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你或許沒有細想的英文單字一把抓。你知道嗎?
camp 野營,紮營
campus 大學校園
campaign 戰役
champion 鬥士,冠軍
以上文字溯源起來,都和拉丁語的 campus 相關,意思是開闊的鄉間田野。感覺很平和的鄉間,其實不總是如此,古代打會戰或軍事演練都需要一塊開闊的土地,於是「鄉下」就這樣和「戰鬥」扯上了關係。就連德語都受到拉丁語的影響,有了 Kampf 戰鬥這個字。
而 campus 這個字用來指大學的校園,始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所以說以後蓋大學都需要大平台 ?! ——根據 Merriam-Webster 字典,此用法最早出現在 1774 年。順帶一提,喬治華盛頓將軍就真的在獨立戰爭期間,1777 年在普林斯頓擊退英軍,打了一場個人少有的勝仗。
羅馬帝國崩解後,西歐和南歐進入了全民亂講拉丁語(也就是通俗拉丁語 vulgar latin)時期,久而久之民間的創造力開始重新塑造拉丁語的發音,總之總之最後 campus 變成了法語的 (le) champ 就是田野的意思。
總之,法國人並不是讀了孟浩然: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改成 champ 的 #耍冷要註明
最有名的 champ,非巴黎的 Champs-Élysées, (Avenue des) 莫屬了,一般稱為香榭麗舍大道,空耳則會聽成「瞎賊力賊」。
畢竟知道了 champ 的意思是田野,大家或許會猜~嘿~那一定是大道從前是塊田,屬於某位叫 Élysée 的王族之類的。
那就微妙的答錯了。原來 Champs-Élysées 的命名超級有格調,是直譯源於希臘神話裡,英雄升天後靈魂居住的至福樂土:Field of Elysium ; Ἠλύσιον πεδίον。#聖鬥士
到這邊就會想到一個問題,法國的總統府: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的愛麗舍,和大道的愛麗舍,誰先誰後呢?只要查一下就知答案是大道先,早在 1709 年就得名如此了。愛麗舍宮則要到 1787 年才改為這個名字。不久的兩年後,法國貴族要去的就不是樂土而是斷頭台了。🥶
不只田野,法文也用 champ 來稱呼物理中的場(對應的英語是 field)例如電場、磁場、向量場、重力場。
總見到網友表示說科宅的文章一貫雜亂,東拉西扯跳來跳去,但說真的我是那種輕易屈服於誘惑的人,總想著今天難得碰到了邊,不提一下驚人的奇怪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機會講到呢。這邊就硬是提一下在查這個主題的時候最讓我嚇一跳的事情。
事情就是「喔~瞎賊力賊 喔~瞎賊力賊」的那首舉世聞名的法文歌 Champs-Élysées,的前世竟然是一首默默無名的英文歌!是經高手魔改過之後,才變得渾然天成的法國風情了(所以說,是否法國風情純粹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很多人或不知其存在的英語的原曲,叫 Waterloo Road 欸?! 是滴,倫敦的滑鐵盧路。從濃濃倫敦風情的一條路被改成巴黎的招牌大道該曲的命運也未免太奇妙了。
說到哪?我們拉回來說一下中世紀,在拉丁語的緩慢毀壞、重新形塑、並與法蘭克和日耳曼人的語言融合的過程之中,便演變出了 champion 這個字,起初的意思是強悍的鬥士(gladiator 那樣的形象),字典記錄到英語中最早 champion 用來稱呼「冠軍、第一等的競爭者」的用法是在 1730 年。
因此英文片語 champion of 某人、某事物、某願景的意思是,不僅大力支持,更在其人其事受到威脅損害時,願意站出來捍衛的地步。有一種大護法的感覺。
