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的網紅李武龍20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民黨第二選區立委參選人李武龍,十六日上午在麻豆區成立競選總部,超過五千位鄉親到場支持,高喊「凍蒜」;另現、卸任議員二十七人到場力挺,展現全力求勝的信心。而在披彩帶時,李武龍與牽手郭惠瑛雙雙下跪,由李和順幫兩人披上彩帶,三人眼眶含淚,場面感人,也讓支持者相當感動。 李武龍的父親,前立委李和順表示,...
顧問團團長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老將離去
1935年,已近70歲的賽克特在華工作將近1年,此時他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異地不熟悉的氣候環境,實在感到難以負荷,於是他多次向蔣介石請辭,最終得到批准。離職前,他向蔣介石說:「我以最誠摯的心情,推薦我的副手法肯豪森繼任顧問團團長一職。」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德語: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普魯士貴族家庭出生,早年從德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並且在23歲時隨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不過由於德國部隊出發的晚,等他來到中國其實戰爭早已結束,可他從此對東方的社會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因為他對東方文化的研究,30多歲時他來到日本擔任駐大使武官,使他對中日兩國均有所研究認識。
後來一戰時,法肯豪森在賽克特底下任職,從此成為其倚仗的下屬。而他在一戰後的裁軍潮中,不但留任軍中還逆勢升官,由此可見他的能力。尤其他擔任過步兵學校校長,在訓練部隊及整體規劃上有著扎實的經歷。
之後賽克特來華任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追隨老長官來華協助相關事宜。所以在經歷及能力上,法肯豪森是延續賽克特計畫的不二人選。
老蔣接受了賽克特的建議,並在賽克特回國前派朱家驊轉交一封親筆信(當時蔣介石正在西南地區處理剿共事宜),信中寫道:
「將軍啟程在即,中正不克送行為歉。將軍所擬中國工作計劃書已詳閱過,中正甚贊成。貴將軍回國時請照所擬計劃代籌一切,至中國方面應辦之事,已切令各機關改良照辦,勿念。途中辛勞,務望珍重,並祝健康。」
「委員長還讓我另送將軍一匹白杭綢,作為餞別禮。」
面對餽贈,賽克特卻擺手說道:
「委員長盛情,在下心領了,但請恕在下推辭這厚禮,只因我所做僅是本份而已。他日若我身體好轉,將再度來華效力。」
離別總是傷感的,尤其賽克特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再來華的可能性實在不高。但轉念一想,賽克特心中仍是滿意的,因為自己在退休後依舊能盡展所長,而且他能想像中國軍隊在他的繼任者努力下,必然大有可為!
最後一次望著東方異國之地,賽克特在心裡感嘆:
「我要回家了。」
1935年3月6日,賽克特返國,隔年年底,於柏林逝世。
賽克特死後葬於柏林榮軍公墓,此地是由普魯士一代雄主─腓特烈大帝下命修建,許多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高級軍官皆安葬於此。賽克特逝世的消息傳到中國,國民政府很快在南京舉辦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在典禮中盛讚他的品格為中國軍官團樹立良好的榜樣,至於賽克特的著作─《士兵的思想》,則成為國居將領指定的必備讀物。
而我想到賽克特此人的一生,在一戰時,於前線出謀劃策屢立戰功;在戰間期,扛下重重攔阻及壓力,重建出精銳的德國軍力,以致被尊稱為「德國國防軍之父」;在退役後,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既發揮自身才能又是為祖國爭取更多有好邦交。
