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洛杉磯有望成為美國第一個為 12 歲及以上親自上課的學生強制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主要學區。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警告稱,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會“抹去20年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艱苦成果”,該地區國家應該在疫苗接種活動中優先考慮懷孕和最近分娩的人。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泛美衛生組織主任Carissa F.Etienne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到目前為止,在美洲已有27萬多名孕婦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2600多人即感染者的1%死於新冠病毒。”
#麻州參議員華倫向亞馬遜發出聲明,要求公司做更多預防工作,停止通過網站上銷售關於Covid-19疫苗和誤導治療的書籍兜售。
#聯合國支持的全球疫苗接種計劃將其對2021年可用劑量的預測下調了大約四分之一,由於生產、出口禁令和富裕國家囤積疫苗,使得疫苗分配再次受到打擊。
#義大利現在要求來自美國的遊客在抵達前進行測試,未接種疫苗的美國遊客必須隔離五天。瑞典禁止所有非必要的美國遊客。荷蘭表示,已接種疫苗的旅客從美國抵達後必須隔離,不歡迎未接種疫苗的旅客。
#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是首批要求員工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大型企業之一。該公司週三表示,即使是獲得該規定豁免的員工,也將受到嚴格限制。聯合航空稱,從10月2日起,任何因宗教或醫療原因而被允許保持未接種疫苗的員工將被安排休假,但不給薪。未獲得豁免的員工將面臨解雇,除非他們在9月27日之前注射第一劑疫苗,或者在收到拒絕後五周內完全接種疫苗。
#西班牙授權為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注射額外的 Covid 疫苗。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已禁止婚.喪禮等聚會舉行,並採取措施阻止數月來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
#梅西百貨計劃舉辦一次接種疫苗的感恩節遊行,將恢復許多傳統。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8/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從4%到45%:美國能源部為太陽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藍圖】
美國的太陽能雄心:拜登政府表示,將致力於在2050年之前,利用太陽能生產全國近一半的用電量。這可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但需對電網進行大規模升級。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business/energy-environment/biden-solar-energy-climate-change.html
*【颶風艾達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死亡人數增加了 11 人,其中許多與停電有關】
週三,路易斯安那州颶風艾達造成的死亡人數上升到26人,州政府官員表示,紐奧爾良又有11人死亡,但是與停電有關。根據該州衛生部門的資料,這11名受害者的年齡從24歲到79歲不等,其中9人死於“長時間停電時過熱”,2人死於一氧化碳中毒。雖然4級颶風的強風很快從路易斯安那州吹過,但其影響依然存在。據電力公司Entergy稱,這場風暴摧毀了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的重要輸電線路,摧毀了數萬根電線杆。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8/us/climate-change
*【熱帶風暴Mindy在墨西哥灣形成】
熱帶風暴Mindy週三晚上襲擊了佛羅里達州的狹長地帶,幾小時後它在墨西哥灣形成,成為2021年大西洋颶風季節的第13個命名風暴。根據國家氣象局的資料,Mindy登陸在佛羅里達州聖文森特島,距離達拉哈西西南約100英里。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tropical-storm-mindy-hurricane.html
*【塔利班鎮壓持不同政見者,新領導人面臨層出不窮的挑戰】
塔利班繼續殘酷鎮壓反對其統治的示威活動,新政府面臨著不斷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緊張局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taliban-protests-pakistan.html
*【阿富汗人逃往巴基斯坦,但前途未卜】
巴基斯坦當局正在擔憂難民湧入邊境,據估計多達 700,000的難民,至少要花費22億美元的經費,來處理設立營地以及追蹤和供給食物等問題。新增加的難民將給巴基斯坦領導人帶來政治問題,該國已經是世界上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人權組織稱,員警和許多公民,將他們視為罪犯或潛在的恐怖分子,地區和民族領導人已經告訴政府將他們拒之門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pakistan-afghanistan-refugees.html
*【拜登總統將制定新計畫,推動廣泛的疫苗接種授權】
