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睡到十點多,生理時鐘把我叫醒;所有副作用齊發下,我沒把握能平安騎車,甚至正常上班;於是我發了停班公告後,煮東西吃了後吞了一顆普拿疼。
我吃的是有牛肉的泡麵,一盒生菜沙拉,兩包保久乳。
別以為泡麵不健康,泡麵只是鹽分高了點(高鈉)跟缺少蔬菜(纖維質),但我整套吃下來,絕對比去外面吃一碗牛肉麵來得均衡,且也吸收了不少蛋白質(前面有提到,蛋白質對抗體生成的重要性)
晚餐也是選擇有菜有肉有飯的小火鍋,並且在離睡眠時間還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點,吞了第二顆普拿疼,時間到了就去睡覺。
這一覺大約是七個小時,再起來後,只剩下幾個原本就有發炎的地方有點痛,打針的地方疼痛也縮小到三個指頭寬,其他症狀大抵上消失,精神也不錯,所以我就正常上班了。
到了今天,只剩打針的地方還有兩指幅的微痛感,其他一切如常。
------------------------
#為何我要花這麼長篇幅來敘述這些事情?(我想追蹤這個粉專好幾年的人已經知道我慣寫長文了...........
重點是,我記述一下我這次打疫苗的過程,也是人生里程碑啦。
另外就是想要對一些謠言闢謠、對一些常識解析、對一些應知的事項作提醒。
1、疫苗多少會有副作用---因為那就是把異樣的蛋白質打入身體裡,引發身體抵抗力與之對抗後的過程,身體戰勝它之後,就會產生抗體---但那是機率問題,高機率出現的發燒、疼痛、噁心感,超低機率的才是血栓,那不是疫苗的問題。
想要沒有副作用,打生理食鹽水囉。
2、你可以懼怕副作用而不打,或是不想發生(超低機率)血栓,而不打AZ,但你選其他的疫苗,也會有一樣的問題。你打默德納沒死,只表示你沒碰到它的超低、超嚴重副作用,不表示它就比AZ好,或你的選擇是對的。(好像自己很聰明,其他都傻瓜)
3、有人說,副作用是身體抵抗病毒的過程,所以發燒了選擇不吃藥讓身體抵抗。這說法其實很有趣。
首先,這些副作用其實就類似感冒帶來的症狀,感冒吃的感冒藥並非是治好你的感冒。記住,沒有可以"治感冒"的藥,吃藥只是緩解你感冒帶來的不適症狀,你吃的藥是「症狀藥」,不是「感冒藥」,對抗感冒(或疫苗的副作用),最後還是要靠你自己身體的免疫力來戰勝病菌,生成抗體。
#面對疫苗後的副作用也是如是觀。
所以普拿疼是減緩副作用中帶來的疼痛、發燒(這兩個比較大的危機),而且不要預先拿來吃,因為它不是特效藥(而且吃多了會有肝毒性);而是有症況再吃就好。
4、對抗副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而身體修復跟生成的最好時機就是在"睡眠情況"下(不管組織生長、孩童發育、物理療傷、精神恢復、大腦修復排毒、組織代謝),所以之所以要吃了普拿疼的用意在於紓解不適症狀,好讓你能好好入睡,在睡眠中修復與合成抗體------因為沒有任何藥物的治療與修復能力能比好好睡一覺要來的好。
所以,想要趕快養傷養病、良好發育(所以孩子不可以晚睡)、制服感冒跟消除副作用與合成抗體,睡覺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不要再相信什麼 "感冒了不要吃藥,要讓自己身體抵抗力自然對抗感冒病毒"之類的鬼話了。
吃藥,不是幫你戰勝病毒,(病毒也沒有特效藥,抗生素是殺死細菌,不是病毒,感冒吃那個是沒用的),而是讓你症狀減少後,能好好睡覺吃飯,才能讓身體接手處理感冒與疫苗帶來的"類感冒症狀"。
5、接種疫苗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喝水(幫助代謝排出廢物)、多吃蛋白質--其實,如果你每餐都有吃肉吃菜,基本上該有的營養都會有了---然後多睡覺。
這些都能幫你趕快克服感冒與疫苗帶來的不適。
最後要提醒的是 : 雖說打完疫苗之後有副作用是正常,也可以吃普拿疼紓緩症狀,但一般不建議吃抗組織胺,因為它會掩蓋很多指標性症狀,而讓人忽略要送醫的嚴重情況。
另外,過度嚴重(極度劇烈的疼痛、嘔吐等)或持續很長時間(一整天)的副作用,#都應該送醫,因為那可能表示免疫情況太劇烈,或是本來哪邊就有問題(本來就有發燒),因此更加重了(燒破四十度);甚至可能是極罕見副作用正在發生(例如血栓),所以打了疫苗還是要加緊觀察的。
.
