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討論事情要依據材料,國中歷史教科書有五種,不知道這些教授都看過嗎?連學術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我看不懂到底在罵什麼?至少要提到哪個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主編是誰,教科書的內容是什麼,再來討論是否合宜。這些教授具備編國文或歷史教科書的資格,如果對目前上市的教科書不滿,可以自己編一本,不是嗎?見到影子就開槍,看了新聞的二手報導就開罵,難道是罵爽的?在學術養成教育中,老師會告訴我們一手 (原始) 史料的重要性,如果連教科書都沒看到,你罵什麼罵?難道連新聞報導不可靠這麼簡單基本的認知都沒有?你在學校要怎麼教學生。兩家媒體的報導都未提及是哪家出版社的八年級歷史教科書,你們就可以罵到這麼嗨,會不會太可笑!我自己在學校教社會教材教法,手邊有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網要,看過幾種七年級 (國一) 和十年級 (高一) 的歷史教科書,至於八年級和十一年級的教科書,我要過幾天才拿到,暫時沒有評論。我的判斷是這些公知和教授並沒有讀過市面上的國中八年級歷史教科書,只是看到媒體報導就起乩,我不知道這些人在學校要怎麼教學生。
歷史教科書,有人又起乩
每隔一段時間,臺灣的歷史課綱和教科書就會被拿出來檢視一次,部分媒體唯恐天下不亂,部分學者見到影子就開槍。
清儒戴震曰「古訓明而後義理明」,法國年鑑學派祖師爺布洛克 (Marc Bloch) 說「考證不應該只是一項辨證史料真偽的工作,而是教導社會大眾如何免於宣傳和謊言的毒害」。九月學校開學,河道上再度被歷史教科書洗版,起因於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報導了國中八年級歷史教科書沒有三國,部分公知、學者、中學教師和家長,又開始對著影子開槍。
一位相識的學者貼文曰,「不只三國!楊貴妃、安史之亂也消失 課本主編:可悲的仇中課綱」,文中引述了聯合報的報導,報導的第一段如下:12年國教新課綱,繼國中國文教科書蘇東坡「被消失」,屈原也差點被遺棄,國二歷史教科書不只「三國」不見了,連史記、漢書、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安史之亂也統統不見了。大學歷史系教授形容,新課綱國文和歷史兩科是「去中國化的最終產品」;大學國文系教授反諷,文史不分家,應該趁勢開設「補救歷史課程」,應該會有不錯的商機。
我沒有寫出這位學者的名字,是為其保留面子。至於報導中提到的幾位學者,有些是舊識,部分為反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的老面孔,亦有2015年微調歷史課綱的檢核委員;同樣因顧及他們的顏面,我這裡未提及其姓名。
學者討論事情要依據材料,國中歷史教科書有三種,不知道這些教授都看過嗎?連學術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我看不懂到底在罵什麼?至少要提到哪個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主編是誰,教科書的內容是什麼,再來討論是否合宜。這些教授具備編國文或歷史教科書的資格,如果對目前上市的教科書不滿,可以自己編一本,不是嗎?見到影子就開槍,看了新聞的二手報導就開罵,難道是罵爽的?在學術養成教育中,老師會告訴我們一手 (原始) 史料的重要性,如果連教科書都沒看到,你罵什麼罵?難道連新聞報導不可靠這麼簡單基本的認知都沒有?你在學校要怎麼教學生。兩家媒體的報導都未提及是哪家出版社的八年級歷史教科書,你們就可以罵到這麼嗨,會不會太可笑!我自己在學校教社會教材教法,手邊有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網要,看過幾種七年級 (國一) 和十年級 (高一) 的歷史教科書,至於八年級和十一年級的教科書,我要過幾天才拿到,暫時沒有評論。我的判斷是這些公知和教授並沒有讀過市面上的國中八年級歷史教科書,只是看到媒體報導就起乩,我不知道這些人在學校要怎麼教學生。
臺北和平東路某大學國文系一位教授 (因為我的厚道,沒有寫出學校和這位教授的名字) 批判去中國化時,老愛說「去中國化那你就不要拜關公媽祖」,聯合報屢屢報導,社群軟體到處流傳,我看了只有苦笑。佛祖、觀世音、耶穌、穆罕默德都不是中國人,難道都不能拜?佛教徒、基督徒和穆斯林怎麼辦?至於封關公和媽祖為正神的是大元國,大元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大元汗國) ,和中國真是沒啥關係哩!當學者的有時候要多讀點兒書,才不會鬧笑話。
再說一次,現在教科書並非部編,不是統編本,所以部分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沒寫到某些內容,授課教師如果覺得不妥,選其他自己覺得妥當的版本就可以了。至於有資格寫教科書的教授們,如果對目前上市的教科書不滿,自己編一本,找家出版社印就好了。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只列出必須教某些內容,並未限制不能教某些內容,理解相關課綱會很困難嗎?
