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接課堂:瘋狂麥斯】
這次的剪接課案例是2015年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
看過電影的朋友對它的印象,想必是精彩的武打戲了。
但武打戲要足夠精彩,也是需要剪接技巧的。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志穎老師的分析。
-
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剪接 / Fa Lou
曾執導過《羅倫佐的油》喬治米勒導演,2015年以《瘋狂麥斯:憤怒道》囊括當年度獎季的許多項大獎;同時也在影迷心中大嘆此生必看的曠世之作,著實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部關於爭奪水資源、石油燃料資源,嚴重缺乏自然植物且黃沙滾滾的反烏托邦醜態父權世界的故事。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首先我們先問,為什麼別人總喜歡把電影比喻成夢境?
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大堆人的一大堆解釋。
但我始終最愛我的比喻:「你總不記得,你是從哪裡開始做夢的。」
一如你順順地看完一部電影的一個橋段,往往你會忘記自己已經從A鏡頭「被帶到」B鏡頭了;一如你順順地看著電影,向來你會沒有意識到配樂到底是什麼時候「下」的;一如你看著這位演員,常常你會在中途就「被誘發」回憶了,你連什麼時候開始想哭的,你都不曉得了。
這種悄然而至的剪接,和我們今天說明的「武式柔情」(在*同場加映時,我們會補充說明「文式激情」的部分)非常有關。
「武式柔情」,武打戲就是要帥呀!還跟你柔情什麼?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的影像,只有一有慣性、出現了規律或是準則之類的東西出來,你會發現,觀眾就累了(因為他們被制約了嘛)。
「觀眾渴求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出來。」
武打戲的柔情,分為兩大部分:
1. 此情仍纏綿:
你可以從光頭男跳車(00:27~00:28)、敵人中彈(01:04~01:06)、敵人射箭(01:11~01:12)、釣走方向盤(01:15~01:16)當中,發現它一直在執行「行為延遲」的事情。
明明一件事情做一次到位即可,為什麼要「拖」?
因為你鉅細靡遺地打一拳,都比你打一百拳流水帳來得真摯動人。
一拳的溫度能直達你心坎,但一百拳的肌膚接觸(觀眾也膩了)僅僅只是過客罷了。
2. 情人眼裡出西施:
「如果你沒有稱讚你的素材,那是因為你還沒弄懂它的美。」
換句話說,善用你的寶貝素材。
兩個精彩的例子:
a. 你有發現01:01是怎麼接到01:02的鏡頭嗎?
視覺焦點一直在那位光頭敵人身上(正要轉身),下一顆鏡頭突然多了個框,原先習慣上一顆路途顛簸抖抖抖鏡頭的觀眾,即便突然出現框,但觀眾眼球還在敵人身上(略為順遂地轉身完畢),又加上顛簸鏡頭持續抖抖抖,觀眾便不易察覺他們已置身於下一顆鏡頭了(手法不殘暴,十分地柔滑讓觀眾接到下一景)。
b. 02:08倒下的車,車頭在前、車尾在後,但02:10時車頭卻已在右,車尾在左(悄悄地轉了九十度)。
它除了換了鏡位,還又用了框(框還真好用呀)。
這次反而是運用上顆沒抖抖抖,下顆鏡頭有抖抖抖,來調離你的視覺,引到突如其來的框框;等你回到倒著的車上時,你的大腦會誤以為是不是剛剛你在看框框的時候,車子有轉了一下。
*同場加映:
「文式激情」:
這個橋段是《瘋狂麥斯:憤怒道》裡的湯姆哈迪建議莎拉賽隆,回原地才是最好的策略。
範例影片:https://goo.gl/fwkmD5
與「武式柔情」的溫情正好相反,「文式激情」則著重於「乒乓轉移」。
什麼是「乒乓轉移」?
