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孟軒,是在 9m88 的訪問。她面前攤著筆電,好像隨時在回信,而我面前攤著檸檬塔,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會工作的樣子。(後來學到,如果你想看起來很會工作,千萬不要點檸檬塔。要點鹹貝果或者有一層是蔬菜的三明治。然後把它們放在筆電旁邊。)
⠀
⠀
每隔幾週,辦公室就會收到孟軒的公司子皿寄來的新專輯,而且總是兩份,一份給我一份給涵。使我感覺不只孟軒,而是她整間公司的人都很會工作。在職業中,總會有那種定時定量捎來新訊的單位,讓你感覺自己安篤地被編織在圈子裡,像河流不因河道上石子的更迭而停止。子皿是河,我的信箱是石子。如果河不是這樣經過,石子便感覺不到自己身在河中 —— 認識孟軒之後,她們與我在我心中大概是這樣的關係。
⠀
⠀
所以,當我的私人信箱收到孟軒的來信,我有一種變成河的心情。
⠀
⠀
⠀
⠀
第一次見到宇寒⋯⋯呃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實體見過宇寒。但第一次在我的圓裡感覺到她在,是四月在專頁上分享珂拉琪的訪問。寫到她與阿爆的創作帶給我的思考,衍伸到訪珂拉琪時的問題意識。大約在那篇貼文的分享與心情數都不再增加的某天,宇寒按了它讚,大概是「我看到了」的意思。
⠀
⠀
孟軒在信裡說,宇寒的新專輯正在尋找文案,而她想到你。我們約在某天下班後視訊,我穿著襯衫而她們穿 T 恤,使我看起來又更不會工作了。(後來學到,如果你想要看起來很會工作,那你千萬要很會下班。最好在七點半左右發個在餐廳或酒吧的動態。不要和上班一樣的打扮。)
⠀
⠀
我問宇寒為什麼想到我,她說那則動態真的碰到了她。「有些人看見用母語寫歌,就會停在這一點。但你繼續往下。」筆電前我有點慚愧,知道自己常只是一直問問題,然後在遇見答案前就不小心停止。最傷人的鍬子是沒有挖到底就已經心滿意足的鍬子,彷彿所有斲傷都沒有目的來賦予意義。我沒料到這次挖鑿迎來的意義是鑿開我和宇寒遇見的那個縫隙。
⠀
⠀
⠀
⠀
接下為這張新專輯《虛空現下》的文案撰寫,我的第一份稿子被退,但頗有所得。第一份稿子,我想像自己是早年台壓日本專輯隨歌詞本附上的導聆小冊,在主持音樂節目的電台 DJ 用老成口吻,寫一首 2001 年的歌如何讓他想起一首 1988 年的歌。我想我大概被少年時聽那些唱片的經驗召喚,下意識走向一個在暗中持手電筒的位置。
⠀
⠀
這不是宇寒要的。
⠀
⠀
收到退件後,她們告訴我,我可以更試著代入創作者的背景。那是我在第一次嘗試時避免自己去做的、套進第一人稱的位置。但其實,我早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了:收到事件,飾演角色,那就是《一千七百種靠近》裡的罐頭們啊。
⠀
⠀
孟軒傳訊息來,說二稿她們讀到哭。其實她們有好多人,有子皿的另一個孟小孟,晏榕,宇寒自己。不知道是誰哭了,很想知道但沒有問。
⠀
⠀
總覺得,只有很不會工作的人才會問這個問題吧。
⠀
⠀
⠀
⠀
我真的問出口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分享這次的寫作。畢竟,隨著專輯文案發送給各媒體,情理上編輯們會預設這些文字是作為歌手與整個團隊的發言,不再只屬於我。但我實在太喜歡這一次合作了。
⠀
⠀
孟軒很快回信,說當然沒問題啊,很期待。
⠀
⠀
我有一種被河好好地帶到海裡的心情。
⠀
⠀
宇寒的《虛空現下》,已經在九月發行了。這陣子點開相關新聞,總覺得很有趣,看見自己寫下的話語被放在博客來和誠品,YouTube MV 下的資訊欄,StreetVoice 的專輯說明,或者在新聞稿裡作為宇寒的發言。這難道就是九頭蛇成功滲透半個神盾局的感覺嗎?