三國沒有那麼重要,楊貴妃、安史之亂也沒那麼重要,大部分人的三國知識來自羅貫中《三國演義》,日本電腦遊戲和漫畫《三國志》,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從統編本至一綱多本,從來就沒有三國的章節,只有魏晉南北朝;而且不曾出現關羽、張飛、呂布好嗎?
我們這一代所熟悉的中國史是國族建構下的產物,將中國歷史建構成統一的有機體,將歷史上的國用朝代替,所以大唐國變成唐朝,大清國變成清朝;朝原本是皇帝、君王之意,如大唐太宗朝,大清道光朝;我們以為的歷代各朝是建構的,不信的話,你對大唐人說「中國在唐朝的時候」,他肯定丈二金剛摸不著首腦,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因為只有大唐,沒有唐朝。
初秋白露,唱盤上轉動著以莉・高露的《美好時刻》,以莉・高露唱著〈優雅的女士〉:
山坡上 一棟小矮房
一位優雅的女士
坐在沙發上
等待 那遲來的拜訪者
世界似乎早遺忘
她也已經不在乎
一隻貓 從窗台經過
那些匆忙的過客
不願多停留
等待 是孤單的陪伴者
昨夜故事還沒說完
今晚有誰 來陪伴
隱藏在樹林裡的幽魂啊
等著月光照亮返家的路
人們在夜裡安然入眠
她說不要忘記啊
這是命運的旋律
自由飛翔 自由飛翔
這首歌是獻給高菊花阿姨的,高菊花阿姨是高一生 (鄒族語:Uong'e Yatauyungana、Uyonge Yatauyungana) 的女兒,因著父親高一生的緣故,一生命運坎坷。
我們應該多認識三國還是高一生?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
高菊花的故事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083511…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唐朝是何對待留學生的?|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是古代世界歷史上中國社會地位最高的時代之一,那時候中國的皇帝被稱為「天可汗」,奉行開放的國家政策,所以「萬國來朝」。唐朝之所以社會地位高,是因為其國土的廣大,經濟的發達,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科學技術文化領域上的先進,讓其他各國敬畏。古時雖是「朝貢體系」,但其他各國是真心服了,所以紛紛派遣人員來中國學習。而唐朝朝廷也拿出了大國氣度,友好對待各國派來的留學生,致使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留學費用大部全包,外國人享受幸福生活
唐朝的外國留學生,包括日本、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柬埔寨、安南、尼泊爾、緬甸、大食、波斯、印度、斯里蘭卡等,史載「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諸國酋長,亦遣子弟入於國學之內……八千餘人,濟濟洋洋焉,儒學之盛,古昔未之有也」、「太學諸生三千員,新羅、日本諸國,皆遣子入朝受業。」,許多外國留學生的名字見諸歷史,如日本的小野妹子、阿倍仲麻侶(漢名晁衡)、橘逸勢、半須賀雄、長岑高名、空海和尚、菅原清公、多治比縣守、粟田真人、藤原清河、高階遠成、藤原不比等、伊吉博德、吉備真備、大和長岡、藤原葛野麻呂、朝野鹿取、道昭和尚、最澄和尚,新羅的崔致遠、李同,大食人李彥升等,其中日本派來的最多,韓國其次。留學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留學生,一種是留學僧。唐朝對這兩種人員,吃、住、穿等基本生活費用由國家提供,免去了留學人員的生活之憂。
留學生學習的地方,叫國子監。留學人員也有一些自費項目。比如單獨給老師的「學費」,這是本著尊師重教的象徵意義來說的,從孔子那時候就留下了交「束修」的例。這筆錢不能由國家負擔,因為要教導學生尊重你的老師,自然要自己拿出來意思意思。但這筆費用很少,象徵性而已。另一部分費用是書本費,這個是自理的。古代的印刷術不像現代這樣發達,書本的成本費是較高的,同時也表示對於知識的尊重,故由自己負擔。還有就是自己的日常交際費用,喝個酒,旅個游,去青樓妓院喝個茶什麼的,這個國家是不管的。歷史記載新羅人李同到中國來留學,帶來了紋銀三百兩,這是他留學九年的生活費用。
一般來說,外國人一踏入中國的土地,車船費用、吃住費用,是由國家相關部門負責管理的。他們在中國享受的待遇,是外賓待遇。在首都長安有一個部門叫鴻臚寺,專門負責外國留學生事務。天朝大國,做到這樣,也算可以了。
專門設置賓貢進士,考試難度相對較小
國外的留學生,畢竟與中國本土的科舉生水平不一樣,因為所有的教學語言,都是漢語,就像我們現在去外國留學,必須先過外語關一樣,唐朝時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得先過漢語關,否則是無法完成學業的。那時候的首都是長安,還沒有推廣普通話,所以外國留學生,必須先得學會一口地道的陝西話。有的外國留學生,因為沒有學好唐朝普通話,而不能入學國子監,比如日本的半須賀雄和長岑高名,因為學習太差被國子監拒收,而另一位日本人橘逸勢,因為沒有學好唐朝普通話不能入太學,無奈自學成材(自己學習古琴去了)而青史留名。
