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 看到以下文字對話,你覺得 A 和 B 分別帶有哪些情緒呢?
A:「我以為你會早點回來一起出門吃大餐。」
B:「沒辦法,事情很多忙不完」
A:「可是今天是很重要的日子耶,我以為你記得」
B:「老闆就臨時交代事情走不開,不然到底要我怎麼樣?!」
是期待?緊張?悲傷?還是憤怒呢?
科學家們想出了一種用機器學習分析情緒的新方法,利用社群網路的大數據找出蛛絲馬跡,拿掉字句中的情緒字眼,從字的特徵試著找出情緒型態!以後說不定就能靠著 AI,幫芸芸眾生找出另一半(或即將成為另一半的人)的話中話啦 XD
※ 想知道更多資訊英雄們的故事,快去看《科學再發現》※
延伸閱讀:
是誰教機器人性別歧視?人工智慧複製人類偏見——高醫大性別所余貞誼專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1942
高醫 性別所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勿忘福島核災,告別核電威脅—311《福島媽媽》播映側記】
在《福島媽媽》這部紀錄片中,紀錄了幾位母親在福島災後,面臨健康與生活抉擇上的兩難,展現女性的角色,站出來向政府發聲的過程。福島核災至今十年,仍有許多的真相,極少被媒體報導。
*核災後的福島媽媽們
高醫性別所李淑君副教授提到,福島媽媽們災後面臨抉擇上的兩難,由於健康考量,使媽媽帶著小孩避難,便與因工作留在福島的丈夫分居。而在離鄉背井時會面臨經濟與人際網路的孤立,甚至是社會的撕裂與自殺等負面的壓力。
福島事件產生資本與社會經濟地位與資源的對比,對社會弱勢帶來衝擊,也因社會氛圍,使避難的居民遭到霸凌。而逃難的過程中,老年人、女性、小孩,也較容易成為受難者。在性別資源不全的情況下,也容易形成權力暴力。
*該不該避難誰說的算?
地球公民蔡卉荀主任也提到,日本為了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要表現出災況復育的形象,決定將避難人數歸零,便拔除了災民的身分及補助、收回紓困住宅,以降低避難人數比例,使許多人陷入生活的困頓。
日本政府以輻射劑量去界定強制避難區,卻漠視居民的健康風險,這項標準是有問題的。日本政府在援助上的差別待遇,使這些自主避難者的生活成本增加,更面臨言語霸凌與暴力。
*勿忘福島核災,告別核電威脅
核災的風險令人難以承受。一旦發生,將會影響許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使用核電就是一場賭注,而台灣不該再走上回頭路。今年的核四公投,請與我們一起投下反對票,堅定能源轉型、非核家園。
📖 完整側記看這裡→https://pse.is/3bk45p
高醫 性別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交大科法所邀請
#談談台灣勞工爭取權益的困難
非常感謝陽明交大科法所邱羽凡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在勞動人權講座,發表這幾年來我對於工作組織的想法與看法。
會中同學所提問的問題,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有水準,讓我能夠分享比較內部且深入的看法,包括:
🔎媒體對工會活動是蜜糖還是毒藥?
🔎長榮航空罷工的結果,是否意味著罷工主導權仍然在資方手上?
🔎個人的聲音是否會因為參與工會,反而被淹沒?
🔎勞資協商若無法合意時,工會除了罷工以外是否有其他策略?
🔎如何改善現行制度或企業內文化,才能維持勞工參與工會事務
之動力下,兼顧勞工保有順暢的升遷管道?
🔎工會將會費用於育樂活動,是否妥當?
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題目。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的理事長曲佳雲也在現場,發表他對於勞工運動的看法,其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很精闢,分享給各位:
#當官的需要商人支持
#商人需要當官的給他方便
而我向來對於勞工運動的看法則是:
【資方一定會剝削你、政府也一定會站在資方打壓你,所以整個勞工運動最關鍵的成敗,其實是勞工夠不夠團結,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10個人有11種意見,這是社會各個團體的常態,不單是工會,但如何整合各界意見,最後邁向改革之路,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這場講座的主講者是高醫性別所的成令方教授,以及翁瑋律師。
成老師是我仰慕的性別學者,在這次的講座中,他揭示了許多訪談資料,顯示女性工作者在職場上受到的不平等對待,以及企業內父權體制的壓迫。
翁瑋律師則是我相當敬重的律師,協助許多工會進行訴訟攻防,在各種戰役中無役不與。
非常感謝交大科法所的老師同學們,也期待台灣的勞工權益能有被正視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