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不是文化沙漠歐🙅🙅 文/ 李雨蓁 設計師
高雄設計節已邁入第10年了,10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喂!正經點)
📍我身為一設計專業工作者,藉由此次的設計節來談談設計在高雄的轉變,與未來能在城市轉型中扮演什麼樣重要的角色。
這10年間,搭配大專院校聯合展演的青春設計節與駁二共創基地的完備,的確一點一滴豐富了高雄的設計能量。今年,更是直接將這樣的設計能量注入在我們的城市之中,筆者對市政府採取開放合作的態度給予肯定
但,難道我們不該在輕軌上路時,就先對使用者感知進行通盤檢討與設計嗎?
設計是一項專業的技能,身為設計師必須對產品、對環境、對使用模式有清楚的認識與了解,同時符合委託者對成品的期望,以人為本的去進行轉化設計;文中的專業設計師田修銓提到:「車輛行駛方向及出站後的目的地方向,目前尚未明確標示,這些行為節點都會造成輕軌體驗的中斷,或讓第一次搭乘的民眾不知所措。」
輕軌於2015年10月16日開通營運至今,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竟是在兩年後的「高雄設計節—市政設計」單元中才被討論並納入可能的設計當中,如此草率的應對輕軌的引導設計顯現出市府面對輕軌時的兩個問題:
第一、對大眾交通引導之視覺設計專業的輕忽。
第二、對改善使用者體驗意見的無視。
對於市府長期投注在設計的資源,我們給予肯定與期盼,也樂見設計的能量能在高雄的產業轉型與城市蛻變中,佔有重要不可替代的角色;但高雄作為交通轉型具指標的城市之一,如同理事長陳信諭所說,好過日希望市府能正視問題,給予市民享有一流大眾運輸的服務水準,而完整的視覺引導設計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認為我們應該更謹慎完備的來看待整體導引設計的不足,而非透由一次的設計節來解決現有問題,如此,才有可能給予高雄市民一個更優質的大眾運輸服務。
#期待一個更美好的高雄❤
#好過日
--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774714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