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說話課-不要亂用成語
成語好用,言簡意賅,詞句背後的典故清楚豐富,卻僅用極少的字數陳述;如果不確定或不會用,不如別用,把該說的話講明白就好,不然小則被笑誤會,大則誤事或得罪他人.
近日聽到的多是發音不正確或錯別字,還好,頓了一下就明白對方說什麼,只是當下不知道該不該好心糾正----
*“這件事真的非常辣手……”(是”棘ㄐㄧ/ ”,一時以為他要點紅油抄手)
**“視力那麼差,該不會病入高盲了吧!!”(對方完全弄錯原意,原是指各種病症到了非常嚴重地步,不單指眼睛;也許對方一直以為最後一個字唸”盲”,因此誤以為這句話是”高盲”,應該是”病入膏肓”,音ㄏㄨㄤ.其實根本不必使用這樣難的成語)
***”一言進出,四馬難追!”(聽了好久才發現哪裡怪怪的,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雖然當事人堅持”進出”跟”既出”差不多,但成語就是成語,硬掰就不叫成語了)
接下來是最近聽到不恰當的用法----
@”如中哥空穴來風,歌詞填得真好!”(ㄜ…”空穴來風”比喻流言乘隙而入,或憑空捏造不實傳言,絕非讚美.我猜粉絲是指我忽然發想的創意很棒的意思吧?……還是真的在罵我?)
@@”如中哥的通告回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替你高興.”(對方到底想說我之前被取消通告的衰事太多?還是恭喜我獲得接二連三的通告?”)
@@@”以後如中哥夜晚跑步要捕風捉影,小心意義”(……大概猜得到對方關心我的意思! 但“補風捉影” 也是造謠生事之意,另外是小心”翼翼”!)
例子太多,一時記不得,想到了再分享給大家.
駟馬難追典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說人講信用時常說「駟馬難追」,這是怎麼來的?|舊史新知
駟馬難追的典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始使用,只不過與現在的說法稍有出入。
駟馬難追典故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言為信 信誓旦旦】
《說文解字》上說:「誠,信也。」二者本意相通。人言為信,是會意字。「信誓旦旦」最早出自《詩經》,「旦旦」是誠懇的樣子。《說文解字》中的「誓」解釋為「以言約束也」。
古人自覺遵從言而有信的準則,指天為誓,說出的誓言就是要請天地為證,同時約束內心,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個成語典故︰
全文:http://www.epochtimes.com/b5/15/2/16/n4368598.htm
#一言九鼎 , #一諾千金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 #曾子殺豬 , #人無信則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