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下北澤與倒店潮】
今年這波疫情以來,各大產業都受創嚴重,特別是餐飲業,就算目前在相關防疫指引下已經逐步開放內用,但看來短時間內仍難恢復榮景。特別是之前一些覺得不錯的好店黯然收攤,真的令人唏噓。
不過,關店的原因本來就有很多,這個就讓主修企管的希沙良來為大家列舉一下,有時候是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像是夕陽産業無力回天只有蕭條,不過反之也可能是新興産業受制於過時的法令而難以伸展;有時候是內部經營者本身的關係,連有些乍看之下經營得很不錯的外商,都可能因為本國母公司出了些狀況而撤離…。
店面所在商圈的轉移當然也可能會有影響,例如原本地區性的舊商圈可能會因為鄰近有捷運站開設以致新的商圈興起而沒落;大型商圈也可能因為不同的條件和興替,像是台北逐漸往東發展而興起的東區,當更新的信義區在獎促之下大為繁盛的時候,就自然因此而走下坡。
天母和希沙良家附近的師大商圈則有著不同的理由,主要是受到居民自決的影響。一開始或許是因為在地居住者對於環境的要求,希望減少可能引起油煙的餐飲行業,在抗議和援引法規之下,不少已經立足一段時間的餐廳若難以改善也只得出走(希沙良可絕對沒有說背後有什麼力量在運作喔!)。只是如果逛街時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吃點東西喝點飲料歇歇腿,說實話確實很難持久。
當年的天母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外銷成衣,也或許對生活有一定水準的階級來說,於代步工具和家管的協助下,在意環境的安寧可能更大於方便性;相較之下,同樣不少外國人聚居的師大商圈則在好不容易發展出了異國美食這一塊之後,其餘的購物環境雖然足以支撐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在多樣性上就有所不足。想想看如果只是要買便宜韓貨的話,那不如坐個捷運去五分埔或網購更便宜。
之前講到後來搬到大稻埕重新開業,後來在疫情下仍然決定收攤的孔雀和鹹花生,應該就是受了當地居民運動的影響才搬遷,而像是不少六年級朋友學生時代也很常混的中西美食(大學時真的超愛跑到這裡喝奶昔的啊!),還有希沙良以前也曾經撰文介紹過,由精品服飾店女主理人pai所跨業開設,帶有一如東京下北澤那般,混雜著異國風情和日式趣味的點點食堂(當年裡頭可是滿滿的奈良美智作品呢!),在這波疫情之前就已經黯然收攤…
這幾年,希沙良鮮少踏足這處離家頗近,就只在古亭站另一頭的師大商圈,一方面或許是非此不可的特色不再,另一方面大概就真的是再也找不回當年那些充滿酸甜苦澀的回憶啊!
※照片以點點食堂為主,部分翻拍希沙良為共同作者的《來頓美味的BRUNCH吧!》(La Vie/麥浩斯)一書。@希沙良的部屋。 #台北 #某處
-_
點點食堂更多詳情請參考➡️bit.ly/kisara_01467
來頓美味的BRUNCH吧!更多詳情請參考➡️bit.ly/kisara_00990
更多IG限定獨家請發落➡️bit.ly/kisaraig
-
#希沙良的部屋 #中西美食 #點點食堂 #異國美食 #文青咖啡店 #來頓美味的BRUNCH吧!#師大 #天母 #東區 #商圈研究 #倒店潮
#エスニック料理 #カフェ #ハンバーガー #ミルクシェーク #下北沢風食堂 #インスタ映え #ビジネス地区 #地元研究
#GrandmaNittisKitchen #DOTdot #ethnicfood #hamburger #cafe #taipei #taiwan #kisara #fallow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桃李SQHOO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李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urisqhool/ 桃李官網:http://www.tourisqhool.com/news.php 《影片快速導覽》 【基本問題】 00:19目前從事的工作為何? 00:53為什麼會想要去日本? 01:25為什麼會選擇桃李?...
