社交距離,世銀就不批出貸款。而中共的一帶一路不斷批出貸款,不過是照板煮碗,連債務陷阱也是山寨來的,但中國更高明之處,是它仍自居發展中國家,可繼續向世銀攤大手板。
這就是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300584
作者
10000 年 前 的人類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曆(Tzolkin),
這個名字是來自於猶加敦語,意思是日子的計數,
裡面一共有20個神明,有從0-12 的13個數字,
有點像中國的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組成的一甲子,
而卓爾金曆一共識260組合,一年分成18月,
每個月20天,另外加上5天的禁忌日,
就很神奇的和我們現在的日曆一樣是365天,
當卓爾金曆輪迴了73圈後,
剛好是太陽年周轉量52圈回到了同一個標記上面,
因此形成了52圈的大週期。
在瑪雅金字塔裡面發現的瑪雅神廟,一層層相疊而成,
每兩層之間相隔了52年。所以用這個日曆來計算紀年,
甚至可以準確無誤的記下幾千萬年前的每一個日子。
那麼根據卓爾金曆,地球由此至終一共有五個太陽紀年,
分別代表五個浩劫,
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2012年就是處於第五個太陽紀,
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
這個太陽紀的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到2012年為止。
那麼最早的第一個太陽紀,就是馬特拉克提利Matlactil Ail,
也稱作根達亞文明,傳說中的三眼神族的文明,
關於這個根達亞文明的歷史記載,真的是寥寥無幾,
而在地圖上,是位於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之間的海洋,
根據阿茲特克文明裡面最重要的抄本,
梵帝岡拉丁抄本裡面有記載,根達亞文明的人是
靠一種亞齊欽特里的水生玉蜀黍為主食,
那時的人類擁有三隻眼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
在眉間兩公分左右的位置,呈翡翠色,也有其他的顏色,
每一個男人的超能力各有不同,而女人是沒有的,
但是她們具有神通的能力,能在懷孕時和即將要投生的神靈對話,
然後決定要不要孩子。
當時的非洲和美洲大陸上連在一起的,在發生大海嘯過後,
非洲和美洲大陸分離了,而在其中的根達亞文明就南北裂成兩片,
形成了現在的非洲和美洲大陸,如果你把兩個地圖拿來對照,
發現他們是可以合併在一起的,而且兩個大陸出現的動物都是一樣的,
而在發生大海嘯的之前,在根達亞文明
東南邊的一個城市叫艾密納的城市,
裡面的人的超能力就是預知未來,知道大災難的降臨,
於是就經過海路到達了南極,在哪裡創建了米特拉姆文明。
以前的南極並不像現在那麼的寒冷,
這些人到了那裡過後,就開始農耕,慢慢的失去第三隻眼的超能力,
而過了很久,地球的軸心變動顛倒,而南極瞬間變成極寒之地,
有一部分人得以乘船逃脫,
於是米特拉姆文明的延伸就到了雷姆利亞文明(Lemuria)
雷姆利亞大陸位於印度洋,介於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西澳的之間,
由於這三個大陸都有狐猴,但是這三個大陸是沒有連接的,
因此推測他們原本是來自於同一個大陸,
而部分的印度學者認為,
雷姆利亞其實是古默里坎達Kumari Kandam(傳說中的神明大陸)
雷姆利亞的傳說出現在很多神秘學的書籍裡,
就說這個文明其實是火星人或者是昴宿星團的人開始的,
然後逐漸傳到其他的古文明,包括印度和中國華夏文明
所以傳言說「中國是龍的傳人」這是真實的事,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
當時在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文明,
一個就是「亞特蘭提斯文明」,另一個就是「雷姆利亞文明」。
因此,中國人其實是「雷姆利亞人」的後代或轉世的。
而半人族外星人的傳說也出現在其他歐美國家,
包括人魚,人馬,獨角獸等等的故事。
人魚—是歐洲神話中,長得很美麗的半人族,
擁有人族的身體,和大魚的雙尾。
值得一提的是,人魚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0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註:亞特蘭提斯在10000年前文明滅亡,
但雷姆利亞在15000年前就已經逃脫到4~6次元的外星去避難、重新生活。
還有,其實人魚不一定是美麗的,
就像人類一樣,有美、醜、普通的差別。
在中國的《山海经·海內南经》裡面記載的人魚寫道: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日本也有詳細的人魚傳說,在今昔物語裡面,人魚是這個樣子的,
他的眼淚會變成珍珠,而且人魚出現大部分是代表吉祥的預兆,
而且傳說中吃了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
日本傳說裡面就有一個吃了人魚肉活了800年的尼姑。