⠀
⠀
有沒有一種到處都是蕭詒徽寫的東西的感覺呢。
⠀
⠀
Hail Hydra.
⠀
⠀
我想孟軒可能會期待我推薦這張作品的音樂。但,我對這張專輯的思考,已經全部都寫在文案裡了。
⠀
⠀
應該說,早在我聽完試聽帶、決定接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確定這不會只是工作而已,它將是我真正的想法,縱然無人知曉。
⠀
⠀
其實,我好像很少把工作只當成工作而已。這樣到底是很會工作還是很不會工作?
⠀
⠀
⠀
⠀
⠀
⠀
黃宇寒 Han 創作專輯《虛空現下》
2021 Sep. 全球上架 ➤➤ https://linktr.ee/ReturnToReality_han
⠀
⠀
我們記得在台上清澈地抱著吉他的黃宇寒,記得她以瀲灩嗓音把客語唱成各種曲風的晴天;所幸的是在第一張專輯將語言意識帶進作品並獲得注目之後,她自己隱隱也意識到大家記得的是她唱客語的歌,而非她的客語歌唱的是什麼。同樣懷著衝撞母語歌曲既定印象的企圖,《有時有日》裡她選擇在明亮的中高音域上讓大家知道她能將作品詮釋得清晰強壯,《虛空現下》則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跡。隨著曲序的推衍,新專輯以頗具爆發力的搖滾聲響揭序,一路從對鄉民語言攻擊的奮力質問,來到對已逝之人的深情憑弔,依照時序攤開面對悲劇的歷程,既是黃宇寒對自己止痛的呼告,也召喚所有為此感到無力者的共鳴。
⠀
新作中自疑、對社群世代被過度注視處境的提問,都蘊含當代生活的問題意識。一切恰如她依舊選擇把客語放進主流曲風的原因,是意識到母語使用者的生命場景,已經與傳統客家歌謠生發的所在不同。講客語的人也滑 IG,也有厭世代,也要面對社群時代的創傷。製作上,放下吉他的黃宇寒與四位樂手以創作營模式共同創作,彼此即時以樂句來往切磋,也完成了不同於第一張作品的 band sound 印象。她說,習慣自寫自唱的自己總被團員現場丟出的點子嚇到,深怕自己反應不及。
⠀
其實,在新專輯裡嚇到我們的是她。
⠀
⠀
⠀
▍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https://youtu.be/0r_JRXOeu8Q
⠀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變成別人幾次?
⠀
不再有誰只擁有一張臉了。這個時代我們不得不花時間重新整理每一個自己,穿脫帳號如此容易,幾乎是一種無限試穿的權力。我們樂於、但也因而忽略試穿時的我們往往並不覺得那些衣服屬於自己,不知不覺,鏡子裡的你擺出不是你的表情也變得沒有關係。
⠀
該如何抵抗,擁有許多臉的每個人所醞釀的、沒有臉的惡意?黃宇寒從憤怒到詰問、再從共情回到對真實的思索 —— 我們都聽過無數次「把握當下」,卻不一定明白把握當下真正的意思,是對自己專心。
⠀
你多久沒有對自己專心?睽違兩年,黃宇寒帶來新專輯第一首歌,也帶著她對音樂的新理解,讓人跟著她的聲音輕輕想起:真誠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
對別人誠實,是一種美德。對自己誠實是一種自由。
⠀
⠀
⠀
▍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https://youtu.be/ox160KcTIZk
⠀
我們僅只是由我們的言語所構成的嗎?沒有人會同意。然而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 ENTER 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
可怕的是,嬰兒不會知道自己是嬰兒。人們以為輕易批評的代價是由別人支付,然而,殘酷的話語總是在製造更殘酷的話語,受傷的人總是在製造傷得更重的人。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
以沉鬱密集的低音撥弦開場,銜接主歌偏執的壓抑,黃宇寒一反輕柔印象,以滿溢力量的搖滾編曲作為一種提醒。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
⠀
⠀
▍下夜 Midnight
⠀
乍聽是最接近黃宇寒本色的民謠表達,〈下夜〉的主旋律在副歌隱隱與和弦拉鋸,靜靜抵達更為淒美的抒情。歌詞中描繪失眠情狀,指向新專輯在創作主題上面對的兩種巨大失語:個人之於整個社會無力改變的失語,以及生者與亡者之間、縱然千字萬句也沒有回聲的失語。面對巨大的靜默,她並不亟於立刻得到答案,也對每一個在深夜裡遲疑的人說:你並不需要為選擇等待感到懷疑。
⠀
與自己交談所花費的時間,永遠不是浪費。歌曲中段加入第二把吉他與第一把平靜地交談,法國號的聲響也為這份孤獨披上外套,黃宇寒吟詠傾訴的歌聲睡在她自己編寫的穩定和聲中,讓聽見的人慢下來,也告訴我們,緩慢並不等於不會抵達。
⠀
⠀
⠀
▍虛空 Fake
⠀
在網路上,你有百分之幾是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你覺得你不完全是你也沒有關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虛擬世界的真真假假,漸漸學會披掛武裝登入上線,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領悟的可怕之處,是讓你自己也變成假的。
⠀
⠀
⠀
▍係無? Isn't it?