餐飲業 算 什麼 行業 別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我公開提到議會爭取議員、助理優先打疫苗的事情,引發一些討論。
有些其他議員的助理,私底下罵我罵得很難聽。
我覺得這件事的道理,值得再說得更清楚。
百工百業都有苦衷,各行各業都覺得自己應該先打疫苗。好心肝診所也有爭取志工先打疫苗的理由。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政治工作就是資源分配的工作,有權力的人,更應該遵守中央政府專業判斷的疫苗施打順序。
民代和助理先打疫苗的要求,蔡炳坤和黃珊珊跟中央提過兩次,但中央都沒有同意。
這代表依照目前的專業判斷,議員和助理並不是有特別優先需求的族群。
有些人說「議員和助理為了做服務,必須接觸很多人,應該先打疫苗」。
我認為,這個說法忽略了一個大重點:
只要議員願意採取適當防疫措施,議員助理的工作染疫風險,就可以降到比多數餐飲業、服務業更低。
以我自己為例,為了保護我的員工,我很早就採取下列措施:
▶️今年1月,補助全體員工投保防疫保險
▶️從5/12起,停止所有跑攤,婉謝參與婚喪喜慶活動
▶️政府開放自費疫苗時,鼓勵助理預約自費施打,我全額補助費用
▶️全面採取分組上班
▶️沒有自行開車或騎車的同仁,上下班一律搭預約車隊的計程車,車資我全額補助。
▶️陳情聯繫全面改以電話或網路服務,訪客全部採取預約實名制
▶️非緊急協調會、會勘全部延期
▶️進出辦公室消毒雙手,公用桌面、門把、電話定期消毒
▶️不使用議會公用飲水機,免費供應瓶裝水
實施二個多月以來,我的助理行程減到最少,只有送物資才會外出,但每個點也不多做停留。
這些防疫措施,雖然不能說完美,但真的讓助理接觸到的人數大幅下降,遠少於服務業、零售業、餐飲業、旅宿業的工作者。
整個結算下來,在這兩個多月之間,團隊內接觸到最多人的,其實是幾乎每天外出工作的我本人(我也還沒打疫苗)。
而我發文的同時,也是希望我的選民諒解,在我的助理還沒打到疫苗之前,我們會盡量減少和選民面對面接觸。
既然議員可以幫員工降低風險,為什麼有些助理還是要每天在外面跑來跑去,接觸一大堆人?
答案很簡單:減少活動就會減少選票。
停止兩個多月的活動,對選票很傷啊!
馬上就會有奇怪的傳言說「這個議員很懶惰、不服務、沒來關心、沒看到人」(不用問我怎麼知道,有人在講我都有在聽)
助理們之所以會「接觸很多人,染疫風險比別人高」,根本原因是議員們想要爭取選票,所以要求助理做了許多「非屬議員法定職權」的事情。
如果這樣可以先打疫苗,請問哪個行業不需要先打疫苗?
各行各業都有苦衷,只要議員放下選票考量,助理每天接觸到的人,不見得特別多。
因此,用「會接觸到很多人」為由,要求讓議員和助理優先打疫苗,這樣的邏輯,讓我非常不安。
為了減少民代和助理的染疫風險,中央已經一再呼籲民代不跑攤。
7/2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又再次宣布「請各級機關行政首長、公務人員、民意代表一起配合不參加公祭跟普渡,作為防疫表率。」
如果議員為了要展現勤政愛民的形象,要求助理天天外出接觸人,提高染疫風險,再運用職權要求讓自己和助理先打疫苗,我認為這樣做是有問題的。
保護助理的做法,應該是民代要採取防疫措施,盡量減少助理接觸人的機會。
風險更高、接觸更多人的族群,醫護同住家屬、餐飲業櫃檯接待、健身運動教練⋯⋯等,都還沒有專案。
傳統市場攤商、超商店員、臺鐵高鐵員工、補教業⋯⋯等,列入專案卻疫苗不足,還沒打到疫苗。
目前專家認定我們的風險沒有比別人高。當我們爭取站到隊伍前面時,該先想想,排在我們後面的人,是不是比我們更需要疫苗?