話題就來到 Queen 皇后合唱團的名曲 We Are The Champions,這首歌乍看或許會以為是為了那些「我們贏球、我們最強」的足球 [消音] 量身訂做的歌。但越是細看歌詞,越是覺得案情不單純。歌裡的 champion 更像是獨自歷經艱辛、忍辱負重前行的一名捍衛者。雖然只是我個人的心得,那就是不一定每一個 champion 最後都會是 champion,但如果我們站在一起一同付出,那我們都是 champions 大概是這樣。
最後,香檳 Champagne 當然也不是因為奪冠軍了要開香檳,才叫香檳的啦。法國的香檳區,和義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亞大區 Campania (拿坡里所在的區)都是古羅馬至今的紅白酒產地,滿山遍谷的葡萄園與大糧倉。故取拉丁語 campania felix 肥沃之鄉的意思。住的不是冠軍,也不是一日球迷,而是 campagnard (法) 鄉下人。
_
圖片: Delair Wine field DT18 by Delair Tech,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資料來源: www .etymonline .com;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Wikipedia (fr/en)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萬的網紅TEEPR 推一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LACKPINK #SISTAR #少女時代 #EXO #BTS #MAMAMOO #GFRIEND #BTOB #TWICE 💃🏻YG表示「BLACKPINK」這個名字是帶有,稍微否定粉紅色是最美顏色的意思,希望可以跟大家證明「漂亮不代表全部」 💃🏻「少女時代」團名有著「由少女們平定的時代來...
願景的意思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挪威國鐵全新識別「Vy」!Snøhetta操刀松綠流線字樣 壯闊山脈峽灣成靈感
Vy在挪威語中就是「希望」或者「願景」的意思,會選用該詞是考慮到要讓多項業務有統一的形象外,第二則欲傳遞公司的未來願景:為旅客提供更系統的交通方案,而非某一種交通工具的營運,不像舊的NSB logo有任何特定的相關聯。
陳建宇
願景的意思 在 TEEPR 推一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LACKPINK #SISTAR #少女時代 #EXO #BTS #MAMAMOO #GFRIEND #BTOB #TWICE
💃🏻YG表示「BLACKPINK」這個名字是帶有,稍微否定粉紅色是最美顏色的意思,希望可以跟大家證明「漂亮不代表全部」
💃🏻「少女時代」團名有著「由少女們平定的時代來了」的涵義
只是以前她們上節目時有說過
💃🏻EXO這個團名是從「太陽系外行星」 (exoplanet) 這一個英文單字來的
有著「從未知星球來的新星」的寓意
0:00 Intro 開場
0:39 BLACKPINK
02:15 SISTAR
03:04 東方神起
04:28 少女時代
05:31 EXO
06:05 防彈少年團
06:53 MAMAMOO
07:57 GFRIEND
08:52 BTOB
09:40 TWICE
YG表示「BLACKPINK」這個名字是帶有,稍微否定粉紅色是最美顏色的意思,希望可以跟大家證明「漂亮不代表全部」。最後一個候補名字就是핑크펑크 (Pink Punk) 啦!但後來好像因為YG覺得這名字有點流氓的感覺
所以沒採用。
SISTAR團名的意思是想和大明星成為好姊妹Star與Sister這兩個單字的結合,搜尋下來發現幾乎每個國家都有「Siastar」,但她們又很愛這個發音,後來發現把前面的a去掉感覺唸起來也差不多,所以就這個定案了!
