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最懂我的人竟然是你。
.
一,
「解除警鈴的傢伙呢?」
「老大說他一搞定就把他幹掉,少一個人分錢。」
「真好笑,他也這麼跟我說。」
「什麼?不,不,別開槍...」
.
《黑暗騎士》的開場真是百看不厭,也替電影下了註解:關於人的貪婪與不可信任所帶來的混亂。
.
二,
「我很久以前待過緬甸,我和我朋友替當地政府做事,他們試著用珍貴的寶石收買部落的首領,結果政府車隊還是在叢林被土匪襲擊,所以我們試著把寶石找回來,但是,半年內我們沒看見首領跟任何人交易。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小孩在玩,柑橘大小的紅寶石,原來首領把寶石隨手亂丟...」阿福
「那他為什麼要搶劫?」韋恩
「因為他覺得很好玩,因為有些人要的並不是金錢,你不能收買或威脅他,更不能跟他講道理,#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
.
以前看《黑暗騎士》,只覺得很精彩刺激,這次重看卻覺得劇情好真實好令人唏噓,只要上網看一些熱門議題底下的留言,很容易就會浮現「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的心情。
.
三,
「那群黑道蠢蛋以為你死了,一切都會恢復原狀,只有我知道真相,你改變了一切,永遠無法回頭。」小丑
「那你為什麼還要殺我?」蝙蝠俠
「我並不想殺你,沒有你我該怎麼辦?回去搶黑道的錢?不,不,不。你圓滿了我的人生。」
「你只是為錢殺人的垃圾。」
「別學他們說話,你跟他們不同,就算你想跟他們一樣也沒辦法,#在他們眼裡你只是一個怪胎就跟我一樣,他們現在需要你,一旦他們不需要了,就會把你棄之唯恐不及。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麼都不管,他們毫無原則,只會隨波逐流。我會示範給你看,當災難降臨...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我不是怪物,只是想法比大家先進。」
.
小丑討厭秩序?其實不是,混亂就是小丑的秩序。他在《黑暗騎士》裡,略施小技(威脅利誘),破壞每個人心中的規矩,讓他們成為小丑的共犯。就連蝙蝠俠也有受到小丑的影響,利用高科技去監聽每個人(侵犯所有人的隱私),只為了逮到小丑(為了達成目的,蝙蝠俠也是可以暫時放下道德顧忌)。然而,小丑的計劃終究沒有成功,影片後段的郵輪炸彈選擇題,違反了小丑對人性本惡的認知,而蝙蝠俠代替丹特扛起罪責,進一步破壞了小丑急欲打亂的社會秩序。
.
以前看《黑暗騎士》,非常不愛郵輪那一幕(覺得這件事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應該有一艘船炸了),這次重看,反而能接受這個設計,或許在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吧。
.
「爸,他為什麼要逃走?」
「因為我們必須追捕他。」
「他又沒做錯事。」
「因為他是高譚市應該有的英雄,但是現在人們不需要他,所以我們要追捕他,他承受得了,因為他不是英雄,而是沈默的守衛,時時警戒的保護者,他是黑暗騎士。」
.
《黑暗騎士》裡,丹特的黑化並非是突然轉變,在瑞秋死前,丹特就已經變得有些偏執。韋恩對丹特堅定不移的信仰(相信他能成為光明騎士),其實是有些過度樂觀與盲目。若說小丑的信仰是混亂,那麼韋恩的信仰或許是希望,小丑製造動亂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韋恩強化希望(包括揹下丹特的罪,成為全民公敵)來證明自己的信仰無誤。小丑和韋恩看似天差地別,但其實他們都是宗教狂熱份子,為完成心中的願景,無法成為群體的一份子(異類),只能獨走。
.
對我來說,#小丑和蝙蝠俠其實是同一類人:儘管理念不同,但為了實踐理想而付出的努力與犧牲卻很相似。但丹特跟他們不一樣,丹特太容易被煽動,在信仰路上,他是失敗者。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比較貼近丹特的意氣用事,都距離小丑和蝙蝠俠的強大信念遙遠,因此觀眾很少會被丹特吸引(他是我們自身的反射),卻很容易愛上(崇拜)小丑和蝙蝠俠(他們是像「超人」一樣的存在)。
.
