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受邀到中央廣播電台《青春e起飛》去分享旅遊經驗。親愛的,你知道旅遊是個大量自我對話與自我檢視的過程嗎?我在節目中分享了我在前往印度過程的「恐懼」,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當時最令人困擾的,就是層出不窮的性暴力事件,讓前往印度的女性旅者特別害怕。
但這過程中我與自己的恐懼和解,告訴自己:我就是一個瘦小的亞洲女性,無論我柔道幾段我都不可能一打好幾個,那我能不能放開我心中的恐懼,用清明的雙眼去辨識,用輕鬆的笑容去連結?
在這安撫的過程裡,我才能放開恐懼,享受旅程,也能相信我妥善運作的雷達,可以保護我在旅途中不必要的麻煩。
但話說回來,我也重新思考,很多隻身前往的女性旅者都遇到許多騷擾,在我身上我覺得令人煩躁的,不外乎是一直想拉抬價格哄騙你的小販,談好價格到定點又多要求費用的rickshaw司機(印度一種三輪腳踏車),而這些因為已經身經百戰,已經有辦法置之不理,或者已經拒絕了還一直問你要去哪死纏爛打的嘟嘟車司機,但還不會遇到敢觸摸我身體的人(咦,好像還是有,但是女販子XD)。
這也讓我不禁反思,是因為我跟人工作的職業病,讓我很能偵測這個人的狀態媽?還是?後來我發現,很可能是我對自己身上的感受非常敏感。
在華人文化中長大的女性,特別容易對自己身上的感受懷疑,經常會跟自己講說,「你想太多了」,或者「這又沒什麼」,或者「這是不是我的問題」,當然我有時遇到「怪怪的」感覺,會讓我停頓懷疑的,比較是「這是文化差異,還是個人問題」?但在印度的旅行經驗觀察中,他們是非常沒有界限感的民族,但也因為沒有界限感,一旦他們當你是朋友,就會非常保護你,但也容易一旦他們想跟你當朋友,就會不斷不斷親近你。
我在最近一次去印度旅行時,遇到三個來自不同省份的大陸夥伴,我們就一起展開在印度的冒險其中有個叫小麥的女孩,當我們一同從沙漠回來的隔天,我們一起去理髮廳洗頭,有趣的是,印度理髮廳只有男性可以進去,沒有提供女性服務,但因為我們是外國人就有理髮師傅招手要我們過去,談好價格包括洗髮跟頭頸肩按摩(是有多疲勞),結果可想而知也不會洗多乾淨,但是師傅就用振動按摩器按到小麥的腋下到胸側時,小麥卻轉頭過來跟我說:「我怎麼覺得他好奇怪」...我直接回應她:「很奇怪就叫他停止啊!」
我很驚訝她在覺得身體界限被侵犯時,第一時間不是阻止,而是轉頭過來跟我確認,這件事一直讓我百思不解,是不是我們對被越界的感受更多時候默默隱忍呢?
所以坦白說,當有女性要去印度旅行時,我都會告訴他們,印度是個很適合練習拒絕的地方,因為你不拒絕你會被煩到爆炸,但印度卻也是個,如果你對你的心智很不定性,就很容易被坑、被偷吃豆腐,然後事後卻不停耿耿於懷。
Enjoy!
#心理師的日常
#順便曬幾張在沙漠上的美照
#封面照片其實就是在沙漠旁的黃金城
#其實沙漠真的就是那麼一小塊其他都是戈壁
#這次圖文相符喔喔喔
#聽說有其他台灣人看導遊很辛苦買了駱駝給他
#讓他之後可以靠駱駝維生據說要價一萬多盧比
#旅遊的故事真是太多太精采了我可以講三天三夜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