⠀
憂傷的是,我們對待比自己幸福的人時總是比較無情,無論他的幸福是否只是我們的想像。在明白傷害別人不是他者的本質之後,更要知道被傷害的對象也並不一定如他看起來那樣強壯。〈係無?〉蒼茫的編曲,建築起發聲求救卻沒有回應的空洞,也呈現當我們預設別人擁有如此遼闊,也許反而成為他們的荒蕪。
⠀
⠀
⠀
▍影戲人 Theatrical
⠀
沒有人真正關心,多半只是好奇。歷經前三曲對他人的思索,黃宇寒將目光拉回自己:身為公眾目光下的表演者,那些注視是真的想要了解,還是因為被娛樂而暫時停留?輕巧曲風,是面對自己或許僅是丑角的苦中做戲 —— 至少,自己的悲劇可能是別人的喜劇。
⠀
⠀
⠀
▍太陽系 Solar system
⠀
太陽給人強大的錯覺,彷彿發光發熱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每一種燃燒都是交易,太陽消耗自己的身體換成別人的光,卻因為太過耀眼而讓人忽略它的寂寞。日系搖滾聲響中,黃宇寒發揮她在高音域的清朗音質,化作對自己身邊每一顆太陽的呼告:我知道你的孤單,無論你有多明亮。
⠀
⠀
⠀
▍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
⠀
那人已經永遠離開,不會再有任何回答。然而,就算最初沒有回應的這件事延長了我們的悲傷,漸漸的這一點卻反而變成一種慰藉,所有無聲的事物彷彿都藏有他的回答:花是他,天空是他,所有不會說話的東西都像他。因為與離去的人相像,所以我們願意對沒有生命的它們說話,於是一個人死了,世上其他東西卻活過來了。
⠀
⠀
⠀
▍夢 Dreaming of you
⠀
身邊的人選擇永遠離開,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被悲劇所剩下的那一方。但對離開的人而言,他們也一樣被悲劇所剩下,也在天空另一端嘗試碰觸我們的心。鍵盤使用空間感強烈的音色、減少配器數量,〈夢〉從離去者的角度發聲,將來不及傳達的話語寄託於夢中:我現在過得很好,唯一的願望是你也一樣。
⠀
⠀
⠀
▍繼續走吧 Keep going
⠀
夢的意義,在於給予生者睜開眼睛的力氣。在夢中重逢之後,我們不再被沒有說完的話所滯留,終於可以開始道別。人們總想像道別是一個瞬間,其實每一次道別都是綿延的過程,每往前走一步,只是再見的一點點 —— 但我們要走那每一小步,不只為了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自己,也為了讓對方成為下一個對方。
⠀
⠀
⠀
⠀
⠀
⠀
製作 & 發行 & 經紀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專輯製作人_ 林易祺
專輯創作室_ 節律音樂
A&R 及企劃顧問_ 子 皿 In Utero
A&R 及企劃暨執行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行銷宣傳_ 子皿
⠀
客語歌詞校正指導_ 邱新春
印尼歌詞用字指導_ 林財強
羅馬拼音翻譯_ 王興寶
文案_ 蕭詒徽
裝禎設計 & 插畫師_ 蔡尚儒
攝影師 & 造型_ 楊景雯
妝髮_ 洪振揚
⠀
發行日期_ 2021 年 9 月 1 日
實體發行代理_ 子皿
數位發行代理_ 派歌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林鴻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鴻宇 #我也明白 #EP0727發行 帶你們走過 [我也明白] 的企劃背景... 外人看似美好可溺的感情,在相愛的兩人中,實情卻不一定如此。分開的理由百百種,有些是雙方決議不合適和平分手、有些是物理環境的分開迫使兩人必須分手、有些是來自不自知的控制,從生活起居、情緒、在做什麼等,不明言的情緒...
