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接連發生大學生自殺意外事故,「安南醫院精神科-張俊鴻 主任」表示,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高學歷帶來高壓力,研究生得到焦慮症或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六倍,親友的陪伴與傾聽,及本人的自我察覺都相當重要。
張俊鴻說,一般人認為高學歷者是人生勝利組,應該一切順心,但根據美國Kentucky大學作的研究調查(發表在2018 年NATURE BIOTECHNOLOGY)顯示,2279位研究生中(9成是博士生),41%有焦慮症,39%有憂鬱症,竟然比一般人得到憂鬱症或焦慮達6倍以上之風險。
此外,歐洲另一篇研究結果報告顯示3659個博士生中,有32%博士生有一般的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最多,平均三個博士生就有一位有身心疾病,實在是很大的警訊。
而有身心疾病的朋友本身就比較會有較高自殺風險,張俊鴻表示,大數據統計發現憂鬱症患者大概有15%左右的人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而思覺失調症約10%也是死於自殺。【註1】
■為什麼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加油?
憂鬱症患者通常是很努力的,就是因為太努力,努力到無力,於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面的路。他需要休息,不要再努力,才會再度看到,啊,路在那裡,才會有力氣往前走一點點。【註2】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三不守則」、「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其實在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參考以下「三不守則」:
▶「三不守則: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三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六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關心、傾聽、不要不理他、說出來、一起出去玩、鼓勵就醫」
1.多多關心患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不要不理他
患者的孤獨感很大,有時會大到拒絕任何人的接觸,在他們身邊的人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被拒絕就不理他。
4.說出來
患者如果提起自殺的想法,和他們一起討論,不要迴避話題,坦率地與他們討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如果他不願意,也不要強迫。
6. 鼓勵就醫
在患者身邊的人要積極鼓勵他們就醫,讓患者了解接受治療能有效對付症狀,且讓患者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註3、4】
■憂鬱症
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
這些自殺者當中,據研究資料顯示,在生前95%患有精神疾病,70%患有憂鬱症。雖然每位自殺者各有其獨特的起因、發展過程,但在走到自殺那一刻之前,精神疾病似乎是自殺者的一種共通路徑。因此清楚認識、發現、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似乎是在鬼門關前搶救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註5】
■關於憂鬱症,大家最常誤會4件事
據健保署統計,107年全台共有40萬人因憂鬱症就醫,你我身邊可能都有憂鬱症患者,以下整理4個常見的迷思,由「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袁瑋醫師逐一解答:
1.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
(錯!)憂鬱症患者並非「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憂鬱症會影響思考能力,患者看待外界事物會變得易怒、煩躁,也因此在旁人看來就像是「不知足」的表現,其實是因為生病了,無法控制自己想法的關係。
2.抗壓性差才會得憂鬱症?
(錯!)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因為「走不出負面情緒」「抗壓性太差」而造成,袁瑋醫師認為,其實負面思考和憂鬱是互為因果的關係。她以車子和汽油來比喻,車子開久了會沒有油,但沒有了油,車子也無法行駛。如果長時間處在負面思考之下,可能使得大腦逐漸失去對壓力的處理能力;如果大腦已經有憂鬱情形,也會加重負面思考的情形。
3 憂鬱症不需要治療?一輩子不會好?
(錯!)正規專業治療對憂鬱症是相當必要的,袁瑋醫師說明,正規治療包括藥物、經顱磁刺激、心理諮商等;藥物治療須持續6至8個月、經顱磁刺激需進行10至20次,經過完整療程後,再由醫師評估停藥、減藥,或是持續心理諮商等後續治療方式。
除了正規治療之外,輔助治療也不可或缺,像是運動、培養興趣、和親友相處、靈性滋養(例如宗教信仰),也都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
袁瑋醫師強調,大多數人的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但是不能只靠藥物;藥物可以改變大腦,但如果自己沒有持續調整心理狀態,憂鬱症也容易復發。
4 避免和患者討論憂鬱症?