#這些年來黑暗騎士在我心目中的分數一路向上啊
「黑暗騎士 郵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影評] 透過黑暗騎士,諾蘭傳達的世界觀-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舊片賞析-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影評] 蝙蝠俠-黑暗騎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 郵輪 在 2022黑口罩哪裡買-汽車保養試乘體驗,精選在Youtube上的開 ... 的評價
黑暗騎士 郵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對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既有指標、
分析和評斷方式都必須全部推倒重來」
——好萊塢票房分析師
────────────────
明天是九月第一個星期一,也就是美國的勞動節,使現在這個週末成為好萊塢定義上的暑假檔最後一週。過去很少有重量級大片會選在這個週末上映,因為畢竟暑假眼看就要結束,這時候上映的電影將沒有足夠的空間/時間開展身手、收成票房。
然而2020年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決定命運的勞動節檔
 ̄ ̄ ̄ ̄ ̄ ̄ ̄ ̄ ̄
這個週末在美國上映的電影不僅是今年最重要的電影,更是足以左右美國電影產業長期發展的關鍵時刻。
Disney 電影《Mulan 花木蘭》和一週前已經在其他國家上映的 Warner電影《Tenet 天能》分別在9月3日後的24小時內與美國觀眾見面,只是前者則是在 Disney+ 上架做 VOD 零售,後者則是在電影院上映。整個好萊塢都在密切觀察這兩部電影的市場反應,因為兩者的表現將決定疫情後整個好萊塢要如何改變他們的商業運作模式。
在世界最大電影市場——美國之中,存在量體大小還難以預估的兩群人: 一群人願意放心回到電影院,另一群人則覺得電影院再也不夠安全兒而寧願留在家裡看串流。這些美國人將在未來幾天用「行動」驗證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到底有多少,而好萊塢將依據這個人數決定美國電影產業的下一步。
票房分析師 Jeff Bock 說:「如果《天能》表現超過預期,好萊塢將傾巢而出發行所有的電影。但如果《天能》票房未如 Warner 原先預期的話,你們很可能將看見集體轉向PVOD的風潮」。另外一種樂觀的劇本是《天能》和《花木蘭》都大獲成功,那麼好萊塢或許可以鬆一口氣,因為有兩條路可走總好過一條路。
不過麻煩的是這種史無前例的疫情狀態,讓大家都很難精確地計算這兩部電影的成績好壞。「對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既有指標、分析和評斷方式都必須全部推倒重來」另一位票房分析師 Paul Dergarabedian說。
到週六為止的《天能》總票房票房已經突破1億美元(其中有2000萬來自才剛剛上映的中國市場),但其中還不含美國市場的數據。預計最快要到美國時間星期天上午才會有美國票房的資料發佈。
資料發佈是一回事,解讀又是另一個頭痛的議題:我們很難把《天能》跟過去任何電影的數據作比較,一方面是因為上映的電影院數量遠不及疫情前(紐約和洛杉磯兩大票倉城市電影院都沒有恢復營業),可是另一方面過去也很難有好萊塢電影一人獨佔電影院檔期這麼長的時間區段。
不過最難的還是《花木蘭》的數據解讀。因為最終可能根本沒有數據。
VOD從此替爺征?