鬱 可 唯 的 歌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 年了,就用這篇寫於 2006 年的文章紀念。
紐約(一)
我在紐約的時間不算長,只有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過了這幾年,許多當時的強烈衝擊已經漸漸隨著時間而衰減,留下的只是一些零星的畫面,片斷但是清晰。2001年夏天,我從清大畢業,“感官駕馭”的錄製工作則進行到最後緊鑼密鼓的階段,紐約大學則在這時候寄來了入學許可。這些多重的選項讓我陷入了每個脫離校園生活的人們都曾面臨的難題。一直到了開學的前一個禮拜,我才在百般不願意之下做了決定。離開台灣的前幾天,我趕著在錄音室裡補足專輯中最後幾首沒有完成的歌曲。二十三歲生日還是在錄音室裡度過的,那天,冠文和錄音師小馬一起跑進配唱間,在昏暗的燈光中,他們對著二十萬的Neumann麥克風為我唱了生日快樂歌。場面很溫馨,但也顯得有些冷清。
兩天後,我搭機飛往紐約,起飛沒有多久後便遇上強烈的亂流,廚房裡的餐盤乒哩乓啷摔得滿地,空服員跌跌撞撞地叫乘客儘速回到座位上。當時機上正在播放Paul McCartney的“Live at the Cavern Club”,我暗自想著,就算今生當不成搖滾巨星,能夠死在搖滾樂聲中,也算是一種浪漫吧。然而,飛機在大約十分鐘後恢復了平靜。我看著窗外漆黑一片的景象,幾年內的回憶如走馬燈在眼前閃過。在面對死亡恐懼的時刻,我依然是孤獨一人。2001年9月11日,我抵達紐約的第三天。當天中午,我正起床要準備到曼哈頓Downtown的租屋仲介看房子,臨時接到我哥的電話,要我打開電視。各家新聞台不斷重複播放著飛機衝向WTC的那一刻,我呆坐在電視前,久久不能回神。同一天,Mercury Rev的“All Is Dream”發行。
WTC遺址的灰燼在空氣中漂浮了數週都沒有散去。我在布魯克林橋上,看著濃濃的煙霧在高樓佇立的曼哈頓城邊裊裊上升,詭異地令人發顫。之後我曾路過遺址附近,周圍的商家保留著事發後的原貌,櫥窗裡的商品皆被厚厚的一層塵土掩蓋著。我向遺址走了幾步,決定回頭,在附近的攤販買了熱狗和可樂當早餐,和華爾街上忙碌的人群一樣,繼續著自己的生活。
我的公寓在曼哈頓上城的西九十一街與百老匯大道交叉口。大約八坪大的套房,只有一面窗戶,窗外看出去就是大樓的天井,但至少能夠透進陽光。公寓裡只有一些簡單的木頭家具、暖氣、小冰箱、電爐…,唯一的擺飾就是Primal Scream XTRMNTR 的鮮紅大海報。大部分的日子,我都是待在公寓裡和似乎永遠寫不完的程式奮戰,餓了就吃附近超市買來的罐頭濃湯和麵包果腹。我不愛看電視,所以沒有接第四台,但通常會將電視機保持著有聲音的狀態讓房間裡感覺不那麼冷清。Fox Channel的“Jerry Springer Show”是我唯一有印象的節目,那些混雜著亂倫、第三者、多角感情等關係所刻意營造的荒謬內容打發了我不少抑鬱和寂寞的日子,雖然往往在節目後只會使自己感覺更加空洞。
週末夜晚,和同學相約在Pub或Club喝個爛醉幾乎成了一項例行性的事務,但現在,除了韓國城的「三樓(3rd Floor)」和紐約大學隔壁的「Pussy Cat」之外,我已經記不起其他任何店家的名字。在「三樓」喝酒的方式十分凶狠,男生一次就是一個shot杯的威士忌,沒有轉圜餘地。可樂是威士忌下肚後用來順喉的,不能拿來配。一般來說我的極限是十二個shot,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我自己都不是很有把握。從沿街抱著路旁的垃圾桶狂吐,到深夜的地鐵站旁拿著電話痛哭,和摟著女友在club入口熱吻直到被警衛驅離…無限可能都從第十二個shot之後開始。
鬱 可 唯 的 歌曲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響自心靈的高音-卡列拉斯自傳讀後筆記-3
