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甜蜜城市月老多
#駐點月老任務大不同
情人節快樂!大家都知道,古都糖城除了糖系美食之外,還有聲名遠播的糖系神明——府城知名的七大月老,從單身到曖昧再到終成眷屬階段,祂們各司其職。
偉哲幫大家整理府城七大月老資訊,接下來的感情路上就靠你們自己爭取了。
#大天后宮-緣粉月老求撮合
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相傳只要向月老祈求緣粉與紅線帶在身上,當紅線不見時,就表示月老已經幫你把紅線繫好了!(📍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祀典武廟-枴杖月老斬桃花
台灣最早的關帝廟,這裡的月老帶有拐杖、專斬爛桃花!據說斬斷爛桃花後,來的緣份都會是正緣。(📍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
#大觀音亭-闊嘴月老祈正緣
這裡的月老慈祥和藹,嘴巴比較大,有闊嘴月老之稱,象徵最會說媒的月老。專治單身、沒有對象者參拜。(📍台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
#重慶寺-醋矸月老保復合
重慶寺的月老配有「醋矸」,又稱「醋矸月老」,相傳想祈求和好就搖醋矸中的醋順時針轉3圈,希望對方回心轉意就逆時針轉3圈。適合遇到變心出軌、吵架、花心等問題的人來參拜。(📍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2號)
#鹿耳門天后宮-紅線月老繫姻緣
聽說這裡拿到的紅線會有一截露在姻緣袋外面,為的是讓月老公公方便牽紅線,傳說「紅線」長度決定著未來跟另一半的距離,因此吸引了不少嚮往異國戀情的男女來參拜。(📍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
#土城聖母廟-葫蘆月老暖情感
鹿耳門聖母廟的月老配有金箔葫蘆,據說此葫蘆專收服感情爛桃花、夫妻間的感情厄氣,讓感情加溫。(📍台南市安南區城安路160號)
#南鯤鯓代天府-玉珮月老賜良緣
南鯤鯓代天府的月老素有「玉珮月老」之稱,其腰間的玉佩上掛著許多姻緣線,已促成近千對金玉良緣。(📍台南市北門區976號)
另外,除了拜月老,台南市政府也特別和廟方合作推出「月老知心軟糖」、「月老香水」等一系列文創商品,來台南除了感受空氣中甜甜的氣息,也別忘了來見見各大月老爺爺們!
「鹿耳門媽祖之爭」的推薦目錄: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鄭愷玲 延續 ‧ 溫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問路] 鹿耳門聖母廟到底那裡不同? - 精華區Tainan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閒聊] 對媽祖對台信仰部分研究- folklore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台南鹿耳門天后宮疑問(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北汕尾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鹿耳門天后宮聖母廟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鹿耳門天后宮聖母廟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故事] 番外篇...南鯤鯓五王的小故事- marvel - PTT生活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鹿耳門媽祖之爭、鹿耳門聖母廟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鹿耳門媽祖之爭、鹿耳門聖母廟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己亥年鹿耳門媽祖廟分靈媽祖開光~3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鹿耳門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討論] 南鯤鯓諸神的小故事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閒聊] 府城幾間廟宇的「主普底」 - 看板Folklor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閒聊】 台南媽祖廟的一些軼事- 民間信仰板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討論] 南鯤鯓諸神的小故事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故事] 台南土城聖母廟的一些小故事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鄭愷玲 延續 ‧ 溫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玲玲迎媽祖|鄭姓淵源太~神~啦~】
🔺🔺🔺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800年「第一次」環台祈福繞境!!!
-
繼花蓮縣長徐榛蔚以及宜蘭縣長林姿妙之後,昨天早上七點由愷玲恭迎鑾駕進基隆,背著媽祖鑾轎與鹿耳門路跑隊的優秀選手們遶境基隆市區。祈求透過媽姐慈悲濟世精神,保佑基隆市國泰民安、民生樂利。
-
🔍鹿耳門聖母廟廟,相傳延平郡王鄭成功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襄助驅逐荷蘭人,所以興建聖母廟於來台登陸處。
愷玲同時也是
今年 #鄭姓宗親會擲出10個聖筊的爐主,
目前 #服務處就是供奉鄭姓宗親會國姓爺,
巧合的是這次環台的媽祖金身 #即為鄭成功供請的媽祖
事前愷玲不太清楚,透過路跑好友們介紹才知道原來這麼有緣!
榮幸受邀背媽祖鑾轎更是覺得這是 奇蹟緣分!
