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天的新聞,奧斯卡為了縮短典禮時間,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真人短片」與「最佳妝髮」四個獎項挪至廣告時段頒發的風波越演越烈,從上到下引發諸多入圍者的公開反彈聲浪,國際攝影師工會明言此舉就是一種羞辱,另一方面,在 Guillermo del Toro、Alfonso Cuarón 之後,《黑色黨徒》Spike Lee 也隨之表示這件事讓他相當厭惡,身為一位導演,假使沒有攝影師、沒有剪接師、沒有造型設計師,那也不會有電影的誕生,電影就是各種藝術型態的結合,他們根本是在玷汙藝術。
而在昨天晚上,上百位好萊塢舉足輕重的導演、攝影師、演員與電影製片更簽署一封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影藝學院欠缺周慮思考的決策,最初名單涵蓋了上屆最佳攝影得主《銀翼殺手 2049》Roger Deakins、連續三屆鍍金的《地心引力》《鳥人》《神鬼獵人》Emmanuel Lubezki 和《樂來越愛你》Damien Chazelle、《黑色追緝令》Quentin Tarantino、《華爾街之狼》Martin Scorsese 等人,但隨著聲明發布後,簽署人數更是直線上升,《全面啟動》Christopher Nolan、《異星入境》Denis Villeneuve、《神鬼獵人》Alejandro G. Inarritu,包括李安多位大師級導演的姓名都赫然出現在上面。
▍完整聲明:https://goo.gl/4V98EZ
「美國影藝學院成立於 1927 年,普遍認知是為了支持傑出的電影藝術、鼓勵想像力與創造力,並透過電影成為連結整個世界的媒介而存在。然而,不幸的是,這項使命卻開始產生動搖,只為追求典禮娛樂性而忽略表揚藝術本質的初衷和所有努力不懈的幕後功臣。第 91 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必要的電影技術貶低為次等獎項時,對我們而言,就等於侮辱了這些為自己選擇的專業奉獻性命與熱忱的人們。
雖然節目總召 Glenn Weiss 表明,他將會選擇這四個獎項的獲獎者所發表能引發共鳴的感言片段放在後面播出,但頒獎者任何多餘的評論、入圍者的唱名過程等都可能斟酌剪去,我們認為,這種省略行為與審查標準完全與影藝學院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馳。自從成立至今,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轉播方式改變過非常多次,都是為了推陳出新,但卻從未犧牲過整個組織根本而完整的使命。
當我們認知到,本應承擔捍衛『電影藝術創作』此項重責大任的機構,其宗旨已經漸漸消失時,我們也不會繼續支持影藝學院所謂表揚『電影為各類藝術型式之結合』的承諾。
引述我們同仁 Seth Rogen 的一句話:
『拒絕非公開表揚這些貨真價實為了電影此項工作努力的人們,就是彰顯電影藝術偉大成就更好的方式。』
“What better way to celebrate achievements in film than to NOT publicly honor the people whose job it is to literally film things.”」
黑色 追 緝 令 演員 名單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承接前天的新聞,奧斯卡為了縮短典禮時間,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真人短片」與「最佳妝髮」四個獎項挪至廣告時段頒發的風波越演越烈,從上到下引發諸多入圍者的公開反彈聲浪,國際攝影師工會明言此舉就是一種羞辱,另一方面,在 Guillermo del Toro、Alfonso Cuarón 之後,《黑色黨徒》Spike Lee 也隨之表示這件事讓他相當厭惡,身為一位導演,假使沒有攝影師、沒有剪接師、沒有造型設計師,那也不會有電影的誕生,電影就是各種藝術型態的結合,他們根本是在玷汙藝術。
