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乳清
早上限動的問題統整在這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沒運動可以喝乳清嗎?
可以,它就是富含蛋白質的飲品,
與其喝手搖飲不如換成有高蛋白質的乳清~
#運動完只要喝乳清就夠了嗎?
建議還可以搭配高gi的碳水化合物一起攝取。
#什麼時候喝乳清最好?
沒有一定要在運動後喝,
可以分散在一整天的任何時刻;
重點在於整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有沒有達標。
如果一定要選擇喝的時機,
我自己喜歡放在早上空腹訓練後的第一餐。
�#喝高蛋白容易長痘?
長痘痘有很多原因,如果猜測是乳清造成的,
可以試試換牌子、換植物性蛋白或改喝豆漿。
#乳清和BCAA的差別?
乳清是一種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BCAA是支鏈氨基酸,可以在訓練前後使用,
幫助肌肉合成、疲勞恢復。
#增重喝高熱量的可以嗎?
可以,但建議用吃的會更富含營養。
多吃體積小高熱量的食物,例如堅果、酪梨、藜麥。
#喝乳清傷腎?
正常健康的腎喝乳清並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擔心的話可以做體檢檢查腎功能是否正常。
#分離乳清比較好嗎?
乳糖不耐症可以喝分離乳清,
和濃縮乳清相比少了乳糖,熱量也相對較低。
#可以配酒喝嗎?
是不是沒看之前拍的TY影片,乳清套酒根本絕配!
(這誰問的?執行經紀凱) @kailin_see
#一天可以喝幾份?
乳清是方便攝取蛋白質的方式之一,
補充蛋白質建議多從原型食物攝取營養,
搭配1~2份乳清。
#可以泡熱的嗎?
泡冰的比較好喝,記得加冰塊更爽。
總結,
乳清蛋白是一種輔助,方便攝取,
運動後挑個喜歡的口味,
補充營養又能療癒訓練後的身心靈~
但也別忘了均衡飲食的重要!
購買連結→ https://urmt.tw/8JcKC
有什麼問題想補充嗎?
下面留言給我↓
·
·
·
·
#tryall綠豆沙牛奶 #專屬呆丸郎的懷舊口味 #乳清 #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粉 #乳清補給 #高蛋白飲食 #高蛋白質 #高蛋白乳清
體檢空腹原因 在 Punk's murmu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斷食
中秋連假後,大家都卯起來想要減肥~
不少人會問我斷食的事
看完書加醫生後有感而發
我誠心建議大家,如果對斷食有興趣,買書來看!
除了減醣外,斷食是我覺得最方便、最省錢的飲食方式。
我加入不少斷食的社團,因為有些疑問,所以也買了幾本斷食相關的書籍~
後來發現,很多斷食社團都會斷章取義🙄
看完書後,最讓我傻眼的是—書上明明不斷強調,如果你有特定的疾病或是有在服藥,要跟醫生確認後再執行
但還是常常有人說:醫生不懂、斷食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斷食治百病
本來覺得很有道理,因為這是近幾年開始流行的,有可能醫界還沒有太多數據
不過看完書後才發現,明明上面有說特定的疾病不能貿然執行斷食啊!!
那些說醫生不懂的人,你們真的可以為別人的生命負責嗎?
你沒事不代表別人也不會有事啊!!
-
-
-
因為一直想繼續斷食,所以我上週回診特地跟中醫師諮詢,確認我適不適合斷食?
果然,中醫師說不適合,因為我的脾胃太差了,斷食反而不利我的脾胃......
而且除了上次讓我傻眼的忌食食物後,糙米之類的粗糧竟然也不適合我!
很意外吧~大家都覺得粗糧比較健康,但因為我的脾胃太弱,粗糧反而沒有辦法消化,白米才適合我
中醫師也說還好這次我是因為皮膚問題去看中醫,如果第一次看診,我直接說要減肥,她大概也是開加強代謝的中藥給我,不會注意到我脾胃差的問題
但我最大的問題不是代謝,而是脾胃太差!
