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拔後感』
大家如果一直有follow 我,應該知道我去年的「九顆牙」背水一戰。化療後牙齒狀況不好,當時其實已經有發現這顆智齒,但我太害怕一直拖著不拔。🦷 牙醫建議拔智齒年齡為18歲到30歲,很明顯我已經超齡了。真沒想到一把年紀還跑去拔智齒🤦🏻♀️心理壓力真的非常大,連續推遲了三次。終於決定狠下心來一定要把這顆智齒拔掉 (主要是因為真的沒辦法,都蛆到旁邊的牙齒了)😓
今天是拔牙後的第四天,我已活蹦亂跳週圍趴趴走了!(果然是打不死的小強)💃🏻 雖然被拔牙的部位仍有腫痛的感覺,但比當天拔完回家那奄奄一息的狀況好了許多,也慶幸醫生技術好所以第二天沒有明顯的臉腫。頭48小時內我努力冷敷,第三天開始熱敷。食物方面吃軟質食物為主,傷口還是要非常小心的照護。
🙋🏻♂️有人問:
#做過化療放療的人可以拔牙嗎?
可以,但是要先看是哪一種癌症病患,放療位置在哪裡,而且不建議在化療期間做。因為化療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傷口比較難癒合。由於身體抵抗力、免疫力也低,很容易會造成感染。所以化療期間不能做任何侵入式的治療,舉凡拔牙、抽神經這些都不建議☝🏻。安全起見,如果可以拖一下,建議化療電療後1~2年再做處理。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先跟主治醫師和牙醫醫師溝通商量。如果真的沒辦法而決定要拔牙,會在拔牙之前抽血看白血球及其他指數。如果白血球低於2000以下,有可能就必須要延期拔牙了。
❗️另外,有專家表示,放療如果是在頭頸部腫瘤,例如鼻咽癌之類。放療後3年內盡量避免拔牙。因為放療會損傷唾液腺,使唾液分泌減少,酸度增加,細菌便於繁殖,易形成放射性齲齒、牙齦紅腫、齒槽溢膿。「口乾、腫脹、疼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多處口腔潰瘍、出血、化膿……」如果在放療後3年內拔牙,上述症狀有機會誘發頜骨骨髓炎,張口困難甚至有生命之憂。
#拔智齒後注意事項
🍀 拔完後,藥棉/折起來的消毒紗布要咬1或1.5小時以後再吐掉。但並不是咬愈久愈好!(可以的話每半小時更換一次)
🍀 拔完牙後24小時以內有些出血是正常現象,沒有關係。24小時內盡量不要漱口,不要刷牙,不要用吸管喝水。24小時過後進食完,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漱口水或鹽水漱口。
🍀口水增多是正常現象,可能會帶著血水。我知道聽起來感覺很噁心,但請不要把口水吐掉,就把自己當成一日吸血鬼囉🧛♀️🧛♂️
🍀 拔後48小時冰敷,48小時後就可以熱敷了。(每敷10分鐘,休息10分鐘直到感覺改善)
🍀 食物方面吃軟質食物為主,湯水、粥品類都是不錯的選擇。放涼一點再吃,必免太燙或刺激的食物。盡量用沒拔的那一邊吃,這樣食物不會那麼容易卡在傷口裡導致發炎。
💁🏻♀️最後,拔牙後如果出現發熱高燒,或是流血不止,一定!一定!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不要耽誤。
覺得有用記得分享給朋友看看唷❤我們關關難過關關過,繼續努力💪🏻
#Mon不茫 #乳癌
鼻咽癌第四期症狀 在 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接吻病到癌症的EB病毒
案例一:8歲的阿華已經喉嚨痛、反覆發燒6天,診所說是扁桃腺炎也吃了3天的抗生素,但是不但沒退燒反而身上出現紅疹。小白醫師驗血後發現肝指數升高、血小板偏低和非典型淋巴球增加,最後診斷是『感染性單核球增生症』。
案例二:12歲的阿輝原本興高采烈的跟著同學去畢業旅行,結果出發第一天就開始頭痛、發燒,硬撐了三天,直到老師發現他開始胡言亂語,說自己是蟻人,每個人都變得好巨大,趕緊送到急診。經過一連串的檢查,診斷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案例三:17歲的阿成已經反覆高燒一個月,看過兩家醫院都只說是病毒感染,因為越燒越高而掛急診。小白醫師發現病情不單純,以不明熱收住院檢查後發現是EB病毒引起罕見的自然殺手細胞血癌。
這三個看似不相關的診斷,卻都源自同一個EB病毒的感染,到底EB病毒是一個甚麼"咖"呢?
