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我提到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正努力搵工,但原來多達一萬位去年大學畢業的同學,到目前仍沒有工作。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5.5%,較一年前的8.6%高出接近一倍,情況令人擔憂。
除了搵唔到工,還有貧窮的問題。政府於去年十二月發布《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青年貧窮率近年持續攀升,目前18至29歲青年貧窮人口高達12.34萬(貧窮定義為每月住戶收入低於中位數50%,例如一人住戶貧窮線為每月收入4,500元以下,二人10,000元以下),平均每八名青年有一個貧窮,他們沒有全職工作及就業不足比例高達34.6%,逾四成每月工時少於144小時。在貧窮青年的群組中,25至29歲組別有53.9%無業,其中39.2%非從事經濟活動及14.7%失業,六成以上的失業原因是主動離職;至於餘下46.1%雖然有全職工作,但住戶收入在貧窮線之下,當中50.4%具有專上教育程度。
點解咁多大學生失業?點解香港咁多貧窮青年?這是一個非常政治敏感的問題,深藍Uncle及Aunt一聽到這個現象,情緒就會十分激動,立刻會破口大罵,說年輕人活該……當然唔使多講,大家都估到他們罵些甚麼。
不過公道一點來說,雖然反修例事件加劇年輕人求職困難,但也並非問題的全部,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我與一些開辦人力資源公司的朋友談過,他們覺得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是求職市場需要的專才,與本地學生出現錯配現象;反而政治事件影響僱主不聘用應屆大學生,只是一小部分例子,而疫情出現的經濟低迷,主要影響飲食、旅遊及零售行業,也未必是主要因素。
第一個問題是香港教育制度與職場的脫節。今天香港的教育,仍停留在靠記憶拿高分的模式,學生八成時間都是靠記憶,背書越多分數就越高,但當進入職場之後,需要的是辦事及執生能力,重點是人際關係處理及靈活應變,香港學生相對較為遜色,在職場上很容易被一班老鬼比下去。
另一點是國內人對本土大學生的競爭,特別是中環的金融世界,已經變成中資主導,IPO新股八成都是中資公司,最有錢的客戶也來自國內,所以聘請新鮮人的金融機構,也是以中資為主!這些中資機構聘請Fresh Grad,主要服務中資上市公司及國內客戶,所以國內年輕人獲得聘用的機會,普遍較本地大學生為高。
第三是職場停止上流的問題。三十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職場往上流動速度很快,平均三十歲已經可以到達中層,四十歲就坐在公司高層位置,下面就可以讓出一些位置,讓年輕人向上移動;但今天香港的情況,中層管理塞滿五六十歲的人,基層變成三四十歲,仲邊有位置讓二十歲塞入基層?結果年輕人要轉戰一些與學歷無關的工作,例如勞動力及服務行業,但大學生覺得自己讀咗咁多書,做這些工作實在太過委屈,於是冇乜心機搵工,倒不如留在家中睡覺更好。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295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孤獨老人—清潔工住30呎劏房 72歲再婚娶大陸老婆想有人陪終老:老了也有性需要 「放假就自己一個人到公園坐,有工開仲好,有寄託。」72歲的許生是一名獨居長者,做清潔工月入約$10,000,住在30呎的劏房,處於貧窮線以下;他的現況,就如日本學者藤田孝典對「下流老人」的定義,像只能活在河流下游的魚...