而在昨天晚上,上百位好萊塢舉足輕重的導演、攝影師、演員與電影製片更簽署一封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影藝學院欠缺周慮思考的決策,最初名單涵蓋了上屆最佳攝影得主《銀翼殺手 2049》Roger Deakins、連續三屆鍍金的《地心引力》《鳥人》《神鬼獵人》Emmanuel Lubezki 和《樂來越愛你》Damien Chazelle、《黑色追緝令》Quentin Tarantino、《華爾街之狼》Martin Scorsese 等人,但隨著聲明發布後,簽署人數更是直線上升,《全面啟動》Christopher Nolan、《異星入境》Denis Villeneuve、《神鬼獵人》Alejandro G. Inarritu,包括李安多位大師級導演的姓名都赫然出現在上面。
▍完整聲明:https://goo.gl/4V98EZ
「美國影藝學院成立於 1927 年,普遍認知是為了支持傑出的電影藝術、鼓勵想像力與創造力,並透過電影成為連結整個世界的媒介而存在。然而,不幸的是,這項使命卻開始產生動搖,只為追求典禮娛樂性而忽略表揚藝術本質的初衷和所有努力不懈的幕後功臣。第 91 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必要的電影技術貶低為次等獎項時,對我們而言,就等於侮辱了這些為自己選擇的專業奉獻性命與熱忱的人們。
雖然節目總召 Glenn Weiss 表明,他將會選擇這四個獎項的獲獎者所發表能引發共鳴的感言片段放在後面播出,但頒獎者任何多餘的評論、入圍者的唱名過程等都可能斟酌剪去,我們認為,這種省略行為與審查標準完全與影藝學院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馳。自從成立至今,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轉播方式改變過非常多次,都是為了推陳出新,但卻從未犧牲過整個組織根本而完整的使命。
當我們認知到,本應承擔捍衛『電影藝術創作』此項重責大任的機構,其宗旨已經漸漸消失時,我們也不會繼續支持影藝學院所謂表揚『電影為各類藝術型式之結合』的承諾。
引述我們同仁 Seth Rogen 的一句話:
『拒絕非公開表揚這些貨真價實為了電影此項工作努力的人們,就是彰顯電影藝術偉大成就更好的方式。』
“What better way to celebrate achievements in film than to NOT publicly honor the people whose job it is to literally film things.”」
黑色 追 緝 令 演員 名單 在 環球膠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激戰回帶】 化骨龍搞笑精選回顧 重溫張家輝精彩演譯 (有對白版) Like=賀化骨龍又多個影帝寶座!好真係愈來愈好戲!相信唔少演技都係喺啲笑片度練返來!加油!
comment=你覺得段片欠邊一幕?
最佳電影:《一代宗師》
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公佈! 章子怡再封后 張家輝稱帝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剛剛公佈「2013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得獎名單,經過八小時激烈討論及投票後,章子怡贏女演員獎意料中事,男主角則由《激戰》張家輝奪得,最佳電影為「一代宗師」。
最佳電影:《一代宗師》
最佳導演:杜琪峯(《毒戰》)
最佳編劇:韋家輝、游乃海、陳偉斌、余曦(《毒戰》)
最佳男演員:張家輝(《激戰》)
最佳女演員:章子怡(《一代宗師》)
以下為各獎項的得獎理由撮要:
最佳電影:《一代宗師》
文戲武唱,回首失落了的民國江湖世界,為風起雲湧的離散歲月留下素描,也為兒女情長添上哀愁淡筆,一個個武術大家南來香港,賡續中華傳統文化命脈,王家衛探視香港文化身份之根本,為香港功夫電影打開恢宏境界。