.
.
#有疫苗就快去打_不要挑
#副作用很正常_不是疫苗的問題
#補充蛋白質_多喝水
#有症狀才吃普拿疼_讓自己能好好入睡才是王道
#嚴重不舒服一定要送醫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梨有生津潤燥、潤肺化痰的功效,所以民間偏方一直相信梨可以治療咳嗽,但對有些人來說,似乎不太奏效,愈吃愈咳得厲害,難道民間偏方欺騙我們?吃梨能否治咳,其實都要視乎患哪類感冒。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jDS9G5 ==============================...
類感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們去打疫苗了嗎?
當初開放時我就去報了名,第二波才登記上,還延遲了一個禮拜。
為何能排到這樣技術層面的問題,我不甚了了,總之在前天(8/10),我去打疫苗了。
當天早上十點,餵完狗的我吃了一顆壽桃,一包保久乳,喝了半公升的溫水就"慷慨赴義"去......
為何要說"慷慨赴義"呢?
要知道打疫苗就跟人生一樣,各種事情的發生都是機率問題。
#甚麼疫苗都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副作用_甚至打死人,那只是機率問題而已。
就像是很多人會對花粉、橡膠、海鮮或甲殼類食物過敏,但有極少數人對米飯、澱粉,甚至是水過敏(聽過最猛的例子是一堆夫妻,女的對精液過敏,所以希望能方戴套,但男的對橡膠過敏,所以戴保險套就過敏,結果最後只能做試管才能順利產子的案例)
這些都是機率問題,打疫苗、吃各種藥物,甚至是麻醉也都會有不同層度的風險,所以每次醫生或問卷問我有沒有「曾經過敏」或「甚麼藥物或麻醉劑過敏」,我的回答都是 : 「還沒發現」,而不是"沒有"----因為可能我對某些藥物過敏,只是我還不知道而已。
所以當前新聞很多在報導某某疫苗打死人.......幾歲年輕人打了某某疫苗後死亡.........基本上,不是對醫療沒有足夠認識,就是沒有良心(的帶風向)
因為打疫苗跟吃藥一樣,副作用的發生很正常,且副作用很多,從「機率高但一般輕微」到「機率低但可能嚴重」,甚至是「機率極低但可能致命」的可能性都有;這是機率問題,不是疫苗問題。
上一個工讀生是越南人,問她「打疫苗沒?」,她回我「不敢打,怕死掉。」
我對她說 : 「打疫苗死掉的機率非常低,全台灣目前接種率大約40%,也就是將近一千萬人打過,但死亡的人大約兩百多,而且還無法證明跟疫苗副作用有關;而確診後死亡率在國外是一百個死兩個,在台灣是一百個死三個。你要拿超低機率的疫苗副作用死亡率,來賭確診後3%的機率,我不覺得會比較划算。如果你連發票都沒有中過二獎,基本上打疫苗當烈士還輪不到妳。」(她後來有沒有去打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打出問題的。除非能舉證是保存造成的品質問題,不然真的只是"倒楣"而已。
-----------------------
接下來說回自身經驗。
打完疫苗後,為了怕副作用來的太快,所以十點才吃壽桃的我,十一點半又帶回一碗素紅燒臭豆腐麵來吃。
因為素食裡面的素肉跟豆腐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疫苗在體內生效需要蛋白質作為它合成抗體蛋白的基礎施工材料,所以我早上吃的壽桃裡面的紅豆,喝了牛奶,還有午餐的素麵都是因此而來。
打完之後本來精神不錯,只是感到非常非常饑餓跟疲倦,覺得沒什麼,還挺高興沒影響作息,所以我趕快去買東西與剪頭髮,但事後想想我高興的太早了........
下午三四點,居然又開始餓了,於是開始蒐羅家中的仙貝餅乾來吃。到了晚上,本著補充蛋白質跟多吃多補充的原則,我叫了披薩、烤雞跟義大利麵好好地吃了一頓飽(OK,我知道有點誇張了,但我就是餓啊!! 腸胃攪動的那種強烈飢餓!)