這好像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體態差這麼多,但體重跟體脂沒什麼掉的狀況了吧🤔
(為什麼人家脾胃差是吃不胖,我脾胃差是瘦不了😭😭😭)
至於,脾胃為什麼差,可能的原因很多,滿有可能是我以前太常用錯誤的方法減肥有關......
📌我看中醫之前其實做過不少身體檢查,新陳代謝檢查、糖尿病檢查、過敏原檢測、胰島素阻抗檢測,上述檢查都沒有問題
太多人說我是氣血虛,才決定看中醫,看中醫主要也是調身體,而不是減肥~
📌我自己實行的斷食是24-36小時左右的斷食,跟醫師諮詢的也是24小時的斷食,如果是一天少吃一餐的短時間斷食,應該還好~
但礙於我的中藥不適合空腹吃,所以我現在只盡可能延長空腹時間而已~
-
-
-
如果你也想斷食,做足功課後,務必要留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一旦有任何異常狀況,請立刻中斷斷食,向醫師諮詢,如果怕醫師不懂斷食,也可以找對斷食有涉略的醫師~
但比起斷食更重要的是-吃對食物!
畢竟你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吃東西,吃對東西遠比斷食更重要~
網路資訊太多了,如果感到疑惑,營養師、西醫師、中醫師都好,總之就是要求助專業!!!
.
.
.
圖片為我囊朋友一天到晚想設法阻止我吃東西,結果都會被拆穿🙄
.
他們公司有發月餅,我問他是什麼,我看看我喜不喜歡,叫他打開拍照給我看,我看照片就可以知道那個是什麼~
.
他說只是普通的蛋黃酥,結果竟然是流心的!!我最想吃的流心!!😤
體檢空腹原因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網傳的一篇文章,如果屬實,真的不簡單。
風向及網軍治國,可以嚐到甜頭,但對國家及民眾長遠發展,卻未必是好事。
===
轉傳
[走進歷史的真相]
今年5月,哈佛大學找彰化縣加入「卡介苗對武漢肺炎防護效果」研究計畫;6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布,要與彰化縣合作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想了解台灣社區感染程度。
許多人在問:為何不是台北、新北,而是六都之外的彰化?
也許只能是彰化。
台灣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第一個死亡案例都在彰化;這裡還有連續16年舉辦全縣萬人健檢的經驗,以及全台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葉彥伯。
年省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
葉彥伯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2004年起接掌彰化縣衛生局,經歷藍、綠4任縣長。這16年宛如一部台灣公衛發展史——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與六輕空污案等,都發生在彰化。
葉彥伯也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的衛生局長,平日還在台大開設「結核病流行病學」——這種台灣高盛行的傳染病,是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正是葉彥伯的碩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這對師徒,加上出身彰化永靖的六輕污染權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成為撐起彰化人健康的鐵三角——16年健檢,找出超過1萬個癌病變民眾,省下約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也提升地方公務員的能力,有十多位衛生局同仁正在台大念公共衛生碩士。
彰化縣與台大公衛長期推動萬人健檢,吸引外國公衛學者前來取經。(圖片來源:王惠美臉書)
其實1999年後,台灣各縣市陸續開辦社區健檢,但有的做做停停、有的參與率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持續系統化、科學化推動健檢的,當屬彰化。
彰化與台大公衛的合作經驗,每年還會登上4、5場國際研討會,去年還有14國公衛學者來健檢現場取經。
這3個人,如何把一個127萬人規模的社區健檢,做到世界知名?