 ̄ ̄ ̄ ̄ ̄ ̄ ̄ ̄
2019年幾乎獨攬全美電影票房近半數的 Disney 絕對沒有預料到2020年會用造價2億美元的《花木蘭》進行一次發行策略的豪賭:
9月4日在部分國家的電影院上映的花木蘭,同時也會在串流服務 Disney+ 已經開通的國家直接上架。不過 Disney+ 的訂戶此時此刻並非可以直接點選而免費收看,而是必須額外支付 29.99美元的費用購買。這種發行方式基本上就是過去好萊塢最大的禁忌:「day-and-date release 同步發行」。
之所選擇這個大膽而特殊的發行的發行方法,除了不看好電影院的影業恢復情況之外,該片的PG-13(輔導級)分級也是向來主打普通級電影的Disney覺得票房可能受限的因素之一。
Forbes 認為 Disney 這種銷售方式也有助於留住 Dieny+訂戶,使他們在購買特定零售電影之後不會隨意退訂。
有趣的是 Disney+ 上的《花木蘭》在12月4日就會轉為免費觀看(但仍必須是每月支付6.99美元的 Disney+ 月租),也就是說那些在 PVOD 階段花了29.99美元的觀眾實際上買到的是一個在為期三個月的空窗期搶先觀看的特權。這使本來比較傾向細水長流的 VOD 商業模式突然變得更像傳統電影院的事件型發行模式:用各種漫天鋪地的話題耳語來製造時間的急迫性,讓觀眾覺得必須花錢買時間以便第一時間看完電影,而非等幾個月後在錄影帶市場或是電視頻道上觀看。
《花木蘭》此次採用的多重門檻觀看機制同時也提高了非法下載的風險。
好萊塢的老敵人非法下載這幾年已經因為為串流興起而顯著式微,因為這些使用者真正在乎的是內容的容易取得性,而充滿廣告陷阱的盜版網站已經比合法串流變得更不方便。早幾天發行的《天能》和《The New Mutants 新變種人》已傳出有品質低劣的盜版現身網路上。
Disney 很快就會知道他們的大膽實驗結果是成功開創了新商業模式,還是重新掀起了非法下載的熱潮。但麻煩的是只有他們會知道,我們很可能會被蒙在鼓裡好一陣子。
按照市場先行者 Netflix 立下的「偉大」串流傳統:沒有一家串流平台會乖乖地分享他們的數據。如果這個 PVOD 的新模式大有斬獲,Disney 或許有機會會像 Netflix 一樣公佈某一些對刺激股價有好處的特定數據。但如果《花木蘭》的 PVOD 表現不如預期,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Disney 絕對不會主動告訴我們。
我們唯一的線索可能是《花木蘭》後 Disney 是否改變漫威電影《Black Widow 黑寡婦》的發行計畫(譬如比照辦理 PVOD 同步發行模式),來藉此回推花將軍出征的表現是否讓天朝皇帝滿意。
蝙蝠俠本人確診
 ̄ ̄ ̄ ̄ ̄ ̄ ̄
正當全世界的製片產業正在努力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說服每個人回來上班的緊要時刻,高譚市的黑暗騎士就出事了:
上週重磅消息是3月停拍後好不容易才剛剛在英國復工的《The Batman 蝙蝠俠》劇組,突然又宣佈緊急停拍。Warner Bros. 的發言人表示「某位《蝙蝠俠》劇組成員確診 Covid-19,並依據防疫規定隔離治療當中。劇組因此暫時喊停。」但隨後沒多久 Vanity Fair 和 Hollywood Reporter 等兩家美國娛樂媒體隨即掌握內線消息指出確診的「某位」劇組成員正是才復工三天的男主角 Robert Pattinson。
Warner Bros. 執行長 Ann Sarnoff 在新聞爆發當天正好安排了媒體訪問要談《天能》,但她完全無法逃避幾個小時前才爆出的 Robert Pattinson 確診議題。Sarnoff 堅持維護劇組個人隱私,不肯確認確診的是否為男主角 Pattinson。對於劇組重啟,她說 Warner 從來沒有期待可以一路順利毫無阻礙,只能隨時準備好應變任何變化。
英國媒體 The Daily Mail 原本報導說 Warner Bros. 為了避免在英國片廠的開支不斷膨脹,已經準備用替身演員繼續拍下去。但稍後美國娛樂產業媒體 Variety 隨即刊出完全相反的說法——內線消息指出,雖然該劇的場景搭設和道具製作會繼續進行,但拍攝的工作兩週內都不會恢復。