晚上左右無事趕快入睡,但只睡一個小時後,先是微發燒燒醒(睡覺時發燒,總是會胡亂作夢),醒來後的我撐在床上,心理面暗叫 : 「OK~~終於來了嗎?!!」
起身的我先吃了藥。但我不是吃普拿疼,#因為普拿疼裡面含有咖啡因(才會在廣告裡強調"不嗜睡"的功能),而咖啡因發作時間大約一小時,所以如果真的吃了,絕對清醒到天明。
所以我吃的是一般醫院診所在拔牙後或感冒時給予的鎮痛解熱劑,他們會強調睡前飯後吃,就表示這種藥不大會影響睡眠。
吃過藥後,我接著盤點一下身上的狀況,發現當時的症狀有 : 頭暈、耳鳴、略想吐、全身的大關節都痛、倦怠,而下針的地方從痛一個點,擴張到半隻上臂......而且慢慢了解甚麼叫做"被卡車撞過"。
大家或許沒甚麼被撞或摔車的經驗。再被車撞得當下,因為緊張跟腎上腺素的關係,其實我們不大會覺得痛,只會覺得受傷的地方發燙,而且還會止不住地發抖(因為肌肉緊張後鬆弛)。
這都不算甚麼,真的會痛的是睡一覺起來。
(如果沒有甚麼內傷、腦震盪的)隔天醒來,會覺得全身關節都痛,整個人動一下就快散架一樣;而所有發燒之後隨之而來的全身痠痛,就是這種感覺。
當時的我從頸椎到尾椎,每一節脊椎都在痛(本來就有舊傷的第六七腰椎更嚴重),而這種全身性發炎疼痛,會放大原本就比較衰弱的地方,所以我全身有舊傷的地方,全部都在痛。再加上,本來副作用帶來的"類感冒症狀",讓疲倦的我更有被車撞到的體會.......
而副作用已經很麻煩了,更要命的是兩點痛醒的我因為有睡著過,所以神智清醒的睡不回去,就這麼“享受”【疫苗認證年輕人】的副作用到五點才不行了的睡著------待續
.
.
.
#有疫苗就快去打_不要挑
#副作用很正常_不是疫苗的問題
#嚴重副作用是運氣不好
#有症狀才吃普拿疼_不需要預防性投藥
#嚴重不舒服一定要送醫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類感冒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輩覺得打新冠疫苗很危險怎麼辦?】
這幾天看診的時候關心了一下幾位家中有長輩的患者朋友。
不知道他們家裡的長輩們是否都有符合施打疫苗的資格、以及是否都打完了?
結果令我意外的是,竟然有近半數患者朋友的家中長輩即使符合施打條件,也沒有施打疫苗。
幾位長輩除了高齡之外,他們其實也都有幾種慢性疾病問題,但是卻不願意施打疫苗。
仔細問了一下,發現他們拒絕施打疫苗的主要原因,大概有幾個:「 #覺得不出門就不用打疫苗」、「 #看新聞覺得疫苗副作用很危險」、「 #覺得自己有慢性病打了怕會怎麼樣」、「 #擔心施打疫苗後的死亡風險」、「 #希望施打AZ之外的疫苗」。
依照目前台灣的疫情走向,即使逐漸趨緩也難保未來不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發生。
台灣很幸運的,疫情首次爆發,是在已經有疫苗的時間點。
而按照外國各國的疫情發展來看,最終要斷絕疫情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疫苗大量普及」。
然而,台灣目前疫苗數量還不足以讓每個人都能普及施打,因此家中長輩如果已經有施打的資格,千萬別讓他們錯失機會!
因為大家都知道的,有慢性疾病的高齡族群,如果不幸感染到COVID-19,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走向重症甚至死亡,但只要有施打疫苗,就可以大大減少風險。
今天就幫大家破除一下長輩害怕疫苗的迷思,增加他們施打的意願、提升對抗疾病的保護力吧!
