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當了學生,線上聽了LuLu黃路梓茵的分享課程。極度佩服她的主持功力,也非常明白關於主持外場時需要訓練「化繁為簡、化簡為繁」的功夫。
還記得憲哥曾說過,主持人這門功夫,打開電視,任何手握麥克風的人,都可以你的老師,就看你能學到多少皮毛。今天打開電腦,看LuLu不藏私的傳授準備主持手卡畫重點的心法,還有以創作者的角色分享她是如何發想每一集YouThbe的主題,並細分了商業拍攝跟生活拍攝的差異性,更誇張的是,她真的有夠會做筆記!完全是筆記女王!
記了幾個自己在工作上可以非常有幫助的重點:
⭕️主持人需要日常的累積。
⭕️主持人差異
典禮主持人:亦莊亦諧
綜藝主持人:發笑、無保留搞笑
⭕️見好就收,見不好,快收。
⭕️手卡:梗概
一頁一件事情,最下面一行CUE下一事件。
❓如果主持到一半腦袋空白怎麼辦?
不會有空白的時候發生
保持身體健康是你的責任
頭腦一定要持續運行
❓還是學生時,想當主持人能如何入手?
當傳單小天使,大小活動都去參加,沒有酬勞,但都要去試試看,學生時期犯錯都沒關係,但出社會之後,當行為成為職業時,不能有出錯,因為你將要承擔的是違約金、各種輿論的撻伐。
前陣子我有聽LuLu訪問陳鎮川川哥,聊金曲獎幕後秘辛,他們對談中每談到一個段落,我就會上網google當時金曲獎的畫面,不管是大姐大崔苔菁引言,還是妹神張惠妹與A-Team的表演,都各種為之讚嘆。
我還看了LuLu跟佼哥、小燕姐三代師徒同台的訪談節目,從「師父手插胸,徒弟手放肚子」這些細微之處都能窺見LuLu的用心,她的YT頻道、Podcast、反正只要有她出現的地方,都很精彩,就如同她曾到母校台中女中演講「借來的勇氣」那般,也許她今天也是在利用工作空檔,參與了APPLE的線上課程,把她過去現在未來累積的勇氣,傳授給任何想吸收新知的人,對我來說,多向這些有想法的能量靠近,自己也會跟著有幹勁不少,謝謝LuLu!!
P.s 我也是很愛打開手機備忘錄記錄各種吉光片羽或統整思緒的人,不知不覺也超過三千多篇了啊啊啊啊啊!!!!!
@sunnygirl800424 #todayatapple Lulu 黃路梓茵
麥吉的徒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被認為是「散失電影」(Lost film)的一部作品塵封近90年後,即將重見天日。
.
2015年,一名英國研究人員在英國電影學院的目錄當中,發現一部1936年曾在英國曾經放映過的日本電影,是為田中喜次執導的《輝耀姬 Kaguya-Hime》(1935)(附圖)。經過確認,證實這部作品過去已被認定為散失電影。這個發現大大振奮了日本早期電影的研究者。
.
《輝耀姬》對於日本人而言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是《哥吉拉 Godzilla》(1954)與奧特曼系列的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早期操刀特效的作品。觀眾可以透過這部作品看到圓谷英二早期進行的特效實驗,電影學者大傍正規表示:「這部電影貪婪地吸收了一切當時的最新技術。」
.
至於故事部分,本片是以日本古文學《竹取物語》為本,描寫從竹子裡出生的輝耀姬公主的一生,這是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故事。高畑勳的《輝耀姬物語 The Tale of the Princess Kaguya》(2013)也是以這個經典故事為本。
.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本片原片長為75分鐘,當時提供給英國的版本是33分鐘的濃縮版,像是日本動畫之父政岡憲三為本片製作的木偶動畫便沒有在短版出現。不過圓谷英二的特效大致保留其中,包括輝耀姬從竹中出現的場景,也有一場以模型製作的船難戲。他的徒弟、同時也是日本特攝導演的中野昭慶看過之後,認為圓谷可能不僅負責了視覺特效,或也兼任了攝影與部分場景的導演工作。
.
