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系列2 《HIV與愛滋病》《同男/女友無套會否出事?》《Fun完之後好擔心?》《Rimming有無風險?》
自上篇性教育文章後,收到不少讀者短訊發問感染HIV的途徑和與伴侶無套的風險,所以文科生決定寫多篇性教育下集
《HIV 感染途徑》
想要感染HIV必須要有傷口,想要感染HIV必須要有傷口,想要感染HIV必須要有傷口
1.《口交》
正如之前所講,口交感染HIV的機會非常低。首先我們口水分泌其實帶有很多酵素和化學物,這些化學物對我們是具有保護性,會殺死HIV病毒,所以口交有無口爆都好,感染風險非常低。
*但有些時候感染風險會增加,例如口內有傷口(刷牙的傷口)、牙周病(牙肉容易發炎和形成傷口)、不同種類的性病(特別是梅毒)
2.《肛交與陰道交》
肛交與陰道交的過程通常都會相對地比較劇烈,所以會容易做成微小的傷口。就算你肉眼見不到傷口並不代表無。所以如果要肛交或陰道交的話請使用安全套。
*冷知識:為減低風險,肛交必須使用水溶性潤滑劑(例如KY),請非常慷慨地使用潤滑劑。因為肛門不像陰部會分泌具潤滑效果的體液,所以在過程中會較易受損。千期別用口水當潤滑劑,更加別用任何油溶性潤滑劑/cream/ointment例如凡士林(油溶性的會溶掉安全套的表面,使其無效)。陰道交亦請適時使用潤滑劑,因為有部分女性的分秘較少,太乾的話一樣會容易受損出血增加風險。
3.《舔肛門rimming》
Rimming的風險非常低,微乎其微。因為與口交一樣,口水分泌物有具保護性。但Rimming伴隨甲型肝炎的風險,所以非常熱愛rimming的同學請向醫生咨詢並注射甲型肝炎疫苗,保護自己。
《綜合冷知識》
如果伴侶雙方都沒有任何性病的話,是完全沒有任何感染風險的。無論你有套無套、一日七次、口爆、中出、內射、同性戀、異性戀、點玩都好,是。沒。有。任。何。風。險。的。
*請帶伴侶去向醫生諮詢並做測試以確保雙方都是沒有風險的(同時請用盡所有方法確保伴侶沒有跟第三方有性接觸)
———————————————
《HIV感染高危地帶》
《Sauna》
Sauna的感染風險高早已被文獻記錄,因為你並不會知道對手是否乾淨。根據文獻,Sauna這個環境下會出現群交、交換伴侶或對手或者跟多個對手進行無套性行為是非常常見。而外國研究發現Sauna的玩家HIV陽性百分比相對高,所以如果好奇的你想去sauna的話,請好好計算風險再做足安全措施。
——-以下為文科生語重心長的個人意見——-
千萬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sauna可以搵到真愛。去得sauna的都是慾火焚身想要quick fun的人,他們並不會替你著想,好好保護自己是你的責任。就算他們看起來是暖男都不一定可信,向BB say no,堅持使用安全套!
《clubbing》
同sauna類似,好多時候clubbing玩得興起又飲了幾杯酒就很容易會出事。所以同樣地,請好好保護自己,如果真的決定要跟陌生人有親密關係的話請使用安全套。
《風險控制措施》
請參考之前的文章。合理地使用PrEP及PEP
———————————————————
——以下為文科生語重心長的個人意見——
須知道在今時今日交友軟件發達、速食的年代,你永遠不會知道與你交手的人到底可不可信。但當你十幾歲開始踏入性生活的年紀,難道你每次交手後都擔心、懷疑對手去到七老八十嗎?你可以擔心得幾多次?
恐懼源於無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當你清楚了解HIV的感染途徑和風險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你就不會日日提心吊膽更加不會歧視HIV感染者。因為你會明白原來HIV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傳播、那麼恐怖。
要完全避免任何風險不是沒可能,但必須建基於一個封閉的關係(closed relationship),你必須確保伴侶雙方都沒有出軌的可能性。今時今日渣男渣女隨處可見,用Tinder出軌約炮易過借火。文科生絕對明白有時候真的會空虛寂莫,想搵人慰藉一下心靈。又或者真的深愛對方想把所有都獻給對方,但請你認清一個事實,愛情其實同性病一樣,只有自己先可以保護自己,知嘛?
文獻link將會稍後補回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確診案例高雄趴趴走?陳麗娜:防疫公開透明,不可粉飾太平 全台疫情嚴峻,高雄防疫是否夠力?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質疑,4月曾有一個到哈薩克洽公,持陰性證明回台卻確診的案例,他是公司上班時都沒戴口罩,高雄市衛生局是否沒掌握?讓他趴趴走,是否會對高雄疫情產生影響?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疫情部分要由中...