「香港貧窮線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香港貧窮線定義2021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香港貧窮線定義2021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社創社BEHub,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貧窮線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貧窮線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去年貧窮人口超過140萬人創十年新高- 20191213 - 香港新聞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香港131萬人在貧窮線下 - Mobile01 的評價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言:尋日講到對Greta Thunberg有無資格攞倒時代風雲人物無乜特別意見,因為佢響外國就係好撚紅。但對於佢果種敢鬧歐美唔敢鬧中國果種欺善怕惡、同埋有人鬧人唔環保無口話自己果隻雙重標準就極之惹人討厭。呢種環保膠其實亦常見於香港,例如譚凱邦之前搞果個環保觸覺就係一個例子。
呢種純粹自我感覺良好嘅環保生活方式,我會稱之為「相對環保主義」。其實好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串9呢種人(睇下篇文竟然仲講iPhone 4就知有幾舊),但入面個道理去到而家係仲Work:
謝冠東先生在網絡媒體發表了一篇叫〈向女友學環保〉的文章,引起了網上的一番爭論。這篇文章大致上說,作者的女友是一個致力於節省資源的人,本來她公幹絕對可以乘搭的士回家兼向公司申請交通津貼,但她寧選擇自行付款以巴士來回機場,以減低碳排放;又列舉她女友寧願將就用著已很殘舊的iPhone 4,直到現在也不願換新電話云云。
文章刊登後在網絡很快引起了爭論,一方面有人指文中所謂環保的想法非常「離地」造作,所謂環保不過是社會中下階層一般的生活標準,作者撰文以一種「紆尊降貴」的態度向人展示所謂節儉的方式,讓人厭煩;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作者女友時常往美國公幹,反映其身居要職,能夠盡自己能力環保已相當值得嘉許,若把環保標準推到極端,就只有自殺才能達到真正的環保了。
暫且先按下我對這篇文章的立場,反而話鋒一轉,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看似毫不相干的貧窮線問題。貧窮的分類可謂五花八門,而最基礎可分成兩大類:一為相對貧窮,一為絕對貧窮。相對貧窮的意思是在一個社會中,相比之下收入、生活水平比較低的一群就會被定義為貧窮;而絕對貧窮則為基於在社會中的生活基本要求作為標準,作為貧窮的分界線。
2013年9月30日,香港政府終於正式劃定了貧窮線,而梁振英隨即提出「香港不可能完全滅貧」,因為政府是採用了相對貧窮來劃定貧窮線,所以只能夠以各種各樣的福利政策去舒緩貧窮情況,而這種說法也得到大多數市民接受。
可是他們忘了一點:當相對貧窮線設定低至一個地步,那就和絕對貧窮線相對不遠了──要知道現在所謂的超貧窮人口(約六十多萬),還要是在給予了各種福利和綜援之後還低於這條線才計數,目前一人貧窮線是定於月入3,600元,二人家庭貧窮線是定於月入7,700元以下,大家可以想像這個數字的生活水平有多高。
簡單來說,現在就是有一班人在香港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政府立刻應該做的就是先擺下「治標不治本」、「給魚食不如教釣魚」之類的爭論,立刻給予直接資助,而非留待民間各種派飯活動讓他們苟活下去。但正正因為這條貧窮線被相對貧窮所包裝,所以研究多時以後,仍只以「低收入津貼」這種不完全的方式限制資助用於工作時數夠多的人,而沒有考慮到工作時數不足的很多都是因為諸如家庭、健康問題,才是需要更多資助的一群。
「相對環保」的概念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我之所以將兩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拉到一起,是因為想到了這個「相對」與「絕對」的概念同樣能應用於環保上。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建基在「相對環保」的概念上:因為我們不可能自殺,又或者回到石器時代標準進行生活時,就只能在環保與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透過盡量節約資源以達致相對上的環保。
雖然相對環保概念能在不完全影響目前的生活水平實行,因為獲廣泛中產及知識分子歡迎,但其實和貧窮線一樣,一種過於被相對概念修飾的環保,最終只會脫離現實:因為你只要將自己原來的消費標準提升至頂點,然後再將之降回一般水平,然後已可大條道理的宣布自己已為地球出了一大分力,還四處宣揚要求別人以自己為榜樣。
這不是說所有人都要依循統一的環保標準,但沒有絕對標準的參考,相對概念只會讓所謂環保流於自我感覺良好的道德洗禮:我實在看過太多所謂環保人士標榜自己在細微之處進行各種各樣的節省,但每年卻多次進行排碳最多的飛行長途旅遊;一味聲稱自己沒有作多餘消費,但全身掛著各種各樣最新的電子產品。再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究竟一個胡亂消費的基層市民,和謝冠東屢屢往美國公幹的女友相比,究竟誰更環保?
