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意外二則 ◎楊澤
意外之一
今天早晨
進入無人的電梯間 一個人
就猛然進入了整座公寓大廈的
心
沉思 笑了笑 掏煙點上
便摁下 往R層的電鈕
意外之二
是我靜靜的 躺著
在downtown的一處街心
先是猛然 事件與血的聲音
然後是紛紛 圍觀過來的聲音
然後是怱怱走過的
車輪與腳步的聲音
最後是 數十公里外
夜森林的聲音
山徑的聲音
月升的聲音
-
◎作者簡介
楊澤(1954年2月12日-),本名楊憲卿,臺灣嘉義縣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著名詩人,亦曾為報紙副刊、文學刊物的主事者。
出版了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
在他的編輯生涯裏,除了擔任過《中外文學》執行編輯、《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及「人間副刊」主編外,亦曾主編《魯迅小說集》、《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七○年代懺情錄》、《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書。
--
◎「詩.聲.字」小編 蕭淳介 賞析
〈意外二則〉像是戲劇的前後兩幕,以精簡的文字展演出來,篇幅短小,但充滿張力。看似平淡敘述的第一幕:「一個人進入空蕩的電梯,沉思、點菸,最後按下了往頂樓的按鈕。」必須經過第二幕結局的揭露,才能領會其中的暗潮洶湧。
〈意外之二〉以第一人稱主觀視角,描述了一名墜樓者落地後的經驗。首節特別用英文「downtown」說明空間位置,強調是在城市商業活動集中的熱鬧區域。第二節僅敘述聽見的聲音,可能因為墜樓者的視線已然模糊,故不能目視;再從三種聲音的變化,可以看見現代人對突發事件的典型反應:先是好奇地紛紛圍觀,不久便事不關己地匆匆走過。到了第三節,聽見的已是數十公里外的聲音,或許暗示著靈魂之脫離肉體;但更重要的是,森林、山徑、月升,皆屬純粹的自然世界,而相對於人為打造的城市空間──逃離後者奔赴前者,是否正是「我」的終極心願?
回過頭來看〈意外之一〉,則此詩便是一個人登上頂樓,面對死亡之前的情境。「早晨」為一日之始,或可象徵新生、希望,而與詩中行動者的選擇及其結果做出對比。進入的地點「電梯」,是城市空間中更窄仄的空間,包圍中更密不透風的包圍,詩雖以「心」譬喻之,其實反倒提醒了我們大廈建築是一無生命的人造物,並沒有「心」的存在;另一層可能的暗示是,現代人可以輕易地走進一棟建築的心,卻往往很難進入另一個人、另一個生命的心。又可注意者,詩第二節使用的字「沉」、「上」、「下」,加上最後的「往R層」,其方向性正好形成「下—上—下—上」的規律,彷彿是心臟的跳動──然而諷刺的是,這顆心正在通往自我毀滅的途中。
〈意外二則〉是非常「現代」的現代詩。若缺乏都市化的空間、設施、商業活動、城市與城市以外區域之間隔,便無法構成此詩的情境。而這或許就是詩人透過一個意外事件的描述,想要凸顯的現代人的處境:被都市禁錮,與自然分離。更深一層的意義可能是,活在一不斷向外追逐的物質世界,無法回歸內在心靈的真實自我。讀者雖不知詩中行動者走上頂樓的具體原因,但顯然與現代文明的陰暗面脫不了關係。因此,旁觀者眼中的一場墜樓「意外」,實則是當事人經過沉思之後的主動「選擇」,並非突如其來的失足;而這個選擇背後,應是無數都市生活的湧浪推動著,樓頂懸空的那一步,或許遠在進入電梯以前,早已踏出。
-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的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台灣 #楊澤 #意外二則 #都市裏的台灣
部落格網址: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4.html
魯迅小說集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臺北詩歌節Taipei Poetry Festival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彼得堡畫夢記 ◎#楊澤
a.致杜思妥也夫斯基
所有城市是同一座永恆城市
所有人生是同一輪夢幻人生
我今天見到你了
我今天見到你的城了!
杜思妥大爺
你原是那老天使之一!
就在那北國夜幕前
那一襲哦藍得,透明得
不思議的白夜天空下
就在你街角的小酒館
那怪風定時襲人的運河橋邊
彼得堡疑似,疑似就是了
仍一逕播映著當年
來自你魔幻筆端
由一群美女與野獸
罪人聖徒及藝術家
連袂演出,一齣齣
明知呀,生年不滿百
卻懷千歲憂的故事……
b.致布勞斯基
詩人你說,這是座
水與石頭的老城
倒影,塔影重重
傾向耽溺,也傾向沉思
在旅人大清早蝟集的用餐室
我偕彼得堡的幽靈對坐,細數
那刻在他凹陷額前
也刻在你流放者額前
那些啊老天使的名:
從果戈理到杜思妥大爺
從普希金,到你鼎鼎
有名的教母,阿赫瑪托娃
寫出那涉江采芙蓉的長詩
用資悼念所有逝者的偉大女詩人
晚年以黑天鵝孤挺之姿
獨對涅瓦修道院的塔樓倒影……
當我如斯枯坐,出神久久
用餐室老早人去樓空
只剩我和歷史:那猶自
怒睜著恐怖人臉的貓頭鷹……
c.致尼金斯基
我在瑪林斯基劇院尋你
卻在後台找到一口古老的鐘
噢,尼金斯基!
