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次放榜都有一樣的新聞, 拿現在的大學數量跟以前比較, 讓很多人覺得多年前開放大學設立是個錯誤的決定。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 我就是廣設大學政策下的受益者啊!!
國中雖然念的是前段班, 但是越念越無力, 對每天背書小考的學習方式完全提不起勁。當時很大膽的替自己下了決定: 我要讀五專, 不受高中折磨。家裡也沒反對, 阿甘就去念商專了。念五專時期, 對英語產生興趣, 可是當時拿相關學位唯一選擇是畢業後考插大, 也就是說, 必須到補習班蹲個一兩年, 然後往來各校奔波, 參加錄取率不超過兩三個百分點的外文系插班考試。還好退伍前夕, 技職院校紛紛升等, 阿甘參加二技聯招, 在沒有加分優惠下輕鬆考上。短短兩年內拿到學士學位, 然後到美國念碩士班, 展開人生另一頁。如果沒有這樣的途徑, 就沒有今天的阿甘啊! 很多學子想往上念, 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我個人覺得台灣最大的問題不是大學太多, 而是學校本身擴張太快又沒有特色。例如以前很多專科只有六七個科系, 升等之後就狂設兩倍多的科系, 成立三個不同的學院後改名科大, 接著再增設碩博士班, 搞不清楚這些學校升等的目的是賺錢還是怎樣。更不用說一堆蓋在荒郊野外、新成立的私立大學, 定位非常不明。
台灣的新大學必須擺脫大就是好的思維, 與其拿錢去成立一些亂七八糟的科系, 為什麼不投資原有的科系, 聘請更好的教授, 引進更新的設備呢? 而原有的科系也可以做調整, 發展有別於他校的特色, 例如培養外語能力優秀的理工人才,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人才, 或是人文與理工相結合... 等等。如果各校能朝「質」去發展, 而非只在乎「量」, 或許不會到今日學歷無用、一堆學校廢系的地步。現在講這些都太晚了.... 等學校關門吧!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