想先打疫苗是人性,每個人都有理由,參加造冊的人,我可以理解。
但我並不是片面要求我的助理犧牲,而是我先犧牲自己的選票需求,為我的團隊制定防疫措施降低風險。
我也跟團隊清楚說明,如果中央的專家認同民代和助理應該先打疫苗,那當然配合施打。
如果是助理的工會向中央爭取,我也完全尊重勞工自主的陳情遊說。
但若規劃疫苗施打的專家認為沒有需要先打,那我願意犧牲選票,換來我員工的健康保障,同時維持政府的疫苗施打順序。
這是我的價值選擇。
做出不同的選擇,有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有不同的價值排序。
我不參加造冊,也是經歷一番思考,也會擔心我的員工無法認同。
而我覺得很幸運的是,一同工作的夥伴能共享利他的價值觀,共同支持這樣的判斷。
我想讓團隊的夥伴感受到,為了抽象的價值信念,克服內心的恐懼和渴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是政治工作者的職人精神。
法律規定該有的,我絕不虧待我的團隊;沒輪到我們的,我們不運用職權施壓。
這是我的小小堅持,或許有人覺得很天真,但我很高興現在的夥伴都能一起認同這樣的價值觀。
餐飲業 算 什麼 行業 別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60例本土、3例死亡,未來將訂餐廳與夜市指引再考慮「微解封」;Delta變異株傳染力高,外國入境者一律隔離並普篩;北農群聚累計89例確診,包含攤商與批發商】
台灣今(28)日新增6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3例死亡,單日確診人數創下兩週以來新低,死亡人數更是自5月23日以來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確診人數少與週末假日採檢人數少有關,但可以確定病例趨勢是持續往下走,有確診個案的縣市也比較少,這都是好現象,但人流增加是隱憂,提醒民眾沒特別的事不要外出、快去快回;他也透露,未來兩週到7月12日仍是三級警戒期間,要先做好市場、夜市與餐廳的指引才會考慮「微解封」。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提出新加坡研究表示,印度變異株(Delta)與英國變異株(Alpha)傳染性更強,其中發現Delta印度變異株傳播率為12%,比Alpha的8.6%高;因此從昨(27)日零時起,國外入境者一律集中隔離,並於隔離期滿再篩檢一次PCR,等於是入境普篩;此外,從巴西、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等高風險七國入境者,一律先做PCR篩檢,並入住集中檢疫所。
北農群聚案,指揮中心則是公布確診者的詳細資訊,合計從5月14日至今,已經累積89例,同在萬華、以家禽批發為主的環南市場則已累計53例。台北市則是公布,合計五大批發市場已經造冊13,590名,最慢週三就會全數打完疫苗,並在週四與週五兩天再做一次全面PCR篩檢,由台北榮總、亞東醫院與北市聯合醫院負責。
■新增60例本土與3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增60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3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60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2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2例、桃園市2例,基隆市、南投縣及彰化縣各1例;其中32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25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3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3日至6月22日,確診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24日,死亡日介於6月25日至6月26日。
陳時中表示,疫情逐漸趨緩,收到不少希望餐飲業可以解封的聲音,但脫下口罩的行為有高風險的可能,因此未來兩週時間,將會針對市場、餐廳與夜市訂定清楚的指引,該怎麼做好防疫等等,才會「微解封」;另外也會參考WHO關於三級強度下降後的指標,並與專家討論,做好準備工作會比解封更重要。
■嚴防Delta印度變異株,入境全面普篩
日前指揮中心已經宣佈為了因應傳播力更強的Delta變異株,入境全面實施普篩,今日陳時中又再次說明一次做法,自國外入境一律集中檢疫,來自巴西、印度等七國入境者則是強制進入集中檢疫所,其餘國家則是自費入住防疫旅館,全數不得居家檢疫。
高風險七國入境者進入集中檢疫所隔離以前,即使持有PCR陰性報告,依舊要再做一次PCR篩檢,檢疫期滿後,所有檢疫者都要做PCR篩檢。陳時中強調,去年就有針對高風險國家做入境PCR篩檢,目前統計94%入境者都持有陰性報告,沒有持有者也會立即安排採檢。
至於從秘魯返國的屏東祖孫Delta變異株群聚案,指揮中心統計有12人確診,已經匡列居家隔離共178人,包括兩人住在新北,其中1位是確診者與其有工作接觸,另1位是秘魯返國祖孫搭乘的防疫計程車司機,PCR結果都是陰性。至於外界關心目前的匡列對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祖孫兩人是6月6日至國外轉機回台,6月11日發病,推算前3天是傳染期,同機者由於已經超過傳染期,只安排前後兩排的乘客採檢,此外機組員都是外籍航空,已經不在國內所以沒有匡列。