今年正好是圓谷英二出生120週年,日本國家電影資料館選在今年九月的紀念系列活動當中重新放映《輝耀姬》。
.
目前針對尋找散失電影的工作仍然在進行當中,多數人對電影保存不甚理解,以為只有七、八十年的老電影才會消失,但依據英國電影協會(BFI)在2010年製作的「75部最想尋獲的散失電影」清單當中,年份最近的是1972年的《Nobody Ordered Love》。許多沒有被修復典藏或數位化的作品都在逐漸凋零中,以台灣電影來說,早期台語片產量超越好萊塢,但上千部台語片目前也僅剩兩百多部留存,許多作品只剩海報等宣傳物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
.
在BFI清單列出之後,已經有24部電影全片或部分片段被尋獲。然而,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The Mountain Eagle》(1926)或麥克.鮑威爾(Michael Powell)的《Two Crowded Hours》(1931)始終不見下落,說不定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但也可能藏在世界某一處的穀倉或地下室裡,等待後人挖掘。
.
除了找尋散失電影之外,保存修復同樣重要,上個月底巴西電影片庫便遭遇祝融之災,兩千多部電影拷貝付之一炬,這不僅是巴西人的損失,而是電影文化的浩劫。
#KaguyaHime #Lostfilm
麥吉的徒弟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粵菜新氣象 Part 3
#世貿名人坊
世貿名人坊是名人坊在台灣的第六間店,由「隱世廚神」鄭錦富在香港創辦的名人坊,在「漢來美食」的手上開展成為連鎖品牌,廚神本人可越來越出世了。
鄭錦富主廚,人稱富哥,原是香港富豪林百欣(林建岳之父)的私人家廚,因應林家刁鑽品味與社交而練就高超廚藝,2007年林百欣過世,富哥就在香港中環九如坊蘭桂坊酒店創辦「名人坊」,2011年至2016年獲得米其林二星,目前有一星肯定。與台灣結緣則是2012年應「漢來大飯店」之邀到高雄舉辦餐酒會,關係企業「漢來美食」後來進一步與富哥談成品牌授權,2015年在漢來大飯店開出第一間名人坊台灣分店,2017年12月後陸續進駐台南、台中、台北,世貿名人坊是台北第三間店。
五年開六間店,漢來美食行銷企劃部副協理王雅綺說是「無心插柳」,進駐百貨商場都是應邀接受合適機會。這次接手世貿聯誼社,對方敲門敲得急,漢來美食也迅速拍板,確實卡進一個台北高端粵菜的絕佳位置。不僅許多世貿優秀的服務人員留任,原本受歡迎的燒臘團隊也續留,招牌的烤鴨、燒味不會缺席。
疫情前,富哥每個月會來台灣巡店,老客人得知富哥來台的風聲也會特地見他一面。疫情後,沒辦法來得這麼勤了,他仍專程跋涉,為了世貿名人坊,八月初抵台隔離二週,出關一週,回香港再隔離二週,顯見他十分看重台灣的事業。漢來美食也不辱重命,透過品管維持富哥招牌,漢來美食中餐品牌長羅嶸坐鎮研發,富哥2015年從香港帶來四位徒弟,現仍有三位留任,大弟子張華健等同富哥分身,陪同漢來美食開疆闢土。
#結合世貿舊菜與富哥名菜