風險控制措施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尊重專業,香港價值。
對港島半山般咸道古樹OVT CW/7倒塌事故及移除另外四棵石牆樹事件的看法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港島半山般咸道古樹OVT CW/7倒塌事故,以及八月七日政府移除般咸道石牆上(斜坡編號:11SW-A/R577) 另外四棵石牆樹的事件,對如何保育珍貴的石牆樹和香港歷史,平衡及保障公眾安全,我有以下回應:
以往這些獨特石牆的勘察維修,政府會交由地質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去勘察,安全的話會發出報告說明石牆結構安全,最多會附加一項說明石牆上的樹亦需要檢查。而對於石牆上的石牆樹,政府亦會聘用樹藝師為石牆樹作檢查,樹藝師亦會在檢查完之後會發出報告說明樹木健康及安全,對石牆結構情況亦只會用備註方式記錄,两個專業層面比較少密切互相溝通。但從今次事故,我們可以汲取經驗及改變整個石牆與石牆樹的維修保養系統,建立及強化工程師與樹藝師的互動。
不用多提,大家都知道石牆和石牆樹在香港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為什麼會選擇興建石牆而不建做天然斜度的斜坡?原因很簡單,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所以要建做垂直而堅固的石牆來達至盡用土地的目的,而在石隙縫中長出的石牆樹亦是偶然,但這個巧合在這一百年來反而豐富了附近社區的生命,亦成為香港獨有歷史的一部份,但這亦令到石牆的修葺維護變得非常困難。
今次OVT CW/7倒塌事故,我相信單從工程角度,或是單從樹藝角度來評估,雙方都沒有犯下過失。OVT CW/7的動態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是很好的。以事後的觀察,石牆的損壞只是局部性(局限在OVT CW/7樹根部份),不屬於整幅石牆的結構問題。而OVT CW/7的結構和樹根情況仍然非常良好,樹木健康情況屬於非常良好狀況。國際樹木學會的註冊樹藝師(ISA certified arborist)是具備實際工作資歷及豐富理論訓練的專業人士,每位註冊樹藝師亦需要考核及參加持續進修單元來加強學識及保持專業資格。就今次OVT CW/7的情況來看,註冊樹藝師之前的評估報告指出樹木本身沒有問題是正確的評語。至於石牆詳細地質和結構工程方面,在我這外行人來說覺得沒有問題,不過還是留待這方面專家去詳細解答。
那麼為何樹木OVT CW/7仍然會倒塌?
有一點我需要指出,〝石牆與石牆樹〞已經在這一百年當中互相溶合了在一起,這個獨特的結構亦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和我們的歷史,它們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所以不能將它們分開來看待。所以處理石牆或石牆樹,不可以單純的只交由地質和結構工程師去檢測石牆,然後又由樹藝師分開去檢測樹木。“石牆結合石牆樹的結構” 已變得十分複雜,而且百多年前的石牆設計數據亦不完整,所以令到管理石牆樹的難度更大。
當仔細去觀察,你會發現今次OVT CW/7倒塌事故的環境因素佔了絕大比重包括:
1. 事發前三天内連續下大雨,黃雨警告不斷發出。
2. 三天降雨量超過一百毫米,相信石牆內的水位(water level)亦提高了不少。
3. OVT CW/7生長在一風洞(wind tunnel)位置,強大的風洞效應由山上方向巴丙頓道向正街構成。
4. 事發時陣風風速極大
OVT CW/7本身面積大,像一把大扇,承受的風壓會很大,綜合以上幾點,當改變動態平衡的觸發點受了以上外來極端因素影響下變成失衡,就會產生力距(moment of force)。當環境因素變得極端,這已經超出了〝石牆與石牆樹〞這完整個體可以抵受的範圍,結果就是倒塌,變成了一件遺憾的事。
在此我希望在事故中受傷的市民盡快康復,亦希望大衆市民不要對石牆樹產生過度反應(over-react)。人、石牆、石牆樹、社會是互相不可分割的,今天你再有機會經過般咸道同一位置,你或許會明白我說什麼......石牆沒有了石牆樹,一段我們的歷史以後只可以用圖片去感受!
