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能力享受安靜,也就沒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歡
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是的,一個角落——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裡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大海,也許比那些熱鬧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裡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於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托爾斯泰如此自述:「隨著年歲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人們或許會把這解釋為衰老的徵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時,托爾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齡人、甚至比許多年輕人更充滿生命力。毋寧說,唯有強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我並不完全排斥熱鬧,但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徵,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為其目標,那麼,不管表面上多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
人既需要動,也需要靜,在生命的活躍與靈魂的寧靜之間形成適當的平衡。
我相信,在動與靜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於我的比例或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我就會生病——太動則煩躁,太靜則抑鬱。
現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兩件事情組成,一是讀書和寫作,我從中獲得靈魂的享受,另一是親情和友情,我從中獲得生命的享受。親情和友情使我遠離社交場的熱鬧,讀書和寫作使我遠離名利場的熱鬧。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生命和靈魂,在這兩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實的滿足,夫復何求,所以我過著很安靜的生活。
我們的先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節奏與自然一致,日子過得忙碌然而安靜。現代人卻忙碌得何其不安靜,充滿了慾望、焦慮、爭鬥、煩惱。在今天,相當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兩件事組成的——弄錢和花錢,而這兩件事又製造出了一系列熱鬧,無非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於一顆澄明的心,當一顆心在低劣的熱鬧中變得渾濁之後,它就既沒有能力享受安靜,也沒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歡了。
— 周國平
#閒暇是用來沈思而不是放鬆自己的
#持續陷入在美麗的哲學浪花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今世界,人們總追求更好地表達自己:練習演說技巧、在社交網絡上高談闊論、修習「高效溝通」課程,卻只聚焦於表達而非聆聽。當每個人各執一詞,「溝通」便成空談。為何我們從來不把聆聽當成一回事?為何從來只有演講訓練,卻沒有人教育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 人與人之間相處,唯有好好學習聆聽,才能真正互相交流想法...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Alma Kwok 郭爾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嚤囉街高談闊論(復刻版)|林旭華、潘啟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狗狗幣等虛擬貨幣是什麼? |嚤囉街高談闊論(復刻版) 的評價
- 關於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閒聊] 屍魂界當年是怎麼打贏友哈的啊? - PTT評價 的評價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最笨、最噁心!?
就是那種自以為可以獲得多數民意認同,把周圍無辜民眾拉下泥巴水,也要攻擊政敵的政治人物。
像這位王鴻薇年輕版的女議員,上政論高談闊論,沒做功課就開始批評航空公司,說機組員到外站之後就開始如何逛街買東西。
她雖然後來有解釋說是要凸顯制度問題,不是要批評航空公司機組員,這我相信⋯⋯
因為她本意絕對是單純攻擊執政黨,只不過她的無知,利用了她本身的議員身分+上政論節目的話語權,#卻讓社會大眾對機組員們更加的歧視。
這種無意識的製造社會族群對立,才是政治人物和人民最悲哀的承受。
而現在的在野黨,就是一直重複的在做這件事,他們說是「監督」,我認為他們是在破壞社會的信任關係⋯⋯
#而這是不是中共想要看到的??
