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馬丁路德金恩 發表 #我有一個夢想 演講
馬丁·路德·金恩(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而成為美國進步主義的象徵。
1963年8月28日,逾25萬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國家廣場上——號召「為了工作與自由:向華盛頓進軍」。
這場大遊行的口號是「為了工作與自由」,遊行由許多民權、勞工以及宗教團體共同組織,這些團體各有不同的目標及訴求,其中又以 「六大」團體最為積極:包括以詹姆斯·法默為首的「種族平等大會」、以馬丁·路德·金恩為首的「南方基督教領袖聯合會」、以約翰·劉易斯為首的「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以菲利普·倫道夫為首的「火車搬運工兄弟」、以羅伊·威爾金斯為首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以惠特尼·楊為首的「全國城市聯盟」。
這次遊行的最主要運籌和戰略組織者是金恩的同事貝雅·拉斯丁。對於金恩來說,貝雅·拉斯丁的角色引發了爭議,因為貝雅·拉斯丁是贊同甘迺迪總統關於改變遊行重心提議的關鍵人物之一。
甘迺迪總統擔心這次遊行會對推動民權立法進程產生不利影響,於是他最初全盤否定了這次遊行。但是,組織者們堅定地要將遊行進行到底。
隨著遊行的推進,甘迺迪政府決定支持遊行以確保成功。起初甘迺迪擔心遊行人數達不到10萬,於是他邀請了更多教會領袖進行援助,還督促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發動工人參加遊行示威。
華盛頓大遊行最初設想是引起人們對美國南方黑人所處的絕望境地的關注,以及讓國家首都的當權者們直面遊行組織者的擔憂和不滿。組織者原本計畫譴責聯邦政府未能捍衛公民權力,保障民權工作者和黑人的人身安全。但是,組織者懾於總統的壓力和影響,最終遊行並沒有像最初計畫的那樣尖銳。
這次集會上發表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被公認為美國演講史上最優秀的演講之一。華盛頓大遊行,特別是金恩的演講使民權運動成為美國改革家的首要議題,也推動了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
--------------------------------
👀更多報導:
現場直擊》「黑人的命也是命」 全球遍地開花 台北街頭首辦集會聲援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1875
非洲裔黑人抱怨在廣州遭遇種族歧視 被旅館、房東驅趕 露宿街頭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841
美警殺黑人暴動》明尼蘇達州第一大城宣布「緊急狀態」 部署500國民兵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1635
美國示威》明尼蘇達州為何會有那麼多索馬利亞人?被種族議題掩蓋的宗教衝突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1743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的推薦目錄: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周H&M,有不少引起我興趣的電影。
舊版的教科書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通常會提到坦能堡會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戰算是改變德國戰略的重要因素。
德國的位置在歐洲的中央地帶,這也奠定德國的先天戰略劣勢,那就是容易被夾擊,尤其一戰開打前,德國的敵對勢力─英法俄,分別位在德國的東西兩方。面對被夾擊的可能,德國高層想到的方法是:利用高機動力,先集中主力擊破一個方向的敵人,再利用時間差,調轉主力擊敗另一方面的敵人。
戰略既然決定,下一步是要決定對象,也就是要選擇先攻西線的英法?還是東線的俄國?由於德國的戰略是建立在快速移動上,當時鐵路密集度高的西線就成為目標,所以德國最終決定了「西攻東守」的配置,將主力調往西線(順帶一提,在此選擇下,德國後來又研究迅速攻破西線的戰略─施里芬計畫)。
正因為主力在西方,德國在東線的兵力顯得稀薄,這讓俄羅斯有可趁之機,而俄軍也的確發動了攻擊。但就在坦能堡戰役,德軍大破俄軍,加上西線戰場的攻勢被英法扛住,以至於形成僵持的壕溝戰,德國高層之後將戰略改成「東攻西守」,這也成為日後德國在一戰東線戰場獲勝的遠因。而負責坦能堡會戰的指揮官─興登堡、魯登道夫,後來更憑藉著戰攻,最終成為德國一戰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興登堡更因為在一戰的威望,後來成為德國威瑪共和的總統(順帶一提,魯登道夫在威瑪共和時期雖然未能像興登堡一樣飛黃騰達,但在德國國內依舊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以至於他曾經聯合其他勢力發動政變,不過被輕易鎮壓,而魯登道夫聯合的勢力,正是希特勒的納粹黨)。
雖然我是熟悉坦能堡會戰的背景以及影響,但對於中間的過程我卻完全不了解,所以如果有部電影是講這場戰爭的歷程,我會非常有興趣想要觀看,並了解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被大肆宣傳。
泳渡英吉利海峽......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竟然真的有人能辦到這件事呀!