最佳導演:杜琪峯﹙《毒戰》﹚
杜琪峯以頑強創作力及過人膽識,突破內地審查及創作限制,把《非常突然》的宿命設計,巧妙移植到內地公安緝毒的新環境,延續兩集《黑社會》對中港關係、文化衝突與社會轉變的敏銳洞察,曲折回應當下時局,拍出新意義。
最佳編劇:韋家輝、游乃海、陳偉斌、余曦﹙《毒戰》﹚
結構精密,層層相扣,奇峰突起的劇本,在官樣的遊戲規則下,以諜戰鬥智的趣味,沿續過往銀河映像電影的無情江湖世界,寫出逼上梁山的慘烈終局。港人北上陌生環境,在天羅地網下窮鼠反嚙的故事,耐得起反覆閱讀。
最佳男演員:張家輝﹙《激戰》﹚
難得地將落泊小人物演得莊諧並重,形體轉變固然爆發巨大震懾力,同時小人物戲份亦顯出格外親和力,尤其與對手互動,生活化而細緻有度,偶爾即興亦甚具神采,活出了一位剛柔並濟,有情而具承擔的熟男,散發著無限男人味和人情味。
最佳女演員:章子怡﹙《一代宗師》﹚
宮二的人生起伏,由名門閨秀至落泊江湖客,章子怡將年少氣盛的傲、帶孝女子的哀、清理門戶的狠、無法回頭的愁,一一入乎內心,形諸顏色,巾幗不讓鬚眉。最後的自白和情淚,更為整部電影畫龍點睛,雪地裡的揮灑自由,氣度翩然,盡顯忘我本色。
推薦電影六部:
《毒戰》
《激戰》
《葉問─終極一戰》
《狂舞派》
《盲探》
《殭屍》
推薦電影
《毒戰》
香港匪徒與大陸公安的微妙關係,隱喻香港電影與港人身處大陸的求生反照,同歸於盡的結局盡現叛逆不馴,表面妥協,內裡張狂。以警匪類型為引子,聰明地跨過合拍片障礙,創作出一齣「中國身、香港魂」的新港產片。
《激戰》
將香港投射於澳門的舊街窄巷內,和新派的 MMX 擂台相映成趣,融合成一齣抒情而懷舊,激昂同時幽默的作品。林超賢表現了超強的駕馭力和生命力,節奏影像音樂,如行雲流水,小人物的人情倫理,和濃濃父女情仿如基石,讓負隅頑抗的香港傲骨,重新活過來。
《葉問─終極一戰》
葉問系列電影集大成之作。以最完整的新香港男人肖像,記下不可磨滅的本土歷史一章,並以小見大,以橫成縱,不迴避陰暗面,抒發剛柔並濟互轉的情懷。黃秋生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演技發揮,更令電影成為真正打開眾生眼界的文化境遇。
《狂舞派》
為了跳舞上街去,在校園邊緣地、工廈天台、屋邨舊街,尋找青春路上的身份認同。過程中發現「大細槓」螃蟹的自重,年輕人不自卑,無腳小鳥不自憐,舉足知輕重,給裹足不前的時代兼收並蓄小點子,一小舞步成就一角小天地。
《盲探》
回歸《龍鳳鬥》、《孤男寡女》的生猛活潑,不斷透過角色扮演,揣測推敲,追凶招魂,表面查案實則談情,以狂想連篇妙趣橫生的情節,把懸疑驚慄、黑色幽默和愛情喜劇共冶一爐,大膽糅合不同電影類型的特色,娛樂性豐富。
《殭屍》
一頓豐富眩目的 fusion 視覺盛宴,活化了沉寂已久的香港電影次類型—殭屍片。儼如鬼域的香港屋邨,保存了上一代濃厚的人情味,又植入新一代日本鬼片的魅幻元素,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展現出充沛鼎沸的活力及創意。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是首個由本地影評人成立的同類組織,每年均透過討論配合投票的形式,選出對上一年公映電影的各個獎項及推薦電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強調以專業角度評審,附以具透明度的理性討論,每年討論過程均會記錄在案,並於日後輯錄,刊登於每年出版的《香港電影回顧》。
http://www.filmcritics.org.hk/%E5%AD%B8%E6%9C%83%E5%A4%A7%E7%8D%8E/%E5%BE%97%E7%8D%8E%E7%90%86%E7%94%B1/%E7%AC%AC%E4%BA%8C%E5%8D%81%E5%B1%86%E9%A6%99%E6%B8%AF%E9%9B%BB%E5%BD%B1%E8%A9%95%E8%AB%96%E5%AD%B8%E6%9C%83%E5%A4%A7%E7%8D%8E%E5%BE%97%E7%8D%8E%E7%90%86%E7%94%B1%E6%92%AE%E8%A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