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來到當實習醫生的最後三個月,大部分同事都找到工作了,而我跟護士的「吹水」題材,也離不開將來工作的地方。
原來很多人都對我們如何選擇專科很有興趣。原來醫科生經過一年實習後才算是正式註冊醫生,之後就要選擇心儀的專科再作訓練。當然也有同學選擇直接到私營市場當普通科醫生,或者更特別的完全離開醫學界也有,但他們一般就屬於少數。
「你揀人時人揀你」,要進入到自己想入的專科也不是這麼簡單。最簡單讓「操生殺大權」的部門主管認識自己的方法,就是做該部門的實習醫生,用三個月的時間表現自己的熱忱和工作能力。在某些僧多粥少的專科(例如兒科、婦科、骨科),沒有做過部門的實習醫生,能進入該部門的機會可說是十分渺茫。但是這也有一定的彩數成分,畢竟每個部門最後能收多少位受訓醫生要到二三月才公佈,但我們在前一年五月已經要確認自己的實習醫生選擇,如果剛巧自己做實習醫生的部門沒有開位,就非常尷尬了。
這個時候,要在同一專科的其他部門留下印象就要靠「attachment」了。有些專科沒有或很少實習醫生(例如放射科、麻醉科、家庭醫學科),也是要用到這個方法。最常見的做法是去信部門主管,請秘書安排讓你跟隨某高級醫生幾天,一起巡房看病人看門診做手術等等,一邊讓自己更了解這個專科,一邊希望能留下好印象。當醫學生時做attachment,目的大多是前者;但到作為實習醫生時attach,就可能後者的成分居多。而在實習醫生一年,大家都會使用自己的年假做attachment,身邊很多朋友年假都沒有真正放假,回來又要繼續工作。
而某些專科更瘋狂,容許實習醫生考專科試的第一部分。據說這原本並不是硬性規定,但因為大家都為了表示熱誠而考試,所以後來就成了慣例,考生就算沒有十足的把握也要報名,否則就會比下去了。也有一說,是考試以筆試形式舉行,而我們剛考完畢業試,對於書本的知識正處於最熟悉的階段,趁腦海裡還記憶猶新,儘早考試也是合理的事。畢竟準備畢業試的書本和範圍,跟專科第一部分考試也有一定的重疊。幸好我心儀的專科沒有這樣的慣例,否則當實習醫生的一年就更忙碌了。
十一二月開始就是寄信寄CV的時候。隨即就會安排面試,有的地方容許實習醫生自行夾時間離開面試,但我之前工作的部門要我們請年假面試。所以再一次的,我的年假又不見了,哈哈。面試的這段時候傳言滿天飛,大家一時又說某某專科很少位,一時又說某部門已經公佈了結果,有份面試的同事一下子非常緊張⋯⋯這個情況持續幾個月後開始塵埃落定,到二月份就算有同事未能進入心儀專科,總算最後大多都有「著落」,入到第二志願。
而到四月份,我們又要進行一次由總部舉行的小組面試。其實這時候大家都知道自己來年的工作地方,但據說是程序上還要多進行一次面試(??我不能理解其作用),作最後確定。不過今年這場面試改以網上形式進行,對我們來說是方便了很多。
所以說,我們要進入心儀的專科受訓,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也要花一定的心思和苦功。不過若是今年失手或者發現工作的環境不如預期的話,其實也可以在之後幾年嘗試轉科(lateral transfer),雖然更困難一點,但也有不少成功例子。
某年施政報告,據說會預留足夠的專科訓練機會予醫科畢業生,但今年大部分專科開位比去年大幅減少;據說又說會增加對基層醫療投放的資源,在醫科課程改革下,眼見的確不少同事對家庭醫學興趣大增,但似乎又不夠受訓位置。然後政府說我們要引入海外醫生,跟本地畢業醫生一起競爭專科受訓位置⋯⋯
話太多了,我還是繼續戰鬥,讀一下書為七月準備~
圖:想要努力讀書但最後變了玩貓的我
= = =
同步更新的MeWe page:https://mewe.com/p/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日常
我的文章倉庫:https://medstudenthk.wordpress.com
「麻醉科 醫生 考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黃大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心情] 是麻醉科醫師不是麻醉師-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台灣首辦!第一屆麻醉專科護理師考試Vlog/醫療cp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台灣麻醉醫學會-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麻醉科醫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麻醉專科護理口試模擬5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麻醉專科護理師考前準備vlog/醫療cp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麻醉次專科、麻醉醫師資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麻醉次專科、麻醉醫師資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豆乜東東(中)——打豆速成班》
