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航拍 #空拍 #台南 這個「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台南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式鹽田遺址,1818年遷此至今,呈現出有如馬賽克拼貼般的地景藝術,不過後來因人工成本過高,於2002年結束。爾後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此鹽場復育,現已成為台南濱海最具人文特色的景點之一。 This "Jingz...
「馬賽克材料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小跳豆媽育兒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Yy裝修材料DIY用品- 自粘裝飾馬賽克水晶牆貼衛生間防水瓷磚 ... 的評價
- 關於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情侶活動推介】D.I.Y土耳其馬賽克燈材料包同伴侶一齊製作 ... 的評價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遊記:Ely(伊利)
隨著封城措施逐步放寬,夏日的氣氛逐漸升溫,在剛過去的星期天我們也終於「出城」,乘搭火車前往劍橋郡的一個小城鎮──Ely(伊利)。
出發到Ely某程度上是因為想支持同為香港人的廚職背遊 梁芷靈 BackpaCooking,也趁機品嘗一下家鄉味道的雞蛋仔與珍珠奶茶,可惜當日檔主抱恙,知道是Migraine(偏頭痛)發作的緣故她才忍痛停業一天,待她好好休養後,我們絕對會重來Ely Market光顧的!
Ely Market雖然佔地不多,但也有不少特色攤檔。一張張如同飛天魔氈的圖騰地毯、一盞盞鋪滿玻璃與珠子的馬賽克燈飾為市集增添了點異國風情,另外還有攤檔擺賣著懷舊唱片、復古畫作、古著與乾花等等。飲食方面,除了常見的流動咖啡廳、雪糕車、麵包店與各地小食攤,這裡也有專門售賣辣椒醬和Mead(蜂蜜酒)的小店,和店主交談後才知道某些辣度竟然達至12 out of 10,而傳統的Mead原來是由三樣簡單的材料──水、酵母與蜂蜜製成,幸好只有後者提供了試喝環節,我們可不想接受《花姐Error遊》般的挑戰,讓舌頭麻痺掉呢。
在市集買了Steak and ale pie、Lemon drizzle、Eccles cake與兩杯咖啡後,我們轉到Ely Cathedral附近的草地席地而坐,一邊吃著午餐,一邊享受日光浴,Soak up the sun大概就是這個意境吧。
Ely Cathedral是Ely市最主要的景點,我們在早上到訪時發現它關了門,以為今趟旅程要失望而回,下午它竟然又重新開放,可能是Morning Service剛剛完結,而星期天更是Religious day,所以免入場費!
從前到歐洲旅遊來來去去都是參觀教堂、城堡與博物館,有一段時間真的看到膩了,但礙於疫情影響,太久沒有出國旅行的關係,這次進入Ely Cathedral就像回到第一次參觀教堂時的情境:由門口開始一直向前走,中殿的拱形天花板、兩旁的彩繪玻璃窗、宏偉的八角塔頂逐一映入眼簾,令人深深受到那份莊嚴與神聖的氣氛所感染。
雖然這次只走訪了兩個地方(說實話Ely也沒有太多景點),但偶爾能夠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出走一下,重新感受久違了的渡假感覺已很不錯了。在世界各地完全通關之前,就讓我們先發掘在地的各處美景吧!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小跳豆媽育兒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隱世打卡餐廳: 土耳其優質地道菜X特色自煮熱沙咖啡體驗
老公一向喜歡四出尋找異國美食,早前,他帶了我到位於馬灣的土耳其餐廳[熱沙咖啡 Coffee on the sand]。本身一聽馬灣,感覺很遙遠。不過原來青衣站附近有巴士去,只需15分鐘左右車程,比想像中快! 15分鐘就可遠離繁囂,其實相當划算🥰!
從遠處見到熱沙咖啡 Coffee on the sand的彩籃色門口,已覺得很有度假的感覺⛱️。一進內便見到很精緻的裝潢及擺設,馬賽克燈充滿土耳其風情! 我引不住拍過不停! 由於我們早去,其他食客未到,所以可以趁機不停打卡,亦可和店長聊聊天! 店長指她曾在土耳其工作,而她的拍檔更是土耳其人,店內不少裝飾及餐具都來自土耳其,非常有特色。餐具放在一旁讓食客自取使用。我很喜歡土耳其茶壺,非常精美🏺!