.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Alma Kwok 郭爾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哪一個才是你呢?」
面對這個問題的我,有點躊躇。
「我想不論哪一個,也是她,那是她不同的自己。」
一位敏銳的女孩子替我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瞬間她在我心目中的好感度達至頂點。甚至我在想,她應該是天使,不過為免嚇怕別人,我還是把這個感激留在心底。
以致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我還是在遭遇不同難堪的事情時,也會想起那段對話,也期望著會再遇上像那個女孩一樣的人,可惜的是,沒有。
我是個,當要演什麼的時候,那段時間,我也會以近似那個人的形狀生存一陣子,舞台更甚。(並不是要說什麼流派,我沒有資格高談闊論什麼演技)與那戲中的演員相處也是。這樣做也是為了演出,畢竟別人給我機會來演出,並不是叫我來交朋友的。
角色是酗酒的,有酒精敏感的我,還是默默在locker放了幾枝酒,那段時間每天都喝些。角色是啞的,在片場我除了吃飯也盡量不說話。有時候variation太大,對方無法投入。就好像你對一個不認識你的人用雞仔聲說話,他不會對你的聲音有疑問,至少我試過。所以有很多一起工作的人,也是在之後才慢慢認識。
我記得演員Nelsan Ellis說過,大意是因為我是個黑人演員,而我的角色是個同性戀,所以我就是個同性戀黑人,一切也與我的能力無關,若果演這個角色(Lafayette Reynolds)是個白人男人,大家才會認為那是演技。
我想在香港,這種情況應該更加嚴重吧?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就不多說了。
前陣子,演了一個角色,就比較豪放,她Open mind,而且充滿自信,這點和我也差得很遠,角落生物的我,也盡了力。演出後,有人點評各人表現,我得到一句評語「你?你就很會說粗口啦!」的確角色是要說粗口,而我也很愛粵語粗口,不安時也經常以粗口打開彼此隔膜,畢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夾雜着些屌和撚,人也會顯得容易相處,也比較真誠,但對比起一些認識較深的朋友,他們就知道我內心的小劇場。
當時我沒有想太多,脫口而出「咁角色黎架嘛~」對方就說「即係你本身係淑女嚟嘅?」全場大笑,我也跟著一起大笑,笑得眼睛也成了一條線。
我本身是不是淑女,淑女能否說粗口,說粗口是不是就不是淑女等等niconico的彈幕在我腦內投射出來,包括「不論哪一個也是你吧?」這一句,也溫柔地緩緩的從左至右彈出。當刻我知道我應該笑,事後我也清楚知道,要是跟任何人說起,會被贈與「唔好諗咁多,佢飲醉咗。」事實上,我並沒有因此而討厭任何人,我也只是在想,我到底是誰呢?然後大概也會被說一句「你太認真了!」
這也許就是我討厭標籤的原因,看書的就是文青,地盤叔叔就是冇教養,西裝骨骨就一定是高尚。標籤,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狹窄,簡單。我們因為標籤停止了解身邊的一切事物,方便管理人類,就在紙皮箱上貼上「筆」,所有不同的筆也掉進去,儘管他們的功能不一樣,意義不同。標籤,讓我們的亞古獸消失,失去各種意義的可能性。
絕對。我個人淺見,藝術是存在許多灰色地帶,讓不同的人去定義,就像一幅畫,一個作品,不同的人所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可惜我身處的世界,好像沒有太多人與我有同樣的見解。這樣的我,被認為是不夠果斷。
但,這其實正正就是我的果斷,我的絕對。
我們每個人也有角色,對着父親,對着朋友,對着愛人,對着敵人,對著自己。我們也是不同的面貌。只是這些不同的面貌也有着差不多的價值觀,他們不會有修女與強姦犯之間極端的差異。
早前有一頓飯,彼此認識大概十多分鐘後,對方指出「你真人那麼有趣,為什麼在螢幕上不是這個樣子?我認為你也應該在螢幕上這樣!」當時我的niconico彈幕也出動了「才認識十多分鐘!」「糟糕,我在剛剛就一直不安地不斷說話,要這樣一直下去嗎?」「到底他看了我的什麼作品呢?如果全都看了應該不會這樣說…」「哎喲,總不能夠要求每一個人也把你的作品看了!」「還是快點說話不要冷場!」
過了一陣子。
「我認為與觀眾有一點距離比較好,他們會比較容易代入你所飾演的角色。」
「為何做人要如此小心翼翼呢?我見你們真人這麼有趣,螢幕上卻是那樣乏味。」
niconico:「那樣他是不是要我消費自己呢?」「剛剛那個只是初相識因害羞而不斷說話的我。」「要維持在那個狀態會很累。」「我的不安感,讓我很不自在,我無法與初相識的人,就以自己最舒適的狀態存在。」「要解釋這些東西實在太難。」「對方有沒有那個耐性去了解你。」「其實我覺得自己真人很悶。也不怎麼有趣…」「什麼叫做自己呢?」「要不要現在就做自己,從口袋裏拿出我剛剛還沒有看完的地獄變?」
「那些Time Capsule真的是你來的嗎?」
「我想不管哪一個也是我吧?…我」
「你的話真虛無,莫名其妙。你還是直接答我那個是不是你!」
「是的,那個是我。」
「啊…?喔。」