為了破壞文戲的死寂與單調,我們運用有如「乒乓球對打」的方式,將你的眼球從A到B,再從B到A。
你可以從00:50~01:29當中看到從視覺焦點從湯姆哈迪到莎拉賽隆再到叼著牙籤的女孩,又到白髮女、老婆婆、黑長髮女,觀眾眼球的調動可大致歸類為中間、右邊、左邊、右邊、中間⋯⋯
甚至還有個素材亮點的運用,01:34~01:37,當老婆婆說:「Kaboom」(大爆炸聲)時,觀眾先在她身上,但旁邊的白髮女比她先做出動作,觀眾又馬上把關注放在白髮女身上。接著,輪到湯姆哈迪的鏡頭時,觀眾又移到鏡頭的偏右邊。
「你還可以做更多」:
(1) 讓角色講話、手勢、吞嚥、小動作被打斷,或只做一半。
(2) 讓角色臉龐、動作,是糊的。
(3) 讓角色搶話。
(4) 讓角色聽話,晚一點再接對方的反應鏡頭。
說故事,每個人都可以說故事。但當你要讓觀眾提高警覺時,就是傳達反常識事物之時。
*「我喜歡的」金句時間:
小能(芮莉克亞芙飾演)對納克斯(尼可拉斯霍特飾演)說:「我會說那是你命不該絕。」
“I’d say it was your manifest destiny not to.” said Capable.
麥斯納技巧老師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剪接課堂:鋼鐵擂台】
《鋼鐵擂台》是由休·傑克曼主演的電影,劇情偏重於父子情誼。
而為了呈現這樣的情感,在鏡頭剪接上就需要特別處理了。
怎麼做?讓我們來看看志穎老師的分析。
-
鋼鐵擂台的剪接 / Fa Lou
2011年由休傑克曼主演的《鋼鐵擂台》,是關於一對父子藉由「機器人拳擊賽」,將感情由疏遠漸漸變成親密的過程。
主角爸爸是一位前任拳擊手,因為兒子的鼓勵,重拾對自己、對家人、對拳擊的信心。
所以主題的核心是:「父子情誼」。
藉由這個主題我們今天要來談的是,觀眾對於反應鏡頭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先放誰的反應鏡頭,將會劇烈地影響整部電影的走向。
範例影片是最後一場的拳擊賽,誰才是拳王就看這一場了。
在這情緒最高漲的時刻,剪接分兩個策略:
A. 戰術層面。
B. 情感層面。
你會發現,只要牽扯到拳擊技巧或戰術相關等畫面,接的就會是女朋友的反應鏡頭。
然後,只要牽扯到生死交關、危急存亡或是被逼到擂台邊緣的勝負時刻,接的就會是兒子的反應鏡頭。
這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核心論」。
誰接近核心,誰就是議題。
我們來歸納一下:
A. 戰術層面:
1. 休傑克曼與機器人亞當(核心)。
2. 女朋友(蛋黃區)。
3. 兒子(蛋白區)。
4. 對手(蛋殼)。
明顯的例子:
(1) 02:21 休傑克曼與亞當在挑釁對手時,接的反應鏡頭就是女朋友的鏡頭,以示女朋友一眼就懂休傑克曼的策略。
(2) 只要休傑克曼說:「還沒!」時,下顆鏡頭總是女朋友一副非常了解其策略的表情或動作的鏡頭。
(3) 03:19 休傑克曼說:「就是現在!」的下一顆,也是女朋友的鏡頭,以呈現女朋友與休傑克曼對於戰術的應用是一致的。
不過,有人問道:
「哪麼02:08~02:17又該如何解釋呢?它是先『對手』再來才是『女朋友』的鏡頭耶。一種從外到內的剪接(第三層往第一層走)。」
原因:
這是最後回合的「剛開始」,如果把女朋友穩如泰山的鏡頭先放,接著才放對手的鏡頭。那麼依照觀眾的先入為主,大家就會認定這場比賽是贏定了,而非先來個問號:「休傑克曼真的能贏嗎?」,如此這般的懸疑。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會贏的話,戲還需要演下去嗎?