Ok,扯太遠了,我們回到這裡,那人魚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獨角獸—是歐洲神話中,頭上長著一根角,身體是潔白色的馬。
但其實獨角獸歸屬於「人馬」的其中一種類別。
「人馬」下一個就會講到。
值得一提的是,獨角獸其實擁有人族的上半身,
潔白色馬的下半身。
獨角獸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人馬—又稱半人馬,是歐洲神話中,
擁有人族的上半身,棕色馬的下半身。
半人馬有很多擅於「射箭」的,所以在歐洲被稱作「射手座」,
你如果去查詢的話,會發現星座「射手座」正確的稱法為「人馬座」。
半人馬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妖精/精靈—是歐洲神話中,擁有人族身體,
半透明翅膀,但非常小的半人族。
妖精的英文是fairy,精靈的英文是elf。
其實是同一種半人族,被歐洲不同國家給予不同的稱呼,所以才有兩種說法。
妖精/精靈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亞特蘭提斯人」普遍身高為200~250公分。而妖精/精靈只有25~31公分。
妖精/精靈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提到「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以及光明與黑暗的連結性
大家有沒看過一本書叫:藍色的血液,真正的血液,
在裡面曾經有提及過透明人,裡面的描述是這樣的。
在蒙托克項目,偶爾會遇到自稱爬蟲人的外星人,
他們幾乎突然間出現,又突然間消失掉,
爬蟲人主要是使用較低的星光層來進入物質的世界,
而這些生物是在很久以前就被
一班未知的生物體帶到來天龍座恆星系統,
這裡裡面有提到關於蒙托克項目,我在這裡大概解釋一下。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 (The Montauk Project: Experiments in Time)
發布於1992年6月,這個奇異行動的起源是在1943年,
在新型的戰艦埃爾德裡奇號上面進行的隱形實驗,
由於這艘戰艦上停泊在費城海軍基地,所以也叫做“費城實驗”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讓戰艦無法被雷達偵測到,
但是卻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嚴重副作用,這艘船變透明了。
這個費城實驗有點長,可能下次再另外做一個完整的影片和大家講解。
好啦!今天的這一集就暫時到這裡,
下一集我們來講費城實驗和透明人外星人究竟是怎樣的?
而這個作者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見!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就記得訂閱,按贊和分享吧!
下一集見!Bye B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nzWycqa6E4/hqdefault.jpg)
10000 年 前 的人類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萬年後的人類文明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首先,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文明歷史只有五六千年。因此,一萬年後人類文明還存在不存在是一個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怎麼打的,但是我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是人類拿著石頭和棍棒的戰爭。
可以先做一個比較,一萬年前我們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文明還處於萌芽階段。一萬年的今天呢?地球的文明發展速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而且還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最近一百年的成就超出過去一萬年的成就總和。我們甚至難以想像一百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更不用說1一萬年後了。但歷史的發展總有規律可尋,我們可以根據過去文明的發展規律,把這些規律延伸出去,看看會是什麼情況。
0:42 2019年
1:10 2020年
1:50 2024年
2:26 2026年
2:53 2028年
3:15 2029年
3:52 2033年
4:13 2036年
4:42 2040年
5:15 2048年
5:50 2050年
6:22 2100年
7:35 3000年
9:05 4000至5000年
11:10 7000至8000年
12:26 10000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g3dmp9MZ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