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媛說星國|強大的政府系統】
新加坡一直在邁向智慧國前進 👣
Singpass 是媛覺得政府推廣很強大的系統,有它在手,方便無窮!
可以登陸各大政府單位來交稅、申請執照等,並將個人資訊通通整合在內,包含....
#往事不堪回首的O水準成績
O水準類似考高中的會考,A1是最好,接著是 A2, B3, B4...以此類推。
跟國中哥們分享著,他們一直笑我英文差,結果大家都拿C6,標準龜笑鱉沒尾!
有一門社會學,B哥們差點不及格!他說誰知道猜題都失敗?那年考的都關於新加坡,而我拿A2...
#註定做新加坡旅遊 🤔
不變的是我們上POLY 都放飛自我。
現在回頭看。文憑與成績或許很重要,是進入社會的快速卷,提供更多選擇與高度,以及寬闊視野。
但並不代表一切,只是過程,也不代表人格,更不是拿來優越的理由。
#我們都曾經因為成績被看低過
▫️
喔對~ Singpass 是黑紀錄高手。
認識新帥哥時,請跟他說:Singpass 借我看下你結婚了嗎?🙂
真的很強大,人在做,Singpass在看。
屬於我們的電子身份系統。
#本地朋友覺得還有什麼很強大呢
註1: 新加坡的實體身分證沒有配偶欄
龜笑鱉無尾類似 在 陳若翠-微笑加油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罷韓的政治語言,
🙆高雄人聽不膩嗎?
文/陳若翠
(高雄市議員)
台語俗諺說「龜笑鱉無尾」,過去綠營總是愛嘲諷韓粉偏激、不理性,隨著罷韓投票日逼近,雙重標準、仇恨動員、看到黑影就開槍,,綠營的脫序演出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民主社會本來就應該尊重各自信仰,一再製造仇視對立、拒絕對話,堅稱唯有己方陣營才是絕對價值,這豈不是開民主倒車?
罷韓團體近來火力全開,韓國瑜任何作為都能挨罵,罷韓領導人尹立日前按鈴控訴韓市府砸錢發文宣,利用公帑反罷韓。外人不明究理也就算了,尹立身為高市府前文化局長,怎麼可能不知道花媽時代類似的市政文宣發得更多、做得更精緻,昨是今非的雙重標準,尹立根本只是在為罷免做宣傳。
針對韓國瑜,罷韓團體的仇恨值滿檔,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廖達琪忍不住在臉書發文,說她收到罷免公告,發現其中的罷韓理由之一竟是「要讓城市恢復健康,首要清除病菌傳播者,而韓國瑜正是危害城市的病原體」,罷韓領導人自稱「四君子」,卻把韓國瑜貶為病原體,不禁讓人想起希特勒曾用「病菌」來比喻猶太人,令人不寒而慄。
此外,近來罷韓團體的烏龍爆料更是不勝枚舉。例如韓陣營號召支持者出來監票,罷韓方就解讀是找黑道監視投票者,警政署長甚至代表「罷韓國家隊」出手,語帶神祕「證實」確有收到類似情資。
問題是,有情資當然就去偵辦,警政署長喊話已經過去這麼多天了,警方也沒查出什麼東西來?是放著情資辦不出來,瀆職?還是能力太差?
最具代表性的烏龍爆料是,里鄰長發送選舉公報、投票通知書時,要求里民簽收,罷韓團體竟然以「韓式詐欺」來形容。沒想到,這名挨罵的里長出面自清,大家才知道其實他的立場親綠,只是為了避免投票通知單送丟,才逐戶簽名確認,過去5次大選,他都是採取同樣作法,結果,認真做事的人反被揪出來批鬥。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曾脫口說出「韓粉不理性」,如今似乎也適合用來形容「罷韓粉」;大選後,韓國瑜力拚市政與防疫,要支持者不投票、不激化,更親自在議會道歉,他的所作所為極力營造與所有市民的對話空間,但罷韓團體就是不聽不看,繼續罵他「草包」、「罷就對了」,滿腦子相信只有罷韓才是進步價值。
民主與民粹僅有一線之隔,2018年市長選舉、2020總統大選早已結束,目前高雄整座城市卻依然到處充斥「光復什麼高雄」、「保護什麼台灣」的選舉口號,聽了這麼多、這麼久的政治語言。
高雄人.
真的不膩嗎?