拍夠就要開餐了,真心非常推薦它的招牌土耳其烤雞🍗。我一向喜歡在餐廳點烤雞,喜歡它烤到香噴噴的雞皮。不過,一般餐廳的烤雞會偏乾。熱沙咖啡 Coffee on the sand的招牌土耳其烤雞則完成沒有這個問題,烤雞非常多汁嫩滑,亦相當入味,我和老公都很喜歡,下次來也會點這道菜🍽️!
老公亦點了雞肉烤餅🌮。我偷吃了一些。烤餅很脆口,雞肉很好吃,伴碟的沙律蔬菜亦引起了我的注意。沙律蔬菜有一種很特別的汁,酸酸甜甜的,跟平常吃的不一樣。趁店長有少少時間時,我問了她那是什麼汁。她告訴我那是紅石榴汁! 我覺得紅石榴汁跟沙律蔬菜搭配得很好。原來土耳其盛產紅石榴及無花果,所以也不時用來入菜。
我以前很少飲咖啡,因為怕苦。但隨住年齡增長,慢慢就愛上了咖啡,喜歡它的香醇。來到這家餐廳當然要試試它的熱沙咖啡☕。原來熱沙咖啡除了可以熱飲外,也可泡一晚,再製成凍飲! 老公喜歡凍飲,所以他飲的是冷的熱沙咖啡。冷的熱沙咖啡非常易入口,也一樣的香濃,很適合夏天飲用。我很喜歡它的甘香,恰到好處。店長指將會推出便攜裝,到時出外也可飲到冷的熱沙咖啡了,很方便!
餐廳內有個沙盤,原來客人可付費參加熱沙咖啡工作坊,親自嘗試用土耳其手法自煮熱沙咖啡☕! 一場來到,當然要試試! 我跟住店長指示,加入適當的材料。最好玩當然是把咖啡放在熱沙上打圈旋轉,讓咖啡沸騰,沸騰到剛滿了,就要馬上把咖啡拿出來,慢一秒就會溢出了呢! 幸好剛趕及拿出來,細滑的咖啡油亦出現了☕! 可以品嚐自己煮的熱沙咖啡,是個很特別的體驗! 完成體驗後,店長更送了一粒土耳其玫瑰糖及名信片給我呢!
我們亦品嚐了新出的無花果甜品。我從未吃過無花果甜品,感覺相當新鮮! 無花果甜品的擺盤亦相當精美。新鮮的無花果被切成小塊,放在甜甜的朱古力片上,再加上玫瑰花瓣、海鹽及人手切碎的果仁,感覺就像一幅畫🌹🖼️! 碟上亦伴上蛋或乳酪芝士,口感相當有層次,令人一試難忘! 原來除了在店食用無花果甜品外,也可買來送禮呢! 店長指他們會推出母親節限定無花果甜品,如果有興趣,可以到店訂購。
它一星期或會有一日休息,大家去之前記得打電話去訂座📞!
餐廳:
熱沙咖啡 Coffee on the sand
地址 :
馬灣珀林路大街村東11號地舖
電話號碼
90276970 (WhatsApp)
Coffee on the Sand
=============================
謝謝閱畢,歡迎讚好facebook同instagram,不時有giveaways同育兒資訊🥰🥰
Facebook page: https://bit.ly/39tAeg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umpybeanmum
Blog:https://jumpybeanmum.blogspot.com/
=============================
#foodie #hkfoodie #kol #hkkol #blogger #mamablogger #microinfluencer #隱世 #打卡 #打卡餐廳 #網紅 #微網紅 #馬灣 #coffee #coffeeonthesand #turkey #turkishcoffee #烤雞 #烤餅 #小情侶 #拍拖好去處 #約會 #約會好去處 #香港好去處 #生活品味 #生活質素 #享受生活 #熱愛生命 #美食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航拍 #空拍 #台南
這個「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台南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式鹽田遺址,1818年遷此至今,呈現出有如馬賽克拼貼般的地景藝術,不過後來因人工成本過高,於2002年結束。爾後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此鹽場復育,現已成為台南濱海最具人文特色的景點之一。