EB病毒跟水痘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都是同一家族的,它的本名是"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在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兩位醫師在非洲淋巴瘤病童的身上發現,所以後來就叫Epstein-Barr病毒(簡稱EB病毒),是第一種被發現與癌症有關的病毒。
EB病毒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體液傳染,所以凡是親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輸血及共用針頭等等都能夠傳染,其中歐美以青少年接吻最常見,這就是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單核球增生症”又被稱作「接吻病」的原因。人體一旦受到感染以後,這種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鼻咽的部位,可說是十分普遍的病毒。也已有許多研究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淋巴癌有關。
研究發現台灣和大陸感染的年齡層比歐美國家與日本早,80%在5歲以前就已經感染過了,這可能跟我們在家中少用公筷的習慣及父母經口餵養幼兒的方式有關。在青春期情竇初開時因為熱吻而感染EB病毒的約只有10%。
親親會生病的「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EB病毒感染後可以潛伏4-6個禮拜,之後會出現發燒,通常持續5-7天,有時候會長達兩個禮拜,扁桃腺出現化膿,有時與細菌感染不易區分,頸部淋巴腺腫大,腹部則有肝脾腫大,其他的症狀還有眼皮浮腫倦怠、頭痛、肌肉痠痛、食慾不振等。有的小孩在使用某些抗生素治療後皮膚出現紅疹(Ampicillin Rash),抽血檢查顯示白血球中的單核球增多,故名「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會產生錯覺,但不會有幻覺
EB病毒感染後,要注意有無產生腦炎、腦膜炎等併發症,其中有一種少見、但很有名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即是病毒影響腦部,造成了「視錯覺」,看到的物體會扭曲變形,周遭的東西可能都變成巨人國或小人國,發病的小孩會胡言亂語,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小女孩一樣,彷彿闖進了異想世界,家長甚至會懷疑小孩是否是「中邪」。
EB病毒與癌症
感染EB病毒過後,病毒會潛伏在鼻咽部的上皮,或是經由B淋巴球潛伏在淋巴組織中,加上許多的環境因子如飲食或本身基因的缺陷,引起癌症。最為人熟知的包括: 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胃癌、淋巴增生相關的腫瘤。當然大家不需要恐慌,因為即使發生率最高的鼻咽癌也只有10萬分之8,但是95%以上的成年人都感染過EB病毒。所以「感染EB病毒≠鼻咽癌」!
EB病毒與脾臟破裂
感染EB病毒後,我們通常會跟病人說接下來的一個月要避免會碰撞腹部的激烈運動,如仰臥起坐、打籃球、踢足球或抬重物與重訓,因為EB病毒感染後會造成脾臟腫大,碰撞後可能會造成破裂而內出血。
目前治療上並無特效藥,以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有出現呼吸窘迫或其他併發症,則會考慮以類固醇治療。
很多家長在知道小朋友感染EB病毒之後,問小白醫師如何預防?小白醫師的回答是「防不勝防」,因為大部分的感染來源是父母的口水,要父母親要不親吻自己的小孩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的是公筷母匙、避免用嘴餵食小孩。
近幾年B型肝炎疫苗與子宮頸癌疫苗改變了感染引起的癌症生態,目前EB病毒的疫苗仍在研發中,希望未來有安全的EB病毒疫苗!
鼻咽癌第四期症狀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皮膚治療後出現鼻咽癌 醫師挨告不起訴
2016-04-05 13:45 聯合報 記者劉時均╱即時報導
罹患乾癬疾病的楊姓男子,從2007年4月起到台大醫院就醫,期間曾注射名為「喜達諾注射液」的藥劑。楊的妻子事後指控,蔡姓主治醫師在注射前未告知注射後會導致惡性腫瘤的風險,事前也未做風險管理計畫,只向丈夫表示注射後有顯著療效而且無副作用,造成丈夫注射後經常咳嗽,後來才被診斷出罹患鼻咽癌第四期,蔡姓醫師涉嫌業務過失致重傷害罪。
蔡姓醫師稱,該藥劑有衛生署核准,會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所以存在惡性腫瘤的風險;但根據衛福部的報告,除了皮膚癌,沒有其他癌症增加的情形。他替楊注射前,有針對肺結核等疾病做檢測和評估報告,楊也有在衛教單上簽名同意注射,其先前做過其他的藥物治療都顯示檢驗合格,他沒有過失。
台北地檢署調查,替楊實施衛教人員事前曾告知有惡性腫瘤的危險,楊後來決定自費,事前也都有進行抽血檢驗等風險評估。此外,該藥劑的仿單上也註明「可能增加惡性腫瘤風險」,不過其他注射過的病患則稱沒有其他不適症狀。
另根據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的鑑定報告,楊的病症符合注射該藥劑的條件,蔡姓醫師也有向楊告知注射後的風險、有盡到告知義務,而且也有執行風險管理計畫中的相關檢驗。
加上當時國內還沒使用這類生物製劑治療在風險管理上的共識和醫療常規,但蔡姓醫師在楊每次住院時都有進行相關檢驗,符合當時的醫療常規,當時的醫學文獻也顯示使用這類藥劑不會增加癌症風險,因此蔡沒有過失;檢方依罪嫌不足處分蔡不起訴。
鼻咽癌第四期症狀 在 鼻咽癌 的推薦與評價
在抗癌的这四年里,从诊断开始到治疗和康复,然后复发到末期,接着再治疗和康复, 经历过八次的Pet Scan考试,19次化疗chemotherapy,47次的电疗Radiotherapy, 两年的口服 ... ... <看更多>
鼻咽癌第四期症狀 在 因病除役!軍校生罹鼻咽癌4期苦熬42次化療重生淚謝父母 的推薦與評價
就讀國防大學軍校生李元亨,今年3月確診罹患 鼻咽癌第4期 ,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讓年僅20歲的他相當震驚。李接受《中時新聞網》專訪,分享化療心路歷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