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曹操,不是泥菩蕯】
沒有打機,沒有特別對《真·三國無雙》有情意結。會覺得《殺人犯》幾夠癲,我又神奇地猜中譚真一這兒童的叵心可測,不過沒有熱愛《大追捕》。只能說周顯揚是風格強烈的作者導演,他的作品從來都是招惹話題,好壞評論極端。之前被提示過,《真·三國無雙》內地票房未算討好,或打機電影必然附帶的誇張風格,會幾容易好笑,於是沒有任何期待入場。電影由黃巾之亂始,群雄逐鹿中原,不滿董卓廢帝而攻之,引出三英戰呂布作結的一個早期三國故事。有點像池上潦一的《霸》,一臉美髯的關公竟然是青年才俊。
其實關於三國的電影和劇集已經有太多版本,最重要就是看導演手法和演員演出。我首先被吸引,其實是林雪董卓之造型,對他的演出滿懷希望。頭場黃巾之亂看來壯觀,我沒介意一刀砍地可以做成山崩地裂的效果,當遊戲當漫畫看便好,最怕鏡頭搖到頭暈。周顯揚在好些場口有花心思,每個角色都有機會發揮表達,大型戰爭場面也具備視覺震撼。因為打了個底,整齣電影沒覺得厲害也沒有覺得難看,除了結構上曹操往事過長之外,莫名其妙有些場口其實比想像中精釆。對了,這齣明明是合拍電影,反過來周顯揚動用大量香港演員,這一點幾值得表揚導演。
偏偏在如此一齣龐大格局電影,幾乎所有香港演員都演得不好看。可能古天樂還有一點作為呂布的壓場感,不算非常精釆,但總算站出來有不輸其他角色的氣勢。不過劉嘉玲介紹他的旁白認真得來幾好笑,他初遇貂嬋自插明志一幕,本質幾激昂澎湃,可是全院觀眾也有笑出來。其餘只有幾幕戲的張兆輝和張建聲還叫做幸保不失,相比內地或台灣演員,其他香港演員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想起當年《風雲》,雄霸一角在香港竟然沒找到老派演員,我本來心想,秦沛不可以嗎!最後由千葉真一演出。好深印象鄭伊健說過,同場演出時感覺怪怪的,總認為千葉真一有些over,誰知道出來的效果,他的吹鬚碌眼就是漫畫中的雄霸,幾佩服當年做選角決定的人。又想起《炸雞特攻》的柳承龍,陰濕地搞笑,來到《屍戰朝鮮》又恐怖得懾人心魄。
再看《真·三國無雙》,才知道秦沛原來真的未必可以,先不論演技基礎,香港演員原來不容易演出那史詩感,即使是漫畫即使是遊戲即使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不能欠缺那浩瀚的氣派法度,來自一切表情面目身段造手,來自一切恰到好處的抑揚頓挫。或者我們的確生於漁港,演街坊演警匪演暴發戶都可以手到拿來,又或者在電視螢幕做皇帝夾雜「同朕check 下」都可以。但在大銀幕,一切被放大到無所遁形,要表達對時代對國家對戰亂的投入會幾易穿崩。如果本來欠缺,要花好大努力才練就而成,才可以站在那皇殿上有統領天下的氣魄,有在台下隨時人頭落地的誠惶誠恐。我是好捧自己人的,但今時今日掩著良心說話不如不說。其實就是說演劉備的楊祐寧幾好看,演關公的韓庚幾好看,演曹操的王凱也幾好看。那當然,黎耀祥的配音是差勁的,不關他比王凱年長幾多歲事,是音調聲韻喉底俱不好聽。那是曹操,不是泥菩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堅持,是職人不變的精神。 在本次北院所展出的每件御藏珍品背後,讓人聯想到清宮造辦處匠師們的職人精神,他們將生命奉獻給皇室,畢生投身藝術,只求做好一件事。對照現今的臺灣,同樣也有著許多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私無我、奉獻生命的敬業態度。 不論是過去的宮廷匠師,還是現在的平民凡夫...
黃 天祐 配音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第一部國語配音的外國卡通,40多年前原汁原味的主題曲與配音,好懷念!