「東方神起」這個團名是「東方之神興起」的意思,一開始出道時大家覺得這團名似乎有點俗氣,就連他們自己團員也這麼認為,原本是五個人的男子團體,他們原先候補的團名有「食傳鯨」、「五臟六腑」和「東方不敗」
「少女時代」團名有著「由少女們平定的時代來了」的涵義,只是以前她們上節目時有說過,當初她們聽到這團名之後,好幾個團員都哭了。和原本的名字比起來,少女時代真的好太多了,因為原先候補的團名有여자단체팀 (女子大團隊、女子團體隊) 和슈퍼걸스 (Super Girls),第一個聽起來很像什麼體操隊,意義超級不明。
EXO這個團名是從「太陽系外行星」 (exoplanet) 這一個英文單字來的,有著「從未知星球來的新星」的寓意,但他們在成立初期的團名是叫「M1」和「M2」,分別為韓國籍成員和中國籍成員的組合,最後決定合併在一起才確定了EXO這名字。
「防彈少年團」的團名有著「阻擋像子彈般的時代偏見和壓迫,守護我們的音樂和價值的團體」,加上「不安於現狀,朝著夢想不斷成長的青春」的意思。15年上節目《野蠻TV》曾被問到有2個候補名字。第一個是빅키즈 (Big Kids、大孩子) ,因為公司名字叫BIGHIT,另一個則是영네이션 (0NATION、零國度、Young Nation、年輕世代)
「MAMAMOO」她們的團名「MAMA」是指不分國家種族的嬰兒第一個學會的詞彙「MOO」則是小baby牙牙學語的擬生詞,組合起來有著希望可以跨越國籍、性別,並帶來原始和本能的音樂。她們也是有候補團名,第一個候補團叫와와걸스 (Wa Wa Girls),再來是「160」,相信不少粉絲一定會覺得很貼切,因為4名團員的平均身高就是160公分。
GFRIEND這麼令人心動的團名之前,她們也是有幾個讓人疑惑的候補,像是허그허그 (Hug Hug、抱抱) 和가디언엔젤 (Guardian Ange、守護天使) ,抱抱這個團名是挺特別,但感覺沒有什麼重點,至於守護天使的話,雖然天使也很符合小女友們的感覺,可是又覺得沒什麼戀愛感。
BTOB的團名完整是指「Born To Beat」,有著為節奏而生,充滿對音樂的希望、決心和抱負的意思,希望可以用音樂給世界帶來衝擊。以前成員陸星材就在《家師父一體》裡說過,就是要成為可以代表整個國家的團體,沒想到因為這樣的願景,就有人提說那乾脆叫「阿里郎 (아리랑) 」好了。
TWICE這個團名是JYP本人取的,有著希望大家可以透過耳朵和眼睛,獲得雙重的感動的意思!不過最初的名字應該叫做「6Mix (SixMix)」,認真來說不能算是候補團名,6Mix本來是要在2014年推出的6人女團,原本的成員不是這9兔。
-----------------------------------------------------------------------------------------------------
Facebook【TEEPR推一波】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8G0oX4
推一波官方IG 追起來
👉https://reurl.cc/avGrdQ
官方哔哩哔哩(bilibili)帳號:
BF-TEEPR推一波
👉https://reurl.cc/Agb4le
願景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了解,是改變的第一步!
這並非只是《貧窮百萬富翁》般的虛構場景!
看見故事裡的啟示,重新思考四周的不公事件,
凱拉許・沙提雅提相信寶貴人性,鼓舞每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一生為孩子奮鬥的印度和平鬥士凱拉許・沙提雅提,至今已拯救了九萬名童工,並呼籲我們一同拯救印度乃至全球小孩的童年。
「只要願意做,就會有希望!」凱拉許.沙提雅提深信,拯救童工行動不只是口號,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關係到你我的未來,即使再困難,也要繼續做下去。
書中文章陸續寫成於一九八○年代後,現在全球仍有許多兒童被迫工作。他們被迫輟學或未曾上學,許多兒童被當成商品買賣並被迫成為奴隸、妓女、乞丐或各危險產業裡的童工。
雖然童工議題在台灣已幾乎不是問題,但全世界仍有約2億1500萬的童工。沙提雅提直言有不少人認為童工事不關己,但他說「當我們吃著便宜的巧克力,玩著便宜的足球時,是否想到這些廉價產品,出自遭極度壓榨的童工之手,怎能說是事不關己?又豈能置身事外?」
他猶記在象牙海岸的村莊,看到長年採收、加工可可果實的童工,手腳充滿傷口,也沒嘗過巧克力的滋味;童工們說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或為誰而做,讓他驚訝不已。