昨天屏東新增確診的案14734疫調,指揮中心表示,檢體今天已經送到昆陽實驗室,2天內做完基因定序,就可以釐清是否與秘魯返國的祖孫群聚案有關。陳時中表示,該名確診者要去枋寮醫院開刀,住院前採檢陽性確診,該醫院已暫停門診進行清消,並匡列214人入住集中檢疫所並採檢中。
此外,另有2名台北親人南下探病是否會成為防疫破口?陳時中說:「不會,因為PCR陰性不具傳播力,但不能保證兩人不會轉陽。」目前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已經採檢1,500人皆為陰性,今日又新增枋寮社區篩檢站,希望透過廣篩的方式儘速找出感染源並阻斷傳播鏈。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是以新加坡與英國的研究,分析印度變異株(Delta)與英國變異株(Alpha)的差別,新加坡的學者針對個案的症狀表現統計,感染症狀沒有太大的差別,皆為發燒、咳嗽等;但可以確定的是,Delta的家戶傳播率為12%,比Alpha的8.6%高,而疫苗要接種完兩劑後,對輕症的保護力才會比較好。至於對住院重症保護力,施打第一劑有超過7成的保護力,打完第二劑後更有86%至96%的保護力,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完整接種疫苗。
■北農找出攤商與批發商確診者,累計已達89例
今天指揮中心首次公布北農確診者詳細資訊,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一市)從5月14日至今,累計了68例,其中攤商32人,批發商/供應商18人,合計比例高達7成;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二市)則有21例,其中18例是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一市在5月爆發疫情時,只針對內部員工篩檢,因此5月確診者大多都是北農員工,以及部分有向北農申請承銷人資格的攤商,6月後一市確診者數量大幅上升,但多半是攤商和批發商確診,尤其6月22日台北市政府在一市附近設快篩站,並要求進出果菜市場都要持快篩陰性證明,許多先前從未篩檢過的批發商和攤商,才被納入防疫網絡。總計6月22日至今,一市共增加了22例確診,其中10人是批發商,7人是攤商。
《報導者》曾在「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報導中指出,許多在市場內工作的人員表示,5月中即聽說有攤商確診,北農卻沒有掌握名單,今日從指揮中心的數據可以發現,許多確診者包括了攤商和批發商,人員流動複雜,可能是菜市場攤販、餐廳業者來北農批貨,北農沒有掌握人數、沒有造冊,也沒辦法優先打疫苗,但他們會在菜市場賣菜、餐廳進出,和消費者接觸,形成防疫一大漏洞。
陳時中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坦言,無法掌握這些外圍攤商和批發商的人數,只能鼓勵篩檢;今天再有媒體提問,是否仿照其他行業,要求菜市場攤販定期篩檢?陳時中回應,主要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大規模篩檢找出潛藏個案,另一個則是疫調與匡列切斷傳播鏈,而北市的鼓勵施打疫苗也是好的辦法,但北農認定感染源是來自萬華是言之過早,還需很多的證據,才能確定誰是第一個發病。
■高端國產疫苗審查延後,審查過程仍不考慮公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日為止,已經累計接種1,926,973人次,AZ接種1,808,180人次,莫德納接種118,793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約8.04%。陳時中說明擴大施打的原則,以工作上可能接觸到病毒的優先,其次是致死率高的人,其他是民生相關,這部分爭議會比較大,因此目前的做法不會等到優先施打族群打到不想打為止,而是一段時間後就逐步往下開放,讓想打的疫苗的人都有機會可以打得到,一旦優先族群開放到一個程度後,就會開放全部的人。
至於在6月10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的高端疫苗,原本7月初將進行緊急授權的審查,傳出因資料不齊,被要求補件而延後到7月底,今天陳時中也在記者會表示,因食藥署審查非常嚴謹,才會要求廠商補件,他指出什麼時候才審,則要看補件的速度,才會決定審查的進度。
《報導者》在昨天獨家報導國產疫苗合約內容與專家委員有利益衝突爭議,未來審查時是否會循美國FDA公開審查的方式,對此陳時中回應指出,是否要公開審查過程,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目前還是希望專家可以有自由辯論的空間,還沒有準備要採直播方式對外公開過程。
(文/嚴文廷、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蘇威銘、吳家昇、余志偉、郭芷瑄)
#延伸閱讀
【國產疫苗二期期中報告出爐後兩大難題:專家委員利益衝突爭議、交貨期程排到年底】https://bit.ly/3dgKAUD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北農 #PCR #Delta變異株 #入境普篩 #高端 #國產疫苗
餐飲業 算 什麼 行業 別 在 桃李SQHOO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桃李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urisqhool/
桃李官網:http://www.tourisqhool.com/news.php
《影片快速導覽》
【基本問題】
00:19目前從事的工作為何?