拜登總統預計詳細說明他的政府計畫,向私營企業、聯邦機構和學校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制定更嚴格的疫苗接種規定和檢測政策,因為Delta變異病毒繼續在美國蔓延,自1月底以來,該國日均案件量首次超過15萬起,嚴重受災地區的醫院人滿為患,每天約有1500人死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us/politics/biden-vaccine-mandate-speech.html
*【觀點:中國是時候改變“零容忍”防疫政策了】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時報撰文寫道,Delta的傳播凸顯出零容忍做法的收益遞減,甚至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更符合中國利益的戰略是專注於預防重症和死亡,並接種高效疫苗。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8/china-covid-pandemic-delta/
*【香港警方逮捕維園守夜活動組織團體負責人】
警方要求獲得支聯會自“六四”期間成立以來的所有資金來源和成員資訊,以調查其是否與外國勢力勾結,違反國安法。拒絕提供資訊後,該團體至少四名成員被捕。香港支聯會每年都在港島的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守夜活動,紀念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事件中遇難的人。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908/hong-kong-tiananmen-square-vigil/
*【2015年巴黎恐襲案開庭,20名男子受審】
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被認為是唯一未在襲擊事件中死亡的襲擊者,他在庭上將自己稱為一名“伊斯蘭國戰士”。庭審預計將持續九個月的時間,超過300名律師和近1800名原告參與其中。2015年,10名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採用槍擊和自殺式炸彈襲擊巴黎市中心,造成130人死亡,近500人受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europe/paris-terror-attacks-trial.html
*【印尼首都雅加達一監獄發生火災,造成至少41人死亡】
當局稱,所有死者均為囚犯,其中40人“當場”死亡,另有73人受輕傷,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這場事故突顯了該國過度擁擠的監獄系統面臨的問題,該系統已在疫情中受到衝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indonesia-prison-fire.html
香港孕婦死亡率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誰的命更有價值? #經濟學看誰先打疫苗〕
各個工會爭取被列入優先接種、有錢的人可以飛去美國打疫苗,你也在想「我什麼時候能等到疫苗」嗎?
接續著上週,八百想繼續討論的是,到底經濟學家怎麼看「疫苗施打順序」?
▌首先,經濟與公衛的考量不同
既然政府管制了疫苗市場、疫苗數量又有限,誰應該先施打疫苗就成了一大難題。
公衛學家透過模型推算來控制疫情、拯救生命。
而之前提到過,以經濟學來說,政策要能極大化社會福祉(請看 #疫苗管制必要嗎),必須考量疫苗保護力與阻止傳播力之間的效益差別,代表著公衛角度的最優解,不一定等於經濟角度的最優解。
且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由於各國的人口結構、文化、經濟命脈不同,所以選擇與優先排序也會不同。
在疫苗分配上,或許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能有所貢獻,尤其考量到疫苗與呼吸器不同。
(疫苗分配不是選擇救誰的性命,即使還沒辦法馬上打疫苗的人,也可以繼續居家防疫,且居家快篩的擴大使用也能降低 R 值。)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有些「群體」應該優先施打疫苗?
▌ 風險工作者與長照機構
一般來說,醫事與工作人員以及長照機構的照護者與居民都會在優先順序上,美國部分州更將最優先接種對象限制在「從事新冠相關醫療照護」的人員。
一來,讓這兩群體施打都能協助保證防疫量能穩定、尤其第一線防疫人員創造醫療量能,進而增進社會效益。
在台灣,長照機構住民與照護者排在第 3 順位序;然而,以英國與紐約州為例,因為療養機關多、且群聚感染率與死亡率極高,長照機構人員與住民都是第一順位施打對象。
二來,英國預防接種委員會(JCVI)則強調醫療人員應該優先施打、因為此工作讓他們個人高度暴露在染疫的風險中。
然而,若純粹以此說法,考量就成了「職業風險」 — 醫療人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思考其他與醫療量能無關,卻也有高染疫風險的職業別(如超市店員等)也該優先施打嗎?
如果以美國為例,其一大困境就是近 8 成的人口按定義都是重點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而加州就將超市、餐飲與農業相關勞工都列在第二順位。
▌ 長者該比勞動人口先打疫苗嗎?
另外一個經常被討論的焦點,是長者是否應該優先打疫苗。
我們假設一個簡化的情境:長者跟勞動人口其中一個群體在 7 月前能接種疫苗、另一個群體必須等到 12 月。
而疫苗並非此時防疫的唯一解,居家隔離與居家快篩普及都能有效降低 R 值。
在此情況下,問題並非「誰應該得到疫苗」而是「誰應該先得到能讓他安全地外出、而不需要繼續居家隔離防疫的物資?」
以公衛而言,讓長者優先施打的出發點是保護最脆弱的族群。
倫理考量外,支持長者先打疫苗也可維持醫療量能,減少重症造成的醫療體系負擔,讓醫療體系能支撐到 12 月。
然而, John Cochrane 等經濟學家則指出許多勞動人口應該先得到疫苗。以成本效益分析來說,包含兩個主要層面。
📌 首先是經濟層面:這些人口是否無法遠距工作?這些產業能間接創造多少工作(就業乘數效應)?