在《為孩子奮鬥的決心》中,凱拉許娓娓道來他拯救童工所做的一切:從一開始發現世道不公,觀察現實環境下孩子待遇的坎坷,如何被剝削,如何假公濟私,甚至迫害。
凱拉許先是闡述這三十多年來他消除童工的努力、其背後的思考哲學與行動方針,接著陸續討論孩子所應保有的權益,以及他做了什麼、看見什麼。可以讀到凱拉許如何遇見改變他一生的孩子,
使他將童工議題,從勞工層面拉到人權層面,結合不同組織與觀點來處理此一議題。
對凱拉許來說,每個人都是能創造改變的一份子,理解成因、改變心態與思考模式,或許便不會將童工與貧窮合理化。
環顧全世界,你我都可能是無意中殘害孩子的那雙手。而我們的手,也同樣可以還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
作者簡介:凱拉許.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
凱拉許‧沙提雅提是首位在印度土生土長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自電機工程系畢業後,他先進入大學任教,但過沒多久,想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乏人關懷的孩子做點什麼的渴望驅使他辭去教職。
一九八一年,當沙提雅提於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時,兒童權利和童工問題尚未成為公共議題。但該組織至今已將八萬五千多名兒童自充滿剝削的現代奴役中拯救出來,進而成功地幫助他們重返社會。
作為全球兒童權利運動的倡議者,沙提雅提為消除童工現象建立了世上最大的公民社會網絡——全球反童工遊行聯盟。他也是全球教育倡議運動的創始人,致力於普及全民義務教育。他更發起了全球第一個具社會意義的標籤「魯格馬克」(Rugmark),該標籤成功在十五年內,使南亞地毯業的童工減少了八成。
為了實現消除世上所有對兒童的暴行之願景,他更成立了凱拉許‧沙提雅提兒童基金會,其任務在於透過研究、倡議和各種串連活動來確保兒童的全面發展與培力為社會所重,並依此協助制定和推行對兒童友善的政策。
粉絲頁: Wake 微客海外國際志工交流站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六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願景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介紹
訪問作者:陳心絨
內容簡介: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作者陳心絨女士,與夫婿鄭淵均先生在地經營烘培坊,他們也是北投青菜底呷市集的成員,陳女士曾參與2010年北投區學習型社區推動計畫工作坊擔任講師,他們自2015年就在北投社大開授「美味烘焙世界」課程,今年四月更在北投社大公民週開授了第一場「發酵女巫的魔法課」精采講座。陳女士自始對於支持在地農業的實踐,與食農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本書第一部分「發酵魔法入門」開宗明義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食材發酵的過程與原理,第二部分「發酵蔬果應用料理」則是實際製作各類蔬果發酵的步驟指引,文筆清晰順暢,相信捧讀之餘,讀者必興起而行之念,試試身手。第三部分「餐桌記憶篇」更是廣邀北投農友、社大老師、志工等好朋友分享屬於自己的餐桌記憶,彙集堆疊不同世代家中日常飲食的生活故事,共譜北投人的鄉土風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於2000年由創會董事長洪德仁醫師邀集北投熱愛鄉土人士成立,以保存、推展文化、落實生態保育為宗旨。基金會於2003年起經營北投社區大學,營造在地學習平台。今年適逢基金會成立廿週年,本人自第一屆董事會即參與議事,並擔任第六屆(2015-2018年)及第七屆(2018-2021年)董事長,從基金會的運作中,體悟到推動計畫案從動心起念到付諸實踐,過程如同發酵期程,需要時間醞釀,讓計畫的緣起初心如同酵母效應引發共識,終底於成。
食材的發酵魔法在酵母的作用下驚喜上演,同樣地,人生的修為精進也需要正向意念為起始,進而登高自卑始於足下,讓時間來收成精彩豐盛的人生。值此基金會弱冠之年,期盼我們以社區永續發展酵母志工自許,為「立足北投、榮耀台北、關懷台灣,培養具有世界觀的現代公民」的願景共同努力。
作者粉絲頁: 發酵女巫的魔法課
出版社粉絲頁: 北投社區大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