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人天天來上課,感動!
今天來個古今對照。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很精彩的時代。沒有大一統的英主,雖然亂世流離,但社會風氣是開放的。官僚世家化,也造就了幾大門閥士族。初次見面就先問候你爸是誰?才決定要不要認識你…同理,自我介紹也是先亮祖先招牌。
這也是帥哥最多的時代!今天介紹的帥哥叫——
庾亮,帥到掉渣,名嘴,專長是清談辯玄理。封征西將軍。妹妹是皇后。
「世説新語」有一篇「庾公有的盧」庾公就是庾亮。的盧(唸地盧)是指額頭白色的馬,古人認為是凶馬,會危害主人。
話說有一天有人看見庾亮騎了一匹「的盧」,説大凶,勸他趕快賣馬!庾亮說我賣牠就有人會買牠,那這樣不就等於傷害買了牠的主人,怎麼可以因為對自己不利,就嫁禍給他人呢?
此時,庾亮還舉了孫叔敖為後人殺兩頭蛇的故事,古人傳為美談!所以他要效法!
故事到這裡,不要問我後來那匹馬去了哪裡?沒有不死的馬!
回到現代,我去上風水課時,聽到一個故事,坐好,開始講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對事業有成的夫妻,在北部買了2個地穴,從北港把父母的骨骸移到此處安放,方便祭拜。不過三年,兒女在國外都身體欠安,最嚴重是先生心臟出問題,太太經常莫名頭暈(有病請先看醫生)。
機緣巧合遇到一位教授,陪同到現場一看,地穴上蓋的大理石反潮變色,老師判定裏面浸水,果然!
夫妻倆立刻決定遷葬,先生和業者説要退掉這個地穴,還可以拿回幾十萬。太太靜立在旁,默然無語了好久,把先生攔下來,説道:「我們全家這三年來經歷這麼多病痛,我們怎麼可以再讓不知情的人遭受相同的痛苦!」太太告訴業者,不用退款,就填了吧。不要再拿出來賣!
後來還是把父母葬回北港。
事後先生問教授還要注意些什麼?教授笑答:「你娶到好太太,一善破千災。你們家會好的」
這兩個故事相距1千7百年,善念相輝映!

PS
1重點是善念!尊重每個人的信仰,不要迷信。
2庾,庾澄慶的庾!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條和平、對話的貿易路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探討馬來西亞華人史,首先必須把歷史的源頭拉得更久遠,把歷史的視野放得更大,涉入東西交流史的領域,探討一下那條橫跨亞、非、歐,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1987年至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絲綢之路考察」 (Silk Road Expedition)計劃,其全稱即是「絲綢之路:對話之路綜合考察」(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s: Roads of Dialogue)。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各國人民貿易商品交流的友好通道。誠如劉迎勝《絲綢文化:海上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一書中所說的:「在西方殖民勢力東來之前,海上絲綢之路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角色。除十字軍東征和蒙古海外征服之外,東西海路實際上是一條『和平之路』。」海上絲路是跨越國界,跨越種族文化邊界,互涉交流的。在差異及奇異的互涉中,基於彼此間共同的意愿,和平而開放的對話。
就中國史籍而言,《漢書.地理志》卷廿八下就首次正式記載了一條從中國南方沿岸航行,途經馬來半島而至印度的海上航線。與陸上絲路的商品一樣,在當時,絲綢是中國對海外的主要出口產品。
唐以後,尤其是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外銷瓷器更是以強旺活力閃耀於這條海上絲路之上。瓷器與絲綢不同,它笨重易碎,不適於陸路駱駝的承載,而較適宜於船運,很快就成為中國海洋貿易的主要出口商品,且動輒數萬計。近數十年來,考古發掘,東至日本,南至東南亞的越南、加里曼丹、馬來半島、泰國、印尼,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上的印度、阿拉伯世界,甚至更遠至埃及富士塔特及東非,都發現了大量中國瓷器的殘片。猶如三上次男在《陶磁之道》中所描述的:「陶磁的破片,宛如做不完的夢境中之魔法鱗甲小片……它姣小的豐姿,寂靜地散落在地面,它們那種毫無虛飾,楚楚可憐的姿態,令人油然隨手拾起,秘藏在其中一部份的美,隨即輕快開始歌唱,潛隱在其中的歷史,也輕盈地跳躍而出」,那是一段古遠生命力的再現。
貿易是雙向的。中國商品的大宗(絲綢和瓷器)運銷出口,交易入華之「番貨」則最主要的是香料。其市場的需求,興起於魏晉南北朝中國佛教始盛之際所引致的「(佛教)聖物朝貢」。至宋元以後,隨著中國市民社會經濟和人文風氣的提升,香料「異國情調」的魅力,遂使其從原有的奢侈品逐漸而成為市井日常的消費品。據考,宋代僅香料稅收一項,最高時竟佔了全國總財政收入的10%。
商業利益的誘惑,並不因此而帶來殖民或戰爭。海上和平之路的開展和存在,更促進了文化的廣泛交流。佛教、興都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僧侶教士的往返弘法,以及印度的語言學(影響中國的音韵學)、阿拉伯的星曆學和醫學的東傳,中國的導航磁針、紙幣之西傳,東亞漢文化圈及華夏秩序禮治天下之朝貢體系構成,等等,都是各地人民在此串聯網絡的場域中,和平互涉促成的。
史籍所載,馬來半島上的古國,如盤盤國、丹丹國、狼牙修、赤土國等,都曾遣使駛船到來中國朝貢貿易。宋元則是中國商人大量出海之時,華人商民揚帆起航,乘長風破萬里浪,趨利而勇敢的來到了勃泥國(今加里曼丹的汶萊、砂拉越等地),來到馬來半島的凌牙斯加、蓬豐、登牙儂、吉蘭丹(以上地名載於宋代趙汝适《諸番誌》);龍牙門(有考是今新加坡或其周遭海域群島)、彭坑、吉蘭丹、丁家盧、龍牙犀角、浡泥國(以上地名見自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之後,才有明代文籍中的滿剌加(馬六甲王朝)。
這些熟悉的地名,老早就在上一個「千禧年」見於中國史籍之中。它保留和重建了一段可貴的歷史。華人到來馬來西亞的先聲,即源於此:一條和平、對話的貿易路。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代十國 令人眼花繚亂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期,五代是唐朝滅亡後又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而十國是同時期在全國內割據的十個政權。
