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覺得「彈鋼琴彈到手痠不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最近有幾個令人傷感的案例,包括小小孩就練到受傷就醫,還有成人受傷後一直治療不好最後選擇自我傷害⋯
我們都知道要放鬆演奏,但實際上卻無法辦到,否則不會有這麼多受傷案例,而更重要的是:大家認為無解,不!你需要扭轉認知。
「順勢演奏」以碩士畢業生為最顯著案例。學琴20年,從小彈到大最基本的音階,大都練到160BPM就是極限,接觸順勢演奏半年,這些碩士往往突破220BPM,僅僅因為20年來選擇了對抗的方法,而半年的調整,他們突破以往覺得不可能的速度,其餘技巧也知道了解決之道,原因無它,#讓自己與鋼琴合作,方法很重要,而時間的換算更是驚人。
或許你覺得手痠是正常!不!這是莊子說的:「遁天之刑」,一旦手痠卡緊,往後的技巧都會受到阻礙,這是身體提醒自己的警訊。
你需要即刻的改變~
·FingersFlow初學者what’s app群組成立中,如要加入請私訊
·9/13(一)pm7:30-9:00
一階10堂「手指建立」視訊團體班開課,即刻與我們聯絡。
「順勢演奏fingersflow」的推薦目錄:
順勢演奏fingersflow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有樂曲都建立在「單音支撐」與「兩音連結」,下面這兩句話可以完美詮釋。
·有穩定的平衡(原地動作)➡️《單音支撐》,才有高效的失衡(移動動作)➡️《兩音連結》
再來是「順勢演奏」的預備練習動作:
熱身:關節活動度➡️《轉指練習》+彈跳動作➡️《彈性震幅》(手腕運動模式)
上篇文章提到,驗證手指支撐力、放鬆、手型等等要求是否如實做到,最好的方式就以優雅而流暢、超越180-200BPM,並且能夠長時間演奏的音階來檢視,因為只要作到這些基礎條件,音階自然而然會優美的流動(記住:在順勢演奏下音階達到這個速度是 #毫不費力的)反過來說,如果一直無法彈到200 BPM,不流暢,緊繃或是彈幾次手就痠,就表示在這些環環相扣的環節中,有其中一項沒有定位。
原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712270011/posts/10209310971887279/?d=n
放鬆支撐,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但當你辦到後,又會發現‘’蕭邦練習曲‘’,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
#順勢演奏FingersFlow
順勢演奏fingersflow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討論手指的影片越來越多,這在我們剛推廣’手指建立’時很難想像,在2001年那個年代,大家對這個基礎教材不僅沒興趣,甚至浮現滿滿黑人問號?認為一位好老師應該教蕭邦練習曲、馬上讓學生彈超技練習曲,對於這個「學齡教本」前幾頁的功課只留下黑人離去的背影~
嚴老師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沒人重視手指這麼重要的東西?!所以她奮不顧身跳入火坑,如今不論手指、手型或放鬆這些事已經在網路上燃燒。
我觀察大約是但紹義教授在4、5年前開始反思手指運作後,慢慢越來越多人關注這件事,很高興現在時機成熟了,不僅獲得重視,「順勢演奏」也獲得國際學生的支持。
為何我們可以堅持20年,因為發現了「流動狀態」FingersFlow,一種身體在條件具備&於放鬆狀態下,感受到手指類似‘‘自動演奏’’的錯覺,無需操控也無干擾,即使在艱難樂曲中也是一樣的,可說是解決鋼琴技巧最重要的關鍵!這也是許多音樂學碩士生突破了10幾20年來無法突破的技巧的原因。
一直以來我們透過親傳,而不是直接把方法公布,否則現在可能出現一堆流湯流汁流水狀態,但你還是望著蕭邦練習曲發呆~
現今講解演奏的影片越來越多,如同越來越多的醫生解說疾病生成原因與治療方式,但最大的重點還是:痊癒!如果看了醫生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時,你二話不說找新方法:但是當你演奏時發現問題,你卻二話不說用舊方法繼續埋頭苦練。
不要讓這些知識僅止於頭腦的理解,你需要親自穿越鋼琴技巧的叢林。
經歷過「流動狀態」,你會想著魯賓斯坦而微笑,此時你渴望更多,不止在技術上想挑戰更難的,更是在音樂上,你深切地想知道蕭邦靈魂背景下的那一片天空到底是什麼?
Dawson L.
#時機成熟時關於FingersFlow的演奏法會出現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