日本卡通《小蜜蜂》原名「昆虫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昆蟲故事:孤兒哈奇),由「龍之子」製作,於1970年4月7日至1971年12月28日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播,全部91集,每集30分鐘,台灣則是於1975年9月8日至1976年3月24日在華視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之後華視又於1980年2月20日至同年7月11日以及1985年1月1日至同年6月25日重播了兩遍。
華視播映的《小蜜蜂》共有117集,包括了《小蜜蜂》的第一部與第二部;第一部是1970年4月7日至1971年12月28日在日本首播的《昆虫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昆蟲故事:孤兒哈奇)(共91集),第二部則是它的續篇~1974年4月5日至同年9月27日在日本首播的《昆虫物語 新みなしごハッチ》(昆蟲故事:新孤兒哈奇)(共26集)。而目前坊間販售的《小蜜蜂》DVD,其日文劇名雖與第一部相同,但其實算是《小蜜蜂》第三部(共55集),在日本播映的時間為1989年7月21日至1990年8月31日。
在我的記憶裡,有關小蜜蜂的歌曲有兩首,一首算是世界名曲,它的歌詞是「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來匆匆,去匆匆,做工興味濃……」,旋律則是鋼琴初學者必彈之曲(So Mi Mi,Fa Re Re,Do Re Mi Fa So So So),而另外一首就是日本卡通《小蜜蜂》的中文主題曲,這首由汪石泉老師填詞譜曲的作品,旋律悅耳動聽、歌詞簡單純真,且具有教育意義,可說是當年相當流行的一首卡通歌曲,臺灣許多五、六年級生至今仍能琅琅上口。
《小蜜蜂》的原作者是日本的名插畫家吉田龍夫。1962年,吉田龍夫與二個弟弟一同攜手創立了「龍之子」製作公司,以動漫畫的企畫製作為主要業務;之後的三十年間,「龍之子」製作超過六十部膾炙人口的動畫影集,其中的《科學小飛俠》、《小蜜蜂》、《救難小英雄》、《鋼鐵小英雄》、《糊塗魔術師》等動畫在臺灣播出時,皆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
《小蜜蜂》主角哈奇(Hutch)是一隻年幼的小蜜蜂(華視的中譯版本直接將他取名為「小蜜蜂」),某日,他所居住的蜂巢被大舉入侵的黃蜂所摧毀;幸運逃過一劫的他(當時還只是一顆卵),在孵化之後,為了找尋未曾謀面的親生母親,展開了一段漫長的冒險旅程。在這一路上,他體驗了無數的嘲諷、痛苦與悲傷;但漸漸地,他也從中學會了愛、耐心、友誼、勇氣和許多能讓生活變得更有價值的美德。在尋母的過程中,天性「助人為樂」的哈奇,不僅會運用智慧化解自身所遇到的危機,當看見別人有難時,他還會見義勇為、冒險救人,其犧牲服務的精神十分值得學習;因此,像這樣主題意識「十分正確」的卡通,在當時可是非常受到家長們的歡迎,也難怪華視會在十年內播了三遍。
隨著小蜜蜂哈奇在大自然的探索旅程,《小蜜蜂》劇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昆蟲,像是甲蟲、螳螂、蝗蟲、蜘蛛……等,因此觀賞這部卡通不僅可以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還能夠認識大自然中的各類花草、昆蟲,並深入了解牠們的生態與習性;此外,《小蜜蜂》卡通裡的各種昆蟲造型既可愛又討喜,十分適合用於教學用途,所以,當《小蜜蜂》首度在臺灣播出時(1975年),北一女中就曾為了科學展覽活動,向華視影片組借用《小蜜蜂》的原版卡通畫片,作為科展的參考資料呢!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小蜜蜂》乃是臺灣電視史上的第一部「卡通連續劇」喲!1975年,華視破天荒地在傍晚時段開闢了一個半小時的帶狀時段來播卡通,每週播出連續五天的《小蜜蜂》,這個安排讓小朋友們大呼過癮!當時,《小蜜蜂》的收視率在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之間,廣告集集滿檔,令華視業務部每天為了「拆檔」而忙得團團轉。