熟悉製作業務的 Variety 消息來源評論道:「這很可能是你所能想像最壞的情況」。英國劇組規定確診後至少必須隔離10天,然後篩檢過關並且完全沒有症狀之後才能復工。有些劇組採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必須至少兩次篩檢過關,並且持續72小時沒有症狀。此外,任何和確診者在6呎距離內共處超過15分鐘的人也必須進行隔離。更何況這次確診者是絕對不可能戴口罩工作的演員。
少數幾個已經復工的好萊塢劇組都面臨了過去從來沒有處理過的種種困難:同樣在英國拍攝的《Jurassic World 3 侏羅紀世界3》據說包下了一整棟旅館來集中管理所有劇組人員,而且所有人員(包含旅館員工)都必須接受一週三次的篩檢。正在挪威拍攝的《Mission Impossible 7 不可能的任務7》則大手筆地以70萬美元價格向挪威航運公司 Hurtigruten 租下兩艘郵輪當成海上旅館,以符合挪威政府防疫要求——劇組不得跟外人接觸的防疫規定(但遭挪威當地的工會近日向警方檢舉沒有提供合法待遇給船上的菲律賓移工)。
Variety 認為蝙蝠俠確診事件 Warner Bros.真正的損失並不大。因為他們的電影是在疫情之前就開拍,所以保險早在疫情來之前就買了,所有的延誤成本都還有保險公司幫忙分攤。
但對於其他劇組來說,這起事件的衝擊將會更大、更深遠:
保險公司在疫情後的保守態度將會因為蝙蝠俠確診事件而更加惡化。保險公司盡可能迴避理賠風險的結果是,許多劇組(尤其是獨立製作)將因此再也保不了險,拿不到完工保證,因而永遠難以開拍。
MPAA 美國電影協會已經在華盛頓運作多時,希望國會可以比照911當年透過立法成立一筆保證基金給保險公司,藉以分攤保險公司風險,讓所有必須仰賴保險才有辦法繼續運作的產業可以繼續運轉下去。
這些政治遊說還沒有讓國會採取任何實質行動。好萊塢暫時只能靠自己讓地球繼續轉動。
|新聞出處|
How ‘Tenet’ and ‘Mulan’ Could Shape the Future of Blockbuster Movies During Coronavirus(https://bit.ly/31Za1ow)
As ‘Tenet’ and ‘Mulan’ Finally Open, Studios Make It Difficult to Judge Their Box-Office Success(https://bit.ly/327UXFf)
Tenet Takes In $100 Million At The Box Office Worldwide(https://bit.ly/3bDp9uP)
Robert Pattinson Tests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Halting ‘Batman’ Production(https://nyti.ms/2DzeiW9)
How Robert Pattinson’s COVID-19 Test Could Affect ‘The Batman’ — and the Industry(https://bit.ly/2F7DH9S)
Disney Takes A Gamble On Price Elasticity With Mulan(https://bit.ly/3bgouiD)
Warner Bros. CEO Talks 'Batman' Filming Halt, 'Tenet' Release Amid COVID-19(https://bit.ly/2F1CLUG)
Tom Cruise’s ‘Mission: Impossible 7’ Sets Sail in Norway(https://bit.ly/2EGgdsJ)
Pirated Versions of ‘Tenet,’ ‘New Mutants’ Appear Online(https://bit.ly/3jzWx8B)
UPDATE: 'The Batman' resumes production without Robert Pattinson following positive COVID-19 test(https://yhoo.it/2R10LK0)
黑暗騎士 郵輪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又一個(準)社會賢達的論政失敗例子——關於黃家正的「㩒掣文」 】