我不想再回到「那是否自殺才能做到真正環保」的無止境爭論,而因文章篇幅所限,也未能將環保問題提升到政策層面討論,所以在此我只提出三點意見:首先,在宣稱自己如何環保之先,可先使用網上各種生活行為的碳足跡計算器,了解一下自己在絕對環保標準下的數值;
其次,在這種標準下,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與環保的關係:例如送機是否一定要送到機場呢?是否只送到機場巴士站就可以呢?乘搭鐵路會否比巴士更能減低碳排放呢?在目前如此遍布全球,流通量極大的二手智能電話市場之中,把自己的iphone4換成一部二手的iPhone5,是否比等到電話再也用不了的時候才換一部全新的更加環保?
最後,正正因為我同意即使基於絕對環保這條底線之上,每個人的環保標準仍有相對上的不同,所以,除非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否則還是別隨便將誰誰誰的「節儉小貼士」當成榜樣,惹起不必要的疑惑和爭論了。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都是They的錯?
說得好像兵敗逃到臺灣也是台獨的錯⋯⋯
恕我無法支持国民黨。
這樣的言論,看在空一格 蔣公眼裡應該會傻眼,而收留這群流亡的中華民國政權的国民黨的臺灣,錯在哪裡? 反抗也反抗了,卻還一堆人深信国民黨。2020我們不能再沈默,一定要守護臺灣。
國家是臺灣,中華民國只是殖民政權。
說日本是侵略,當年国民黨也是,共匪跟台獨都殺的你們,還有臉代表臺灣?
「我沒有不譴責中國,我只是譴責你們所有人。」
在周錫瑋的這句話裡面,我彷彿聽到了國際孤兒的憤恨與悲涼。如果說這段半小時的訪談能夠看出什麼,我想最「貫徹始終」的就是周錫瑋與他所代表的中華民國傳統所流露的「憤恨不平」吧。
──────────────────
完整版訪談(英文):https://bit.ly/32wXmHD
完整版訪談(中文逐字稿):http://bit.ly/2XYsFfU
訪談片段(中文字幕):http://bit.ly/2JGsvRC
─────以下文長───────
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訪談。在這段由德國之聲名為「衝突區」的節目中,訪談主持人與受訪者彼此朝對方不斷開火,卻也一再閃避對方所丟來的核心問題。雙方看似心平氣和,私底下或許也是波濤洶湧;雙方看似劍拔弩張,但卻也維持了某種鬥而不破的默契。而如果說這段半小時的訪談能夠看出什麼,我想最「貫徹始終」的就是周錫瑋與他所代表的中華民國傳統所流露的「憤恨不平」吧。
「我們是台灣,他們是大陸,我們一起就是中國,一個中國。如果你真的認為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有這麼嚴重,為什麼你們歐洲人,和世界上所有人,與聯合國的會員國,都試著要跟中國合作,跟中國對話,跟中國一起解決問題?」──周錫瑋。
周錫瑋對德國之聲所代表的歐洲與西方的質疑,看在某些人眼中固然荒謬,卻也反映了傳統老一輩中華民國派的認同與感受。他的言詞中流露非常多的苦澀與不平,想來是想到這些西方人當年竟轉而承認中共而非中華民國做為中國代表,如今卻還要「被拋棄的自己」作為對抗中共的馬前卒。這種不滿、苦澀與憤恨,在後面談及軍售與釣魚台的段落中更是嶄露無遺。對周錫瑋來說,西方人除了不賣最好的F-35戰機給中華民國,也不把釣魚台的歸屬還給中華民國,更不用說還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權。
於是,周錫瑋的一言一行間,在在都流露著「你們到底有什麼資格來質問我們不把中國當敵人」的態度。
對此,德國之聲的主持人提姆.賽巴斯汀也以「這是在做貿易」來回應。實質上也是迴避了為何他們過去如此天真、自己是否在這過程中成為霸凌者共犯的質疑。
周錫瑋接著指出,台灣人應該去中國和中國人「一起工作,成為他們的朋友,成為他們的兄弟,並改變他們」。然後他半是狡辯、半是認真的說,就和西方人做的事情一樣。
事實上,周錫瑋在回應這場訪問的所有問題時,幾乎都帶有一個附加反詰:你們西方人(管他歐洲人還是美國人)也是這麼幹的,憑什麼我就錯了。
被問到立場親中、主張貿易與對話,他就扯你們歐洲也是如此;被問到中國干涉台灣選舉,他也反問美國不也是想如此;被問到中國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他反說是你們(西方人)造成的,誰叫你們自己先帶頭不承認我們。