坊間流傳,千萬不要在七月時分入院。因為無論是實習醫生還是新晉專科受訓醫生,都是在七月一日開始上班,縱然有知識在腦袋裏但從沒實踐過,遇上要「落手做」的醫療程序,難免會手忙腳亂。而打豆,就是其中一樣只有工多才會藝熟的醫療程序。
不說不知,原來醫生的課程裡只在二年級有一堂實習課用假手教打豆(如圖,還是教在手臂上打!超不寫實),也會在年終的臨床考試考核相關技巧,僅此而已。可能連抽血員的課程和在假手的練習機會都比我們多,哈哈。聽說外國醫學生要負責病房的打豆工作,但香港的醫學院沒有這個文化,醫生反而會叮囑學生要不專心練習問症和檢查手勢,要不就早點回家溫習休息玩樂,「抽血打豆呢啲手板眼見功夫,第時大把你做!」好學如我(笑),也只是在最後一年在實習醫生的指導下打過兩次豆,可能已經是全班最積極的一個了。
到真的要落手打豆,就是在當實習醫生之時。實習醫生每三個月會輪流到不同部門實習,每個地方的人手資源和分工不同,有些地方有較多抽血員或護士幫忙打豆,有的則需要實習醫生包辦所有入院病人的打豆工作。這也是決定實習醫生工作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非常幸運,在第一「水」(我們對rotation的口語稱呼)內科大部分豆都有抽血員幫忙,只有偶爾遇到「抽血員打不到」或「找不到血管」、或者要在雙腳下針的情況下才需要叫上我。(同樣,每個部門的做法不同,這個部門的規則就不容許抽血員在雙腳打豆。)我一開初會心想:「連你多年經驗都抽不到,我才剛開始工作幾天又怎能成功呢?」,但後來發現打得多真的會越來越進步,加上本身對於血管位置的知識,慢慢就能對打豆得心應手。例如有次在一位道友身上完全找不到血管,就憑著解剖學知識在手腕位置的「houseman vein」的位置下針,好在病人經驗豐富還跟我一起找血管失敗,容許我憑感覺下針,竟然最後也成功打到粒豆輸血。
到第二三水,要由實習醫生負責的鹽水豆就更多了,我們也戲稱自己為全職「血姑」。我工作的兒科部門沒有兒科抽血員,所以有大量的機會練習打豆(平均每天都有五到十個,on call的時候會更多)。兒科病我打豆的困難之處之前說過,我就不再述了(註)。部門規定實習醫生只能最多試三針,否則就要請兒科受訓醫生來接手。一開始我每天都在「懷疑人生」,極幼的血管要抽血已經困難,更何況要打豆呢?尤其是on call或post call時候已經眼睏,還要金精火眼全神貫注地打豆,命中率就更低。記得頭幾晚on call,凌晨出生的三個寶寶全部都要打豆同時抽血種菌,每一個我都搏鬥了一個小時然後失敗,三次致電上級求援我都非常不好意思,幸好他只是嘆氣一聲,沒有特別怪責我。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練習,三個月的密集式練習下來,我們逐漸可以自己處理大部分的豆,也開始嘗試在腳背,手腕等位置下針,每次完成都會成功感滿滿。當然,面對已經有過一定經歷、滿手針孔的寶寶,還有早產很細粒很輕的寶寶,往往還是需要senior出手相助。
在第三水之前,其實我是從來沒有打過比藍豆更粗的豆,而來到產房第一天工作已經要我在鬆拋拋的手背上打(當時對我來說)超級粗的綠豆!而且非常實際的考量,是產科病人都是超級清醒的年輕女人,比起之前內科已經病懨懨的老人和兒科還沒懂事的小孩,似乎在這裡打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就會令病人留下非常壞的印象。幸好孕婦的血管一般較粗,加上有之前兒科的操練,大部分情況下都能一針見血(本身肥胖或嚴重水腫的例外)。即便如此,有時候獲得病人的一句稱讚「你手勢好好」,或者打到超難其他同事都失敗的豆,還是令我非常高興的。儘管我之後工作的專科大概再也不需要打豆抽血了(senior說「你打豆咁好嘥唒,快啲轉行做麻醉科,當血姑也好」),但我也很高興自己在這兩個做「血姑」的roration裡,可以練就到好手勢。
長長的心路歷程說完了,還有一個問題還沒解答——究竟什麼時候需要打豆吊鹽水打藥呢?我們下篇再說。我也會分享幾個有關打豆救命的故事,讓大家了解縱然打豆很痛很辛苦,但醫護人員還是堅持要病人保留鹽水豆的原因(不是為了虐待病人啊!)。
註:《低級抽血姑娘》https://www.facebook.com/913809045333274/posts/3333586300022191/?d=n
圖片來源:TheApprenticeCorp
= = =
同步更新的MeWe page:https://mewe.com/p/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日常
我的文章倉庫:https://medstudenthk.wordpress.com
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黃大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動的溫暖】
我一直很喜歡侯文詠先生的作品,從高中看著他的書長大,一如張曼娟老師的形容,他是流動的溫暖,名字即便顛倒也雍容,他讓讀者看到人性的美好。
這本短篇小說集,你可以看到聰慧的醫學系學生、醫生,面對人生也會有無力感與困頓,請讓我分享最喜歡的篇章給你:
