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抄襲與改寫】
這件事我始終沒有公開討論過,在今天聽了鳴人堂主編的演講後,突然想談談關於「媒體抄襲與改寫」。
我在去年7月初採訪了維大力廣告演員伊馮,會去採訪完全是興趣,不是功課、也沒有受到媒體的指派;當初就有個直覺,認為這是個很好的題材,如今它的效應已超乎我的想像。
這篇專訪寫好後,我投到了換日線(我之前在換日線當校園大使),換日線在7/12時刊登出來,隔天點閱率就達6萬,兩周內破12萬,如今已累積到16萬左右。
文章的爆紅超乎我的想像,這原是件歡喜的事,直到7/29時發生了轉變。當天早上七點多,朋友傳了一篇ETtoday的新聞,也是在講維大力的伊馮,我點進去看,很驚訝地發現裡面寫的跟我幾乎是一樣的,只是換句話說罷了。於是,我馬上聯絡伊馮的太太,問是否有媒體採訪?(如果媒體也有訪,跟我寫得很像那就算了),#但她表示並沒有。
因此,我很確定ETtoday是「大量參考」我的文章並且「改寫」,當下感到震驚,因為文章被改寫了,我完全不知道,緊接著是憤怒,因為這篇報導上掛著是ETtoday的記者的名字,隻字未提到我,頂多在文章中寫道「根據換日線報導」這句話。我不解,這個記者他明明沒有採訪啊,為甚麼這變成好像是他親身的報導?所以我打電話到ETtoday反應這件事,他們也沒有要下架的意思。直到下午,他們的主管才簡訊向我道歉,並說希望得到我的授權。我說,必須要標上我的名字,並且附上全篇的連結,我才同意授權。他們後來也更動了。
然而,在訊息往返中,那位主管告訴我:「媒體彼此改寫已是一個默契」,霎時間突然發現,#原來是我不諳世事,媒體間就是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大不了,是我對媒體懷抱過高的理想罷了。因此我卻步了,並沒有再繼續追究。只是剛處理完Ettoday,打開網路搜尋一看,到處遍布維大力的新聞,各大媒體都報導了,甚至登上了賴當天的熱門新聞。我頓時覺得好無奈啊,難道要一篇篇點進去看,然後再一通通打電話反應嗎?
讓我不解的是,難道媒體在文中加註「根據XXX報導」,就能夠理直氣壯地把別人的採訪改寫成自己的嗎?我知道媒體有綜合報導的習慣,#但改寫人物專訪好像說不過去吧。這篇報導,從找線、讀資料、聯絡、交通、採訪、寫稿、編輯,少說也花了6個小時,自己付車馬費、喬地點才完成的。但這些記者們,完全不需要經歷這些,他們不用出門,只需要坐在電腦前,直接從網路上剪貼引述,就能夠完成一篇有流量的報導。
除了抄襲與改寫外,讓我氣憤的是,#這些媒體把原文改得很像八卦,大量用「黑人」與「行蹤曝光」等字眼,這和當初我寫這篇報導的初衷完全不同。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伊馮和台灣這塊土地的連結,人生兜轉了幾圈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台灣,但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往往看不見台灣的美好,這才是我希望讀者能看到的!但媒體完全曲解了此意。
#台灣媒體會壞掉不是沒有原因的。對於某些媒體而言,如果可以免費獲取內容,那幹嘛要付稿費給寫手?幹嘛要花錢去栽培優質的記者?就如講者所講,這些媒體沒有錢嗎?不,他們只是懶又貪便宜。(作為全台灣第一大流量、廣告滿天飛的ETtoday應該沒那麼窮吧)反觀講者在經營鳴人堂時,嚴格把關每篇內容,內容不給其他媒體隨意轉載,且一定會給予投稿者稿費,他說「這是基本的尊重」。(沒有要推銷鳴人堂的意思,只是這樣的媒體理念,是我認為台灣其他媒體應該要效法的。)
另外,如今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所謂的原創或智慧財產,幾乎是很難受到保護的,特別是文字這種很容易複製裁剪的東西。如何追溯?作者如何反應?抄襲到什麼程度算抄?標準在哪?可能很難判定。
其實這件事過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寫報導,說沒有對媒體失望是騙人的,如果這個生態圈勢必存在著這些「行規」,那麼不禁讓人思考,投入滿腔熱血的必要。
(ps.很感謝之前念萱老師和幾位媒體前輩和我討論這件事,並給予我向媒體蒐證和提告的建議。但,我最後還是沒這麼做...)