說到有名的游泳,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老毛是位游泳健將,我有次看某部紀錄片,裡面提到老毛因為大躍進政策的失敗,被逼出了權力核心,而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奪回權力。在文革初期,老毛為了造勢(並證明自己身體很健康),於是進行所謂的暢游長江。簡單來說,73歲的老毛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游了15公里。
聽起來很驚人是吧?但紀錄片中,有位老兄是這麼說:「那段長江,水流湍急,毛仰遊在水面上,他人又胖,浮起的大肚子可一路順流而下,一下就漂過好幾十里。」我翻譯他這段話的意思是:與其說毛澤東游了很長距離,不如說他是被水一路沖下去。
所以在河裡游泳,可以借助水流,但在海裡游泳......我實在太難想像,這到底需要多麼強大的體力?真想看看這件事情如何發生的呀?
我相信只要上過英語課的人,應該都學會馬丁路德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我學生時代還被抽到要朗誦這篇,這對外文能力超爛的我,簡直是恐怖加煎熬的記憶,以至於我太久沒回想,都快忘記當時發生什麼事了。)
我除了想看這著名的歷史場景,同時我想到另一件事。
其實馬丁路德金恩在當時的黑人運動中,只是其中一個流派,也是大眾通常下意識比較肯定的流派:非暴力不合作。
乍看之下,這很好呀,在法治內利用遊行、罷工之類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益。但我想問個問題......真的能用這些方式讓政府釋出權益嗎?
以罷工而言,勞工跟資方請問誰能撐得比較久?我想大家心裡有數。遊行?我國那麼多次遊行到底有幾次是真的有重大突破或進展?
所以相對馬丁路德金恩,當時還有另一個流派,由麥爾坎X提倡的暴力抗爭(甚至這可以延伸到另一股勢力:結合社會主義的黑豹黨,說到黑豹黨,這段在我國基本冷門到聞所未聞的歷史,可以參考我前一陣子非常欣賞的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另外在「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這部電影中,也有黑豹黨的部分片段)。
我這麼比喻:面對兩個向你抗議的人,一個是站在你門外呼口號抗議,另一個是直接衝進你家砸客廳,你比較重視誰?
當然,我想在觀感上,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非常反感暴力抗爭,因為他帶來的損害以及牽動的層面巨大的多,但不得不同意:他對所謂的當權者也有效的多。
事實上,晚期的金恩有感於非暴力方式的無效,開始向麥爾坎X的路線靠近;又非常值得玩味的,是麥爾坎X有感於暴力抗爭隊及效果有限,也開始向著金恩的路線靠攏。
相異的兩人,竟在日後相互吸引探索,而這兩人的結局卻如此相同:都死於暗殺。
馬丁路德金恩現在被塑造的很高大上,但其實,不可能用所謂的「聖母模式」成就一切。馬丁路德金恩一開始舉辦的遊行,其實參與人數很少,但他後來刻意把遊行辦在黑人的下班時間,這就形成一種人數倍增的假象,因為下班人潮在畫面上也被算出來了。甚至金恩會預先請記者準備拍攝,其中之一藥浴被拍攝的場面,就是有警察暴力執法,這樣就能用鮮血換到更大的宣傳版面。
我真是挺想看看,不同的電影對於金恩的描述為何。我不是說金恩是個小人,我只是想強調金恩不是個完人,正因不是完人,因為真實,我們這些後人才更容易和歷史人物產生連結感呀。
其他的電影我也都挺期待,除了一部,那就是這當中我唯一看過的一部:羅馬假期。
說沒有很期待,是因為我看過,所以劇情就部怎麼期待了。但其實這部電影要我重看,我絕對OK。原因......有奧黛麗赫本難道還不夠嗎?
對於本周電影,或是我分享的知識,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聊天討論喔。也可以多多分享本篇文章,讓對歷史以及電影有興趣的同好有更多共鳴或討論的機會喔。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是「全美種族關係最差的大城」,但金恩決定在這裡執行「C計畫」】#精選書摘
一九六三年一月十日,金恩與十位同仁在喬治亞州多徹斯特一個藏身處祕密舉行一場會談,為C計畫進行微調。C計畫雖然野心勃勃, 但也可能造成危險。
惡名昭彰的「公牛」 康納(Eugene “Bull” Connor)二十五年來一直統轄著伯明罕警局。他是種族隔離的忠實信徒,兩年前甚至與當地三K黨合作…….