#交通大學學生㑹用媽媽專車領300淪為罷韓部隊
#讓仇恨蒙蔽雙眼的世代
龜笑鱉無尾類似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永久檔案》是一本充滿勇氣與自由價值的自傳,作者是前美國國安局、中情局的情資系統外包雇員愛德華.史諾登,他是揭露「#美國國安局稜鏡計畫」這起大規模網路監控事件的吹哨者,這個醜聞也令一向以自由人權為主張的美國蒙羞。
📓閱讀心得:https://readingoutpost.com/permanent-record/
【這本書在說什麼】
自2007年開始,美國國安局濫權利用稜鏡計畫,監控全世界每天超過17億筆的網路與通信資料,窺視全球所有人的一舉一動。史諾登原本秉持著服務國家的初衷,協助設計與打造這個龐大的系統,但在內心的良知與價值觀拉扯下,最後選擇全盤揭露。
這本書是史諾登的自傳,他從求學階段開始回憶,娓娓道來像他這樣第一個成為網路世代的人,心中對於隱私和自由抱持何種價值觀。書中也說明了他為什麼放棄自己前程似錦的人生,選擇以真實身分挺身而出,揭露這醜陋的真相給世人。
現在被美國政府通緝的他,暫時在俄國接受政治庇護,他說:「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職務來說很危險的事。我決定說出事實。」美國司法部也對這本自傳提告違反揭密協議,他在Twitter反擊道:「這是一本美國政府不願讓你讀到的書。」
【侵犯隱私,即侵犯自由】
自從911事件後,美國資安體系對於無法提前預警的行為感到愧疚,反恐意識深化到極致的結果就是,掌控全球一切情資,避免同樣悲劇再演。然而,史諾登對於這種大規模監聽的行為深感憤怒,原因之一來自於他認為隱私與自由本是脣齒相依的存在。
他說:「唯有對於人民權利的尊重,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而我相信這些權利實際上是國家權力的界線,明確界定一個政府到何種程度不得侵犯個人領域或個人自由,在美國革命時期所謂的『自由』,在網路革命時期即所謂的『隱私』。」
我也曾經誤解過,認為如果自己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為何會害怕被監控?但用比較具體的例證,就能說明隱私的重要:一個人的移民身份,失業歷史,財務歷史和健康記錄這類的資訊,都是可能(也已經)被有心人事(或政府)用來對付自己的工具。
史諾登對於隱私意識低落的人這麼說道:「以自己沒有任何需要隱藏的,做為不在乎隱私權的理由,就像是在說自己沒有任何話要表達,所以不在乎言論自由。」說起言論自由,便讓人想起另一個國家:「中國」。
【龜笑鱉無尾】
自從這本自傳出版之後,中國便有許多聲音稱讚史諾登是一位「勇敢的揭密者」,以及群起撻伐道「美帝的邪惡令人髮指」。有趣的是,這本自傳原定在2020年推出簡體中文版,卻遭到中國刪減了許多內容(中國情資體系、防火長城、香港自治)。
史諾登憤怒地在Twitter上回應:「我的書《永久檔案》的簡體中文版已經被修改,違反了合同。 隱藏關於國內監視與民主的基本真理,是對一個偉大社會尊嚴的侮辱。」今年2月他雖然公布了未閹割的免費簡體中文版,但是下載的連結現在已失效(繁中版沒被和諧)。
如今,中國境內的天網系統反而持續發展茁壯,運用無所不在的監視器、人臉辨識、人工智慧來辨識定位全體國民,甚至整合社會評分系統,對人民進行終極的監控行動。在美國已經立法禁止大規模監聽的同時,中國正在往這條道路加速駛去。
面對中國與美國兩大強權的壓迫,真是跟史諾登在書中的這句話起了很鮮明的對應:「專制國家通常不是依法執政,政府是一群領導人。他們要求民眾保持忠誠,抵制異議。」我們該提高對隱私的意識,更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
【我們這輩:網路世代】
史諾登在這段揭密的心路歷程中,提到自己是「尚未數位化的最後一代」(他1983年出生),意指在他年幼時期,還是使用著底片相機、手寫日記、天線電視這些「類比世代」的工具。隨著科技逐漸發展,這一切開始全面被「數位世代」的世界接管。
接著,他提到由於網路革命的出現,人們在網路上能夠匿名發言,或者使用多種不同的身分,與未曾謀面的陌生人進行探索與討論。這段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回想起那老舊的數據機,撥打著嗡嗡作響的聲音,螢幕緩緩地顯示出雅虎奇摩首頁,那種進入新世界的悸動。
與史諾登年齡相仿的我,可以體會那種接觸網路的青少年「以為自己是大人了,不會認為自己是小孩」的感覺。也發現自從接觸網路而且得心應手之後,許多日常與人生的問題,第一個不是問父母、也不是問朋友,而是問「Google」。
透過網路與數位拓展自己人生視野的同時,雖然強化了與國際世界的接軌,卻不知不覺地疏遠了與親人的距離。起初還不是情感上的距離,而是認知與理解上的,但漸漸地,也影響了情感。這種彼此之間,似乎活在平行世界的疏離,令人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傷。
【原文版有聲書心得】
這本書我是用Audible有聲書聽英文版《Permanent Record》。說書人與作者史諾登的年紀相仿,讓我對於整段故事非常有帶入感。自傳裡面會提及許多的網際網路與科技術語,尤其是資訊的安全部分,例如Encryption、Protocol、SSL…等許多翻成中文還不一定看得懂的專有名詞。
對於一般比較沒有這方面背景的讀者可能會稍嫌吃力,算是稍微有門檻的一本有聲書。但整體而言,說書的語調與敘事流暢度,仍是值得一聽,尤其是後半段揭密後的逃亡,扣人心弦的過程不時讓我捏一把冷汗。
【後記:反思「我們可以 vs. 我們應該」】
在書中史諾登感慨道,法律的制定速度總是慢了科技一個世代:「自工業革命以來,學術界、工業界、軍隊和政府中的技術人員做出許多決定,都是基於『我們可以』,而不是『我們應該』所做出的。」
雖然許多的創新與突破,都是基於「我們可以」開始發想:例如人類本來就「應該」行走於地面,可是萊特兄弟卻突破框架讓我們「可以」飛翔。但是,當道德倫理和普世價值,與科技創新相互干涉的時候,這塊灰色地帶就成了嚴肅的課題。
我也開始思考這一點:現在許多年輕家長喜歡將兒女的一切,打從出生就全部數位化而且公開分享,究竟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們也可以」?但是,孩子並沒有同意、也不一定願意公開哪些內容,「我們就應該」這麼早就替他做出選擇嗎?
身處「類比世代」與「數位世代」重疊時期的人們,會不會在指著中美強權的鼻子,罵他們踐踏我們隱私自由的同時,卻早已對自己最親密的小傢伙,做出了類似甚至更全面性的冒犯?
時報出版 #永久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