國子監學習的內容,有六個專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其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是設門檻的,門檻是家庭背景,要求學生家庭背景依次是三品、五品、七品以上,雖然這有些不公平,但唐朝是從講究門閥制度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過來的,那個時候是「九品中正制」,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是不可能做官的。而後面的律學、書學、算學主要是一些專科技術,「理科專業」,研究自然科學的,沒有門檻,成績優秀的平民也可入學,你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宋代大發明家畢昇就是平民。可別小看這六門課程,內容涵蓋了經文到時事政治、經濟、制度、軍事、法律、鹽政、漕運、歷史、數學、文字學諸方面,留學生們回國後,對其國內的官場制度、學制、田制、稅制、兵役、法律、學術思想、文學作品、禮制、醫學、書法、音樂工藝技術、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造成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影響尤甚。日本學士院院長山田三良博士就說過: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是同一種子在另一地方生長起來的。
這麼複雜的學問,外國留學生學起來,當然會有一些難度的。為了幫助外國人過關,唐朝廷專門設置了一項針對外國留學生的考試制度——賓貢進士。這是唐穆宗時候發明的。賓貢進士制度根據外國留學生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考試難度、錄取方式、錄取比例上實行「優惠」政策,與唐朝本土的「國子進士」、「鄉貢進士」有很大不同。因為有了優惠政策,外國留學生除了一部分資質太差的以外,是可以通過學習過關的。
考試合格入朝為官,也可禮送回國效命
唐朝對於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採取了比較寬松的政策,既可以在唐朝為官,又可以禮送回國,很自由的留學生政策。當然,也有的留學生,因為唐朝皇帝認為是人才,採取留用唐朝不放回國的。
外國留學生在唐朝為官的為數眾多,比如日本人粟田真人當了武周朝的「司膳卿」,藤原清河當了玄宗朝的「特進秘書監」,高階遠成當了德宗朝的「中大夫試太子中允」,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也就是那個叫晁衡的,與王維、李白等唐朝一流的詩人成為好朋友,一度想回國還遇到風暴沒回去,結果在唐朝當了五十四年的官,成為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時期的「三朝元老」,活了七十三歲才在長安逝世,生前當過鎮南都護,死後唐代宗還追贈他從二品潞州大都督的殊榮。
當然,更多的外國留學生還是選擇學成歸國,為所在的國家效力。日本人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伊吉博德從唐朝學成回國後,主持編定了日本法律《大寶律令》,吉備真備、大和長岡共同刪定了日本法律《養老律令》,多治比縣守、藤原葛野麻呂、朝野鹿取、菅原清公任等人學成歸國後,都在日本政府擔任了高官,影響了日本政局。日本高僧道昭和尚、最澄和尚、空海和尚等,都得益於在大唐的留學僧生活,回國後創建了日本的天台宗、真言宗,其中道詔和尚還是《西遊記》中唐僧(唐玄奘)的得意弟子,將中國的法相宗傳到日本,臨回國唐僧還贈他舍利、經論和鐺子等,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和阿倍仲麻侶比肩的新羅人崔致遠是個大才子,他在新羅是個貴族,但來到唐朝後,由於久試不第,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難,乃至到了「席冷而窗風擺雪,筆乾而硯水成冰」的地步,但他不怕困難,由奢入儉,終於依靠勤學苦讀一舉及第,先後擔任唐朝的溧水縣尉、侍御府內奉、都統巡官、承務郎、館驛巡官等職務,以大唐三品官銜榮歸新羅。崔致遠回到新羅後,受到的待遇更為厚重,擔任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職務,出守太山、富城二郡,死後被追諡「文昌侯」,成為新羅國的「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聲望之隆,千古未有。
外國留學生雖然在唐朝受到優厚的待遇,但並不等於他們在唐朝有特權。相反,他們在唐朝的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唐朝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所以現代山東大學的「伴讀」制度,在唐朝是不存在的。他們享受的優惠政策,只是天朝大國對他們的恩賜罷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中國最後一位丞相 -- 胡惟庸 |中國之最|22 >
丞相也好,宰相也好,所謂「位極人臣」、「百官之首」,一般意義上說都是指古代封建王朝最高大臣和行政長官,在皇帝左右輔佐其總理天下大事,類似今天的總理、首相之類官職。宰者,主宰也。
相者,輔佐也。丞者,也是輔佐之意。西漢丞相陳平曾總結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一般來說,丞相的歷史更早,而宰相稍後一些。春秋及以前叫相國;戰國、秦、漢(分為三公)、三國叫丞相;此後兩晉開始,以及南北朝則叫宰相,隋朝、唐朝雖然也叫宰相,但有代名,比如尚書令、同平章事之類,北宋其實也是類似,但都是宰相;南宋、元朝、明朝初期也叫丞相。