#非暴力抗爭 #馬丁路德金恩 #C計畫 #民權運動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 在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紀念日「我選擇與愛站在一起 的推薦與評價
... 金恩博士發起的華盛頓大遊行中發表的演說,當時遊行據統計有二十五萬人參與,支持以非暴力的方式表達對政府立法讓所有美國人享受平等權益的訴求。金恩 ... ... <看更多>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 在 【天下新聞】01162017 馬丁路德金一生回顧Martin Luther ... 的推薦與評價

金恩 打小三劈腿多女媒體不刊登| 郝廣才在中視20150828. 中視新聞•16K views ... キング牧師(差別を 非暴力 で訴えた指導者). 「ゆめあるチャンネル」保育 ... ... <看更多>
馬丁路德 金 恩 非暴力 在 [討論] 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和平運動家) -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原來 牧師的解壓方式就是嫖妓
不知道在台灣的酒店 阿公店 做黑的SPA館理容院會不會看到牧師XD
小馬丁·路德·金恩(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
)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也是1964年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手段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而成為
美國漸進主義的象徵
https://bbs.tianya.cn/post-free-3611547-1.shtml
1955年12月1日,蒙哥馬利市一中年黑人女縫紉工羅莎.帕克斯,因工作之餘太累,乘公交
車後坐了“白人專座”,被警告後並不讓座而被逮捕。年輕的金牧師得知後主動前來維權
對抗惡法,發起了歷時4天的“罷乘運動”,最終導致惡法被修訂而獲勝,他初顯鋒芒也
了民權運動的領軍人物。自然更引起種族權力的警惕和注意,他便成為FBI的監控對象。
據稱當年擔任FBI局長20餘年的胡佛是個鐵腕傢伙。他原本要竊聽金的言行,是想確認他
有可能與共產黨、蘇俄有聯繫。結果隨後多年的監控監聽,在“通共”方面幾乎一無所取
,卻意外地發現了這個人權鬥士的老金生活上的另一面劣行嫖妓。
例如1964年2月22日,在洛杉磯某旅館,老金和同事談起了電視轉播的肯尼迪總統的葬禮
。當時,肯尼迪遺孀杰奎琳俯身親吻棺木中部,金淫笑說了句“那才是她最想念的地方”
。這句極端刻薄、淫蕩的話被錄在磁帶上。很顯然,出自一個整天仁慈寬容佈道宣揚基督
仁愛精神的牧師口中,正是老金偽善和邪淫的一面。
不僅如此,FBI發現還發現老金同學每每的巡迴講演之餘私自行為,常常是巡迴嫖娼的過
程。而且黑、白人妓女他都通吃,甚至同時招2個以上的妓女亂交。時常醉醺醺後搞多人
性派對,持續幾天下來都不累。床上的淫言穢語,激烈“功夫”下的呻吟,都被詳細記錄
到FBI的錄音帶裡。據說金同學去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時,晚上唯一的樂趣還是
嫖娼。
老金的放蕩糜爛私生活,也得到了他的同事的證實。拉爾夫·阿伯內亞也是美國黑人民權
運動的領袖之一,他在自傳中提到:就在金被暗殺前一天晚,老金還和3個女人一起鬼混
,並且還毆打了其中一人的。金的傳記作者也披露過他的不少通姦行為,不過金倒也坦然
,口中念念有詞解釋“通姦只是減壓的方式”……
所以沈先生文中說:“在FBI胡佛局長眼中:金就是個偽君子,不配領導民權運動。胡佛
是一個嚴格固執的人,對於局裡的人,哪怕是露出酗酒或性淫亂的神情都是不可容忍的。
他對像金這樣向國人講經佈道的人言行如此背離感到極為憤慨。”
老金的性愛錄音帶,後來被寄給美國媒體、民權運動資助者,以及金的妻子。顯然,FBI
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即使不能把金的政治名聲和群眾威信搞臭,也要毀掉他的家庭和婚
姻,目的只一個:先從精神上信譽上道德上打掉你的威風。
1965年1月5日,金太太收到了一盤記錄他丈夫出軌的性愛錄音帶,跟金大鬧了一場。而美
國的媒體卻出奇一致地拒絕發表這些資料,認為性醜聞與金領導的黑人民權事業無關。
地區法官小約翰.劉易斯.史密斯卻拒絕了老霍議員要求公開FBI監聽錄音帶的請求,並規定這些資
料直到2027年才能公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87.1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