看到一個人活得如此淋漓盡致,讓我不禁想對他說:「將軍,我向你致敬。」
圖片為:賽克特墓碑
顧問團團長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賽克特改革─中德合作的巔峰
1933年,一個德國人無法忘記的時刻,這年的1月30日,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正式開啟所謂的「納粹掌權」時代。
很快的,希特勒開始不遵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開始大規模擴軍,這對當時的歐洲,特別是昔日死敵的英法兩國無疑是個充滿壓迫的壞消息,但對當時的中國卻反而是個良機。
由於德國缺少原物料,尤其是當時高科技工業必備的稀土,擴軍的納粹政府必須尋找到穩定的貨源,那猜猜哪一個國家擁有最多的稀土?答案就是中國,而且還非常多(中國的稀土蘊藏量占了全世界的90%)。而且對於正在蓬勃發展的德國國防工業,它們也亟需開闊海外市場,一直與德國合作且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革的中華民國,無疑是個誘人的客戶。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完全不甩凡爾賽條約限制的納粹德國政府,將可以進行更大規模極力度的軍事合作,這無疑是利大於弊的好消息。
於是中德兩國政府簽訂《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顧問團的性質也從最初的民間志願組織,轉變成有國家力量支持的軍事組織。而賽克特正是在此背景下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這代表……他比之前任何一位團長擁有更高的權限以及更豐沛的資源,更何況他就任之前就深獲老蔣信任,而他也懂得如何使用以上所說的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建軍問題上,賽克特反對蔣介石及國軍將領打算整編60~80個師的計畫,他認為「與其打造量多質差的大軍,不如先組建量少質精的精銳」,所以他提出只需先整編6~8師的新軍,之後再擴大規模至18個師(約30萬人)。
這個方案立刻遭到眾多國軍將領反對,其中以宿將─陳誠最為激烈,他認為:「中國那麼大,賽克特組建軍隊規模太少,根本不符合我國國情呀!就算要追求品質,起碼也整編30個師的規模比較洽當吧。」
其實老蔣也覺得賽克特的建軍方案不合己意,所以他順水推舟的將反對意見傳遞給賽克特,結果賽克特只是一句:「如果不按照我的方案,那我寧願辭職回國。」眼看對方態度堅決,老蔣只能批准賽克特的方案。
之後,賽克特奉命組建江南的防禦系統,除了建構出要塞及防線等硬體設施草案,他另外主張:「應當在江南地區鋪設鐵路,一方面這能解決剿共結束後被遣散軍人的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是解決日後作戰時的運輸問題。」
從以上建議可看出,賽克特的眼光不只侷限於戰場,而是將國防與經濟及政治進行高度的結合。而且更厲害的一點,是賽克特後來推薦德國廠商負責鐵路相關事宜,如此就能為母國賺取收益,還能更綁緊中德兩國間的合作利益。一個建議能達到多項收穫,可見賽克特的才智之高。
接下來,賽克特繼續強化中國軍工產業,讓老字號卻殘破不堪的漢陽兵工廠恢復生產量並能生產新式的毛瑟步槍;擴建金陵兵工廠,並使之生產機關槍及衝鋒槍;又在鞏縣兵工廠設置中國第一個化學兵工廠,讓國軍擁有製造防毒面具以及毒氣的能力;另有株州炮廠、南京兵工署軍用光學儀器設備廠等新式工廠開始動工,這都成為之後抗戰重要的國防資源。
除了以上貢獻,賽克特任內最引起我關注及興趣的措施,則是裝甲兵團的擴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軍的裝甲部隊成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3月1日,當時稅警部隊將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移交給教導第一師騎兵團使用,但這批戰車的狀況不佳,以至於出現「鐵牛鐵牛,一走三拋錨」的揶揄。