1.醫院是最容易讓人了解,每個人的生命不等值,你的爸爸是誰,你有沒關係,你所能擁有的醫療資源就不同。
這本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菜鳥住院醫師開車撞到議員的小孩,議員太太在診間叫囂鬧事,按照醫療判斷,小孩只是輕微骨折,但議員媽媽怎樣都要鬧大,本來堅持醫療專業的主任,接了院長電話後,改以嚴重的骨折辦理,荒唐的一切,讓肇事的住院醫師再也忍不住了,也請出爸爸到醫院,爸爸對決爸爸,大家都在看好戲,故事的結果非常妙也很真實。
.2第二個有趣的故事是,醫學系學生林格一輩子考試過關斬將,被譽為如果諾貝爾獎也能考試,林格大概可以得到好幾次,畢業當前,家人逼他結婚,給他三個月時間去找對象,否則就接受爸媽安排的婚事。
書呆子的他,從沒約會過,他連約會也靠書本,瘋狂翻看「如何約會」、「如何吸引異性」的書籍,等到上場約會時,女生的評價是:「請你跟他說不要糾纏我了,我不想傷害他,他很可怕,笨笨的,只會念書。」林格的愛情早夭,他又回到考試的生活,覺得有考試真好。
這本書是侯文詠先生寫作三十周年紀念珍藏版,他在序言中寫著,「當初很想寫作,但拿到的版稅時只有八萬八,寫了兩年才領到這樣,相比醫生一個月五萬多的收入,寫作前途黯淡,當時內心有說不上來的空蕩蕩以及荒涼。」
他意外發現,當麻醉科醫生可以做一天休一天,心想這樣可以在值班後繼續寫作,內心感到雀躍,因此決定當麻醉科醫生,讓寫作夢可以延續,身兼二職非常累,一回首三十年過去,他認為,如果不是當年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傻,一點點小小堅持作夢,毫無算計得失的單純,就不會遇見這樣多讀者與動人的風景。
因為內心的熱情而堅持,無算計而收穫滿溢,分享這本好書給你,希望你也喜歡。
侯先生在書中有句話,在當年就影響我很大,也送給你。
羅素說:「支持我一生的信念有三,知識,情愛,和對人類苦痛無可抑遏的憐憫。」
書名:侯文詠短篇小說集【30週年紀念完全珍藏版】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956
皇冠出版社提供3本書給大家抽獎,只要你寫下「我愛侯文詠,或你最喜歡他什麼作品」,加上分享貼文,就有機會得到這本好書喔。即日起到12月31日截止為止,1月1日晚上抽出,讓你在一開年就沾喜氣、添好運。
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台灣首辦!第一屆麻醉專科護理師考試Vlog/醫療cp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護理師#新竹台灣首辦第一屆 麻醉 專科護理師 考試 follow 醫療CP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dicalcouple_/follow 賴 ... ... <看更多>
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台灣麻醉醫學會-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麻醉科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至於麻醉師,其實在台灣的專門醫事人員職業考試項目中、相關的醫療法規中都沒有「麻醉師」這個稱呼,會出現這個名詞,全是那些私自執行麻醉醫療行為,陷病人於生命危險而 ... ... <看更多>
麻醉科 醫生 考試 在 [心情] 是麻醉科醫師不是麻醉師-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一點心情抒發 謝謝版友有耐心看完
剛剛看到版上某篇文章提到減痛分娩的疑問
內文說醫院的「麻醉師」
而底下的推文回應也大多是「麻醉師」blablabla
我只是想雞婆一下,呼籲一下大家其實幫各位產婦作半身或全身麻醉的人
他們其實都是醫學院畢業、通過麻醉專科考試的「醫師」
不是什麼麻醉師 更不是麻醉護理師喔...
會有這樣的心情抒發,主要是因為外子是某醫學中心的麻醉科醫師
常常因為有病人以為他們不是醫師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口氣不好之類的)
有時候聽他講醫院發生的鳥事,發現很多台灣人還是對護理師比較不尊重
對醫師就必較不敢放肆...(明明都一樣辛苦)
麻醉科醫師不只是表面上幫你打個麻醉,讓你睡著或不痛這麼簡單而已哦
當婦產科醫師或外科醫師在執行手術的時候,麻醉科醫師負責生命的監控
以便讓手術順利進行。而麻醉的風險控制也是他們專業的一部分。
每個全麻或半麻的病人可以順利地甦醒或恢復,看起來好像很理所當然,
但是麻醉科醫師的功勞往往被忽略。
一點小小的知識和改口,會讓醫護人員更開心喔~~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229.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2160028.A.25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