此外,《小蜜蜂》也是臺灣第一部以國語配音播出的外國卡通,在它之前的外國卡通都是只配上中文字幕就直接播出,對於不識字或剛入學的孩童來說,看外文發音的卡通成了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所以,配上國語發音的《小蜜蜂》在播出後立刻廣受小朋友歡迎,也引起一股收視風潮。後來,三台播出的日本卡通全都採用國語配音播出,但此舉並非體貼聽不懂日語的觀眾,而是因為日本與我國斷交,新聞局下令電視節目裡不准講日語也不能唱日文歌,所以當時電視播出美國卡通(例如大力水手)時,仍是以英語原音播出。
當年幫《小蜜蜂》各個角色發聲的幕後功臣,包括了華珊、王彬彬、于國治、王彼得、陳明揚、張萍萍和唐蓉蓉等配音員,在這個七人配音小組裡,每個人得負責配好幾個角色的聲音,而且每集半個小時卡通的配音工作,平均得花上兩個鐘頭的時間才能完成。
《小蜜蜂》
詞曲:汪石泉
演唱:華聲兒童合唱團
有一個小蜜蜂
飛到西又飛到東
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不怕雨也不怕風
自立自強有信心
刻苦耐勞勤作工
萬里尋親不怕難
消滅敵人 最英勇
啦啦啦啦
有一個小蜜蜂
飛到西又飛到東
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有恆一定會成功
有恆一定會成功
有恆一定會成功
【製作團隊】
劇名:昆虫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小蜜蜂 PART 1)
播映:富士電視台
播映時間:每週二7:00PM~7:30PM
播映期間:1970年4月7日~1971年12月28日
形式:每集30分
集數:91集
原作:吉田龍夫
企畫:鳥海尽三
脚本:鳥海尽三、前里元義、陣野修、吉田喜昭、多地映一、梅田智江、滝三郎
演出:原征太郎、九里一平、鳥海永行、 西牧秀雄、芹川有吾、富野喜幸…等
作畫:田中英二、西城隆詞、水村十司
美術監督:中村光毅
美術設定:五十嵐忠司等人
音樂:越部信義、音樂企畫中心
總監督:九里一平、原征太郎
製作:吉田龍夫與龍之子製作公司
劇名:昆虫物語 新みなしごハッチ(小蜜蜂 PART 2)
播映:富士電視台
播映時間:每週五7:00PM~7:30PM
播映期間:1974年4月5日~1974年9月27日
形式:每集30分
集數:26集
原作:吉田龍夫、龍之子製作企畫室
企畫:鳥海尽三、酒井あきよし
監製:九里一平
腳本:酒井あきよし等人
演出:高橋資祐、富野喜幸
人物設定:天野嘉孝、源田秀夫
作畫監督:岡田敏靖、川端宏、大鹿日出明
美術:中村光毅
音樂:横山菁児
總監督:原征太郎
製作:龍之子製作公司
【認識 龍之子】
以吉田龍夫為首,加上他的兩個弟弟:二弟吉田健二與三弟九里一平(本名吉田豐治),吉田氏三兄弟為了應付在週刊雜誌上刊登漫畫產生的大量事務,於1962年10月19日聯手成立了一間工作室,名為「龍之子製作公司」。他們從創意發想、製作、整合,到完成,全部一手包辦;像這樣的工作室型態在當時可說是絕無僅有,因此震驚了整個日本漫畫界。
當時,美國迪士尼公司製作了全球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吉田龍夫與名漫畫家手塚治虫在看過《白雪公主》之後,對於動畫皆懷著無限的憧憬。1963年1月,日本電視開始播映由手塚治虫創立的「虫製作公司」所製作的《原子小金剛》卡通影集;為了不讓手塚治虫專美於前,吉田龍夫決定帶領「龍之子」團隊著手動畫影片的製作。
吉田龍夫首先請來曾經擔任過手塚治虫助手、畫過《原子小金剛》分鏡表的世川弘加入「龍之子」,然後與「東映動畫」合作製作電視卡通《宇宙ACE》,更從合作當中學習到許多製作動畫的技術;但後來這兩家公司卻因理念不合而中止合作,於是,吉田龍夫決定由「龍之子」獨力製作這部卡通。
在獨力製片的過程中,吉田龍夫雖然遭遇了許多的困難與挫折,但他本著對動畫的熱情和勇於挑戰的精神,一一克服了這些阻礙。在沒有贊助者的情況下,吉田龍夫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才有足夠的錢來蓋攝影棚。終於在1965年5月8日,《宇宙ACE》開始在電視上播放了,這是「龍之子製作公司」的第一部動畫作品,當時吉田龍夫33歲、吉田健二30歲,九里一平只有25歲,在這三個年輕人的努力下,席捲日本動畫界的「龍之子」終於啟航了!