台灣的中小企業數位化程度不足、而 30-50 歲的人口又是主力消費族群,要能恢復經濟與人民的生活品質,讓青壯年人口能盡快回去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以南韓為例,雖然早已展開年邁人口的施打,但近期疾病管理廳(KDCA)官員也表示在考慮讓晶片等關鍵產業員工優先施打新型疫苗,以避免生產遭受疫情衝擊。
📌 其次則是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勞動模式是否需要與許多人接觸?
根據香港與以色列的實證研究,新冠的傳染鏈符合帕雷托法則(又譯 80/20 法則),約 10-20% 的受感染者導致了 80% 的傳播感染個案。
這顯示了減少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的必要性,也有模型顯示先施打重點工作者可以更快降低確診數。
若想維持經濟,勞工就必須出門上班、搭乘大眾運輸、跑外送與物流、甚至在餐廳駐唱,但其中某些勞動模式可能有超級傳播的風險。
相較之下,已經退休的長者沒有必要外出原因、進行居家隔離的成本較低,把疫苗先給勞動人口的分配就可能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
以印尼為例,因為其人口結構年輕又對勞力密集產業高度依賴,就優先讓勞動人口施打疫苗。
美國許多州讓部分產業的勞工優先施打也有同樣的出發點。
▌ 能妥善排序基於「保護」的優先順序嗎?
如果台灣採用公衛的考量要優先保護最脆弱的族群,那除了年長者外,是否有其他高重症率的人口也該優先施打?
美國 CDC 就公告具特定狀況的人有高重症風險,其中包含:糖尿病、癌症、氣喘、HIV、過重(BMI>25)、懷孕、吸菸、藥物濫用失常等數項。
帶有這些症狀的人,許多甚至是每日必須外出上班的勞動人口。
這成為美國各州在規劃優先順序時的參照標準,比如慢性病患者都會出現在優先施打名單裡,而麻州甚至細分到「帶有至少 2 個以上症狀的年長者」才是最優先者。
基於衛福部 6/20 的順序修改,除了孕婦被新加入第 6 順位外,其他 64 歲下的高風險疾病患者是被安排在第 9 順位。
然而,資源的稀缺性代表如慢性病等標準的訂定都可能給人動機造假來插隊打疫苗。
當管制必須考量這些問題,標準就容易限制在可觀察訊息(如年齡),直接影響到分配疫苗的配置效率。
另外,因為資源不對等,研究發現如街友、低教育程度與中低收入戶(教育程度/薪資水平與健康狀況/平均壽命有正相關)等族群也有較高的重症機率與傳染力。
另外,因為資源不對等,研究發現如街友、低教育程度與中低收入戶(教育程度/薪資水平與健康狀況/平均壽命有正相關)等族群也有較高的重症機率與傳染力。
▌ 小結
以上我們討論了經濟學對政府規範施打順序的觀點,學者們也以模型來驗證。
政府管制分配其實難以辨認最適合先打的人,標準模糊、關說等也都會造成資源錯配。
優先順序的研擬已經成實證研究的命題,所幸各國的選擇不同,未來我們才能比較哪一套更好!
香港孕婦死亡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給科興蒙上污名?】
科興疫苗由引入香港到今,一直引起很多討論。先有因欠缺第三期醫學報告而曾被香港專家阻攔,要政府豁免開通去引入。到最近幾宗接種該疫苗後有副作用及死亡事故發生,又令到港人人心惶惶取消注射。疫苗滯銷,究竟是誰令科興蒙上污名?