後來魏澤爾強化特種兵的分類時,這批超輕型坦克就轉移至交通兵科,並搭配汽車、卡車等裝備進行搜索任務。
坦克雖然是兼具攻擊、防禦、速度的陸戰霸主,但造價昂貴而且極耗資源(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打造1輛主炮口徑88mm的虎式坦克所耗用的鐵,可以用來打造21座105mm口徑的火炮),這對於國力貧弱的中國實在是很難用的奢侈品,所以國軍本來對坦克部隊不甚重視。
但後來國軍在與日軍的諸多衝突中,發現日軍坦克在戰場上威攝力極大,於是在1934年11月,國軍購買32輛坦克擴充實力,分別是16輛的英製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16輛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裝甲部隊的規模也隨之擴大。
新購入的武器中,維克斯六噸坦克搭載47公釐火炮,是國軍第一款擁有火炮攻擊能力的坦克(之前超輕型坦克只有配備機槍)。而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則是蠻有趣的存在,看名字也知道它擁有渡河的能力,由於國民政府核心統治區域是中國東南一帶,當地水道縱橫,這或許是國軍購買該款戰車的原因。但這款戰車的武器只有一挺機槍,11公厘的裝甲厚度則會被反坦克步槍輕易貫穿,真要說有何特長,除了水陸兩棲外,大概就是速度比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略快了(英國的數據是時速43公里,國軍則說他們曾經催到64公里的時速)。
雖然客觀來看,國軍採購的坦克不算優質,但在資金有限的狀況下,政府已經是盡量擠出預算企圖提昇坦克部隊的實力,這樣的用心還是很值得肯定的。而經過一番補強,戰車隊擴編成為戰車營,下轄三個連(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卡登·洛伊德輕型戰車),以及警戒排、通訊排、戰車偵查排等輔助單位。
話說到此處,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不是中德合作嗎?怎麼國軍是採購英國坦克?
這時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下一戰到二戰之間的國際形勢。
首先,德國在一戰戰敗後被規定「不得成立坦克部隊」,所以德國直到1933年希特勒執政前,德國軍隊是沒有裝備坦克的,日後以閃擊戰聞名的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曾在他的回憶錄提到,德國最初只能用紙糊的假戰車當作演習,所以有些前來參訪的87學生還會拿鉛筆戳穿紙坦克,可見德國早期坦克裝備及研發上的弱勢。
另外,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製造出坦克的國家,所以在最初,英國坦克的質量其實較有優勢 (補充一點,即便後來德國在二戰中曾運用閃擊戰擊敗英法聯軍,但在坦克的攻防能力上其實是處於劣勢的。在古德里安的回憶中,德國坦克射出的炮彈,完全被法國的B1坦克彈開;而在相同距離下,法國的坦克炮卻能擊破德國坦克。所以真正成就德國坦克部隊威名的關鍵,在於德軍將坦克集中使用,運用高機動力打穿對方防線並包抄到敵軍後方,形成迅捷有力的鉗形攻勢。所以德國在二戰初期的勝利,更多是來自訓練的精良以及突破傳統思維的出奇制勝)。
不過既然是中德合作,沒有德國坦克就實在太說不過去了(畢竟德國不少軍火業者可是等著賺錢呀),於是在1937年,國軍採購17輛德國一號坦克A型(火力是兩挺機槍,裝甲厚度7~13公厘,時速約40公里),並裝備於戰車營第三連。至此,戰車營的編制為:
3個戰車連
(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德國一號坦克B型)
1個補給連
(負責燃料、彈藥、衛生、行李運輸)
另有通信排、特務排、搜索連等單位。
只可惜當國軍採購德國坦克時,老將賽克特卻無法看到裝甲部隊真正落實德國化的場面了......