當然,周這樣的說法顯然無法應付「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顯然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其他國家並未面臨中國併吞」這樣的質疑,更無法應對「當西方改變態度」、「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放棄透過交流來改變中國」這樣的跡象出現時,他又該拿什麼理由回應。所以當他被德國之聲問到「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中國能夠被改變」時,只能很強詞奪理的回答「中國沒有派兵鎮壓香港反佔中」作為中國可被改變的象徵。
周錫瑋另一個很老派中華民國的觀點,呈現在他對日本帝國侵略念念不忘的國仇家恨中。面對主持人有關「中國霸凌」的質疑時,他搬出了「綜觀歷史,日本人才是侵略者」的回應。他這樣時空錯置的回覆,自然也逼使賽巴斯汀反問「你想活在歷史,還是活在現在?我講的是現在,但你一直拉回到過去。」
周錫瑋顯然活在歷史裡,活在國府播遷來台、活在聯合國仍有中國代表席次、活在中美斷交、活在保釣運動的那些日子裡。但說起來這到底何錯之有?或許忠於自我認同並沒有什麼錯,只不過就像主持人所質疑的,有可能會混淆過去與現在。
就像周錫瑋在回應主持人的質疑時,也會不小心脫口而出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一樣,這也是一種歷史與現在的混淆。「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幾乎也是現在執政黨的態度,而如果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又怎麼能同時是中國、進而爭取中國席次的代表權?又怎麼能說這不是某種分離主義(至少也是華獨吧)?
周錫瑋無法回應這樣的混淆,而這很可能也不完全是他的錯。畢竟就連這個國家的憲法法理與我們客觀存在的事實中間,早就存在許多一言難盡的矛盾與衝突。
主持人賽巴斯汀不斷透過各種問題,試圖詢問周錫瑋對中國文攻武嚇與兩岸統一的真實想法,試圖探究為什麼周錫瑋與他所代表的力量並不起身抵抗或反擊的原因。
這其實是一個周錫瑋沒辦法用「因為你們也沒有啊」來塘塞的問題。所以他訴諸憲法,訴諸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憲法希望一中、憲法冀望統一,所以即使人民並不想,我們(或至少我周錫瑋)也要往這個方向前進。
無論周錫瑋的抗辯有多麼荒謬,這仍是這座島嶼、這個國家所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一部與現實脫節的憲法,自然只會產生與現實脫節的憲法捍衛者。
主持人賽巴斯汀(再次)循循善誘,提醒周錫瑋「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指出他一方面「想和中國保持和平、想與中國經貿往來以賺錢」,另一方面又想「透過參與來讓中國民主化、不把中國當敵人」這兩種思維與現實間的難以調和之處。顯然對主持人來說,過去的二、三十年來,已經足以顯示這樣的「實驗」是行不通的了。
面對主持人「當你們已經沒有迴旋空間、必須攤牌時,你們國民黨到底有什麼對策」這樣關鍵且直接的質疑時,周錫瑋只好(居然)回以「我們有政策,我們希望以台灣來統一中國」這樣在主持人聽起來更不切實際的答案。賽巴斯汀直言這是「幻想」,而周錫瑋則強硬回擊至少他有「勇氣」這麼說,彷彿這樣就足以證明他可以面對中國威脅。
把周錫瑋抹紅並沒有什麼意義,但他所揭櫫的(或說國民黨來台後長期所維持的)「政策」卻同樣困難到幾乎難以認真看待其意義。
除非,你真的相信「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套說法具有恆常性(又是歷史!)。那麼也許你就不會那麼絕望。在周錫瑋看來,這樣的想法並不荒誕,因為他長期所受的中式教育裡就是這麼說的,(中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可以永遠維持的中央強權。不管現在的人民想要什麼,歷史就是會這樣走,也應該這樣走,「這是人性」。
但如果你真的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視為某種自然率,你很容易就會忘記分與合都是人為的結果。而有的時候要促成這個結果,你必須得起身抵抗。
但對周錫瑋來說,這個時機仍遠遠還未到來。他說:「如果你不參與他們、不加入他們、不以他們有改變的可能來對待他們,那麼什麼好結果也不可能有。」這話聽起來有他的道理,但「衝突區」的主持人並沒有打算就這麼放過受訪者。