卡利拉斯在41歲,正值歌唱生涯的高峰,被醫生診斷出血癌,接受一年多的治療後再復出,書中有很大的篇幅談到病情與治療時心境的起伏,然而他說「病後的人生更清醒,我從夢幻的歌者變成踏入現實的生活世界,我需要為慈善活動、醫學研究與苦難的人去奔走,重新活耀、主動起來。」
劉岠渭評卡列拉斯的成功,在於他的專注投入、嚴肅而認真,那寬圓豐厚的質地,微波晃樣般的細膩顫音,表達出極富感官刺激、誘惑的美,散發獨特幽暗的聲彩,沉鬱委婉中帶甜媚,煦如春日的藝術風格。
我所見的男高音卡列拉斯,他說自己是個浪漫而憂鬱的抒情男高音,但不管生病前後,他都熱愛歌唱,儘管內向,只有在唱歌時他可以百分之百放開自己,音樂家絕對需要天賦,六歲時他聽男高音史迪凡諾演唱「善變的女人」隔天竟人能夠一字不漏地將歌曲模仿像男高音的音色唱出,他不輕易批評,他敢於讚美,他敬業,他專注,他認為音樂旋律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唯加上歌詞,才能真正發揮情緒,細膩傳達每個轉調的意義與價值,他忠實作自己的主人,將自己聲音的優點放大,而不無謂去較勁音量與音高,生病讓他回歸現實,覺察另類人生該關懷的事,讓生命可以更寬廣的開展出枝葉,他以身為加泰隆尼亞人驕傲,他關心政治,希望歌唱事業可以為人類謀更大福祉,充分發揮人道精神的偉大歌唱家。
王淑汝老師文
鬱 可 唯 的 歌曲 在 林鴻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林鴻宇 #我也明白 #EP0727發行
帶你們走過 [我也明白] 的企劃背景...
外人看似美好可溺的感情,在相愛的兩人中,實情卻不一定如此。分開的理由百百種,有些是雙方決議不合適和平分手、有些是物理環境的分開迫使兩人必須分手、有些是來自不自知的控制,從生活起居、情緒、在做什麼等,不明言的情緒控制與壓力,在誰也理不清問題點而分開時,好似明白了什麼,卻什麼也不明白。
這次以單曲封面為核心出發,從社群預熱,到單曲封面與 Audio MV,欲呈現一隊情侶分開後,男主角內心那股被情緒綁架,歇斯底里的心裡狀態。這部 Audio MV 的創意源頭來自導演阿 Lee 在觀看水庫即時影像產出的靈感,若把即時影像這個概念與 MV 結合會怎麼樣?接著與企劃阿諺、後期製作 Nicole 討論,產出目前的想法『在室內的即時影像,紀錄我們相處過的空間中,從還在一起的時候,到分手,與自己最後離開傷痛,並透過即時影像觀看這段變化的過程』。期待聽眾從預熱的記憶卡、筆記本文字,單曲封面的迷幻風格,到 Audio MV,感受到歌曲那股面對分離卻理不清頭緒的鬱悶與無力感。
_
林鴻宇 個人首張 EP 《相愛的這種本能》
07.27 (下週二)正式數位發行
_
■ 我也明白 歌曲製作名單
詞曲 Lyricist & Composer:林鴻宇
製作人 Producer:吳奕宏
編曲 Arrangement:吳奕宏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 Arrangement :吳奕宏
弦樂監製 Strings Producer:盧思蒨
大提琴 Cello:吳登凱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吳奕宏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Playroom/荒原錄音室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吳奕宏
母帶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吳奕宏
錄音著作 SoundRocording 林鴻宇、Playroom
OP: 好感度音樂有限公司Good Sense Music Service Co., Ltd.