是咁的,青年鋼琴家黃家正寫了一篇感言,被好多人屌。他大概是說,如果㩒一個掣就能殺掉壞人,你是否會選擇做呢?如果你這樣做,你就變成跟壞人沒分別了。
首先我覺得黃家正好慘。雖然他是90後,但已經有一個社會賢達專業人士的模樣。在香港越來越陷入政治問題的時候,盤據各大領域的專業人士,每嘗試論政,都顯示出專家通常冇常識。
黃家正是鋼琴家,但這裡還未到達是否理解政治那麼嚴重,就是有條理地做文字表達,也是個問題。但他情況如此都嘗試表達主張,不是受人所托,就必定是深受時局影響,覺得不吐不快,值得給一個體育精神獎。好像一個跛腳的人還要跑一百米短跑,被途人辱罵,還給網媒貼出來做clickbait (點擊誘餌),你知道的。在網絡上,正經沒有市場,膠論才是王道,有人屌都是人氣。找到一個天然的膠論生成器,並不容易,一切都是機緣。
但說黃家正的東西是膠論,也許語氣太重,他只是將一些大家都明白的老生常談,說得好像是必須提醒的驚世大發現。例如必須不斷說服不同光譜的人、外國援助不一定有、外國人不一定理解用武……當然,這些自我限制的主張,總是由「我有個朋友咁講」說起,十分區家麟。問題是,這種侃侃而談,時常沒有顧及現實的操作難度,顯得十分膚淺。黃家正雖然不斷聲稱不割席,但字裡行間又抹黑抗爭者「純發洩和純報仇」,並且語帶威脅地說,如果抗爭者不自我節制,黃絲就會離棄。
我覺得很好笑,不割席不是你給抗爭者的恩典,是別人代了你冒險。是你選擇站在人民還是暴政一邊的問題。你割了席,只是你離開了,正義的抗爭還是正義的。團結是拯救你自己,不是用來情感勒索的。「你們做的事令我同外國朋友解釋時好為難啊點算好啊」,這樣已經是一個割席的心態。抗爭者做的事情必須很容易解釋,否則你就威脅要跟他們割席,這比起乾脆割席還要壞,也許你在說「不割席」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也許是你的離棄上面還加上一層沽名釣譽和自我感覺良好的糖衣。諗起都令人打冷震。
所謂的「純發洩和純報仇」,比起警察充滿惡意的圍城戰,武力又何曾「對等」過呢?你認為那些低溫症、六神無主、被警察包圍兼播歌騷擾三天的人,又有甚麼資源甚至心神體力去做你所說的那種「不會離棄黃絲」的完美抗爭呢?如果他們做得到,那是他們天縱英才,但做不到,也是合乎常理。如果一些人處於的處境,或者個人能力,只能做到「原始的暴力反抗」呢?黃家正吐嘈了很多,似乎都只是很婉轉地說動武者「累街坊」。對我來說,他們是受害者。黃家正也許看到他們的暴力,但對我來說,他們在更深層是警暴以及制度暴力的受害者。
其實也不是「他們」,是我們。
黃家正戴了頭盔,說「政治是什麼,我不知道。」政治是甚麼,其中一個比較厚黑的解釋是:區分敵我。我覺得黃家正整個思路 (如果他有) 的問題是,他用道德標準來判定事物,而不是用敵我來判定事物。前者是一個太平時期的文明人的思考方式,後者則是戰爭或政治的本質。在戰爭時期,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是最高的判準。堅守原則是沒錯的,但朋友做錯了一點,我必須寬容,可以大事化小,因為他是我在戰場上繼續生存的唯一憑藉。具體來說就是希臘羅馬方陣,你掩護同胞,同胞也掩護你,只有團結才不會被衝散,化為弱小的原子。
至於敵人,就算他的道德和做法有多完美無瑕,他都是敵人。不過大概黃家正和很多人,都以為事情只是社運 (例如他說事情是為了「從掌權者上得到公義」),因此用了文明人的「學校分數主義」來看事情。也就是爭著對不同的人,包括文中的「你們」,即前線抗爭者,以及警察和政權,打分數。你這裡做得好,加分,你這裡做得不好,要扣分。
以劃一標準看待事物,是(自以為)理性的盲點,因為在叢林裡,同類和敵人,從來是需要分開看待和運算的事情。即使我的同類扣到負分,我都是不割席,不割席不是為了像黃家正行文中透露的那種充滿moral superiority的感覺良好,不割席僅僅是為了集體(即是包括我自己)的生存,與道德無涉。
至於那個關於郵輪炸彈的思想實驗,我必須武斷地說,大部份思想實驗都是戇鳩,除非你想做政治哲學家。是咁的,黃家正認為像《Dark Knigh Rises》 (其實是《The Dark Knight》)的場景,有三萬個警察全部坐上一座郵輪,而你擁有遙控器,馬上可以炸爛郵輪「重整警隊」,你會否㩒掣?首先現時的情況是,香港人坐在郵輪,而警察擁有可以炸死我們的遙控。我們根本沒有選擇。一個毒撚空想要和新垣結衣還是石原聰美結婚,就是你對人道文明和香港政治局勢的貢獻了嗎?