首長、地方參與,如媽祖遶境
6月13日清早,「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著詹長權搭上最早一班高鐵,來到今年彰化健檢第一站、「口罩套之鄉」社頭。
社頭國小前一天就用紅帳篷搭起報到處,彰化縣長王惠美、葉彥伯與陳秀熙早等在現場,8點不到,已有262位民眾報到。為拉開社交距離,檢查動線從有冷氣的大禮堂,拉到後排教室走廊;上百位穿桃紅上衣的衛生局所人員與黃色上衣志工,在各檢查站穿梭,確保流程順暢。
2005年開辦的萬人健檢有如彰化版「媽祖遶境」,首長、民代一定出席,民防、義消主動維持交通,社區民眾除了當志工,還有人扛來一桶桶豆漿、仙草冰,餵飽剛空腹做完健檢的民眾。
今年健檢原要取消,後來決定從4月延到6月、從30多場減少到27場。王惠美說,民眾因疫情不出門,全國癌症篩檢人數遽降15%到36%,彰化也少了10%到27%,才決定用鄉親熟悉的「傳統」作為解封儀式,也讓社區醫療回歸常軌。
16年,不只把健康檢查變成健康信仰,也推升了彰化衛生服務的細緻度:
插入健保卡,健檢項目就會印成一張表,民眾按表索驥,便能像大地遊戲般跑關做檢查;表上還有條碼,視力、體重量測結果,「嗶」一下就上傳資料庫,全自動化。
民眾依序坐在紅板凳上等抽血,前排一空,志工立刻吆喝大家往前移;早期用布簾圍成的子宮抹片檢查臨時診間,現在也改用一天租借費1萬元的輕隔板,「這樣才沒有隱私問題,」葉彥伯說。
第一年開辦健檢前,彰化傳出鴨蛋含有戴奧辛,決定放寬健檢年齡。結果民眾擠成一團,縣長被團團圍住;一場400人的檢查,從早上6點半驗到下午1點才結束;中途還因為跳電,X光機燈管燒壞,10幾萬元瞬間報銷。
現在參與人數不變、檢驗項目更多,卻只需一半的時間。早上9點最後一位民眾完成報到,5分鐘後報表就送到葉彥伯手上;10點最後一位民眾健檢完畢,接著開檢討會,隔天要接力舉辦的線西鄉工作人員,站在一旁聆聽。
「衛生局團隊向心力很高,葉彥伯專業受各方肯定,換了別人不一定做得起來!」詹長權觀察。
彰化縣衛生局團隊怎麼做?
第一步,列項目。
「地方健檢最困難的,是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陳秀熙說,健檢項目是中央癌症篩檢,加上地方成人保健。但過去健保署是「想到一種病就做一種篩檢」,台大公衛居中整合後,把彰化健檢變成「量販店」——每一場健檢有20多個項目,可篩檢癌症、能測三高等慢性病;還能隨科技進步或重大事件,隨時加測項目,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健檢平台搭得扎實,加測什麼都方便,」陳秀熙說,為理清流程,2005年起陸續針對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等重大疾病,設計檢驗流程,十多年來開了120次會。直到現在,他仍每週帶博士生到彰化,與衛生局人員分組討論。
他舉例,前幾年,民間流行檢測骨質密度,但多數檢測方式並不準確;偏偏民眾不愛做子宮頸抹片,常上演「護士追著民眾跑」的畫面。陳秀熙便建議將骨質密度鑑定,安排在抹片檢查之後,作為誘因,之後再換成專業的骨密檢定車。
「衛生專業知識不斷進展,不跟學術界保持聯繫,專業能力會退化,」葉彥伯認為,健檢不能「有做就好」,這正是必須與台大公衛合作的原因。
第二步,抓資料。
健檢前一個月,衛生局會從中央資料庫下載彰化縣民的健康資料,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然而,各疾病分屬不同資料庫,光癌症就有4個,而且格式不一,衛生局同仁必須一筆筆下載,重新整併後,再串接縣民通訊錄——直到這一步,誰多年沒做健檢、誰又是某疾病高危險群,才水落石出。
名單彙整後,交給鄉鎮衛生所接棒。他們會寄出1萬多張名信片,甚至還試寄過白色明信片、有色明信片和彩色DM,結果傳統白明信片反應最好,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衛生局寄的!」儘管如此,仍只有3到4%民眾願意來;所以還要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檢驗前一天再提醒,記得空腹、不要穿有亮片的衣服好做X光⋯⋯直到這幾年改用語音電話,才減輕第一線的負擔。
「做健康檢查最難的,就是讓民眾願意來,」葉彥伯笑說,第一年請民眾早上6點半來做健檢,民眾卻以為是詐騙電話,大罵:「哪有人透早做這種?聽你在給我騙!」