我厭倦了不斷要為自己解釋的人生,也厭倦了不斷被誤解的人生。
在這裏隔着電話,才能舒發。我不是那種面對剛認識的就可以說心事的人,我無法那樣輕易,因為我真的很容易受傷,我也清楚這一點,所以這是我的生存方式,但間中總有人會闖進來,然後掌你幾巴,告訴你這樣沒用,換過方式吧。然後你會反省自己。
過往的事實證明。我是真的不應該輕易相信別人,別人所希望的真誠,並不是你的真誠。各位已經離開了,可我還在苦惱著自己的人生。
胸口的疼痛,無法解除。就好像大學時代的自己,經過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的沒用。我想我恨的就只是我自己。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當今世界,人們總追求更好地表達自己:練習演說技巧、在社交網絡上高談闊論、修習「高效溝通」課程,卻只聚焦於表達而非聆聽。當每個人各執一詞,「溝通」便成空談。為何我們從來不把聆聽當成一回事?為何從來只有演講訓練,卻沒有人教育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
人與人之間相處,唯有好好學習聆聽,才能真正互相交流想法,而非單向輸出個人意見。要學懂聆聽別人,首先要明白每個人的聆聽能力基礎有高低之分,取決於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心理學中著名的「依附理論」解釋了每個人在成長中與照顧者的互動,如何將人模塑成為好和壞的聆聽者。唯有互相理解,才能進一步改善聆聽彼此的能力。
收聽更多:
【*CUPodcast】#39 睡眠與做夢是創意煉金術?
https://youtu.be/bIGZNF8vKno
【*CUPodcast】#38 沉睡時,大腦為記憶忙甚麼?
https://youtu.be/ihxIqAkpzJQ
【*CUPodcast】#37 為何睡眠不足的人更易發脾氣?
https://youtu.be/dcGfIOPvWpM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1kwXAZQ12Y/hqdefault.jpg)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邏輯上的謬誤。
在談這個「謬誤」是什麼之前,還是要先跟你說明一下,如果你聽到我的聲音,跟以往的不太一樣,有一點怪怪的話,那麼是因為我在錄音的這個時候,我的舌頭破了兩個洞。
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火氣大,所以呢,還來不及我痊癒的狀況底下,存檔就用完了,所以我要快一點錄「一天聽一點」跟你分享,還希望你能夠包容跟見諒。
那回到我今天要跟你談的,這個思維上的謬誤,這個謬誤叫做「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時機談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台灣快要選舉了,如果你現在有這個概念的話。
每當你聽到這些候選人,或者電視上的名嘴,在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到底有哪些候選人,或者是有哪些名嘴,在操弄我們認知,並用「稻草人謬誤」這個方法。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稻草人謬誤」喔,就是呢,我們把對手提出來的事實跟主張,用自己憑空捏造、用自己憑空創造出來,也就是用自己扎出來的一個稻草人,變成是一個比較容易打敗的論述取代掉。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他「調包」了你的問題。舉個例子喔,如果你和某個人跟爭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家都可以「養雞」,當成是寵物。
因為你自己認為,雞是一個很可怕生物,源頭來自於你在小時候,曾經在動物園裡面,被可愛動物區裡面的一隻雞,咬了一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心裡就很討厭雞這個動物。
於是呢,你可能會極力的主張,你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沒有多久,他們就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會帶他們去上班,他們和家人的合照,會出現在聖誕卡片裡面,在那樣的世界裡,家禽產業會變成什麼樣的光景呢?
沒有人想吃可以當寵物的東西,我不會想要活在那樣的世界裡,你會想嗎?所以,我們不應該允許,讓大家把雞當成是寵物。乍聽之下喔,這一段論述好像是對的。
可是呢,當你細細的一想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論述它本身有多麼的荒謬。比如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請問一下,是所有的人都會在後院裡養雞嗎?