This "Jingzaijiao Tile Pan Salt Field" is the first salt pan in Tainan's North Gate, and it is also the oldest surviving tile pan salt pan site. The labor cost was too high and ended in 2002. Later, in order to continue the salt industry culture, the salt farm was restored,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ulturally characteristic scenic spots in Tainan Binhai.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山水畫家的藝術」頻道推薦播放清單:
梁震明水墨作品賞析: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9nXm38PQcabEIbffxyp-h
梁震明水墨創作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TfktfF0G6o3zCLipJvc-n
水墨藝術材料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s1alttOymTOkXl3IhRW04
紓壓療癒輕音樂空拍影片: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rrHknKxWuwRy8UIh6EnUQ
台灣海景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471Ieo4YaalS5yvbDAIyu
4K畫質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72YQD4vgRR9NaI-brI-4Q
桃園青埔特區記錄: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SI3tWDXsgQUuzgKzRSGxY
新北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fbQybqr__G4cLGrtVugsl
桃園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weKa4jfWGZW39J9ASipD7
新竹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k7e3AvAuU6IWQsbvn49e6
宜蘭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nNCun9gC5UM3In0ztXDG_
#DJI #dronefootage #dronevideo #dronephotography #dronestagram #drones #fpv #djiglobal #photography #pro #aerialphotography #dronepilot #travel #nature #dronefly #fpvfreestyle #quadcopter #dronevide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K2pikwXEEA/hqdefault.jpg)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拾遺遊紙皮石真係有紙皮?舊茶記貪平一層用足10款石 搭出色彩馬賽克牆 (果籽 Apple daily)
用心看,其實我們的城市佈滿紙皮石。舊式公屋牆身、唐樓樓梯、公園涼亭、舊冰室的地板……紙皮石於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興起,根據一份1984年的調查,500幢大廈中有近八成以它為主要的裝飾材料。紙皮石可能毫不起眼,但絕對是香港舊時代的一大標誌。
「香港人步速快,會錯失很多東西。」Alex Lai是一位城市探索者,facebook專頁「香港隅地 HK Corners」的版主。正職是攝影師的他,閒時最愛四出尋找香港舊時代的痕迹:紙皮石、舊式樓梯和水磨石等舊物,「舊時代的東西未必一定是美好的,但它卻承載着歷史,記錄了人們的生活痕迹。」這天,記者跟隨Alex的步伐,到各區尋找紙皮石。