「永遠要優先關注不知道、不來的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來,只要好好解釋,他會聽,」葉彥伯說,局裡做過實驗,今年不來的,明年再問一次,大概10%會來。「對方了解、接受,都需要時間,」他強調,「溝通的過程就是衛教。」
溝通過程很慢,但他寧可慢,也不用縣府預算買贈品鼓勵民眾,「必須教育民眾,政府已經為健檢花了很多錢!」
由於第一線人員的不厭其煩,健檢從第一年的27場,做到現在一年100多場;參與率也從一成,成長到3、4成;今年加測新冠肺炎血清抗體,第一場31位也是全到。
這幾年,彰化人已漸漸把健檢當福利,甚至有2、3成民眾,時間一到,就主動打電話到衛生所預約健檢。也因為年年健檢,衛生局擁有8成民眾的電話號碼,成為防疫成功的關鍵。
第三步,整系統。
參與縣市健檢多年,陳秀熙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連結醫療系統。「很多免費健檢都『斷頭』,」醫療系統若沒有立即接手病患,就白白流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彰化的做法,是把醫療系統拉進健檢。
比如,衛生所不是寄給健檢結果給民眾,護士會先檢查健檢報告結果,將需要看診的部分寫好轉診單,註記掛號科別,2週後再請民眾來一對一講解;講解時,除了衛生所醫師,診所醫師也會出席,協助轉診。
「醫師看到病人有病變,然後去治療,才會認為篩檢真的有價值,」葉彥伯他的策略是,每增加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就拉進一個盟友:替毒癮患者驗C型肝炎,就與獄政系統合作;做偏鄉老人流感接種,則與村里長與診所合作。漸漸把健檢從一個點,撒成一面網。
這幾年,還把幾所中部大學體育學系拉進健檢系統,趁發健檢報告時,請大學生幫民眾測驗體適能。
「什麼叫『心肺功能不好』?登階運動做下去會喘就是啦!」葉彥伯笑著說,「衛教知識用講的,沒用啦,要用體驗的!」
「學術研究不能做完就走」
彰化人在體驗「做得到」的衛教,詹長權與陳秀熙也在實踐有成效的公衛研究。
學術計畫大多3、5年結束,兩人陪著彰化縣走了16年,從一開始沒經費,做到拿下近年最重要的高教深耕計畫;連爭議最高的六輕空汙也直球對決,透過萬人健檢發現—與雲林六輕僅有濁水溪之隔的彰化大城鄉民,尿液含有多種重金屬。
詹長權與陳秀熙,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將計劃的評估經費投入健檢項目,再將研究結果回饋給民眾,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替國家節省大筆研究經費,一方面訓練地方公務員,」陳秀熙強調,學界不能做完研究就走,一定要建立永續平台,持續提供新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合作。」
而這項中央、地方、醫界、學界與社區的合作成果,今年還拿下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哈里森.C.史賓瑟傑出社區服務獎」,理由是「使公共服務與永續醫療照顧,能透過各種創新健康宣導與預防服務傳遞到社區」。
「我們不是做研究,而是做公衛服務,同時帶一點研究,」詹長權笑著說。
原來,真正的公衛實驗室,就在社區。
是不幸,也是幸。彰化因緣際會發生了這麼些指標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又適逢有這麼一位學有專精、有抱負又肯犧牲的衛生局長;從其良知,勇於任事,超前部署,反遭官僚無情批判、網軍恣意意詆毀。公道自在人心,天理必將伸張。
(您可以刪掉這份報導,就讓努力做事的人被消滅;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人正在努力的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專業,讓台灣更好。)
體檢空腹原因 在 體檢為什麼要抽那麼多管血,真相是……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6、各項血液流變測定。如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清粘度,血小板粘度等。 空腹抽血的原因. (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