(來!跟我說一次!太~神~啦~✨)
-
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800年來「首次」環台祈福,希望透過「路跑環台」的方式,保佑台灣每一個縣市都能戰勝新冠肺炎,也相信媽祖慈悲憐憫之心,將為基隆及基隆市民帶來平安、健康。
-
愷玲也會繼續學習媽祖慈悲之心,繼續為大家服務、為弱勢發聲、為地方所需爭取、為基隆加油!
#鄭愷玲迎媽祖進基隆
#鄭成功國姓爺跨時空牽線
#鹿耳門媽祖環台包庇台灣
#路跑環台健康平安
-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明皇帝與海盜合作 維持海洋控制權(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這是中華民族海權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頁。在國家公權力的支持下,「海盜」鄭芝龍終於成為中華帝國伸向海洋的矯健臂膀,200年來,中國人第一次重新奪回了海洋的發言權。已經與大海隔絕太久的黃土中國,終於迎來了一絲藍色的希望。
公元1633年10月22日,大明崇禎六年九月二十。
隆隆的砲聲劃破了金門的清晨。
這是這個島嶼有史以來所見過的最為猛烈的砲火。正在廝殺的60艘大型軍艦和近200艘小船,將料羅灣的海面變成了一片火海。
防守的一方,主力是9艘西洋式戰艦,懸掛著紅、白、藍三色旗。這是荷蘭王國剛剛改用的新國旗。除了西洋式主力戰艦外,這一方還有50多艘中國式帆船,這種船被稱為「戎克船」(Junk),據說是「船」字的閩南口音(jong)輾轉傳到西方而得,船上懸掛的卻是色彩鮮豔的媽祖旗,這是閩粵一帶海盜們的旗號。
進攻的一方,主力戰艦則是清一色的「戎克船」,足有50艘之多,船上飄揚著巨大的纛旗,大書大明帝國的國號。這50艘主力戰艦之外,是將近100條小船,滿載著硫磺硝石和稻草等物,居然全是火船。
這就是鄭芝龍率領的大明帝國海軍。
帝國海軍分為兩隊,包抄了灣內荷蘭人與海盜的混合艦隊。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兩舷,裝備著嶄新的英吉利進口大砲,這都是艦隊指揮官、五虎游擊鄭芝龍自費添置的。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火力上,帝國海軍都佔據了絕對上風。100多艘火船則冒著炮火,順風飛槳,靠上敵方戰船,搭鉤放火。
不一會兒,荷艦Brounersheaven號起火焚毀,Slooterdijck號被俘獲,其餘荷艦均遭受重創。那些中國海盜船,則已經全部成為熊熊的火炬。荷軍司令、派駐福爾摩沙長官(台灣總督)普特曼斯(Hans Putmans)無奈,下令能動的戰艦立即撤退。
此次戰役,史稱「金門料羅灣海戰」。這一戰,是荷蘭人東來後的第一大挫折,也奠定了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稱雄大洋的基礎。
入夥下海
年輕的鄭芝龍來到日本,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盜李旦。不久,鄭芝龍娶了當地女子田川氏為妻,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
鄭芝龍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作為17世紀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少數中國人之一,他的小名「一官」(Iquan,或Quon、Iquon、Iquam、Equan),頻繁地出現在歐洲文獻中。
鄭芝龍年少時為人豪放,「性情逸盪,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以勇力聞名鄉里。而且,他還是個帥哥,清人張遴白在《難遊錄》中說他「少年姣好」。
17歲左右,鄭芝龍離開泉州,到澳門投奔了舅舅黃程,學習經商,經常往來於澳門、日本、呂宋(今菲律賓)等地。這段時間裡,鄭芝龍不僅見了世面,而且學會了葡萄牙、荷蘭等語言,還接受了天主教洗禮,教名叫做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這段時間,他除了學習經商之外,也兼職做翻譯,賺錢糊口。
不久,舅舅黃程有批貨需搭乘大海商李旦的船,送到日本平戶,便派鄭芝龍押送,這令鄭芝龍有機會結識了李旦。