#微更
ETtoday新聞雲總編已和我聯繫上並真誠地致歉,同時下架了文章、處理相關同事,這些我都接受了。昨日發文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大眾能重視「內容價值」的重要性,還有尊重作者的心血。我原本很害怕公開談論此事,但後來想,如果我沈默了,好像無形中助長了這股歪風,讓媒體圈更加劣質。若此事能讓網路媒體稍微警醒、改變固有的作為,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
原文--換日線「我試過離開,到頭來還是捨不得」從維大力廣告到相聲演員,他在台灣一待 30 年!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1988
鳴人堂投稿 在 因為澧值得 楊宗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 魯冰花」
抱歉,晚來的哀悼。
鍾老謝謝您。一路好走,RIP.
/
延伸閱讀:因為鍾肇政不只想到他自己 | 朱宥勳 | 鳴人堂
https://reurl.cc/Qdav55
「最經典的案例,當屬鍾肇政的長篇小說《魯冰花》獲得『聯副』採用,開始連載的時候。那是本省籍作家第一次可以在主流文學刊物上連載長篇小說(而那是因為投稿過去後,剛好某約好要交稿的外省作家爽約⋯⋯),無論就歷史意義還是實際的名利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大事,正常人應該撒花就撒不完了。但鍾肇政不是正常人。《魯冰花》獲得採用的第一時間,他立刻寫信給他認為更有才華的朋友鍾理和,告訴他:這篇連載預計在某月某日結束,如果你能在那之前寫完一個長篇,我就幫你投給『聯副』。
『我們一起把這個陣地佔領下來。』」
#台灣文學之母
鳴人堂投稿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賴士葆:「假設中國打過來要怎麼辦?」
蘇貞昌:「即使只剩下一支掃帚,也要周旋到底。」
#一開始以為蘇貞昌隨口說說
#但鄉親啊沒想到是邱吉爾哏
#引自我將奮戰到底
之前那篇打臉聯合報「台灣孤立無援」的文章得到很好的迴響,不少人在留言處建議,應該要想辦法讓這樣的意見突破同溫層才有意義。其實觀測站一直以來都有在思考這個問題,也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做各種嘗試,而這次,我們成功讓聯合報自己打臉聯合報,這樣算是跨越同溫層的第一步吧😆?
#電子媒體的鳴人堂
#刊登觀測站文章重磅打臉
#紙本新聞的聯合報
上次其實有稍微和大家講過聯合報系統下的聯合線上,包括「鳴人堂」和「轉角國際」等平台,跟紙本媒體比起來根本就是平行世界。他們很認真地在經營新聞報導以及評論文章,而我們這次也和陳方隅合作,把該文投書到了鳴人堂。有趣的是,後來聯合新聞網居然也轉載了該文,而且臉書貼文摘要也中肯地把文章要義刊出,讓觀測站小編們有點驚訝。
更有趣的是,同一篇文章在兩個平台,底下的留言風向・完・全・不・一・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兩邊去逛逛,和不同的觀眾們「溝通」。
🚪 鳴人堂:http://bit.ly/2VlYeKx
🚪 聯合新聞網:http://bit.ly/2T3TU6e
----- 補脈絡 ----
這篇投書到鳴人堂的文章,是本站小編群的合作,原是針對聯合報一篇「重磅快評」的打臉文(重磅打臉:台灣孤立無援?http://bit.ly/2BWc5Ae)。和之前德國外交部長挺台那篇一樣,我們和作者把文章投稿到鳴人堂,經過強者主編的修改建議後,變成更完整全面的文章。
當初會想寫這篇打臉文,實在是無法接受台灣特色島媒和政客,鋪天蓋地地把正當的「自我防衛」曲解成惡意的「主動挑釁」。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現在全黨動員想要推動和平協議,先不論是用國內法還是國際法簽訂,也不論幾乎沒什麼國際信用的中國屆時是否會乖乖遵守,我們應該要先好好想想「和平」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需要靠施捨才能換得的和平是真正的和平嗎?
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曾說過「以實力謀取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一個國家要先有實力,才能真正地確保和平。要累積足夠實力的前提,當然是自己的人民要先有這樣的決心。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的文章都已講得很明白:台灣在面對戰爭最大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威嚇,而是有政客和退將們鼓吹「失敗主義」。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希望台灣人可以了解我們面對的中共威脅有多險峻。而那些一聽到要自我防衛和嚇阻中共侵略,就開始用嘲諷、辱罵、甚至造謠方式批判自己的政府及國軍的言論,實際上可說是站在中共立場發言,實在「毋湯」。
#PeaceThroughStrength
#FightForPeace
#StandUpFor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