我知道,你絕非這世上
哪個尼金的小孩
也並非,你老愛在日記上嚷嚷的
上帝的小孩或小丑!
你是屬於你自己的,靈與肉
澈頭澈尾,孤零零,屬於
你自己,及全人類未來的
啊未來的小孩!
一直在飛躍!一直在奔跑!
在那鬧哄哄,上流社會
舞廳的上空旋轉!且屢屢
與永恆擦身而過
你來去如風,原是那
十九世紀歐洲浪漫的化身
卻又像極了,集所有
奇特的纖細敏感,粗俗蠢笨
高雅與聖愚於一身的
俄羅斯藝術家原型!
噢,尼金斯基!
你是最早,也是最後的異端
最早,也是最後的聖徒
從遙遙夜空,流星般
劃過現代文明的荒原
將帶人類呀
去向何方……
d.
所有城市是同一座永恆城市
所有人生是同一輪夢幻人生
罪人聖徒及藝術家同在
老天使猶殷殷眷顧
不忍遽離的彼得堡啊
你的水與石頭
你的重重塔影,倒影
每一個,再平凡不過的
人生瞬間:竟也都是
最最奇幻,最靠近
那永恆的……
※後記:
此詩草成於一六年彼得堡旅次,初履斯土的興奮與感動下,此作很快變成我積數十年單相思未發的「俄羅斯文學情書」,詩中因此嵌入大量典故掌故,一時恐怕無從,亦無須一一作註。
一定得在此一提的是,此行有幸與編舞家林懷民及雲門舞者同遊,大大催化了我的俄羅斯情懷。過去十年間,雲門奇蹟式地一再受邀赴俄表演,這回首度彼得堡登台,在亞歷山大劇院演出舞碼《白水》《微塵》,座無虛席,備受矚目,尤其以蕭斯塔柯維奇音樂入舞,引得不少俄國觀眾為之癡狂不已。
我的想法是,雲門的受寵是個信仰問題,與俄國文藝向來的核心,今天猶一逕未過時的「詩的信仰」,其實息息相關。我恭逢其盛,一時手癢,乃有此詩。
--
◎作者簡介
楊澤
1954年生於臺灣嘉義,臺灣大學外文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曾主編中時人間副刊多年。著有《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和《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編有《魯迅小說集》、《七○年代懺情錄》等書。
(資料來源: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6)
X臺北詩歌節活動資訊X
講座《現代、猥褻與趣味──金子光晴、荻原朔太郎與我》
時間:10/10(一)19:30
地點:閱樂書店(臺北市光復南路133號,於松山文創園區內)
主持:楊澤
與談者:野村喜和夫
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6
--
美術設計:紙霧設計
攝影來源:李政曄
--
◎小編宇路賞析
本詩共分四節,前三節分別致杜思妥也夫斯基、布勞斯基、尼金斯基等俄國文學家以及東歐之舞蹈大家,乃知道俄羅斯文學藝術的發展,對現代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影響,並且與宗教信仰和聖彼得堡這座城市有很大的關連。閱讀這樣的詩,未必需要非常豐厚的知識背景,從字句中便可以感受到詩人在城市的感動,他說:「我今天見到你了/我今天見到你的城了!」從這樣渴慕和歡喜的文字,體會詩人對這些文學前輩的景仰以及歷史情懷。
對於所有的文化來說,時間和環境必定是醞釀這些藝術家極為重要的因素,儘管我們不一定可以像本詩的作者那樣親臨古城,也知道外國的月亮並非必然更圓,在日常和在地的生活中,只要夠細心,仍然可以體驗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底蘊,進而保留並且創造屬於該城市的藝術表現,說不定你正參與其中而不自知呢!
魯迅小說集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畢加島 ◎#楊澤
在畢加島,瑪麗安,我看見他們
用新建的機場、市政大廈掩去
殖民地暴政的記憶。我看見他們
用鴿子與藍縷者裝飾
昔日血戰的方場吸引外國來的觀光客……
在畢加島,瑪麗安,我在酒店的陽台邂逅了
安塞斯卡來的一位政治流亡者,溫和的種族主義
激烈的愛國者。「為了
祖國與和平,……」他向我舉杯
「為了愛,……」我囁嚅的
回答,感覺自己有如一位昏庸懦弱的越戰逃兵
(瑪麗安,我仍然依戀
依戀月亮以及你美麗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肉體……)
在畢加島,我感傷的旅行的終站,瑪麗安
我坐下來思想人類歷史的鬼雨:
半夜推窗發現的苦難年代
我坐下來思想,在我們之前,之後
即將到來的苦難年代,千萬人頭
遽爾落地,一個豐收的意象……
瑪麗安,在旋轉旋轉的童年木馬
在旋轉旋轉的唱槽上,我的詩
我的詩如何將無意義的苦難化為有意義的犧牲?
我的詩是否祇能預言苦難的陰影
並且說,愛……
--
◎作者簡介
楊憲卿(1954年12月12日-),筆名楊澤,台灣嘉義縣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著名詩人,也是文學刊物的編輯,並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
楊澤出版了3本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和《人生不值得活的》。了擔任過《中外文學》執行編輯、《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還主編了《魯迅小說集》、《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七0年代懺情錄》、《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書籍。
--
照片提供:陳奕辰
圖像設計:簡妤安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2/blog-post_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