真的要說的話,我不會認為炸死警察就能解決問題,因為北京可以隨時補充更多警察進來。並且,黃家正作為一個藝術家,竟然連這樣一套全球票房幾十億港紙的商業大片的提旨都無法準確理解,令人驚訝。諾蘭的《黑暗騎士》要討論的並不是「會否殺掉整船的壞人去達到公義」這樣表層的問題,而是強調了現實的隨機性。在電影中,「囚犯船」正在醞釀暴動,而掌握遙控的獄卒也已經將遙控交出,只是不知道接手的原來是一個耶撚,後者將遙控拋出去,完結;「好人好姐船」則有一個中產男人希望㩒掣,他說:沒人想自己沾污雙手,由我來做。諷刺的是他最後沒有做,不是因為珍惜囚犯的生命,而是恰恰應了他所說的,他不能忍受在眾人面前沾污雙手。
最後Joker的計謀沒有成功,卻不是因為人類良知勝利,只是因為一連串與道德無關的巧合。而整套電影的高潮其實是雙面人,以及蝙蝠俠承擔了一切罪責,留下一個白騎士與罪犯鬥爭而死的法治神話。弔詭地,公義有時需要涉及欺騙來維持。用中國的話來說,也就是「道/術」、「義/利」、「王/霸」、「儒/法」之別。在諾蘭的電影中,類似的命題不斷出現。包括《星際啟示錄》拯救人類的偽神話、《鄧寇克》裡面意外撞頭而死的男孩陰差陽錯地成為戰爭英雄等等。《The Dark Knight》的題旨是,蝙蝠俠頓悟到人類一要「比真相更多」的東西,因此他選擇留下一個「白騎士」的神話,用謊言維持高譚市市民對人性和正義的信心。
也許變成電影評論,是我認真就輸了。黃家正說,「若果你會撳掣的話,對不起,這個社會便真的變成了Joker的世界」,有很多網友已經回應過,變成Joker的世界有甚麼不好?至少裡面的警察貪腐得來都叫好聲好氣,窮人住的地方都叫大,香港變態得多。說出「這個社會便真的變成了Joker的世界」顯示黃家正沒有看懂這部戲。在裡面,蝙蝠俠矢志成為「比英雄更多的東西」,留下「比真相更多的神話」,對抗著「比惡棍更虛無的存在」。黃家正只是想說「以暴易暴不對」吧,何必扯到那麼遠。他對於整部戲都是誤讀、誤用,誤人誤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領悟力如此,出街都要Black Bloc了,否則不知如何見人。因戇鳩而受批評,不能當做為義受逼迫。
把香港比作高譚市,是否菁英太過低估香港的市面情況之壞?「我會繼續寫我希望如何繼續向前解決困局」,恐怕是自我意識過盛的徵狀。香港僵局,現時連國家元首都不會有即時辦法,說要「解決困局」,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也許黃家正一切一切的立論問題,都不及自戀而產生的菁英救世人格。菁英/知識份子自以為能夠救世、捨我其誰,在歷史上是一向的,但至少不好搞錯《The Dark Knight》在講甚麼,頭腦再多一點現實感再嘗試擔這份虛榮,好不好?