「這和綏靖主義只有一線之隔吧?」賽巴斯汀反問。對此,周錫瑋欣然承認,還附上一句「而且你得是真心的才行(do that from your heart.)」。
顯然,賽巴斯汀得到了他要的答案。但他還不滿意,他接著拋出了李明哲的問題來看周錫瑋怎麼面對中國日漸惡化的人權問題。
「我曾經試圖說服中國釋放一位婦人,她在今年被釋放了。」周錫瑋試圖以此轉移對李明哲案的無能為力。同時不忘酸一下執政的民進黨,「此地政府又為此做了什麼?」
顯然,看在周錫瑋眼中,「毫無作為」的民進黨政府比抓人的中共政府更可議。賽巴斯汀無心在這個議題上鏖戰,只得把話題轉移到香港反送中事件上。
周錫瑋自然不打算隨之起舞。當面對主持人對香港人權在中國治下的下滑,周錫瑋轉而訴諸「反觀民進黨政府治下的中華民國,自稱重視人權,但卻打算實施戒嚴,做出比中共在香港所為更嚴重的事情」。周錫瑋說的顯然是指「國家安全法」,憂心回到冷戰對抗局勢可能會對台灣人權的戕害。
「你不覺得香港的事件顯示了中國不會信守民主改革的承諾嗎?」賽巴斯汀再次不打算回應這個問題(或許德國之聲會因此被深藍認為是民進黨開的吧),決定堅持在香港議題上。
周錫瑋對此不置可否,他回說:「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中國,我們應該讓中國變得更好。」
賽巴斯汀沉默了兩秒,說道:「但你應該先對中國說不。」
「你怎麼知道我沒有?我每次去都有對他們說要實施民主化。」周錫瑋抗議,滿是委屈。或許是因為他就和主持人說的一樣,知道自己的努力其實沒有帶來成果。
而這樣的委屈,與憤恨不平的敵意之間也只有一線之隔。
當周錫瑋最後被主持人質問他閃躲中國用資訊戰和假訊息干擾台灣時,周錫瑋只能再次老調重彈:「對,他們是這樣幹,但(你們)其他國家又何嘗不是?」
對於台灣能如何對抗「中國資訊戰」,周錫瑋提議主動出擊,讓台灣變成一個更開放的社會,像西方一樣。然後又不忘抨擊執政黨,不要像本地民進黨政府一樣,「太強調本土化,忽略國際化」。
這樣的敵意無所不在,只要談到中國,只要談到無能為力,這樣的憤恨不平就會從周錫瑋的言行中顯現出來。
「我們試圖打造一個真正的民主,而民進黨正在毀滅我們的民主;我們想要打造與中國大陸的和平關係,我們想要在此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想要引進你們西方人的制度與價值到台灣來。我們是這麼的努力。」
周錫瑋未說出口的台詞是,我們這麼努力了,你們西方人為什麼都看不到,為什麼不幫中華民國,為什麼不正視民進黨正在「摧毀」島內的民主。
都是西方人的錯,都是民進黨的錯。
「我沒有不譴責中國,我只是譴責你們所有人。」在周錫瑋的這句話裡面,我彷彿聽到了國際孤兒的憤恨與悲涼。對此我的情緒比較複雜,因為想到這座島上的國際孤兒又豈止他一人。而或許也是這股憤恨與悲涼,讓他對「他者」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
就像周錫瑋與賽巴斯汀在「貧窮線」定義上的爭執一樣,兩造對於何謂「事實」的看法已經出現無法調和的重大歧異。而這並不是因為真相不可得,而是因為周錫瑋已經不相信西方人所說的某些「事實」,而寧願用自己的另一套標準來建立「新的事實」,一個具有周錫瑋特色的事實。
周錫瑋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和他說的要「引進西方價值與體系好讓台灣變得更開放」之間有什麼樣的矛盾存在。
「如果一切都無法按照計畫進行,中國入侵台灣,你會為台灣而戰嗎?你最終的效忠對象為何?」冷不防地,賽巴斯汀老先生拋出了他最後一個刁鑽問題。
「我們效忠中華民國,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如果中國侵害我們的憲法,我會為了保護人民而挺身抵抗。」
作為一位中華民國支持者,周錫瑋的答案似乎也只能是如此。而對島上其他不認同他的人來說,或許也只能期待周錫瑋對「侵害」兩個字沒有另一套自己的定義。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孤獨老人—清潔工住30呎劏房 72歲再婚娶大陸老婆想有人陪終老:老了也有性需要
「放假就自己一個人到公園坐,有工開仲好,有寄託。」72歲的許生是一名獨居長者,做清潔工月入約$10,000,住在30呎的劏房,處於貧窮線以下;他的現況,就如日本學者藤田孝典對「下流老人」的定義,像只能活在河流下游的魚。
這天早上7時未到,許生已經到達觀塘瑞和街市後的垃圾站,推着手推車上班。「我5點幾已經起身喇!」許生精力十足。啪一聲,把一塊卡板推倒在手推車上,「拎唔起㗎,我借力擺落去㗎咋,一塊卡板有時成50斤重。」他把叠了兩塊卡板及幾個發泡膠箱的手推車推上斜坡,回到垃圾站。之後再把滿溢的垃圾桶推回來,「最討厭賣魚嗰啲魚腸⋯⋯又腥又臭又重!」大約8時左右,他已經走了三四轉,清不完的垃圾像囤在河流下游、混濁的沙泥。