但人的生命始終是最寶貴,那麽全部的石牆樹都需要被全部移除,還是利用我們的知識、智慧和創造力去解決問題!這值得所有人去深思探討。
我亦是有份參與八月三日聯同樹木辦、路政處於般咸道現場視察四棵餘下的石牆樹的樹木專家小組成員之一。當天的檢測結果是,四棵餘下的石牆樹的整體情況良好,在OVT CW/7倒塌之後政府亦進行了枝條修剪,雖然修剪質量仍未很好(在國際樹木學會的標準只可以說可以接受),整體樹木健康和結構是安全的,樹根的抓著力亦屬良好。我強調樹木專家小組在當天並沒有建議移除該四棵餘下的石牆樹,反而建議當局立即建做堅固的外在支架來提供額外的支撐,同時保護在巴士站候車市民的安全。至於政府方面只說發現新裂痕而需要立即移除該四棵石牆樹去保障公眾安全,我覺得政府所提供的資料並不詳盡,及對當局的倉促決定感到非常遺憾。
我建議應用完善的風險控制管理模式來處理石牆與石牆樹問題,而不是簡單的移除四棵石牆樹就可以。在我來說,作出移除樹木的決定往往是最容易的,亦是最保險,因為之後完全沒有任何風險要面對。但是這絕不是我及其他樹木專家委員的見解,我們作出了保留四棵餘下的石牆樹的建議。其實作出保留的建議遠比移除建議困難。當中我們要考慮市民的安全風險,要考慮有什麼方法去降低樹木可能倒塌的風險,有什麼方法去強化或提供結構支撑,如何實施該風險控制措施而將對市民的影響降到最低等等。
希望大家不要害怕你身邊的樹木,樹木只要適當護養,所帶來的好處是遠超想像。如遇到有懷疑,建議找專業的註冊樹藝師獲取意見。
何建尊
主席 - 國際樹木學會香港分部
發展局樹木管理專家小組非官方成員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一日
風險控制措施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確診案例高雄趴趴走?陳麗娜:防疫公開透明,不可粉飾太平
全台疫情嚴峻,高雄防疫是否夠力?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質疑,4月曾有一個到哈薩克洽公,持陰性證明回台卻確診的案例,他是公司上班時都沒戴口罩,高雄市衛生局是否沒掌握?讓他趴趴走,是否會對高雄疫情產生影響?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疫情部分要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說明。
陳麗娜指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曾公布一個前往哈薩克恰公後回台的案例,他3月底持陰性證明回來,隔離14天後正常上班。在公司內沒戴口罩,4月28日因為又要出國,去做核酸檢測而發現是陽性,公司內匡列了6人,但之後這6人繼續上班也沒戴口罩。她質疑,這是否對高雄疫情產生潛在風險?市府是否以粉飾太平、鴕鳥心態來處理高雄疫情?陳其邁指出,他曾對中央提出建議,疫調要由地方公布,週日中央也宣布適用。而他個人評估,這個個案住院後PCR陰性,CT值33,代表可能是舊感染,可能有病毒的碎片在裡面,疫情指揮中心大概認為傳染風險很低。
陳麗娜強調,以近期小港確診者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足跡在哪,也做了消毒,不過越早知道在哪就越能控制,是否疫調足跡部分被隱匿?可能是由於政府的規定,使得他們不得不隱瞞,明明越早知道確診者在哪就越容易控制,卻讓他們主動隱匿起來?以哈薩克案來說,她知道在高雄,但衛生局卻說人並不在高雄,這應該要讓大家都很清楚。CT值33還是有潛在傳播風險,同事也沒戴口罩,這是對的情況嗎?高雄市政府螺絲是否鬆了?所以她主張,疫調足跡應早上9點就要由地方公布,讓人民知道高雄的情況怎麼樣,不是數字漂亮就是好事。
疫情日趨嚴峻,外送需求大增,陳麗娜也關注外送員的管理問題,若外送員染疫,容易成為破口,她呼籲經發局應要求各業者做好防疫措施。同時,最近民眾採買物資,使得傳統市場人潮大增,但又能如何落實實聯制或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她呼籲經發局要積極管理,推動落實防疫。
風險控制措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開始警戒降為二級,但外界仍擔憂未來是否疫情再起。國內專家認為,如果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能持續落實,估計可以控制,但如果防疫鬆懈,或許疫情就回來了。另外未來民眾除了得接種2劑新冠疫苗外,若自覺時常接觸不特定人,或是從事風險較高的行業,應每週進行居家快篩,才能盡早找出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及早阻斷傳播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709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風險控制措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內疫情三級警戒已經兩個多月,下週將降級,部分行業也可望鬆綁,不過國內專家表示,要控制疫情,民眾需打完2劑疫苗,要有6成5民眾產生保護力,才能達群體免疫,而且開放餐廳內用,除了人數需減少,室內通風換氣措施也很重要,才能減少環境染疫風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58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