訂閱 #已獨不回: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黑暗騎士 郵輪 在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舊片賞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舊片賞析- by 電影開嘜拉Movie Camera 還記得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嗎?搖控炸彈與郵輪炸彈的威脅,該如何決定先救誰?結果造成什麼影響? ... <看更多>
黑暗騎士 郵輪 在 [影評] 蝙蝠俠-黑暗騎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有光明的地方一定就有黑暗,兩者互生共存因為有光明的閃耀,才會造就了黑暗原始 ... 21 F →ligar: 纏的對手了還有最後兩艘郵輪都沒有人按下按鍵我認為也是 01/08 09:35. ... <看更多>
黑暗騎士 郵輪 在 [影評] 透過黑暗騎士,諾蘭傳達的世界觀-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先空一頁警告大家雷有~
*冷門有深度的藝術片所辦不到之事*
我無法評斷這部電影在影史上會有什麼樣的高度,但是我可以確定一點,
那就是黑暗騎士以商業片之身,辦到了許多自認為敘事手法先進的藝術
片,所辦不到的事情。
它讓笨蛋開始思索,讓天才想要爆掉自己的腦袋。(保安,這人在胡言
亂語快點拖走~)
這部電影有許多許多許多細節,就跟紅樓夢一樣,當大多數人只看見電
影中明顯而直接了當的象徵符號時(比方說, 雙面人與銅板),這些
小到不能再小的細節,同樣具有只要一探索就會沒完沒了的力度。
比方說好了,布魯斯以蝙蝠俠的身分打擊犯罪,在現實考量逼不得已的
時候,有多不擇手段呢?把劉先生抓回去的飛機機組人員是南韓的走私
販,即使發想者是盧休斯,真正幫助布魯斯打造那個可以監控三千萬人
的手機聲納設備的,是與政府軍方的合作案;這件事情布魯斯甚至不敢
讓盧休斯知道,是芮斯踢爆韋恩企業的財報之後,盧休斯才意識到自己
的老闆私底下幹一些勾當--究竟是什麼樣的政府會贊助監控市民的手
機啦!(掀桌)說布魯斯利用自己的財力,與黑道白道掛勾,擴展蝙蝠
俠的戰鬥力,是不無可能的。
可憐的傢伙,難怪他不想一輩子做蝙蝠俠。與瑞秋吻別那一幕之前,他
透露自己為了打擊犯罪,也會變成心狠手辣的人。
另外,布魯斯的募款晚會上,打開電梯的是阿福--如果小丑大喇喇的
坐電梯上來,阿福會這麼沒戒心?電梯裡打頭陣的人是沃茲,是黑道的
走狗,但是也是高登的心腹,雖然只出現半秒,電影很早就告訴觀眾小
丑的勢力借助黑道,早就深入警局了。
馬龍尼看穿了小丑的危險及早抽腿,甚至黑吃黑,自動跑去告訴高登小
丑的下落;而那個養狗的西班牙佬就沒那麼聰明,落得連幫派都被小丑
沒收還死無全屍的下場;馬龍尼明哲保身又老謀深算,可惜沒啥人注意
到他。
小丑在訊問室告訴蝙蝠俠自己的思想先進,其實他討厭人家叫他怪胎。
叫過他怪胎的三個傢伙--阿甘老大,當差二十年的某警員,跟養狗的
西班牙老大,都沒好下場。小丑有很高的自尊心,而且也希望別人了解
他。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充滿了許多隱晦的細節,走馬看花是不行的唷,揪
瞇。
*諾蘭對以下三件事情的可能看法*
對人性--
諾蘭的看法應該是正面的;但是並不是很粗淺的人性本善或本惡二分法。
如果以為諾蘭藉由郵輪事件想要傳達的是人性本善,難免會誤認導演是
偽善者;但是如果郵輪最後爆炸了,導引出人性本黑的結論,那麼除了
讓電影太過沉重以外,會比較深刻嗎?相信人性惡的人,絕對會比相信
性善者來得更有智慧嗎?