▎覺得不出門就不用打疫苗
很多長輩覺得不出門或少出門就沒有危險,能夠不用施打疫苗比較好。
事實上要永遠不外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像這幾週三級警戒,有患者朋友跟我說,她媽媽說市場少去就好,結果一週還是要去三次(因為她以前天天去⋯)。
而即便是行動較不方便的更年長者,確實出門機率較低,但是仍然有很高的染疫風險可能來自於「照護者與同住家人」。
尤其現在疫苗總數量不足,許多照護同住者或許還沒辦法這麼快施打到疫苗,依然有可能無症狀染疫、帶病給家中長輩。
因此能夠請長輩們盡快施打疫苗,才是根本減少風險的方法。
▎看新聞覺得疫苗副作用很危險
目前的研究統計來說,大部分有明顯疫苗副作用的族群 #大多集中在青壯年。
而老人家擔心嚴重發燒、類感冒症狀的問題,其實也是年輕人的專利,年長的情況下,免疫系統反應比較溫和,因此以出現微熱、微燒的情況較多。
就講大家最害怕AZ疫苗發生免疫性血栓的問題好了,以先前歐洲統計偶發的血栓情形,大多是 #60歲以下女性族群。
又或者大家吹捧的莫德納與BNT等mRNA疫苗,在美國統計偶發事件的心肌炎情況,也是集中在 #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
統計來說,高齡長輩其實是施打疫苗後 #相對副作用比較少的族群喔!
▎覺得自己有慢性病打了怕會怎樣
其實 #有慢性病更應該儘早施打疫苗。
只要慢性病情況在負責主治醫師的評估下認為穩定沒有急性風險,就應該要儘快施打疫苗。
很多長輩覺得打疫苗很可怕不敢打,但是自己反而帶著有慢性病問題的身體照常逛市場、讓自己暴露在染疫風險之下。
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有慢性病問題的長者,如果沒有施打疫苗,在染疫之後有很高的機率會走向重症化甚至死亡。
但是只要施打疫苗就能夠增加保護,大大避開危險。
▎擔心施打疫苗後的死亡風險
這個問題講起來很現實,可能不是很好聽。
但根據目前的統計,施打疫苗與沒有施打疫苗情況下,同樣的高年齡族群在COVID-19之外的死亡率其實是一樣的。
台灣目前在注射疫苗後發生死亡的事件,所有的死因也都已經排除與疫苗相關。(像是心肌梗塞、支氣管肺炎⋯,其實平常就是老年人常見的致死原因)
簡單來說,這些死亡的情況其實都是別的原因所造成,而與疫苗無關。
當然年紀大、狀況很不好的老人家,還是要多注意外出施打疫苗的環境舒適情況,天氣悶熱可能要避免中暑問題,下雨天也需要注意避免淋雨感冒。
▎希望施打AZ以外的疫苗
這個觀念其實是來自於半年以前的研究,當時的研究並不完整,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去比較各種疫苗的保護力,因此得出「認為AZ疫苗保護力較低、mRNA疫苗保護力較高」的結論。
然而在今年6月初英國發表的一則期刊研究,在同樣的時空背景條件下去比較AZ與BNT(mRNA疫苗),發現 #兩者的保護力其實是差不多的,並沒有像之前大家謠傳的AZ比較差、BNT比較好的偏誤結論。
而針對目前最新的Delta變種病毒,依照英國衛生公署的研究,無論是AZ或者是BNT其實都有90%以上的重症保護力。
因此無論是AZ、莫德納,或是未來可能可以施打的BNT,能夠越早打到疫苗,就能越快提供理想的保護!
#年長者施打疫苗利大於弊
#只要能夠打還是盡量打吧
-
#別以爲沒有出門就不會感染
#還是可能被照護同住者傳染
-
#趕快告訴家裡的長輩吧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類感冒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梨有生津潤燥、潤肺化痰的功效,所以民間偏方一直相信梨可以治療咳嗽,但對有些人來說,似乎不太奏效,愈吃愈咳得厲害,難道民間偏方欺騙我們?吃梨能否治咳,其實都要視乎患哪類感冒。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jDS9G5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梨營養 #潤肺化痰 #白蘿蔔煮水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類感冒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序入春,清明假期也即將到來,許多家庭會到郊外走春踏青、掃墓等,但千萬要小心「蟲蟲危機」!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這時節就是「恙蟲」孳生最旺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每年4至5月病例開始增加,6至7月則為高峰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指出,恙蟲病容易延誤治療,因此死亡率高達6成!
