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時5分鐘,用一張椅子解決你的肩頸僵硬,改善虎背熊腰”
在開始進入主題前,要請大家先看一下,下面的問題中,你中了幾個?
🔸常常頭痛或感覺頭很重
🔸常常脖子痛或超級緊繃
🔸覺得無時無刻肩膀僵硬
🔸沒有理由常常感覺頭暈
🔸偶爾會沒有理由覺得想吐
🔸睡眠品質不佳、半夜常常醒來
🔸眼睛看不清楚、疲勞、視線模糊
🔸經常眼睛乾澀、流眼淚
🔸容易拉肚子或是便秘、肚子痛等腸胃問題
🔸動不動就想躺下來
🔸容易覺得累全身倦怠、疲勞
🔸感覺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莫名奇妙整個人會感覺狀態不佳
🔸無法集中精神、記性不好
🔸莫名其妙感到感到不安焦躁煩悶
🔸工作或學習無法長時間專注、缺乏耐性
🔸頭部發熱,手腳冰冷、麻痺
🔸沒有理由的覺得胸口悶有壓迫感
上面的這些症狀,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症狀,在你的生活中,其實還真的一點都不陌生?
我有計算過我自己每天使用手機跟電腦低頭工作加上看書閱讀的時間,每天都超過6個小時,當我們長時間低著頭,低頭的動作讓頭向前傾,整個身體的重心也會跟著向前移動,為維持身體的直立與平衡,我們的上半身就必須向後拱起,造成駝背,視覺及體態上就造成虎背熊腰,日積月累下來除了會造成體態不佳,可能也會影響胸廓空間變得狹窄,而造成胸悶、壓胸感,整條脊椎的彎曲,會直接壓迫胸椎旁的交感神經,當交感神經失調,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心臟功能,造成心悸、心律不整、腸胃功能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我之前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醫生用油門跟煞車來形容我們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我真心覺得太貼切.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在面臨緊急狀況或需要非常專注與注意力時,為了讓身體發揮最大效能,身體會加速心跳、收縮血管、血壓上升,進入高速運轉模式,相反的,在我們的身體放鬆、休息的時候,副交感神經就會啟動,讓我們的心跳血壓下降、身體運作減緩、增加腸胃道的消化功能,讓身體獲得舒緩與休息,如果油門和煞車出了問題,那這台車就會沒辦法正常行駛運作,甚至產生故障。
肩頸僵硬所衍生出來的身體健康危機,肌肉異常,其實很像線路系統因為打結而無法正確傳導訊息,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體態不佳、肌肉僵硬、頭痛、腸胃不適、血壓不穩、容易心悸或喘不過氣,間接產生憂鬱、焦慮、晚上睡覺不斷醒來等障礙,大家有沒有發現,原來平常看似不重要的肩頸,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如此的重要!
另外,因為我們長期低頭族的習慣,會造成肩頸的肌肉僵硬沒有彈性,直接增加我們落枕的機會,當肩膀的肌肉已經變得沒有彈性,頸部肌肉長期過伸或過屈,就會造成睡醒後肌肉容易出現急性痙攣、孿縮與發炎現象,而負責我們身體引導脊椎活動的小面關節,也會因為不良的姿勢使肌肉筋膜過度負荷、緊繃,加重關節負擔,只要一個動作稍作不對,肌纖維就會拉傷而斷裂,然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落枕的惡夢,甚至造成關節退化、神經壓迫等健康問題。
多數人肩頸痠痛都是因為長期維持一個姿勢與坐姿,姿勢不良、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我們肩頸的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無法休息造成缺氧缺血,肌肉僵硬及頸椎關節活動不佳,如果我們可以每天伸展放鬆肌肉,減少關節對神經的壓迫刺激,就能有效紓緩肩頸僵硬與疼痛,也能避免因為駝背造成的虎背熊腰。
今天Annie要教大家五個只要靠一張椅子,就可以伸展放鬆我們肩頸的伸展運動,會建議大家在上班坐辦公室的期間,可以至少每1個小時就讓自己做一次這幾個動作的伸展,順便讓自己的眼睛有機會休息,好好喘口氣專注在自己身上,早上睡前也可以做一次,只要給自己每個小時5分鐘,真的一點都不難,大家馬上拿張椅子開始做練習。
貓式頸關節伸展 60 Sec
牛式頸關節伸展 60 Sec
坐姿扭轉伸展 60 Sec
坐姿老鷹式伸展 60 sec
椅子前彎式伸展 60 Sec
🙉大家來分享一下,上面的問題症狀你中了幾個?