五代十國雖然只持續了70多年的時間,但卻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戰亂、飢餓接踵而來,亂世下百姓是最痛苦的。實際上在五代十國以前,還曾出現過一個分裂期就是兩晉十六國,這兩個混亂時代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其中的原因就說來話長了。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一,五代十國以其混亂無序而聞名於後世。
五代之前,盛唐以其統一的遼闊疆域和強盛國力而聞名於世。即便到了今天,外國的華人聚集區也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大一統時期的榮耀輝煌。
然而自唐朝之後,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各個政權起起落落,如同走馬燈般換個不停,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場,被後世稱為五代。
而中原以外的地區,還有諸多林立的小國,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國,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
同為亂世,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們雖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戰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禮,保一方百姓安定。
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
一、藩鎮割據埋禍根
五代十國如此混亂局面的形成,由很多複雜的因素導致,然而追根溯源,則是唐代藩鎮割據埋下的禍根。
《舊唐書》記載,藩鎮亦稱方鎮,由節度使掌管軍政大權,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為防止異族來犯所設立。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
然而設立藩鎮固然能抵禦外敵,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弊大於利。因為各個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若是中央朝廷沒有管制的能力,則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導致節度使據地自專各自為政,肆意破壞法度的情形層出不窮。
自唐中期開始,節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財政權,漸漸形成了可以與中央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甚至威脅中央政府的統治。
譬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便是最先按捺不住向朝廷叫板,公然發動叛亂。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也只得外逃入蜀躲避。
即使後來叛亂被平息,皇帝重回寶座,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唐朝後期,各個節度使陽奉陰違,雖然沒有公然發動叛亂,但都在自己轄區內做起了土皇帝。中央政府無力管轄,即便想要削藩,也是有心無力。
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
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這場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成了壓倒腐朽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史書有言:唐代自從唐肅宗以來,藩鎮遍布,久成分裂之勢,然而中央政府猶有表面上的名分。黃巢起事後則情形驟然改變。
在黃巢起義之後,唐王朝再也無力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宣武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勗自立為帝,建立後唐 ⋯ ⋯ 五代十國戰亂不休的局面開始形成。
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二、異族為禍中原亂
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按照今人的看法,此語有些過於偏激,畢竟人的好壞善惡與種族無關,不能一棒子打到一堆人。
然而古往今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局勢若是有外族的插手,則必然會增加許多紛亂爭鬥。與之相同,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如此混亂,與眾多外來異族的參與干涉難脫干係。
正所謂內爭必有外患,強盛一時的唐王朝忽然之間分崩離析,必然引來許多異族的虎視眈眈:西有吐蕃,南有南詔百越,而北方的契丹族則是異族裡最為強大的一個。
唐中期時,契丹曾和安祿山交過幾次手,雖有過幾次勝仗,但苦於唐朝強盛的國力,契丹始終被禦於國門外。
而到了唐末,前面說過,各地節度使各自為政,唐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契丹開始蠢蠢欲動,希望藉著各藩鎮混戰之際能謀得些漁翁之利。
在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首領後,契丹戰士們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奪一番。然而阻隔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道天塹,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稱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帶。由於中間有太行山、陰山等山脈阻隔,加上唐朝時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說是抵禦外敵的一道堅實堡壘。有幽州阻擋,契丹族想要南下掠奪,也只是癡人說夢。