#下游老人 相關影片:
1. 70歲清潔婆婆工作期間收亂拋垃圾告票 做到膝蓋退化無法蹲下仍不退休要養自閉兒子:「我唔養佢佢冇錢使!」
https://youtu.be/sKeGMMm3zyU
2. 55歲泰籍老婆中風後仍不忍送86歲輪椅老公入老人院 拒領綜援當清潔工:「放飯要搭車返嚟餵佢食嘢!」
https://youtu.be/AnNfiyMZJuw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下流老人 #劏房 #觀塘 #貧窮線 #清潔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另外一點,我昨晚未有講的是低收入和拿老人福利金都是要資產審查,和綜援一樣。如果不是,有些人因為資產審查過不到而不拿綜援的人,他們便扮工作,一去工作就拿低收入補貼。而且根據工作時數去作補貼,這是可笑的。因為這東西很容易偽做的,假如當140小時才可以有補貼,這是很可笑的。他愈賺到多一點錢,你便給少一點低收入補貼,但他仍然是有得益,整件事唯一是這樣才合理的。
另外一件事是包括綜援,現在話要扶貧的人,那貧窮線只看收入,於是把所有的老人變成貧窮,因為他們沒有收入。這完全不忽略香港人自己會儲錢。舉一個例子。我今年65歲,一退休沒有收入就成為了貧窮人士。大家覺得這樣是否合理。根據這條貧窮線的定義就是如此。這牽涉到我兩個主張。
第一,拿綜援不能把個人資產定得太低,你要准人有多少錢傍身。我覺得少過一百萬已經可以申請綜援,這是合理的。因為人是需要有些錢傍身,令社會的貧窮感沒那麼厲害。
第二,這個會增加綜援申請人,但是第二個是會減少綜援人數的。就是自住單位,如果價值超過某一限度,是不能不計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你不能告訴我,一個人有一層太古城,還算是貧窮。他的情況和一個住在公屋的人是兩種情況;或者和住在舊區一層一百幾十萬樓的人,也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如果自住單位值百多萬,這當然可以不用計算,但假如他有一層幾百萬甚至值一千萬的樓,這又不能不計算。如果要計算,這又怎樣。如果他真的沒有現金用,其實可以設立一些基金來陸續給他錢,讓他可以繼續住直到過身為止。不過他死了便沒有那層樓的業權。這樣他也不用搬屋,可以保證他住到死為止。譬如話超過某一價值的樓,是不能夠不計的。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就《紓解貧窮》議案修正案發言
張超雄議員:主席,首先多謝陳婉嫻議員提出這項議案,我亦當然支持馮檢基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不過,就馮檢基議員剛才的發言,我要在此作出一些澄清,因為馮議員剛才提到我們制訂貧窮線的定位,是個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這是所謂50th percentile,我必須用英文,因為我不清楚percentile中文應怎樣翻譯。
馮議員提到個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即有四分之一人是貧窮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謬誤,我們分不清甚麼是 percent及percentile。在學理上,就這個定義,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半(50th percentile)數值並非純粹是相對的,其實有一個絕對的意義。如果我們用這個定義來設立一條貧窮線,正如許多國家的做法一樣,是不等於永遠有四分之一人是貧窮的。其實,我們是可以滅貧的。這條線是一條絕對的線,我們可以有一些社會保障制度,將入息在這條線之下
的所有人,提升到這條線以上。即使這條線不變,我們仍然可以滅貧,即是一個人也不跌落這條貧窮線以下,但這條線仍然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國際貧窮線的定義,就是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半。