#每個小時5分鐘 #遠離肩頸僵硬 #遠離虎背熊腰 #落枕 #肩頸痠痛 #椅子伸展超簡單 #請分享 #實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Oliver Boy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頸椎管狹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肩膀與肩胛骨的問題
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頗為複雜
要處理上肢問題必須把解剖關係先搞懂
首先~肩胛骨背後的肌肉
在肩胛棘下方就會是
棘下肌、小圓肌與大圓肌
前兩者的肌肉附著在肱骨後方
協助肱骨外轉
大圓肌跟闊背肌附著在肱骨前方
協助肱骨內轉作用
但這兩條肌肉在肱骨內轉的作用上
都沒有胸大肌與肩胛下肌來得有效
因此~主要作用
在與棘下、小圓共同穩定住肱骨
讓肱骨頭能穩定地在肩窩內
使肱骨體上附著的動作肌
能有效地產生做工
肱三頭肌的長頭附著在盂窩下方
與肱二共同做工提供肩關節穩定性
肱三長頭會穿越大小圓肌之間
因此大小圓、肱三頭長頭彼此創造出來的空間
(三角空間、三角間隙、四角空間)
triangular space &interval,quadrangular space
會有豐富的神經與血管經過
如果空間狹窄就會導致上肢機能受損
而闊背肌除了肋骨端的附著點外
上端纖維會繞著肋骨再附著到肱骨前與前鋸肌有所接觸
如果該部位的筋膜沾黏或滑動不足
將會導致肩胛失序、節律失調
上肢活動與角度都會有受限問題
最後看到前鋸肌會發現他跟菱形肌
都附著在肩胛內側緣
影片中為了要顯示附著點
把肩胛骨翻起來
但透過這個關係圖的呈現
可以理解菱形肌與前鋸肌的張力
會直接影響著肩胛內側在肋廓上的定位
所以別再用前鋸肌單一力量或訓練
來解釋或處理「翼狀肩胛」的問題
再者~因為菱形肌附著在胸椎上
胸椎又會受頭顱(頸椎)與腰椎的影響
脊椎沒有穩定好
絕對沒法讓肩胛骨與肩關節活動正常
因為脊椎擺位錯誤,會直接改變菱形肌長度
進而影響到肩胛骨的位置
而改變盂窩與肱骨頭的關係
#玩人體
#信念功能教育學院
頸椎管狹窄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頭暈頻繁,不可忽視:腦血管中風!』
復健科李醫師繪畫故事
62歲陳氏公司總經理,
本身有高血壓及高血脂,
固定服藥
因數月頭暈就診,
有時還偶爾有暈眩,
看東西如天琁地轉,
暈眩跟姿勢移動無關
病人同時有脖子肌肉很緊症狀,
常常開會到一半需離席休息
病人說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但只有一次,
症狀只有半小時就消失
目前其他症狀:
沒有步態改變、平衡困難,
沒有手腳無力、口齒不清,
沒有吞嚥異常、沒有大小便失禁,
但有右手輕微麻木,
兩個月前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內耳無異常、聽力無損
頸椎x光顯示有輕微退化,
耳鼻喉科醫師建議他到神經科或復健科就診找原因,
但病人自覺是頸椎神經壓迫導致,
加上近期公司擴展,
會議太多太累,
故不以為意,
常常去給按摩師推拿,
特別加重頸椎按摩
但這個月頭痛情形越發加劇,
血壓也常常飆到收縮壓180mmHg,
吃了降壓藥,頭暈也無太大改善
『腦部核磁共振』及『頸部超音波』顯示:
『腦幹血栓性中風』,『內頸椎動脈及椎動脈』有70~85%的狹窄阻塞
住院打點滴觀察,服用抗凝血藥物,
住院期間,
病人太太也一直問:是不是按摩師給按壞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我想病人本身就頸椎動脈阻塞狹窄,
至於何時,腦部血管栓塞?或這栓塞又是因了而來,
我們無法推測
住院時,四個兒子女兒從外地回來,輪流照顧,
每次查房時都倍感溫馨,
病人能走能動,只是吊個點滴,
兒女們排除工作上的萬難,爭先陪伴
9天後,病人頭暈好一半,
出院回家休養,
暈眩逐漸恢復……
頭暈很常見,
而大部分頭暈為內耳 或 頸椎的神經肌肉問題,
少部分為腦幹、小腦血液供應不良所致的中風,
然而腦幹、小腦中風,
輕為暈眩,(較輕為暈眩,不易察覺)
嚴重的會導致心跳、呼吸、血壓失調,甚至喪命。
然而病人曾發生過一次小中風(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加上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
中風或再中風機率就高,
若曾經發生過小中風的患者,
建議每天喝2000cc以上的水、戒菸戒酒、好好控制三高、多做溫和運動
未來當出現無法靠藥物或休息改善的暈眩,
提醒您,需小心腦部或頸椎血管的中風,儘速就醫!