其實,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後出現過相國、公卿、尹、丞相、宰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錄尚書事、同平章事、黜置使、樞密院、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
當然,有時候,丞相、宰相也不一定是最高長官,比如唐玄宗時期改尚書僕射為丞相,當時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職;元朝的行省丞相則為地方官,亦非丞相。而宰在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官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為官的通稱。還有些時期,除了朝廷有相,各個小諸侯國也有自己的相,其地位顯然低多了。
更具體地說,丞相宰相制度起源於商戰國。秦國自秦武王開始,設左、右丞相,但有時也設相邦,魏冉、呂不韋等都曾居此職。秦統一以後只設左、右丞相。西漢初蕭何為丞相,後遷為相國,蕭死,曹參繼任。漢惠帝劉盈、呂後至漢文帝劉恆初年,設左、右丞相,以後只設一位丞相。漢初各王國擬制中央,也在其封國中各設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改稱為相。因為中國的官僚行政體系長期采用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所以丞相宰相是非有不可的。
其實,東、西方幾乎所有封建王朝,朝廷裡都缺不了這麼一個官員、一個職位。相是皇的助手、股肱,但彼此之間又有鬥爭、分權,既矛盾又統一。
但是,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殺掉專權的丞相胡惟庸後,就徹底廢除了1600餘年的丞相制度,同時還廢除了中書省,大權均集中於皇帝,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君主專制得到加強,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以皇權勝利而告終。此後直到清朝一直沿襲,雖然也出現過內閣大學士、首輔、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等類似的相位、皇帝助手,但比較過去的丞相、宰相是大為不同了。所以,這胡惟庸亦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真正的中書省丞相。
胡惟庸(?—1380),濠州定遠(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人,與李善長同鄉,皖派首領之一,明朝開國功臣。洪武三年(1370)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洪武十年(1377)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此後驕縱跋扈,專權自負,貪污受賄,毒死劉伯溫,並企圖毒死徐達;甚至心懷異志,招兵買馬,企圖叛亂(另一個說法,這是朱元璋為剪除權臣而栽贓給他的)。公元1380年爆發「胡惟庸案」,為明初四大血案之一,遭朱元璋處死。
文章來源:http://do1do2.com.cn/chinasmost/archives/11160
-----------------------------------------------------------------
#歷史 #文化 #故事 #中國之最 #丞相
~專題推介,盡在知史~
《五穀豐登》
http://www.mychistory.com/?uid=0.4.19.0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 魏晉南北朝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魏晉南北朝美男、魏晉南北朝故事、魏晉南北朝北魏就來長照輔具資訊站,有最完整魏晉南北朝朝代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 提到魏晉南北朝,先不說別的,這朝代繁殖速度挺快啊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提到魏晉南北朝,先不說別的,這朝代繁殖速度挺快啊 ; 淡江大學. 190. Key.L劉聰如朝代更替般流通 ; 淡江大學. 35. oh baby wu wu wu wu wu lonely dance~.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 魏晉南北朝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魏晉南北朝朝代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魏晉南北朝美男、魏晉南北朝故事、魏晉南北朝北魏就來長照輔具資訊站,有最完整魏晉南北朝朝代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