因此,我在這裏要解釋清楚,但事實上政府亦不太明白,他們也經常弄錯。政府星期一在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到綜援住戶的水平,說他們的入息等於25%收入以下的平均數。他們又是分不清甚麼是percentile,甚麼是percent。如果有機會,我要在這裏開一堂課講解一下,大家才會明白。其實,這條國際貧窮線是很有道理,並非純粹是相對性,而是有其絕對性,是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令我們的政策有成效,把所有人扶在貧窮線之上。
不待多言,香港貧窮問題已極度嚴重。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我們又說甚麼"紐倫港",但過去10年,我們的貧窮率是環繞在16%至18%之間,涉及人口超過100萬人,這是很過分的。
樂施會剛剛完成一項研究,以瞭解在職貧窮的情況,結果顯示十分之一的在職住戶是屬於貧窮,該研究正是採用了我剛才提到的國際貧窮線。社聯最近進行了一項"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隨機抽樣訪問了千多名市民,發現18.3%的市民是處於匱乏狀態。甚麼是匱乏
呢?你看看18.3%的住戶是怎樣的?其中有兩成的居所活動空間是要整天屈在床上;有超過三分之一在他們親友結婚時,是沒有能力負擔賀禮的;有六成家庭無法負擔他們小朋友的課外活動或課外補充練習;還有三分之二的匱乏家庭,在急病時要輪候街症,無法向私家醫生求診。我們想像不到當患上急病時因負擔不起百多、二百元的診金,不能到樓下的私家醫生診所求診而要輪候急症,境況會是如何。主席,我不知道你有否試過輪候急症,是動輒要輪候五、六小時,或七、八小時的,如果你有甚麼頭暈發熱,很不舒服而去輪候急症,我保證你會等待至病情更嚴重。還有八成多家庭,他們無法負擔定期檢查牙齒及接受牙科服務。
所謂"紐倫港",我們有接近兩成家庭是生活在這些情況之下,我們會否感到羞耻呢?我們辦了這麼多年,又說扶貧,又辦了一個扶貧委員會,曾蔭權上場後便急急解散了,現在梁振英上場又再召開,我們對扶貧委員會當然有所盼望。當我們討論長者生活津貼的時候,我們提出退休保障其實不是一項福利,退休保障應該是一項權利。當我們提出這些制度應該走向不設資產審查,走向社會保險的形式來提供這些保障的時候,我們發現政府一是顧左右而言他,一是左閃右避。
日 期: 2012年11月14日(三)
時 間: 上午11時正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發言內容:
http://cheungchiuhung.org.hk/chi/?p=1851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counmtg/agenda/cm20121114.htm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貧窮線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08).香港貧窮情況| 扶貧資訊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就政府統計處提供的2011年住戶收入及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以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界定為貧窮線, ... ... <看更多>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貧窮線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08).香港貧窮情況| 扶貧資訊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就政府統計處提供的2011年住戶收入及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以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界定為貧窮線, ... ... <看更多>
香港貧窮線定義 在 社創社BEHub,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貧窮線 係乜呢? 就係定義貧窮住戶及人口時所採用的收入門檻。 每月住戶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住戶為貧窮住戶。貧窮線按住戶人數劃分,定為該住戶人數組別每月住戶收入(政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