目前各家分店都有「富哥十大名菜」,其中菜色則依分店特性有些差異,世貿店定位高檔,也就增添雞汁紅燒官燕、吉品鮑扣花菇等偏名貴的菜色;燕窩釀鳳翼、豉椒炒肚尖、脆皮炸子雞、招牌琵琶豆腐、富哥招牌炒飯等等富哥正字標記,則是各分店一致,且透過SOP控管。研發團隊若有些時令新菜的想法,也會與富哥討論,他首肯便放進菜單。
世貿名人坊特別保留三成的世貿舊菜色,這天午餐打頭陣的「麻辣鴨血大腸」是其一,香濃惹味滿室蒸騰;「香檸脆皮叉燒」也好,依口感判斷應是里肌,油脂較少卻不乾柴,質地仍細,脆皮則是一層炙過的糖衣,一咬會發出聲音的脆,與去皮細薄檸檬片同食,清亮開胃。
「名人小排骨」結合咕咾肉與糖醋排骨的做法,小排骨的麵衣均勻薄透,乾炸得當,裹上鎮江醋的醬汁後,依舊爽脆不膩,鎮江醋的深沉與勁道顯得脫俗。
招牌烤鴨真的還在,光潔平滑的鴨身訴說著美味,謝謝燒臘主廚陳鴻雨親自上陣,皮與肉分開片下,再與荷葉餅、甜麵醬、大蔥一起品嚐,烤鴨之脆、油、甜、腴都有了,經典不敗。
每次來名人坊,必點「燕窩釀鳳翼」與「豉椒炒肚尖」。鳳翼就是雞翅,二節翅去除前段骨頭,填入以雞高湯煨過的燕窩,淋上麥芽糖水、吊乾,油炸至表面呈焦糖色澤。這天的釀鳳翼,夠飽滿圓鼓,持刀一切,燕窩軟綿綿現身,入口熱燙,條條絲絲完整,鮮美溫柔黏唇,和香脆的雞翼完美合奏。
肚尖,是豬肚上連結幽門的部位,富哥只取最嫩的部分,僅佔一塊豬肚的百分之三點七,去除筋膜與肥油,四塊豬肚才能炒成一盤。這天的豉椒炒肚尖,材料融合一體,肚尖與青椒、紅椒、黃椒熟度匹配,口感相稱,豆豉的鹹香也均勻優雅。
「煎封鯧魚片」是新菜,富哥抵台後通過的菜色,選用將近兩公斤重的大白鯧,背部切片,拍上太白粉先煎再炸,展現粵菜「乾身」的香口,再與蔥和醬油爆炒,簡簡單單卻鹹香有味,正是素材本身的魅力。
「翡翠鮮蝦餃」、「經典編織酥」則是吸睛點心,後者以細條狀的酥皮編織成手提包的造型,包藏鴨肝與波特菇的餡料,瞄準大眾口味與心理。
#跟著富哥進廚房
富哥本人翩然而至。我遞上名片,他眼皮一抬,「高小姐我們幾年前見過!」隨即拿出手機點點點,「妳看我有妳的電話」,接著按下通話鍵,以茲證明。他的好記性,完全出自他待客如尊,非常重視客人與自己的相逢。於是,當我詢問能否為他在廚房拍張照,他馬上回覆:「那我炒一盤米粉給妳好不好啊?」
「富哥炒米粉」也是富哥的一道招牌菜,必須使用廣東河源生產的「河源米粉」,偏向米線或冬粉那樣細圓、稍帶捲曲的形狀,和台灣米粉不同,作為炒米粉特別爽滑且不爛。
「炒東西,火不能太厲害。」將近三分鐘的炒米粉過程中,富哥要加調味料、食材時,都是把鍋子移開火源,動作有序不急躁,不若快炒店那樣急驚風。熱鍋,舀入大量的油滑一下就倒出,就有不沾效果了,先炒散一顆雞蛋,後投入事先用熱水燙開的米粉,拌炒均勻後加鹽、老抽,甩幾下鍋讓調味融入,再加進鮑魚絲、洋蔥、蟹肉、蔥花,滑動所有材料使其在鍋底煎片刻,才甩鍋拌炒,最後放入銀芽,此刻富哥放下原本使用的湯勺,拿起平面鍋鏟,沾一沾油,而後猛烈激炒五秒,彷彿要激發出鑊氣那般,隨後起鍋。
剛炒好的米粉,香氣隨同熱力裊升,不過是簡單的鹹味與溫和的醬香,卻因直火加乘放大了。整體質地乾鬆爽口,米粉滑彈,和銀芽與鮑魚絲融為一體,又是發揮素材魅力的一品。
富哥年近七十,說他退不了休,歲月在他身上似乎也起不了作用。名人坊在香港的討論程度不若台灣,台灣分店也確實茁壯成大規模,對於台灣的中菜風景,一定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