吉田龍夫常鼓勵旗下的工作人員,要以實驗的精神來創作動畫;因此「龍之子」多樣化的表現手法,令看過的人均留下深刻的印象。1970年,吉田龍夫秉持著「想要將最好的作品送給小孩子們」的理念,發表了《小蜜蜂》動畫影集,並得到十分熱烈的迴響。
1977年,吉田龍夫因肝病去世,對「龍之子」產生了不小的衝擊;群龍無首的「龍之子」內部開始分裂,導致許多人才紛紛出走。不過,「龍之子」的確曾是培養動畫界人才的溫床,許多曾經在「龍之子」工作過的人,例如:富野由悠季、天野喜孝、高田明美、押井守……等,後來都成為日本動畫界的大師級人物。
黃 天祐 配音 在 台灣達人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狂賀 🎊#台灣達人秀 FB粉絲團突破300萬人!!!
小編們把想說的話放在影片後面了(要看到最後R~~)
每天看了好多創作者們的影片又哭又笑
分享給螢幕前的你們,希望能為生活帶來一些正能量💪🏻
未來還請多多指教呦!😘
這支影片 #是祝福也是感謝 by 全體小編
✨感謝影片創作者們的祝福:
見習網美 小吳 陳彥婷 Tiffany 耖俗辣黃小愛 技安chi an Zamy 奎丁 林進 飛醺卑鄙 fashion baby 龍龍的沒梗人生 77老大 低清Dissy 微醺北藍 含羞草日記 黑 鬼兒 粘阿彬 陳羽檔案 小象愛出門 祐銘YuMing Nico品筠&Kim京燁 【那對夫妻】黑男邱比特 劉芒 Alizabeth 娘娘 三個麻瓜 最近紅什麼 夫夫之道Fufuknows Ru儒哥 #異色檔案 泰辣 Tyla Wackyboys 銘銘就 MMG 欸你這週要幹嘛 金魚腦 Goldfish Brain 超艾這一家 女生宿舍日常 豹子腿 方昶詠 #戰神駿 找蔬食 Traveggo 我們 OUR CHANNEL 星期天配音是對的 這群人 TGOP
❤️👇🏻👇🏻留言區有粉絲福利要放送給你們👇🏻👇🏻❤️
黃 天祐 配音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堅持,是職人不變的精神。
在本次北院所展出的每件御藏珍品背後,讓人聯想到清宮造辦處匠師們的職人精神,他們將生命奉獻給皇室,畢生投身藝術,只求做好一件事。對照現今的臺灣,同樣也有著許多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私無我、奉獻生命的敬業態度。
不論是過去的宮廷匠師,還是現在的平民凡夫,如出一轍的職人精神,古今皆然。「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北院版)影片的創意表現,以「堅持是職人不變的精神」的觀點,透過不同面向的職人精神,看見展品的極致工藝之美,藉此向古今職人致敬。
"The Kubilighan:, Tthe Incarnated Lama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Related Artifacts" Exhibition CF
Persistence is the abiding spirit of the artisan.
The film introduces the ultimate beauty of the artifacts from the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and salutes the spirit endeavors of the artisans
The artisans in the Qing imperial court dedicated their life to creating countless sophisticated and exquisite artifacts, pursing the ultimate beauty. Their endeavorsy remind us of the modern professionals’ devotion to their work and duty. The exhibition “The Kubilighan:, Tthe Incarnated Lama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Related Artifact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gives us a glimpse of the persistence and achievement of the artisans in the Qing imperial court.
Website: https://bit.ly/2Hy0YTW
Dates: 2020/11/28-2021/03/01
Location: Galleries 103 & 105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出品:國立故宮博物院
製作公司:蝦米智慧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監製:吳宗泰、程灯祥
導演:楊棟樑
編劇:蘇曉、劉國威、張懷介
攝影師:林振聲
燈光師 : 林振聲
製作經理:滕劭軒
攝影大助:張兆畇
攝影二助 : 林哲霆
燈光大助:黃雲彬
燈光助理:張智發、張詠福
執行製片:陳盛偉、 卓峻彥
執行美術:陳盛偉、 卓峻彥、謝慕真
妝髮造型:謝慕真
造型助理 : 郭怡麟
剪接:呂祐嘉
攝影器材:諦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後期: 王純良
錄音室:柒好實業社
中文配音:謝佳璋
英文配音:Stepha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