B. 情感層面:
1. 休傑克曼與機器人亞當(核心)。
2. 兒子(蛋黃區)。
3. 女朋友(蛋白區)。
4. 姨媽、姨伯(蛋殼)。
你會發現亞當機器人被逼至牆角時,兒子的鏡頭就會出來;兒子會求休傑克曼趕快回擊。
倘若,換成女朋友的鏡頭,會怎樣?
這就變成是一部因為「愛情」而重拾信心的拳擊電影了。
而非我們一開始講的「父子情誼」了。
所以,光是利用反應鏡頭來建立觀眾先入為主的想法,就足以造就整部電影的主題。
你發現了嗎?它吊了你三次胃口:「還沒!」
於是,第四次出現變異,休傑克曼突然說:「可以了!」
然後03:18~03:19 兒子一臉狐疑的反應鏡頭,代表了觀眾的問號。
給了我們一個懸疑後的表情。
這顆鏡頭就是一顆墊腳石,讓接下來的劇情能攀得更高。
亞當一記上鉤拳後,接下來你就知道了,無關戰術,那麼要接誰的鏡頭呢?
當然是兒子囉(情感層面)!
當兒子嘴巴張得老大時,身為觀眾的我們,真替那個弟弟感到開心;就算有沒有打贏拳王賽也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只要這個弟弟願望達成,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一個題外話:為什麼比賽結束後,劇情是休傑克曼先抱女朋友?
因為等一下抱兒子,可以抱久一點。
就算只比人家多一秒也好,因為在那一秒的奧妙裡,所有的情感都得以釋放。
所有的安排都是因為,這是一部關於父子的電影。
*「我喜歡的」金句時間:
查理(休傑克曼飾演)問:「你到底要我怎麼做?」
麥斯(達科塔高尤飾演)回答:「我只希望你為我爭取一次!」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said Charlie.
“I want you to fight for me!That’s all I’ve ever wanted.” said Max.
麥斯納技巧老師 在 台北Meisner Studio - 台北邁斯納工作室| Taip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邁斯納(Meisner) 專注於傾聽和回應其他演員。 ... 老師們也常用一個比喻:「第一年訓練你是在你的戶頭裡面一直在存錢,然後到了第二年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把它領出來。 ... <看更多>
麥斯納技巧老師 在 課程片段|梅斯納技巧|真實|自然|無痕跡表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Mia的演員工作坊↘ https://www.miatang.actor Mia聊表演↘ https://reurl.cc/pdObXe 影片製作/創造影像工作室https://vimeo.com/shotbyshots. ... <看更多>
麥斯納技巧老師 在 [消息] 梅斯納表演技巧入門課程- 看板Indie-Fil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簡介
梅斯納表演法(Meisner Technique)是美國相當著名的寫實表演體系之一,
與Lee Strasbreg(方法論)、Stella Aldler(研究論)並稱近代美國寫實
表演三大系統,這三大體系皆衍生自俄國戲劇表演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建
立的體系(Stanislavski's system)與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三者
之間亦相互影響、吸納,技巧各異但殊途同歸。相較於前二者,梅斯納表演
法尤其注重演員的「當下」反應(當下論、臨場反應論),因此廣受電影電
視演員歡迎。
課程目的
藉由梅斯納表演法引導學員認識表演、體會表演,而非學習表演。
學員們會在課堂上實際操作基礎表演技巧,將表演的感覺記憶在身體裡
(白話就是:讓你體會表演但不會用專業演員的標準要求你,這樣),
課程亦會與其它寫實表演體系連結,建構美國當代寫實表演系統之輪廓。
教師簡介
Mia Tang(唐宛彤),紐約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碩士。
教學經歷:
紐約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 隨行翻譯暨教學助理
紐約電影學院/CCTV/北京電影學院高清電影製作培訓班助理講師
獲獎紀錄:
2012 美東華語電影節《怡的故事》最佳女主角入圍
2013 School of Visual Art應屆短片選拔《中指》最佳女主角入圍
2016 金穗獎《微笑》最佳劇情片入圍
秉持佛系教學原則,不定期開設私人小班制表演課程。
課程報名表單:https://goo.gl/PqTn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188.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e-Film/M.1528897147.A.61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