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 #臺灣科技 #臺灣人才 #臺灣航太
🇹🇼值得期待,台灣的太空夢:太空產業開啟
(2021年02月18日)行政院今天通過太空發展法草案,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新春的第一個院會提出台灣第一部規範太空活動、促進太空產業發展專法,宣示與國際接軌、邁入太空發展新紀元的企圖心;此法案也列為政院優先法案。
蘇貞昌也提到,五月天《頑固》MV告訴大家,不論生活如何艱苦,都不要放棄夢想,「不要忘記,活在內心深處,那個頑固的自己」。
農曆年前,台灣的飛鼠、玉山立方衛星,搭著獵鷹九號的火箭升空上太空。2019年,台灣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也在與美國的合作下,順利升空,見證台灣太空產業的實力。
今天,科技部提出的 #太空發展法 草案,正式拍板,在行政院會通過。明定將以專責的法人機構,協助辦理相關的太空發展業務。
目前全球有超過31個國家擁有自己的太空法規,台灣是全世界第32個擁有自己衛星的國家。這部「太空發展法」草案,就是我們展現發展太空產業的決心。
未來 10 年內,全球可能會發射數萬顆低軌的衛星。高科技產業本就是台灣的專長,我們有半導體、資通電子、精密機械的完整供應鏈,也有可信賴的資安和民主環境,我們一定有能力研發、製造衛星,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相關系統設備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打造太空經濟。
包含了4項基本原則:尊重國際公約規範、環保及永續發展、保障原住民權益,以及國家安全資訊透明。並制定了損害賠償責任、保險及太空事故調查等。草案中也定明中央政府應推動包含民間投資、推動高附加價值之太空技術產業應用及必要之獎勵措施、協助與國際接軌、人才培育、新創事業輔導等事項,藉以帶動業者或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太空產業,促進台灣太空產業之健全發展。
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將在今年8月1日接任太空中心主任一職。吳宗信表示,希望台灣可以發展太空經濟,太空產業門檻高、附加價值高,有機會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
吳宗信去年中也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全台第一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集資計畫,最後集資有7360人支持。知名樂團五月天MV「頑固」中描述「火箭阿伯」勇於追逐火箭夢的故事,就是以吳宗信的生命歷程為故事原型。
[ 工商廣告 ] 高中職學生參與衛星科學任務
第一場「2021 高中生太空科學研習營」,由中華民國太空科學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4/05 ~ 2021/04/30 開放報名、2021/07/05 ~ 2021/07/09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50 名。主要介紹太空科學的各項基本知識,由太空環境到太空探測。在各專題的開放學習下,深度體驗如何探究太空科學。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ssc2021/
第二場「2021 高中生科學酬載研習營」,由臺灣太空科技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5/17 ~ 2021/06/11 開放報名、2021/07/12 ~ 2021/07/16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40 名。與過去舉辦的太空酬載研習營學習內容類似,藉由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為範例,體驗研製科學酬載所需的各項知識與技能。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spc2021/
第三場「2021 高中生立方衛星研習營」,由臺灣太空科技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5/17 ~ 2021/06/11 開放報名、2021/07/19 ~ 2021/07/23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40 名。為全新的課程內容,預計採用日本 UNISEC HEPTA-Sat 立方衛星套件訓練教材,深度與系統化學習立方衛星的各項次系統。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csc2021/
在此特別聲明,本營隊活動與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無涉,報名或參加本活動無助於該系的招生評定,本營隊僅提供學員瞭解與體驗太空領域與大學生活。
照片取自: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
(2017年07月15日)
https://www.narlabs.org.tw/xmdoc/cont?xsmsid=0I148622737263495777&sid=0I162578624223819284
文字引述:中央社、數位時代、@范綱皓 Kanghao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高中 職 專題 範例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教館第56卷第7期《科學研習》月刊出刊了!本期專題「國際科展研究主題新趨勢」,委由國立中央大學科學物理系李文献教授擔任特約主編,李教授認為:「科展研究享受經歷一連串自主、多元、活潑、邏輯、創新的學習,學習獨立思考,學習獨立判斷,訓練科學驗證方法,訓練邏輯歸納方法,探索科學未知領域,探索開發新穎科技。」,本期以近年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展覽會」(Intel ISEF)的學生獲獎作品為範例,邀請多位擔任科展輔導教授的專家學者撰稿,分析科展研究主題的趨勢。想挑戰更高層級科展競賽的中學教師及同學們,一定要看喔!
除此之外,本期還有「2003-2014年全國科展參賽學生學習及就業現況」的調查報導,以及兩位優良科展指導老師的經驗分享。
當然,「教學現場」、「森棚教官的數學題」及「科學讀書會」等固定單元也持續刊登優質文章,以饗讀者。
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及公立圖書館都可看到紙本雜誌,另還有全文電子書版本,歡迎免費瀏覽或下載:https://goo.gl/Xd4J8g。
本刊持續徵稿中,歡迎中小學科教教師及各界科普及科學教育工作者踴躍投稿,一經刊登,將致贈稿酬及當期期刊一本,以表謝意。
徵稿啟事:https://goo.gl/ANNSuY。
本期目錄
(一)總召集人的話(李隆盛)
(二)本月專題:「國際科展研究主題新趨勢」
1.創新以享受科展研究之旅(李文献)
2.物理篇: Intel ISEF物理科學競賽得獎題目評析(李明威)
3.化學篇:解析化學類科展研究趨勢(何國榮)
4.數學篇:從Intel ISEF國際科展談數學科展作品應注意事項(譚克平)
5.生物篇:如何完成一件優秀的生物類科展作品(林光輝)
6.工程科篇:對準分科 聚焦主題―工程科國際科展研究趨勢(林晃巖)
7.環境類科篇:環境問題多―觀察、思考、找創意(駱尚廉)
8.地球科學篇:從地球與行星科學到地球與環境科學(林沛練)
(三)調查報導:回首「科展」來時路─2003~2014年全國科展參賽學生學習及就業現況追蹤(劉湘瑤、蔡仁哲、陳冠利)
(四)科展指導來時路:
1.讓科展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動能與回憶(簡聿成)
2.科展顛覆與創新 跨領域玩出新把戲(馬瑪宣)
(四)教學現場:STEM實作活動:針孔相機(游家綺)
(五)森棚教官的數學題:蓋好不蓋滿(游森棚)
(六)科學讀書會:《HOW DO WE KNOW 28堂探索世界奧祕的科學必修課》(白榮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