圖片為:
抗戰之前,國軍裝備的坦克型號
顧問團團長 在 李武龍20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民黨第二選區立委參選人李武龍,十六日上午在麻豆區成立競選總部,超過五千位鄉親到場支持,高喊「凍蒜」;另現、卸任議員二十七人到場力挺,展現全力求勝的信心。而在披彩帶時,李武龍與牽手郭惠瑛雙雙下跪,由李和順幫兩人披上彩帶,三人眼眶含淚,場面感人,也讓支持者相當感動。
李武龍的父親,前立委李和順表示,總部成立沒有「大人」,只有真正關心地方的議員與里長到場。他說,地方的需要與訴求,一定要地方有人,到中央說出地方心聲,替地方打拼,呼籲鄉親選人不選黨,如果李武龍獲得大家的支持當選,一定會與地方站在一起,替地方打拼。
李武龍則說,從四月投入選戰以來,跑遍十三區、一百六十二里,聽鄉親的心聲,聽地方的需求,不少中小企業與勞工朋友,抱怨一例一休的修法不當,導致台灣「愛拚才會贏」的精神逐漸失落;而退休軍公教的朋友,更對年金改革大吐苦水,強調他們要的只是尊嚴與正義,卻遭到無盡的抹黑。另外農漁民的喪葬津貼,數十年前就是15萬3000元,至今沒變,如果他能當選立委,一定會爭取提高到三十萬元,甚至四十五萬元。
李武龍強調,參選至今,不斷地被批評是「金牛、黑道」,讓他相當痛心,如此惡質的選風不可取,強調他不會以抹黑的手段來打選戰,而會以優良的政策來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他也說,麻豆被稱作是「民主聖地」,但民主是人民的,不是政黨,也不是派系的,而去年底的選舉公投,大家已經反映心聲,民進黨卻不執行,踐踏民意,如此的政黨相當可惡,呼籲大家在明年一月的選舉,用選票表達「民主」的心聲。
李武龍昨天上午在麻豆區成立競選總部,除邀請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外,更有民藝與手語表演,也安排農漁民代表上台表達心聲。隨後前議長李全教、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等陸續上台,呼籲鄉親支持李武龍。
接著李和順上台替李武龍夫妻披彩帶、競選總部總召集人陳宗興授戰旗、總執行長周五六贈鳳梨、主任委員梁順發贈包子、後援會會長呂登和贈粽子、顧問團團長張輝盛贈好彩頭,整個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的現場人聲鼎沸,「凍蒜聲」不絕於耳,場面相當熱鬧,也替選戰打下盛大的氣勢。
-
▶️YouTube:https://pse.is/KQACD
📱LINE@:https://pse.is/KJVNR
📷Instagram:https://pse.is/HKXDD
-
-
-
#李武龍 #台南市第二選區 #立法委員候選人 #立委候選人 #立委 #立法委員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 #國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 #KMT #台南立法委員 #2020選舉 #2020總統大選 #國民黨 #七股 #佳里 #麻豆 #官田 #善化 #大內 #玉井 #楠西 #西港 #安定 #山上 #左鎮 #南化 #傾聽您的聲音 #小武哥
顧問團團長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1)日林佳龍委員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就天然氣事業質詢退輔會主任委員曾金陵、能源會及中油。林佳龍表示,退輔會轉投資16家天然氣公司過去3年之平均獲利高達10.57%,能源局明顯失職,縱容退輔會持續向人民卡油。林佳龍也強調,打破分區壟斷,必須進行上中下游的改革方案才能打破價格訂定的黑箱作業,退輔會應全面退出公用天然氣公司之投資經營,並於一年內提出對欣隆、欣湖、欣欣、欣泰、欣桃、欣中、欣彰、欣林、欣雲、欣嘉、欣南、大台南區、欣高、欣雄、欣屏及南鎮等公用天然氣公司所持有股份之釋股方案。
而這些轉投資天然氣事業的董事長及總經理,根據林世嘉委員的資料,有馬吳醫事團體後援會中區招集人、國民黨新竹市黨部顧問團團長等,退輔會幾乎成了安置少數肥貓的就業。