然而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賣國賊的存在讓這一切成了現實。後晉皇帝石敬瑭不顧廉恥自稱「兒皇帝」,親手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致使契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越過幽州,奔馳南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除了契丹吐蕃等族,五代十國時期還有諸多少數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譬如羌族、匈奴、鮮卑、柔然、沙陀等。
在今天看來,這些曾經的異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在當時漢夷分明的情況下,這些進軍中原的少數民族像是倒進油鍋裡的一盆水,讓原本就動盪不安的中原之地變得更加沸騰。
三、禮樂崩壞尚武力
《三國演義》裡劉備認為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取天下必要先取人心。劉皇叔雖然權謀武藝並不過人,然而這番想法卻是十分有理。
中國歷史幾千年,歷經商周至明清等諸多封建王朝,歷朝歷代所真正奉行的並非法律條文,而是禮儀道德。即便是有如《唐律疏議》、《宋刑統》、《大明律》等諸多法典條文,其立足的根本也是傳統的道德而非公正的律法。
自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以來,經過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道德便是歷朝歷代維護統治所奉行的正統思想。
然而帝王們大肆推崇三綱五常、君權神授這些思想道德倫理,並非真正相信這些,只是為了藉此用作維護統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
說白了,在封建農業社會,只要廣大的下層農民們要聽話守規矩,好好種地幹活,自然國泰民安,動亂息止。而讓這些農民聽話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接受道德倫理的約束,即要尊長愛幼,侍父奉君。
細觀歷史上的諸多盛世譬如文景、開元、康乾等等,其繁榮興盛都離不開思想上的統一。
而道德崩壞,思想的多元則是亂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禮樂崩壞,宗法不復,百家思想爭鳴,迎來了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時代;漢末分三國,傳統儒學被挑戰,佛學興起,玄學道教的老莊思想佔主導,使得魏晉南北朝紛亂數百年。
與以上兩個亂世相同,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也與思想文化有關。然而所不同的是,春秋戰國與魏晉時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化的,各種學說雖然衝突不斷,但卻是欣欣向榮。而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卻是極度衰弱,與之相對的,是對武力軍事的崇拜。
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干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統治者們不受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不明禮樂,輕視文人。他們在意的是武力,是軍事。
《舊五代史•史弘肇傳》裡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平定禍亂,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劍拼殺,文人的禮儀教化不管用。正是這種傳自少數民族的尚武風氣盛行,讓五代十國的中原秩序混亂,戰亂不休。
因為五代時期尚武風氣太重,宋朝建立後大改風氣,重文輕武,武官受文官節制。這導致了宋朝軍隊積弱,戰鬥力低下,最終被蒙古騎兵所滅。極度尚武或是崇文都是極端,治國安民都不可取。
四、紛爭繚亂蘊變革
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十分混亂,亂到史學家們也很少去專門研究。因而對五代歷史的介紹大多附在隋唐史之後,往往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缺少系統的介紹
其實五代雖亂,卻是亂中有變。各個政權混亂地彼此攻伐間包含著社會結構的大變革。所謂不破不立,在這一場曠世少有的大紛亂之後,迎來的是宋元明清幾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 在 國立台東高中102 學年度第一學期原二歷史科第一次期中考試卷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學家指出魏晉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五胡盤據中國北方長達兩百六十餘年。 ... )14. 有一篇描述社會風氣的作品提到:「那段時間,人們無分貴賤,都愛穿胡人的服裝,婦女 ...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 在 世族社會的形成九品官人法帶來的影響|【小葉談中國史】 的推薦與評價
九品官人法實施於 魏晉南北朝 ,造成當時形成世族 社會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也導致 社會風氣 糜爛。 #九品官人法#世族 社會 # 魏晉南北朝.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社會風氣 在 Re: [問卦] 台灣現況跟中國歷朝哪一個朝代最像?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