00:53為什麼會想要去日本?
01:25為什麼會選擇桃李?
02:13前往桃李之前的期待為何?
02:35到桃李之後的第一印象為何?
03:21在大阪待了三個月,對大阪的印象覺得如何?
【生活相關心得】
04:13對於桃李周遭的生活機能覺得如何?
05:26對於桃李所提供的硬體設施覺得如何?
06:31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生活費高出台灣許多,你有什麼看法?
08:20在日本生活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09:50都怎麼規劃下課與放假時間?
【課程相關心得】
11:16對於老師採用全日文的方式授課實際上覺得如何?
13:16對於桃李超小班制的感想為何?
16:06桃李哪個課程單元讓你印象深刻?
17:19在日本學日文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19:29三個月下來覺得自己進步最多是哪一部分?
21:06聊聊你對安永老師授課的感想?
【整體綜合心得】
23:09對於桃李一站式學住合一的規劃覺得如何?
26:20對於桃李所提供的服務覺得如何?
27:20整體來說三個月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30:37如果有機會還會想再待三個月嗎?
30:55對於之後要來的學員有什麼建議嗎?
我們其實一直以來都要傳達一個概念「桃李,是屬於大人的日本留學。」
因為很多人自從脫離學生生涯之後,時間就再也不是自己的。
我們有更多現實要去面對,有更多壓力要去承擔,關於那些不能說「不」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為此,追逐夢想或是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情又是何其困難,為了讓大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益與滿足,也催生了桃李的發展,就在2014年年底開始。
跟針對要升學導向,以18-22歲為主的語言學校不同(註1),桃李的學員或許95%以上都是來自社會上 #各行各業 的人們(註2),每當我們碰到一個新的領域的學員,其實都是一個可以彼此提升而且學習的機會,這在一般情況是很難遇到的(註3)。
而今天分享的黃老師,在私立國中擔任國文教師,是一位非常熱心且開朗的老師,幽默感十足,在日本期間也時常會幫助同學以及進行深度的語言學習交流,與安永老師的互動也是相當頻繁,為班上注入很多活力,除此之外,黃老師還是一位非常會精打細算的高手XD,之前還很熱心的幫桃李製作了一份比較表(註4),如果正有留學計畫的粉絲,也不妨看一下黃老師的訪談以及她所製作的表格,多多比較參考囉!
#大人の留学
#桃李學員訪談
#國文教師
#TOURICHANNEL
註1:語言學校一般以升學導向為主,例如要唸日本大學的外國人,可能高中畢業去就讀(約18歲),或是要念日本研究所/專門學校的人(約22歲),就會是大學畢業左右去就讀,平均年齡層大概介於18-22歲,而對於已經出社會開始工作,卻又想要到日本進修的人,往往都會有「擔心同學太年輕,而自己年紀太大」所以造成代溝或是無話可聊的疑慮,而裹足不前。
註2:桃李的學員95%以上都是已經出社會的人,且大多來自不同的產業,包含醫護人員、貿易業、教育業、餐飲業、飯店、醫美、職業軍人、公務人員、警消、花藝師、媒體業、保險業、會計工作...等等,平均年齡層介於25-45之間, 年紀最小約18歲,年紀最長約55歲。
註3:一般來說,除了從事業務相關工作或是自營業的人,大多數的工作者能碰到的領域大多都是相同領域的人,或是朋友圈或是家人恰巧有其他行業的人,才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工作資訊,而桃李的學員是恰巧來自各行各業,在每一個班級當中,大家的工作往往都會不太相同,這也提供了一個學習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話題與交流,透過了解同學彼此的工作內容與專門,也可以更了解不同產業的訊息,促進不同密面向的思考。
註4:由於黃老師是精打細算的高手,在留學前就有做過非常充分的功課與比較,如果有相關疑問的建議可以拜讀一下黃老師的心得
黃懷霈老師桃李心得(上篇): 方向正確,很想嘗試,就要勇敢去做
http://blog.tourisqhool.com/2016/05/blog-post_70.html
黃懷霈老師桃李心得(下篇): 為何選桃李?因為物超所值!(費用精算篇)
http://blog.tourisqhool.com/2016/05/blog-post_18.html 顯示較少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RPzY5rgNF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