頸椎管狹窄 在 Oliver Boyc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頸椎管狹窄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倒C字型,」侯鐘堡醫師從頸部開始說明,若長期以「烏龜脖」的姿勢打電腦,頸椎關節就容易退化、長骨刺,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過度僵直等問題。
腰部
「其實根據人體的構造,腰部不是拿來彎的,」侯鐘堡醫師指出,髖關節才比較適合彎曲,若長期以腰部為支點搬東西或抱小孩等,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及椎間盤狹窄等問題,引發長期腰痛、走路走不遠、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膝部
侯鐘堡醫師指出,非常多人有膝蓋問題。他說明,如果長期蹲跪,膝蓋承受的壓力將是平常的6、7倍左右,容易造成關節退化、長骨刺、軟骨磨損。
錯誤姿勢如何調整?
1、確認視力
「首先要注意眼鏡度數是否足夠,」侯鐘堡醫師指出,若眼鏡度數不足,在打電腦、滑手機時就一定會向前傾。
2、電腦螢幕高度
電腦高度應維持與視線水平,或稍微向下10度也可以。
3、調整座椅高度
座椅高度要調整成讓手肘能適當的靠在桌面,才不會造成聳肩。「聳肩也會造成頭部前傾。」
4、手腕靠墊
侯鐘堡醫師指出,若有腕隧道症候群或滑鼠手的患者,手腕部分建議要有靠墊,鍵盤也要好好選擇。
5、座椅選擇
建議座椅需有腰靠設計。「如果沒有腰靠,大概坐20分鐘,腰部就會開始疲勞,自然會向前拱,對腰部健康不太好。」侯鐘堡醫師說,建議坐著每20到30分鐘就向後靠,降低腰部壓力。
6、避免長期蹲姿
有些長輩做家事需要蹲著,但膝蓋已經開始退化,蹲姿就會對膝蓋造成更大的負擔,加速退化程度。「所以會建議他準備一張小椅子,用坐取代蹲,就能降低我們膝部的壓力。」
侯鐘堡醫師示範動作
髖關節伸展運動
長期久坐容易造成髖關節僵硬、梨狀肌緊繃,就建議多做此伸展。
步驟:
1、坐姿預備,翹腳維持90度,並吸氣。
2、吐氣時身體向前傾,會感到臀部髖關節、梨狀肌的伸展。
3、此時可將腳尖稍微勾起,伸展的感覺會更明顯。
4、一次維持30秒至1分鐘,即可換腳。
正確搬重物方法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要搬重物時很容易直接彎腰,此時就會對腰部產生很大的壓力,就容易有椎間盤突出及腰椎退化等問題。
方法一:腰椎打直,彎髖關節及膝蓋下蹲,將重物搬起。
方法二:運用重訓當中的「硬舉」動作。腰椎打直,彎曲髖關節、屁股向後推,下蹲將重物搬起,將比彎腰輕鬆許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2月號《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19
【相關文章】
「頭痛醫腳」有根據!3招鬆筋膜、強化足弓改善全身痠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08
痠、痛、僵、麻…是筋膜沾黏!扶椅拉背一口氣放鬆腰臀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10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腿有力、更長壽,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能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57
【相關影片】
腰腿又痠又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骨力顧健康/陳怡孜醫師】
https://youtu.be/a7gwkPY12E8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如何正確舒緩"椎間盤突出"引發的腰痠背痛【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FLBKRB_uEMQ
#侯鐘堡 #復健 #足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