林佳龍指出,退輔會歷年來不乏發生重大虧損之轉投資事業,包括欣欣電子和榮電公司等,這些發生重大虧損之轉投資事業以榮工公司最為嚴重,從2003年到2011年之累積虧損超過130億元。退輔會一年上繳多少錢給國庫?拿多少天然氣公司的盈餘來填補這些巨大之虧損?曾金陵表示榮工的虧損,是用政府相關預算去弭補,盈餘都放在安置基金內,明年要上繳十億。林佳龍說:「只有十億!」明顯利益被中間的利害關係人搬運而走。
林佳龍表示,退輔會轉投資16家天然氣公司過去3年之平均獲利高達10.57%,這是平均獲利率,是把全部的人加起來平均,真正規模大的在大都市都超過10%以上。林佳龍拿出「公用天然氣事業天然去售價及基本收費計價準則」說,如果按照公式來第 4至8條,合理利潤是不是應該在5%左右?為什麼他們可以賺10%以上,「能源局!為什麼可以容忍他們賺這麼高的利潤?」「公企部門可以合理利潤達到10% 符合經濟部能源局應該管制的政策嗎? 」台中以北欣字頭的獲利率 18.63,在南部也高達13.72,能源局明顯失職,縱容退輔會持續向人民卡油。林佳龍舉出國際上公用天然氣公司之合理獲利率(Reasonable Rate of Return)大都在5%至7%之間,北美投資報酬率是6.6%、英國是5.6%、澳洲是6.8%。林佳龍質問原能會,有任何措施控制利潤在5%,會防止利潤會轉嫁到人民身上。
林佳龍再舉例,同樣在台北,陽明山瓦斯公司的獲利率2.38、大台北瓦斯公司獲利率3.79%,「為什麼我們退輔會轉投資的這麼高?」,分明是好康的拿去,分區壟斷,然後這些公司的賺取利潤再轉移到我們老百姓身上。
林佳龍說,南部要用比較貴的天然氣去補助北部的,退輔會講的熱值表面上都有加權過,公式中,價格等於氣源成本家供應成本乘以各類用戶供應成本結構因子,這都是先射箭再畫靶,把要轉多少錢都先算好了,如果把中間轉移到人民的也算進去,龐大的利潤一年絕對不止十億!
林佳龍也質詢中油,表面上民間可以進口天然氣,但在中油阻擋之下,變成實質壟斷。他表示,會在立法院提修法,做切割,從上游的天然氣進口,屬於油槽、輸配方面,由政府一家來做,類似中華電信固網一樣,而民間都可以進口天然氣。 中游的解決就是改革退輔會的角色,退輔會持有股份懷璧其罪,一定要全民釋股。在下游改革上,欣字頭跟民間競爭要有公平的基礎,天然氣、瓦斯價格自然會降下來。
林佳龍強調,打破分區壟斷,上中下游的改革方案才能打破黑箱作業,「現在價錢都認你們定的,都有一套公式,一番說法,你們賺他們也跟著賺!」這些人都是黨政背景的人,根據林世嘉委員調查的資料,這些轉投資天然氣事業的董事長及總經理有馬吳醫事團體後援會中區招集人、國民黨新竹市黨部顧問團團長等。曾金陵表示,「這些名單我們不管」。
林佳龍指出,當初退輔會轉投資天然氣事業是所謂「為擴大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這些高層名單一公布,我們覺得安置少數肥貓就業,廣大退撫軍人哪有資格在這些公司就業?曾金陵表示,目前有一千多人在裡面就業。林佳龍隨即說:「 那把將級退出經營團隊!」。曾金陵表示,「管得這麼好,賺得這麼多,為什麼要他們退出經營團隊?」 林佳龍指出,是在實質壟斷之下才管得這麼好,如果公平競爭還可管理這麼好,那可以來經營我們的國營事業了。林佳龍也向能源局歐局長也要求過要提出真正改革天然氣的政策方案。退輔會曾金陵表示,若通過政策方案,「我們遵照辦理!」
顧問團團長 在 假名單?林佳龍律師團副團長遭盧秀燕顧問團列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假名單?林佳龍律師團副 團長 遭盧秀燕 顧問團 列名. TVBS NEWS. TVBS NEWS. 2.36M subscribers. Subscribe. 8.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顧問團團長 在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復興義消分隊顧問團榮譽團長邱耀誠、邱耀煌先生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LUCAS2與住宅用火災警報器40顆予本大隊所屬復興分隊!!!! #復興分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