李旦也是泉州人,是當時著名的海商,擁有自己的武裝船隊,因此也被明政府稱為海盜。
鄭芝龍很快就加入了李旦的海商集團。鄭芝龍還結識了顏思齊,這兩人都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分析,顏思齊是李旦的重要助手,負責李旦集團的軍事行動及在台灣的經營活動。顏思齊曾率領3000多漳州、泉州的貧民,到台灣的魍港(嘉義)拓殖,這是繼林道乾以來的首次大規模開發台灣。
在日本,年輕的鄭芝龍認識了一位當地女子田川氏,並結了婚。關於田川氏的出身,至今仍是個謎。有的資料說她是日本長崎王族的女兒,有的說是日本肥前平戶士人田川氏之女,也有的說是歸化日籍的泉州治匠翁翌皇從日本人田川氏領來的養女。總之,她被稱為田川氏,有時也被稱為翁氏。1624年,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因為母系的日本血統,鄭成功在日本至今仍被看做民族英雄。
嶄露頭角
在收復澎湖的保衛戰背後,多方利益角逐,年輕的鄭芝龍為李旦擔任翻譯,周旋於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逐漸地成為集團內部引人注目的新星。
鄭芝龍入夥不久,就遇到了一次展現他語言才華的機會:李旦捲入了明政府收復澎湖的戰鬥,而鄭芝龍則成為這次軍事和外交衝突中的翻譯官。
1579年,荷蘭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後,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緊緊依靠英國,兩國在1619年訂立了軍事同盟,聯手爭奪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在遠東,英、荷兩國先後在1600年和1602年組建各自的東印度公司,積極拓張。1622年,雙方組成聯合艦隊,荷蘭海軍軍官雷爾生(Cornelis Reyrsz)率領荷艦12艘、英艦4艘,共1024人,遠征東方。6月份,英荷聯軍與澳門的葡萄牙守軍爆發激戰,結果,兵力佔絕對優勢的英荷聯軍卻在水陸兩戰中均大敗。陸戰中,聯軍陣亡136人,受傷126人,被俘40人;而海戰中,1艘荷蘭軍艦被澳門砲台擊沉。英國人認為如此奇恥大辱,都是因為荷方洩漏軍情,憤怒之下,英軍將自己的4艘軍艦撤離。
澳門之戰雖敗,但英荷兩國依然在別的地方合作,以「海盜」式的作戰方式,到處襲擊葡、西兩國的殖民據點和海上航線,除了葡、西兩國商船被攻擊外,前往菲律賓的中國商船也遭襲擊,船上貨物均被英荷艦隊作為戰利品轉賣去日本。不久,葡萄牙手上只剩下澳門、西班牙手上則只剩下馬尼拉。
雷爾生率荷蘭艦隊在澳門戰敗後,聽從副將高文律(Kobenloet)的建議,於1622年7月11日占據了不設防的澎湖群島,乾脆當起了穿制服的海盜,在附近各島上燒殺擄掠。在這一地區有著巨大商業利益的李旦,也損失慘重。他開始了穿梭外交,在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進行斡旋,而年輕的鄭芝龍便以助手和翻譯的身份,參與了這次談判。這應該是鄭芝龍第一次如此親歷複雜的多邊利益整合。
談判的結果是,如果荷蘭人能夠撤離並拆除要塞,明政府將不干涉他們佔領「大員」(台南,後來泛指台灣),同時默許荷蘭商船到福建貿易。
佔領台灣,這是荷蘭人朝思暮想的利益。他們立即自行拆毀了澎湖城塞和砲台,在1624年8月26日,登陸鹿耳門,在台南的安平(今安平古堡,鄭芝龍在福建晉江的據點也稱安平,易混淆)建立了據點,開始了在台灣長達38年的盤踞。而李旦也因此成為荷蘭人比較信任的貿易夥伴。嶄露頭角的鄭芝龍在李旦、顏思齊集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迅速崛起
鄭芝龍接替了顏思齊的地位後,其行為卻完全有別於別的海盜,「所到地方,但令報水,而未嘗殺人」,一時聲望大著,人心思歸……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閒聊] 對媽祖對台信仰部分研究- folklore 的推薦與評價
【鹿耳門媽祖正統之爭】 : 雙方皆認為古鹿耳門媽祖廟被洪水沖毀 正統媽他們家的廟史更改過好幾次, 從原先的鄭成功登陸興建,又改成12.3世紀元朝先民來的時候就已經在 ... ... <看更多>