(不一定!)該不該和憂鬱症患者討論病況或憂鬱症,袁瑋醫師認為答案因人而異、因當下狀況而異。如果身旁有憂鬱症患者,她建議先詢問「我可以怎麼協助你?」有時候對方只需要你靜靜傾聽,也有時候需要你適度提供意見,可以視狀況提供協助。
袁瑋醫師強調,請務必確保自己在穩定的狀況下和他適度討論,不要太急著想要「跳下去救他」;即便是好意相助,或是單純鼓勵他「加油!」,卻可能帶給患者更大的壓力,認為「我已經很努力了,你卻沒有看到。」操之過急反而造成反效果。【註6】
■延伸閱讀「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貼文【憂鬱症源於「不知足」? 醫嘆:汙名化】: http://bit.ly/3qw1PW7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udn.com 聯合新聞網)「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http://bit.ly/3qyKqfC
∎註2
(遠見雜誌)為什麼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加油?:http://bit.ly/3oYe5OR
∎註3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bit.ly/3nVkYz1
∎註4
親子天下 「3不6要,陪伴身邊憂鬱者走過人生低谷」:http://bit.ly/38Whxnp
∎註5
( 天主教靈醫會醫療財團法人 羅東聖母醫院)「認識憂鬱症」:https://bit.ly/2XUQXVm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郭峯志主任)
∎註6
健康2.0-抗壓性差、不知足才會得憂鬱症?醫師點出大家「最常誤會4件事」:http://bit.ly/2NleY6h
➤➤照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資訊圖表】陪伴深陷憂鬱的朋友時,不要再說加油了⋯好嗎?:http://bit.ly/38UyDC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精神疾病 #憂鬱 #焦慮
羅東聖母醫院-把愛傳下去 /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安南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鬼谷子 pdf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苦口婆心狠心講多一次】
致所有仍覺得BNO Visa可以單親帶子女申請嘅朋友: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符合以下四個例外(如圖)嘅,就可以㗎喇。
來源:Statement of Changes in Immigration Rules
Requested by House of Commons to be printed on 22nd October 2020,第478頁,"Relationship requirement for BN(O) Household Child on the BN(O) Status Holder
route"(未成年子女作為BNO家庭申請人嘅關係要)部份,條文HK15.4(原文响下面)。
請問咩為之申請人(即係個兒童)每一個父母成員都必須同申請人同時間申請,或者已經被批准留响英國(唔係旅客),除非...?
"Each of the applicant’s parents must either be applying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applicant, or have permission to be in the UK (other than as a visitor) UNLESS..."
唔好話唔提醒,順便睇埋Part 9: Grounds of Refusal,當中講到明,無論有心定無意,知或者唔知,就算唔構成刑事罪,比漏、講漏、假資資文件都有權refuse application。
再講多一次,由有呢個Page三年前開始到今日都唔認同「太空人」呢個概念,原因唔單只係英國Home Office會問原因、撫養權、探視權、法庭文件,亦會問唔去嗰個父母,因為Home Office唔會負責文事案上拐帶嘅罪名。
更重要嘅係家庭道德責任問題,大家應該都見過好多八、九十年代破碎太空人家庭啦,仲要做多次?再講,留低個配偶單獨同子女去面對完全陌生嘅環境,知道有幾難捱嗎?唔信試下响香港炒咗個工人,然後掉低個老婆同仔女分開住一個月試下,再幻想下假如响英國會有咩感受?
老實講,為咗呃like,和應大家容乜撚易,做得呢行咁耐,大家覺得我知唔知鬼祟辦法?但為咗搵錢或者本護照,搞到妻離子散值唔值得?見過失敗嘅例子太多,响家庭層面可以好坦白講係博唔過,唔好話個老婆或者老公,睇下5+1之後啲仔女當自己係咩(朋友?Uncle、Auntie、唔識嘅、還是仇人)?
講到移民有啲嘢真係要取捨,唔好講什麼「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世上無嘢比一家人齊齊整整重要。呢個PAge講嘢有時係好撚難聽,甚至克人憎,但咁趕客屌人嘢有幾多人肯講?
講多最後一次,我唔係KOL,將來唔會係,亦都唔想係,極其量都係一個無生意發皮氣撥冷水偽黃食血饅頭嘅仆街Agent。正因為係仆街,仲要係做移民,呢啲例子見得太多....
#難聽嘅說話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928751/CCS001_CCS1020373376-001_Statement_of_changes_in_Immigration_Rules_-_HC_813__PRINT_.pdf
*********************************
每日更新專屬內容嘅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goodbyehkhellouk
最新:
英國內政部提交國會嘅Statement of Changes in Immigration Rules,裡面關於BNO Visa嘅條文中需要注意嘅條文分享
https://bit.ly/37yyRhW
「鬥唔眨眼」EU眨先,脫歐貿易談判24小時內重開
https://bit.ly/2IThKxg
市長本來就應該為本區爭取,錯就錯在變政黨之爭
https://bit.ly/3m7FID6
「有KOL話BNO Holder去英國生, BB會自動成為BC, 是真得嗎?」
https://bit.ly/3k9D5QG
另一個成人融入新環境嘅難題:移民英國後嘅社交挑戰
https://bit.ly/31fyjK7
搞清楚BNO Visa同"Hong Kong Bill"嘅分別與英國嘅立法程序
https://bit.ly/31fHHx6
認真討論到底依家脫歐進展搞緊乜:
脫歐最後階段嘅貿易談判,究竟雙方「卡」住响邊度?