我不去探討小丑是否說謊,交給乘客的不是對方的引爆器,而是自己的;
因為既然那已經在電影劇情之外,討論只是事後諸葛。
我認為導演藉由這個橋段肯定了人類的價值,但是那個價值並不是「因
為人性善良」所以有價值--畢竟導演自己都推翻了我們習慣的正義,
好人有好報等等的價值觀。我想對導演而言,人類的價值在於「不確定性」,
於是有「無限可能」。
那個幾乎要按下引爆器的老百姓最後沒有下手,你能夠確定他到底是突
然良心發現崇高起來,還是他自己發現自己的懦弱,無法承擔滿手的血
腥?無論如何,他的動搖,丟掉引爆器的黑人的堅定,說犯人本來就該
死的長髮女人的鄉愿,握著引爆器的典獄長的無所適從,發現犯人也不
想炸掉老百姓的船長的洞察與慈悲,都是人類的各種面向,交織出各種
可能。
也許人類會墮入黑暗,但是光明,不無可能。
蘇格拉底所謂”認識你自己”是畢生的過程,因為人類唯一的不變是永
遠在變,所以我們應該具有希望。
所以比起讓郵輪爆炸,諾蘭目前的處理好多了。
對凱撒其人--
我想導演對這個歷史人物的看法是中立的。哈維在替凱撒辯護時,自己
所說「你不是成為英雄而死,要不然就是活太長,看著自己變成壞人」
最後一語成讖造成反諷;但是蝙蝠俠本身的存在就如同凱撒在歷史中扮
演的角色。將蝙蝠俠塑造為內心正直,常常為了要不要跨越底限殺小丑
而煩惱不已人格,代表導演對凱撒,基本上還是同情的。
發展出能夠監視三千萬人的系統,已經徹底跨越了民主社會所能容忍的
底限,盧休斯大聲指責其不道德;但是蝙蝠俠畢竟是為了大局,而非私
慾。他堅守著最後的善良不殺原則,連小丑也驚嘆於他的永不墮落。
凱撒也許被權力腐化了,然而蝙蝠俠沒有;但是為了這個不殺原則,是
否已經犧牲了太多生命,就連自己也付出了背黑鍋的慘痛代價?值得深
思。
對於人類的史觀--
我想是負面的。導演並不認為人類所寧可相信為現實的事實,是真正的
真相。阿福燒掉了信,於是蝙蝠俠永遠不知道自己其實拿不回瑞秋的心;
丹特永遠不知道其實蝙蝠俠打算救的並不是他;高登還是沒從丹特口中
問出除了沃茲之外誰是內鬼,小丑沒料到蝙蝠俠會黑鍋,拯救了丹特的
名譽,高譚市民永遠不知道他們追捕的是自己的黑暗騎士。
他們各自擁有一套歷史,但是都不是真相。也許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只
是複雜的假象罷了。
*這部片子成功了嗎?*
成功,但是比起它的野心,只成功一半;另外一半根本不知道在哪裡。
我跟我的朋友說,我從這部電影中意識到人類正在從既有的價值觀中
崩解;而每一個時代的價值觀描繪出那個時代的歷史輪廓--基督教
興起是一種價值觀,政教從合一到分離是價值觀,希臘化時代是價值
觀,工業革命也是價值觀。如今民主國家當道,我們相信人類本身的
理性;然而我卻眼睜睜看著人類所習慣認知的好與壞,善與惡在片中
被解構得只剩下渣。觀眾漸漸思考起自己的認知,是否等於智慧。
它只是一部商業片,說它能夠標示歷史是否太可笑了點?但是我覺得,
真的相信時代雜誌票選二十個能改變未來的青年,能夠改變未來的人,
並沒有聰明到哪裡去。比起相信那種奇怪的指標,我寧可相信黑暗騎士。
比起二十個聰明人以及好幾個當權者的腦袋瓜,我寧可相信黑暗騎士
所激起的,在更多更多人體內的思維。
但是我只感覺到人類的價值觀被破壞,並沒有被重建。當然要任何一
個導演來指向人類未來的路途要求未免太高,所以諾蘭做得已經夠了。
我的另一個朋友說他不知道諾蘭想告訴觀眾什麼。我說,他沒有告訴
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導演什麼也沒有告訴我們。
他也是個黑暗騎士。
--
Together We Are Invincib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8.225.91
※ 編輯: Eros666 來自: 125.228.225.91 (08/01 20: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