SP: Universal Music Publ. Ltd Taiwan
_
■ 我也明白 企劃製作名單
企劃 Concept Planner:阿諺 Yan
視覺統籌與執行 Visual Planner & Designer:Nicole
MV 導演 MV Director:阿 Lee(冷杉映像)
MV 攝影 MV Videography :阿諺 Yan
MV 剪輯與後期 MV Editor:Nicole
MV 劇本 Stories:阿 Lee(冷杉映像)、Nicole、阿諺 Yan
_
■ 我也明白 Behind the Art 影片製作名單
製作與後期 MV Editor:Nicole
監製與企劃 Producer & Planner:阿諺 Yan
_
■ 更多相關資訊:
林鴻宇 facebook:https://reurl.cc/4xndR
林鴻宇 instagram:https://reurl.cc/Gkxoqd
林鴻宇 StreetVoice:https://reurl.cc/RNmez
林鴻宇郵件:hungyulin9@gmail.com
WIN Music & Creativity:https://www.instagram.com/win_music_c...
冷杉映像:firstudio2020@gmail.com
鬱 可 唯 的 歌曲 在 林鴻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林鴻宇 #我也明白
潛入回憶裡最殘酷謔人的片段
道破相愛後最自欺欺人的灑脫
即使跌得深不見底,我不怪你
我只怪我自己 ----
林鴻宇 2021年個人首張 EP
第三波主打歌 《我也明白》
給困在愛裡無地動彈的你們,是椎心的情歌
■ 數位收聽:https://hungyulin.lnk.to/LoveLost
_
■ 歌詞
演唱|林鴻宇
詞曲|林鴻宇
看著我看著我們在一起的照片
在夜晚數著繁星點點
那時的笑容非常特別
是我這輩子沒想過的畫面
這段時間 過得不算孤單
少了你的日子 是有些空蕩
工作和生活也還算正常
藏在心底的話 很難對誰分享
我也明白 很需要再愛的動力
滿是傷痕 跌得就快深不見底
哭過笑過 那都是我們的經歷
我不怪你 我只怪我自己
下次見面 記得說聲好久不見
你的祝福 我應該很快能理解
最後一聲 謝謝你曾在我身邊
我不怪你 我只怪我自己 不夠珍惜
這段時間 過得不算孤單
少了你的日子 是有些空蕩
工作和生活也還算正常
藏在心底的話 很難對誰分享
我也明白 很需要再愛的動力
滿是傷痕 跌得就快深不見底
哭過笑過 那都是我們的經歷
我不怪你 我只怪我自己
下次見面 記得說聲好久不見
你的祝福 我應該很快能理解
最後一聲 謝謝你曾在我身邊
我不怪你 我只怪我自己
不夠珍惜
不夠珍惜
_
■ 歌曲 製作名單
詞曲 Lyricist & Composer:林鴻宇
製作人 Producer:吳奕宏
編曲 Arrangement:吳奕宏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 Arrangement :吳奕宏
弦樂監製 Strings Producer:盧思蒨
大提琴 Cello:吳登凱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吳奕宏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Playroom/荒原錄音室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吳奕宏
母帶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吳奕宏
錄音著作 SoundRocording 林鴻宇、Playroom
OP: 好感度音樂有限公司Good Sense Music Service Co., Ltd.