恙蟲病早期症狀像感冒
顏宗海醫師指出,許多急診、內科醫師都有類似經驗,從3月到7月這個區間,尤其是清明時節,恙蟲病的案例就會特別多。他說明,被恙蟲咬到一陣子後,患者皮膚會出現「焦痂」,而距離發病的潛伏期大約有9~12天。
「早期症狀與感冒沒什麼兩樣。」顏宗海醫師提及,恙蟲病的早期症狀包括頭痛、發燒、畏寒等,但若是沒有及早治療,最後就可能導致包括肝臟、腎臟或呼吸等多重器官衰竭,甚至還會引發腦炎,統計發現死亡率高達6成。譚敦慈老師也補充,早期就有很多將恙蟲病誤以為感冒,而沒有及時治療死亡的案例。
恙蟲病的治療
顏宗海醫師說,在醫學上恙蟲病的治療十分簡單,若確診是恙蟲感染,只要給予特殊抗生素-四環黴素,例如: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很快就能痊癒。他說,通常醫師看到患者身上有「焦痂」出現時,就會先行投藥,同時抽血看相關檢驗是否為陽性,但若患者沒有及早就醫,就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恙蟲病的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顏宗海醫師表示,無論是去掃墓、野外踏青還是登山等等,最好選擇穿著「長袖衣褲」,此外,也可以擦一些像是敵避(DEET)的防蚊蟲藥劑,避免蚊蟲咬傷。譚敦慈老師也提醒,衣褲的袖口部分盡量束緊,而裸露在外的部分,則要記得按時補擦防蚊液。
「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警覺,?顏宗海醫師強調,掃墓、踏青回家後,若出現發燒的症狀,就要特別小心有可能是恙蟲病,提早就醫檢查。
防恙蟲病小撇步
從事野外活動時,盡量穿著長袖衣褲。
裸露在外的皮膚可噴點「敵避」,避免蚊蟲咬傷。
若後續有類感冒症狀,盡快就醫,並提醒醫師是否有罹患恙蟲病的可能性。
【更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影片】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顏宗海醫師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鉛無所不在!如何不受"鉛"累?︱顏宗海醫師
https://youtu.be/iFjr0sPUjM8
防範無形殺手,一氧化碳中毒︱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wWqZQVsOQZ8
【相關文章】
清明掃墓別犯這些禁忌!高燒別當中邪…小心這病上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683
恙蟲病旺季來臨,焦痂、高燒、頭痛是徵兆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299
別拍!避免隱翅蟲、恙蟲致病的預防絕招看這邊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26
#譚敦慈 #顏宗海 #恙蟲病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類感冒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神經很有事talkshow😍😍 #慢性疲勞真正存在😢😢
慢性疲勞雖然是主觀感受但卻真正存在!你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嗎?宜婷跟雅惠在影片裡會教大家最簡單的篩檢方法,一起來看看妳你中槍了嗎!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慢性疲勞是真正存在嗎?
2. 居家的篩檢方法是什麼?
3. 我們怎麼調理這樣的問題?
4. 什麼是類感冒症狀?
--------------------------------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汪俐彣。楊筱薇。謝劭玟
後製剪輯:謝劭玟。 鄭淳予
--------------------------------
👉 也想知道「TalkShow - 地中海飲食怎麼吃?」:https://goo.gl/A4u5E7
👉 也想知道「睡覺容易頻尿淺眠怎麼辦?」:https://goo.gl/GqJ96M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
類感冒 在 「疲累」沒發燒上班族「類感冒」中招 - Tvbs新聞 的相關結果
最近有2成的上班族求診,明明沒出現發燒、流鼻涕等症狀,但全身無力好幾個禮拜,醫生提醒這是「類感冒」,如果沒及時看診吃藥,典型感冒症狀很快找 ... ... <看更多>
類感冒 在 感冒不單純,四種感冒類型告訴你 - Heho健康 的相關結果
知道自己是哪類感冒並對症下藥才不會使感冒惡化! 黃色的感冒-風濕. 症狀:腸胃型感冒,全身痠痛、頭昏腦脹、咳嗽、痰黃黏稠 ... ... <看更多>
類感冒 在 什麼是類流感? - 康健知識庫 的相關結果
類流感是指任何病毒造成和流行性感冒(簡稱為流感)一樣嚴重的症狀,主要是發燒、呼吸道症狀、肌肉酸痛、倦怠等症狀,如果不能證明症狀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