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台南鹿耳門天后宮疑問(第2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拜拜心誠則靈,老哥的老闆是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虔誠信徒。就我的認知,鹿耳門天后宫(又叫媽祖宫)名稱從來就沒有改過(早期文獻資料曾列台灣十大古媽祖廟),另一間稱為 ... ... <看更多>
鹿耳門媽祖之爭 在 Re: [問路] 鹿耳門聖母廟到底那裡不同? - 精華區Tain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ack283 (kusunoki)》之銘言:
: ※ 引述《lewistsai (brothers gogogo)》之銘言:
: : 位在顯宮里的鹿耳門天后宮祀奉媽祖的年代早於土城媽祖廟
: : 廟宇的年代也比土城來得久遠(鹿耳門天后宮建廟時,土城還在台江內海)
: : (土城聖母廟原名保安宮,是主祀王爺的廟宇,後來才把主祀神明改為媽祖)
: : 後來因為超大豪雨帶來的洪水,使得曾文溪改道,沖毀了鹿耳門天后宮
: : (這也才有在中元節舉行的所謂的『水仙宮寄普』)
: : 開基鹿耳門媽也被洪水沖走,後來被土城撿到
: : 因為開基鹿耳門媽現在是供奉在土城,所以土城方面便一直以『正統』自居
聖母廟據稱其媽祖是鄭成功登陸台灣的船仔媽
登陸之後置於鹿耳門
現在改稱
原本鹿耳門在鄭成功未來台灣時就有奉祀媽祖
鄭成功來台灣增建加上清朝增建的文武館有了文武館媽
鹿耳門天后宮請到的是文武館其中一尊媽祖
而聖母廟有原本的開基媽(元朝)和文武館之一的媽祖做鎮
(但元朝媽祖的當時的製作技巧和風格不太可能如聖母廟廟志的軟身媽祖)
鹿耳門天后宮的廟志
沒有提到「水仙宮寄普」的由來
但聖母廟有提到
是因為神像都被聖母廟請走而不願意提以這件事情嗎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人在做的
就我個人而言比較相信學者派的
: 好像不太一樣。
: 鹿耳門的開基媽應該是在顯宮,土城撿到的只是香爐跟一些建材。
: 古鹿耳門天后宮在沖毀之前,開基媽就先被當地庄民請出來。
: 原本鹿耳門一地已毀於洪水,庄民攜帶開基媽往南逃,
: 安定下來之後,將媽祖安奉在爐主家,成為現在的顯宮。
: 剩下大尊的鎮殿以及其他神像比較難運,就由三郊請出,
: 並雇船經由竹筏港運河,將眾神像運到府城的三郊總部水仙宮寄祀。
: 因為神像都跑來了,水仙宮同時也接來鹿耳門原本在辦的臺江普渡,
: 就是「水仙宮寄普」的由來。
: 後來日治時期,水仙宮被日本政府拆除一大半拿來蓋防空設施,
: 鹿耳門眾神像就遷到海安宮去(海安宮也是三郊相關產業之一),
: 寄普事宜也一同遷過去,後來成為「海安宮寄佛」的由來。
: 日治末期或戰後初期(這我就不太確定),由於古鹿耳門天后宮一直遲遲未能重建,
: 而原本就撿到一些天后宮古物的土城庄,
: 便希望能夠將眾神暫時迎回庄廟「保安宮」(主祀五府千歲)奉祀,以庇祐該庄。
: 由於土城是臺江浮覆地當中最大的庄頭,
: 既然土城有此誠意,海安宮也就順理成章將神像讓土城奉請過去。
: 民國40年代,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雲萍來此考察鄭成功登陸地點,
: 田調之中,獲知古鹿耳門的開基媽就在顯宮,因此以此為起點,
: 推測鄭成功登陸地、荷蘭時代的鹿耳門嶼、清代的鹿耳門港、古鹿耳門天后宮等等地點,
: 就在顯宮的北方不遠處。
: 正統之爭就從這裡開始。
: 後來,臺南市政府甚至要撥款贊助興建鄭成功登陸紀念碑,更引來兩地互爭,
: 兩邊都說自己才是繼承自古鹿耳門天后宮的正統,
: 廟宇正不正統確實很重要,小則正名與歷史問題,大則牽扯到廟宇及庄頭聚落的發展,
: 因此雙方人馬才會在這個問題上如此投入。
: 後來的發展是,一般認為,
: 顯宮雖然有學者背書,但畢竟人少,不太能發聲,就算是重建大廟宇,也是很後來的事。
: 土城庄頭較大,影響力也比較廣,所以之後登陸紀念碑是蓋在土城那邊。
: 顯宮有開基媽,土城有其他神尊,哪邊繼承正統本來就有討論空間,
: 不過比較誇張的是土城,硬要把清代的鹿耳門港位置,凹成是在土城那邊。
: 土城的位置,在清代中葉前都還在海裡面,這種說法似乎有點硬凹過頭。
: 然而直到現在,兩廟還是針鋒相對,
: 從舉辦活動就可以明顯看出來較勁意味十足,
: 雙方爭正統,搞得全臺灣都知道,也成了臺南市的活招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212.1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