當貓跟狗成了大家的寵物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養貓,更不是每個人都會養狗,所以你會發現,剛剛那一段論述,它一切能夠確立的前提,是來自於「所有人」都在後院裡養雞。
那更不要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後院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導,它的前提不成立、不存在的話,那麼後面所說的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還會帶牠們上班,是不是一連串的都不成立。
只是當我們順順的聽過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發現,這在「前提」上面就已經不合理,於是好像聽到一段,聽起來似乎有道理的論述,我們就很有可能被說服了。
請問一下,這時候你想想,這樣的現象,像不像政治人物的宣稱,或者是電視上那些名嘴,他們經常使用的技巧呢?
所以,如果回到「稻草人謬誤」這樣的論述,就是把原本要討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眾,把雞當成是寵物這個議題,調包成如果大家都會在後院裡養雞。
當你仔細想了一圈之後,你就會發現,原本你所在乎的,或者是原本那個問題的本質,徹徹底底的被調包了,這樣的狀況在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出現。
比如說中秋節快到了,你可能跟你的老婆,或者是跟你的老公討論,今年中秋節這麼辛苦,是不是今年就不要回家了?這時候你的伴侶,可能會很生氣的罵你,說「你怎麼都不關心我的家人」。
於是你有沒有發現,你們原本只是在討論中秋節,因為很多的主客觀因素,是不是今年先不要回家,甚至於可以中秋前回家,也可以中秋後回家。
然而你的伴侶,卻把它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請問一下,在情緒等級上,當它已經被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的時候,這個情緒等級,是不會朝更負面、更重,或更難處理的方向,去做推進呢?
就像我們在討論一些公共政策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反兩邊在辯論的時候,很經常的會用「稻草人謬誤」來框定對方、來調包問題,而通常那些說法,都是用一些「極端性」的敘述,用一種「一概而論」的想法。
你想想看,就以剛剛所說的,我們只是在討論,今年的中秋要不要回家?而且就算要回家,不等於「有關心」彼此的家人;但是就算不回家,也不等於就「不關心」彼此的家人,不是嗎?
可是當這樣的邏輯被掛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情緒會越來越大,然而討論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公共政策也是如此啊,就像以台灣的能源政策一樣。
不管你是「擁核」,還是覺得要「廢核」,我相信對擁抱核能的人,他們的概念跟角度,也不是覺得台灣長此以往,就只有這個能源;但是贊同廢核的人,也不必然全然就認為,核能不能成為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必然存在。
可是很遺憾的一點,台灣似乎在這樣的公共政策的討論,立場互異的雙方,似乎彼此都在為彼此「扎稻草人」,沒有人真正的回到問題的本質來討論。
那麼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面,你在面對自己生活當中,那些真實存在的議題的時候,你可能就要很小心,不管你是被別人「扎稻草人」,還是你扎了別人「稻草人」。
簡單來說,凡事回到事實。而不要用「極端敘述」,或者是「一概而論」的說法,所以當你下次覺得你被伴侶冷落的時候,請你不要跟他說你:「都不關心我!」
你可以說:「最近這一個禮拜,你回家的時候,似乎都沒有好好的陪陪我,讓我覺得很寂寞。」聽聽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願意的話,要把它真實的還原出來,的確它比較需要花點力氣說清楚,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好好的經營這份關係,如果你不希望被別人一概而論,那麼也請從我們自己「先做」起,我們也不要「一概而論」我們的伴侶。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近期開的課程,是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對於你怎麼樣聽懂別人的調包,並且有效的跟別人達成共識,會很有幫助。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63B89-BlM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SnfH7yuG8kqGvsI5S4z7MbO0Tlw)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高談闊論的解釋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博客來獨家限量簽名版】托特塔羅的多重宇宙(套書全二冊,附贈「找尋答案」 ... ... <看更多>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高談闊論的解釋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middot; 【博客來獨家限量簽名版】托特塔羅的多重宇宙(套書全二冊,附贈「找尋答案」&nbsp;... ... <看更多>
高談闊論的解釋 在 高談闊論的解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高談闊論的解釋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博客來獨家限量簽名版】托特塔羅的多重宇宙(套書全二冊,附贈「找尋答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