SP: Universal Music Publ. Ltd Taiwan
■ MV 製作名單
導演 Director:阿 Lee(冷杉映像)
攝影 Videography :阿諺 Yan
剪輯與後期 Editor:Nicole
劇本 Stories:阿 Lee(冷杉映像)、Nicole、阿諺 Yan
企劃 Planner:阿諺 Yan
「外人看似美好可溺的感情,在相愛的兩人中,實情卻不一定如此。分開的理由百百種,有些是雙方決議不合適和平分手、有些是物理環境的分開迫使兩人必須分手、有些是來自不自知的控制,從生活起居、情緒、在做什麼等,不明言的情緒控制與壓力,在誰也理不清問題點而分開時,好似明白了什麼,卻什麼也不明白。」
「這次以單曲封面為核心出發,從社群預熱,到單曲封面與 Audio MV,欲呈現一隊情侶分開後,男主角內心那股被情緒綁架,歇斯底里的心裡狀態。這部 Audio MV 的創意源頭來自導演阿 Lee 在觀看水庫即時影像產出的靈感,若把即時影像這個概念與 MV 結合會怎麼樣?接著與企劃阿諺、後期製作 Nicole 討論,產出目前的想法『在室內的即時影像,紀錄我們相處過的空間中,從還在一起的時候,到分手,與自己最後離開傷痛,並透過即時影像觀看這段變化的過程』。期待聽眾從預熱的記憶卡、筆記本文字,單曲封面的迷幻風格,到 Audio MV,感受到歌曲那股面對分離卻理不清頭緒的鬱悶與無力感。」
■ 更多相關資訊:
林鴻宇 facebook:https://reurl.cc/4xndR
林鴻宇 instagram:https://reurl.cc/Gkxoqd
林鴻宇 StreetVoice:https://reurl.cc/RNmez
林鴻宇郵件:hungyulin9@gmail.com
WIN Music & Creativity:https://www.instagram.com/win_music_c...
冷杉映像:firstudio2020@gmail.com
鬱 可 唯 的 歌曲 在 李芷婷Nas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美麗舊世界實體專輯這邊下訂 ↓ ↓ ↓ ↓
蝦皮商城🛒 https://reurl.cc/D9X5oO
-
當理智停止後,陷入無盡的漩渦,憂鬱的情緒席捲上來,負能量占據了所有的思緒,現代人無法避免的各種生活壓力,反而造成低慾望,零動力的逃避心態。
這是李芷婷第一首個人全創作歌曲,身為剛滿20歲的年輕人,面對這個世界的心情,往往是迷惘,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背負著家人同儕間賦予的期望,而你該怎麼做?又該往哪走?一旦出了社會之後,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很多時候的逞強,反而讓你產生無力感,當時間不斷往前走,所有人都在前進,失去方向的你只能被動的勉強自己邁開步伐,用時鐘走的聲音、布穀鳥的叫聲、鬧鐘的提醒聲,編織成的R&B曲風,配上李芷婷深富感情的歌聲,本色演唱出屬於00後的孤單心聲。
#凌晨3點 #尼采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時間在走 #被動接受 #鬧鐘 #布穀鳥 #憂鬱症
-
▶《美麗舊世界》序章 👂 數位下載
https://www.soundscape.net/a/11012
▶《你聽聽就好》MV👀
https://youtu.be/mf5tsbcTy4E
▶〈I’m Not A Little Girl〉MV 👀
https://youtu.be/ZXSO_FCoek4
▶〈美麗舊世界After Utopia〉MV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4hghE7PjE
▶〈殘酷森林〉MV 👀
https://youtu.be/qD51JH1O2hs
▶〈左右違法〉MV 👀
https://youtu.be/2rpqPheRdVA
-
💙 Youtube頻道更新 💙
每周二 《日常不婷更》
每周四 《芷是想尬聊》直播時間
每周六 《即興ONE TAKE未修音》或《LIVE演唱會系列》或《自彈自唱ONE TAKE未修音》
-
\訂閱起來🔔/
▶ 🔎 Facebook
李芷婷 Nasi 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NasiLoveMusic/
李芷婷 Nasi 全球官方後援會 ➡️ https://reurl.cc/kdqAXG
▶ 🔎 Instagram
李芷婷 Nasi 官方IG ➡️ https://www.instagram.com/zhiting_li/...
▶ 周邊商品 蝦皮商城🛒
https://reurl.cc/D9X5oO
▶ LINE 貼圖 販賣URL
李芷婷 Nasi ♪ 搞怪日常篇 ➡️ https://reurl.cc/R4OMWn
▶ 芷婷粉絲專屬LINE群
加入後援會後私訊小編!!
李芷婷 Nasi 全球官方後援會 ➡️ https://reurl.cc/kdqAXG
合作邀約
☎️ 02-2564-2595 唯有音樂有限公司
✉️ jin@onlymusi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