https://bit.ly/2IAKKtn
美國國務卿報告裡面幾個關鍵字嘅官方解釋,應該嚇親好多人
https://bit.ly/2SW4cTq
乜谷物谷比至親信得過,如果有確切答案嘅話...如果
https://bit.ly/2SRvA4V
從英國疫情三級制地圖,看南北地區之間極大差異
https://bit.ly/311QEdw
*********************************
鬼谷子 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防疫策略應從「 圍堵」轉至「減害」,避免醫療體系崩潰】
前衛福部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接受雜誌專訪時表示,台灣防疫策略應從「 圍堵」轉至「減害」,避免醫療體系崩潰。
SARS之後,台灣的防疫系統和工作這17年來做得非常紮實。武漢肺炎發生至今,台灣原本防疫策略為「圍堵」,圍堵境外病例不要進來,以及圍堵健康民眾不要接觸到確診病例,本來圍堵很簡單,圍堵中國即可,但現在疫情已擴散全球,依目前情勢看來,台灣避免不了社區感染,規模大或小而已。
林奏延強調,台灣防疫做得好,即使社區傳播,也不至於像韓國、日本那麼失控,惟政府防疫思維應從第一階段「圍堵」進入第二階段的「減害」,嚴守破口,避免醫療體系崩潰。
面對全球疫情擴散,迄今防疫表現傑出的台灣,接下來這4大可能的破口,亟待防堵。
■ 可能破口1:日本(台灣與日本關係友好、距離近,且往來密切頻繁)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截至當地時間(2020/3/2)日下午7點,日本境內共有268例確診病例,若加上鑽石公主號的705例,總共有973例。而死亡人數總共也來到12例。在日本各地案例之中,又以北海道最為嚴重,共有77人,其次是東京都39人、愛知縣32人、神奈川縣30人。,隨著新冠病毒擴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0/3/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必須隨時準備好應對最壞的情況,這是最重要的事。他也表示,目前迫切需要採取相關立法措施,包括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日本疫情資料來源: 【註1】)
■ 可能破口2:兩大轉機點,曼谷和新加坡(全世界轉機量最大的機場之一)
泰國和新加坡確診病例雖然分別只有42例和102例,但曼谷和新加坡的樟宜機場,都是全世界轉機量最大的機場之一,在兩國都有社區感染的情況下,也都可能是破口。
■ 可能破口3:醫院裡不起眼的角落 可能藏著魔鬼(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注意)
林奏延提醒醫療院所務必落實院內感染管控,台灣第一起院內感染,就是與第34例接的1名清潔工和3名護理師。飲食區、洗衣房和清潔單位,是醫院裡最不起眼的角落,但這些個地方提供的服務,也是最全院走透透的環節。
■ 可能破口4:醫療系統能量(嚴格執行「醫界聯防、病人分流」)
林奏延指出,政府現在就應預先規劃在各縣市選擇適當地點設立防疫門診,以及倍增病毒檢驗量能,一旦疫情進入社區傳播階段,立即能夠因應,並嚴格執行「醫界聯防、病人分流」,啟動各地防疫門診分流病人,輕症者到基層診所就醫,重症者轉至醫院照護,確保醫院診治急重症醫療的能量,為迎戰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社區感染,醫院必須加強落實感染管控,每家醫院都要有應變計劃並實地演練,包括制定動線管制、來院肺炎病人的就醫分流、疑似個案評估流程、檢查治療單位執行檢查的原則,以及手術及照護因應等。
(資料來源: 【註2】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 研究員表示,從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資料來看,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可能演變成季節性疾病,與流感相似,因此藥物及疫苗開發將是不可或缺,在此針對疫苗開發建議我國政府規劃以下短、中、長期策略。
■短期策略—儘快研發生產緊急疫苗
根據2009年流感H1N1經驗,今年冬天新冠病毒可能會大規模流行,因此政府應該超前部署,準備緊急疫苗在今年冬天,供應給感染風險較高的醫護人員及公共服務人員使用。
■中期策略—開發新型候選疫苗
因為透過短期策略開發的疫苗不一定最理想,因此政府應另外補助生技公司及研究單位合作開發新型候選疫苗,於18個月內完成臨床前動物試驗,24個月內完成第一、二期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達標的候選疫苗,政府協助尋找國內疫苗廠進行後續開發。
■長期策略—設立核心實驗室研發新興傳染病疫苗
台灣疫苗產業尚在萌芽階段,因牽涉國家安全,需政府長期關注,針對新興傳染病例如新冠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政府可考慮設立「第三級生物安全動物實驗室(簡稱ABSL-3)」核心設施,補助學研機構進行新興傳染病疫苗研發,每年評估研究進展,選定具有動物保護效果及商業潛能的候選疫苗,協助其成立新創公司或技轉給生技公司進行第一、二期臨床試驗。
(資料來源: 【註3】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北海道展覽會又增2例 疑群聚感染】: http://bit.ly/3ct28dU
∎【註2】: (康健雜誌)「社區感染期來了 4大可能破口在哪?」: http://bit.ly/39dDT1v
∎【註3】: (康健)「武漢肺炎疫情險峻 台灣應加速研發讓今年冬天就有新型冠狀病毒緊急疫苗可施打」: http://bit.ly/32JP935
➤➤照片
∎【註2】: (康健)「社區感染期來了 4大可能破口在哪?」: http://bit.ly/39dDT1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
#新興傳染病 #防疫策略
#SARS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李敏西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