走進元朗鄉村,部份村屋的外牆鋪上了顏色鮮艷的紙皮石,不同形狀堆砌成多款花紋,十分搶眼。有別於一般市區較常見的綠配白紙皮石。Alex說這兒的紙皮石款式十分罕見,在市區幾乎絕迹。一談到紙皮石,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墨綠色的正方形紙皮石,坊間有個說法,戰後有大量軍用油漆充斥市面,價格比較便宜,大受消費者歡迎,令很多舊房子都以綠色來作主色,於是會以綠色紙皮石配襯。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紙皮石 #茶餐廳 #冰室 #馬賽克 #攝影師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nG1c3OARUs/hqdefault.jpg)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晨鳥久候,朝暉才稍至,已經急不及待啼唱。破曉後的紅磡工業區,已見零丁身影,其中一個,正步向一道半開的閘前。這是一個既高且瘦的背影,他熟練地鑽入閘口,任由銀閘半開。半開的店,頭頂着一塊老得泛黃的招牌,正中央用長春的黑棕色畫上「新祥益餅店」,左側打豎刻着「中秋月餅」;右側是「出爐麵飽」。果然是一家超過將近四十年的老店,穿過半閘,就腳踏於翠白交錯的馬賽克地磚上,彷彿陣陣舊日的香氣輕繞。倏地,有甚麼濃烈的氣味蓋過了它,鹹甜、酥香,啊,當然是麵包的馥郁。
追隨着香氣,越過了一扇門來到了後方的工場,做麵包者正是方才高瘦的男人,黝黑的皮膚上,綻放出爽朗的笑容,邊搓着手上的麵糰,邊打着招呼。他是「梁生」,小店的其中一位老闆,至於他的拍檔兼難兄難弟尚未現身,不是偷懶,而是二人幾十年來的作息默契。
熱爐的馥郁
這是一個平常的清晨,梁生埋首於工場內。他負責做麵包西餅,幾乎甚麼都懂。做麵包不算複雜,要用有筋麵粉,加入糖、豬油、雞蛋及奶,以前要用手搓,如今倒好,有機器幫助,於攪拌機內攪成糰便成,同一個麵糰,又能做成各式各樣的麵包。他從機器內挖出一大塊麵糰,走到長方桌子前,左手托起麵糰,右手於桌面撒上一把麵粉。開始做出各種麵包來,菠蘿包搓成圓形,發酵後鋪上菠蘿皮;雞尾包包入椰絲餡,再搓成橢圓形;椰卷搓成條狀,黏上椰絲,卷起;火腿蛋包及腸仔包各自包入肉餡,還有豬仔包、叉燒包、葱包,整齊地擺放於老舊的鐵盤上。舉目四望,工場乃方寸之地,只有一張長桌、一台攪拌機及兩個焗爐。一盤又一盤的麵包,排隊輪候着入焗爐被烤之時,另一位事頭登場。他比梁生看起來矮一截,一頭短髮黑中參白,同樣掛着一個和順的笑容。他是「盧生」,與梁生數十年的好兄弟。
盧生放下了兩大袋午餐食材後,便綁好圍裙於腰間,準備做他的強項——唐餅。唐餅比麵包麻煩得多,每款餅的餅皮都不一樣,要逐一手搓。首先,要做老婆餅。做老婆餅皮需要用沒有筋的白麵粉,於一大堆的麵粉中挖出一個洞,加入雞蛋、糖及豬油。他執起一把糖表示,他們用的是日本砂糖,比較幼一點,不是蔗糖而是菜糖,質感如糖霜般幼細,釀入麵糊中比較均勻,但成本卻貴很多。至於豬油,用處就是令麵糊油膩些許,搓出來的皮沒有那麼黏手,但不能落太多,不然一入口很重豬油味,而且一咬下去餅皮就爛掉。他邊把所有材料混合,邊道:「我哋啲唐餅用手製,所以搓到手痛,機器都做到,但因為機器轉數快,做出嚟冇咁好。」看着他又搓、又包、又夾,要搓得剛剛好,太硬不行,太軟也不行,剛剛搓起的餅皮要放久一點,筋才會增多,餅皮成形不容易。這一層就是沒有韌度的油搓粉,即油皮。老婆餅要有一層層酥的效果,那麼就要有水皮的配合。水皮沒有油所以會韌,竅門就在於將兩者夾起,一層水皮一層油皮,人家就是這樣疊上很多層,反覆摺疊,盧生倒不用,一下就搞定了,他邊做邊解釋:「人人做法唔同,拿!而家水皮夾住咗中間層油皮,我將佢捲起,再壓平,係唔係變咗好多層?就係咁啦,好簡單。」用卷的方法代替摺疊,確實高明。接下來要做餡料,老婆餅的餡料不過就是椰絲、糖冬瓜及芝麻,攪勻兩個小時就會凝固,即可包餡。
才剛把老婆餅入爐,他又開始做燒餅。他們做燒餅的方法又有點特別,用半生熟的糯米粉。熟糯米粉與生糯米粉的分別,在於生粉滑且沒有黏性,熟粉摸上去較粗,但吸水力是生粉的一百倍,兩者混合就不用加滾水,這麼做軟熟又快速,但攪拌時,手腳慢一點都會起粒。餡料有紅豆或花生,包好烤熟即成。雞蛋酥、合桃酥、芝麻餅、鮑魚酥、雞仔餅等唐餅又接着出爐,盧生還未能鬆一口氣,只見他又接過剛出爐的麵包,中間切開製成熱狗及奶油包,又切好牛油做菠蘿油。接着趕往工場幫忙出爐工作,把新鮮熱辣的麵包送到店門的玻璃櫃前,吃麵包太熱不好吃,剛放涼的最好吃。他邊把剛出爐的老婆餅放好攤涼,雖然他們只是薄利多銷,但附近有間旅行社,每次來買超過一百盒再轉賣,他調侃:「我哋賣二十幾蚊一盒,他們賣五十幾六十蚊一盒,我哋同佢哋打工咋嘛。」畢竟生意不如從前好做。二人把新鮮熱辣的麵包送到店門的玻璃櫃前,準備迎接客人。
熱爐的情懷