老實說,該疫苗在內地的副作用及死亡率一直偏低,是因為內地政府只開放給18-59歲人士接種,接種禁忌亦寫明,18歲以下及60歲以上、孕婦及嚴重慢性病患者均不屬接種範圍。亦有十分之詳盡的健康指引去提醒接種人士,接種門檻可謂非常之高,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國內防疫中心提示接種科興疫苗的要求 :
1. 惡性腫瘤病者不予接種。
2. 有基礎疾病時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藥物控制不好的,不予接種。
3. 精神類疾病者如抑鬱症不予接種。
4. 家族遺傳性疾病如白化病,不予接種。
5. 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不予接種。
6. 做過心臟手術時如心臟搭橋,不予接種。
7. 大手術後恢復期,不予接種。
8. 近三個月內使用過血液制品和免疫抑制者,不予接種。
9. 服用優甲樂的人,不予接種。
10. 懷孕期婦女三到六個月,不予接種。
11.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不予接種。
12. 有中重度貧血者,不予接種。
13. 三個月內服用過抗病毒藥物抗過敏藥,抗生素的必須停藥,症狀消失,一到二週後方可接種。
14. 乙肝和幽門螺旋杆菌抗病毒期間不予接種。
15. 高血壓控制穩定140/90以下才接種。
16. 流感禁忌的本苗都禁忌接種。
17. 接種流感疫苗至9隔14天後才可接種。
看完後,你是否覺得非常清晰細仔令人更加安心?但香港,卻一直只簡單地列出幾點而已。當你接種疫苗前,只問你幾句是否有長期病患?是否有血壓高?便直接注射。全靠市民自動申報,請問你覺得可信性有多大?香港政府還要效法英國高齡人士優先注射,不跟隨內地及澳門做法暫不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請問這樣「大膽」進取的做法是否其中一個做成大家對科興失去信心的原因?明白60歲以上人士絕對是新冠病毒的高危人士極急需疫苗幫助,但此歲數亦往往是注射疫苗後出現死亡事故的高風險類別。當大家見到有注射後的死亡事故發生,就算證明不關疫苗問題,也會令大眾對疫苗猶豫吧。既然如此,政府為什麼不一早跟內地一樣先讓59歲以下人士注射去做增加市民信心?就算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可否先把其病歷報告清楚核實?結果人人申報沒有長期病患但死亡人士往往也有心血管、糖尿病等毛病等⋯這樣無奈地增加了疑似注射後死亡個案,又怎會令市民感到安心?
現在有人批評政府高官及議員當時「特事特辦」去引入科興是錯,幾單死亡事故證明當初專家決定等待第三期報告是對的。但什麼專家當初不提醒政府應跟足國內防疫中心指引做法去處理?自設寛鬆門檻還給60歲以上人士優先接種令副作用反應個案增加去嚇怕市民?這是否給個「氹」政府踩?好讓現在公眾對科興疫苗信心動搖便走出來「攞彩」證明自己是對的嗎?明明疫苗是用來救人,但卻利用作攪政治對抗?我真的希望這只是陰謀論並不是事實。
到3月15日香港才有一份比較詳盡一點的接種指引,說明患有橫貫性脊髓炎及脫髓鞘疾病等、有嚴重長期病而病情不受控、對新冠或其他滅活疫苗有過敏反應或出現血管性水腫及呼吸困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均不宜接種。而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血脂問題出現異常情況、最近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嚴重長期病患者、有急性或不穩定疾病仍需接受治療人士、或要透過治療控制病情的部分人士⋯應推遲接種疫苗3-6個月直至病情穩定。這個有點遲的指引,總算比起之前好一點,但門檻還是比內地寛鬆多。你看內地連曾經服用抗生素也建議推遲兩星期才注射是多麼謹慎!
其實復必泰Biotech本身注射年齡限制是16-85歲,為什麼香港專家不選用它去給高齡群組優先使用?卻硬推國內未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注射的科興,最後背上污名是否靠害?若長者是因接種Biotech死亡,那大家便不會有藉口去踩國產疫苗。
科興公布全球累計已接種4400萬劑,已知的接種後死亡案例有60宗(包括香港7宗)。但其實其他疫苗均也有死亡案例!單看沒有中國疫苗的美國也有1170人注射後死亡、韓國也有16人接種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後死亡、挪威也有33名長者打Biotech後死亡⋯ 為什麼大家卻只用科興去大造文章?如果如專家所指第三期報告的重要性,那復必泰biotech和阿斯利康也具有第三期報告,為什麼世界各地還是有這麼多關於他們的死亡個案?「阿斯利康」最近更因有2名年輕挪威醫療人員死亡而被多國急剎停止使用!
香港政府一直因沒有報告而不肯引入「國藥」,而引入的科興、復必泰Biotech及阿斯利康又看上不太靠譜。我一早已寫過篇「疫苗,你敢打嗎?」的文章,曾推斷過香港政府將為疫苗滯銷而孭鑊,現在果然不出所料。其實只要政府及專家處理好一點,絕對是可以令市民增加信心。香港每日有140人死亡,而因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及糖尿病死亡的平均人數分別達10.2人、8.1人及1.4人,所以有病患者接種過疫苗後死亡又有何奇?但若可以對接種科興者門檻跟足內地指引般設高一點、便可減低副作用風險。其實香港已有超過十萬人接種科興,當中更不乏高齡人士,但事故卻只有幾宗。接種者只要詳細參考以上的國家防疫中心指引內容後才去注射,便絕對可以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文 :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