老店嘛,賣麵包的模式也念舊。兩個玻璃櫃,左邊放麵包,右邊放唐餅,客人來到櫃前一指,阿姐即套上膠袋抓起麵包,一手交麵包, 一手交銀紙,這是幾十年不變的老做法。兩位老闆終於停下手,有空緬懷一下過去。
二人於一九八零年相識,當時同於香港仔一間麵包店一起工作,梁生做麵包;盧生做唐餅。後來因為有技術又勤力,一同被老闆的弟弟挖角 ,走到旺角開店,就是「新祥益」,一九八二年創立。第一間店位於奶路臣街,當年下面是海,多是水上人居住,水上人要出海,所以一次要買很多東西麵包及唐餅,當年生意好得不得了,二人一手包辦,功夫做不停。旺角舊店做了兩年左右,當時老闆嫌太辛苦,着他們頂讓了來做,頂讓費幾萬元,以前幾萬元很多,一個月薪水才九百元,一個麵包才賣五毫子,二人為了自立門戶,就拿出全副身家頂手小店。只是,後來又面對拆樓,水上人都不在了,他們只好搬走。直至六四事件時,他們已經搬到北帝街,一做就做了十多年,接着市政局收購該地重建,二人才看中了現址。那時候的紅磡工業區可興旺,因為工廠多,無論男工女工都佈滿整條街,行人路都沒路走。老店那時候每日都賣出很多麵包,直到啟德機場搬走,一切就差遠了。因為機場搬走影響所有行業,工廠倒閉的倒閉、北移的北移,生意才變少。旁邊的食店都倒閉了不少,他們可好,留得一批熟客,一做就做到現在了。
「提!」、「硬豬!」、「手榴彈!」不知是否上班一族趕時間的緣故,他們都習慣說着這些單字密碼,有趣的是,阿姐都沒有半秒鐘的猶豫,一下子就執起目標。甚至乎,離遠看見某些熟客,阿姐已經袋好麵包,客人來到拿起麵包,直接放下幾個硬幣離開,看似冷漠,卻又是一種說不出的默契。梁生自豪表示,二十多年的客人還在光顧:「梗係因為好食啦!只係我哋冇賣廣告,冇華麗包裝啫。」捱了幾十年,如今二人都看破一切。有沒有生意對他們而言,有甚麼所謂?他們不怕沒有生意,只擔心太多,因為根本就做不來,數十年來的勞損,叫二人手腳放慢了很多。盧生坐在殘破的木椅上,笑言:「好多人叫我哋開分店,我哋唔做咋嘛,我供咗四層樓啦,咩都供完啦!」老頭子幽默,甚麼是四層樓?即是四個女兒,確是非同小可。如今子女長大了、出身了,他們在這裏工作,就當作是娛樂。他笑着跑入廚房煮飯,這也是他們的每個中午,煮一頓家常午飯,與員工同樂。說是員工,他們反應可大,盧生又探出頭來打趣:「我哋呢度冇員工,全部都自動自覺,靜靜哋講,我請嘅全部都係富婆嚟㗎!當做朋友囉,我哋冇壓力嘅。」真的,星期六只開半天,星期日休息,不想太操勞。說時遲,盧生已經端出幾碟菜來,兩位老闆及兩個阿姐吃着笑罵着,一邊工作一邊開玩笑,又有樂趣,又可以吃麵包,甚麼事情都笑一頓,這樣又一天。
有喜有悲,道悲,他們真的啞口無言。梁生說:「我哋冇嗌交呢回事,缺乏乜就開口,大家立即就去做,就係咁樣相處。」一旁的盧生邊點頭邊搭話:「梗係感情好先拍檔咁耐啦!唔好嘅話早就爆煲啦!兩個人互相扶持,有乜所謂?」然而,年華總會逝去,二人都有了退休的念頭,久站了,腳也痛了,沒法子做了,老了。看二人的表情就知道,可惜當然有了,畢竟做了這麼久,他們見面時間比老婆還多,比兒女更多。
「唔捨得,成間鋪都唔捨得,如果要閂門,回望一下真係唔捨得。」那麼一瞬間,已經分不清是誰的聲音。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新祥益餅店
地址:紅磡民裕街29號地下
電話:2333 2997
營業時間:一至五6am-7pm,星期六6am-3pm,星期日休息
詳情: http://bit.ly/2U7HGtF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25XuqUzP4Q/hqdefault.jpg)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情侶活動推介】D.I.Y土耳其馬賽克燈材料包同伴侶一齊製作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I.Y土耳其 馬賽克 燈 材料 包》小編一直都覺得土耳其燈好靚好有異國風情,今次喺屋企同男友製作由@magen.studio提供嘅座台燈 材料 包,製成品果然冇令我 ... ... <看更多>
馬賽克材料香港 在 Yy裝修材料DIY用品- 自粘裝飾馬賽克水晶牆貼衛生間防水瓷磚 ... 的推薦與評價
自粘裝飾馬賽克水晶牆貼衛生間防水瓷磚貼廚房防油家具翻新地板貼(貨價包送貨) 10片裝(3套起) 正方形15x15cm $50 六方形20x23cm $88 購買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