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擁有選擇
這句話,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忘記從哪裡看到的,此後,就變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銘之一。
那時候,我面臨我人生第一次的研究所考試(因為我考了三次),大三上學期結束後,我結束掉我手上所有的打工,一個國中家教、一個高中家教、一個補習班老師、一個國小課後輔導老師。
我專心投入我的研究所考試,那一年,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念書、下午四點去健身房運動、晚上六點回到家梳洗完、一個小時後準時出現在自修室唸到半夜兩點。
因為第一志願都在台北(台大、政大、台師大),北上考試、住飯店、報名費,把我大學存的錢都花完了。
#但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大家都佩服我如此縝密的安排我的課程以及我的打工,但實際上是因為我很不安,我不知道我中文系畢業可以做什麼,#念中文系的我很快樂,但是要 #面臨出社會這件事情我很絕望。
我一直覺得我是被選擇的,研究所考試也是被選擇,考上就上,考不上怎麼辦?
直到,我看到這句話:「你永遠是有選擇的。」
我那時候想,如果我這句話是真的,那我的選擇究竟是什麼?
我的人生還有什麼選擇?
有一天半夜從圖書館出來,我一個人走在中正的圖文小徑上去牽車,我突然想到,或許,如果我告訴自己:
「考研究所是一個選擇,是我自己選擇考研究所呢?因為老實說,不考研究所,其實我此時此刻至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是開始找工作,憑藉著我這兩年把小一到高三都教過一輪,我沒道理找不到工作,所以,我真的是有選擇的。」
「而且再說了,研究所沒考上又怎麼樣?比別人晚半年找工作,我還是不至於找不到阿!天底下補習班那麼多,我一個中字輩畢業的中文系,哪有可能找不到?」
「最後,找不到正職沒關係阿,當家教其實還是可以活下來的,找家教的管道那麼多,我完全不需要擔心。」
我這麼一想,突然覺得:
挖靠!我這個人的選擇還真不是普通的多,走個五分鐘都可以想到這麼多,如果我坐下來認真思考,那還真不得了。
所以,我後半段準備研究所的心情快樂很多,至少是很心安的。因為我知道我有很多選擇,而我自己選擇了先考研究所。
包含後來我考了三次,發現自己最後差兩分上政大後,決定不再考第四次。我都是把考研究所當作是一種選擇,然後我選擇不要這個選項,因為有其他的選項在等我。
從此,我奉行的人生忠旨之一才會是:
#人會有痛苦都是因為沒有選擇
#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一直到現在,我都是這麼思考我的人生與每一件事情。看似樂觀,不是因為純然的樂觀,而是我想好了很多的方法、plan B甚至是Plan Z。
會寫這篇是因為,我收到了一些信,我看到其中的躊躇與不安,我看到了其中對自己的沒自信,而覺得自己喪失選項。
其實,你沒有。
#你沒有喪失選項。
#你永遠都有選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介紹 訪問作者: 蔡惠芳 內容簡介: ────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 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因應之道!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 家中有...
面臨出社會這件事情我很絕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介紹
訪問作者: 蔡惠芳
內容簡介:
────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
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因應之道!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
家中有高齡長輩,子女如何有所意識與準備?
兒女承擔照顧責任,怎麼突破下半場的考驗?
能夠陪伴高齡長輩同老,是我們的福氣。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榮基教授
➤不知老之將至,原來老已圍繞身邊
「當長輩反應比較慢的時候,你知道他是在變老嗎?」
當你認為父母只是反應慢,往往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處在「變老進行式」,一旦長輩開始出現症狀,例如行動遲緩、忘東忘西、出門好久才回來、夜夢、失眠、頻繁進出醫院、身體各部位的疼痛……,一開始容易被當成無病呻吟,還可能影響到彼此的互動關係,往往等到時間久了,或某一事件發生了,這個「老」的需求,才會被認真的正視與對待。
當兒女們察覺並認清,父母正走向老衰的前路時,其實可以有所作為!
➤「久病床前無孝子?」原來是沉重的無奈
當父母需要有人協助的時候,有時候子女自己都自顧不暇,更多的是子女本身生活都很困難,怎麼還有時間、餘力照顧老人家?
父母衰老的過程中,疾病的出現、惡化,在承擔照顧責任的同時,也是一種互動的磨合,隨著衰老與疾病出現的無數個狀況題,長輩和兒女彼此的焦慮、不安、無助、矛盾、疲憊等,讓人無奈又無助。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途,隨著付出、陪伴和失落,往往讓雙方的身心靈消耗殆盡,轉而演變成無力、沮喪,甚至是憤怒;這種複雜微妙的心情,從不同的視角看見照顧經驗的珍貴,契機何在?
➤照顧與被照顧──中年兒女VS. 老年父母
身為兒女的你,開始學習面對長輩成為自己的照顧責任,面臨到自己必須去「承接」的事情。
承接,可以說是一種角色的轉換,這裡試著從家庭的視角出發,來談中年兒女面對父母或需要被照顧的長輩,如何為他們的「老衰死」預做角色準備。
本書立意與核心,主要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兒女,在面對父母及長輩──老、衰、病、死的過程,他們可能會發生的情緒、糾結、困頓等各種衝突,希望能夠透過這本書,提供看待整個過程的不同視角,透過自己的脈絡整理而產生出的力量,從中找到一個方向和解決的想法。
➤老衰病後的另個課題,死亡的準備
過去和父母或長輩談到「死」這件事,可說是很大的禁忌,被視為是詛咒或不孝。如今,生命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公開討論。
我們不必要一直陷溺在悲傷絕望之中,而能一起找出活路。
因此,面對長輩的老、衰、病、死,兒女們彷彿從這段歷程中,除了透過陪伴和理解,給予父母更大的照顧與關愛,更從中預先看見自己可能的未來,若是發生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哪些因應之道,照顧長輩生活起居之餘,還能顧及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
➤陪伴之路,同理全天下兒女
面對紛擾難解的情緒困頓,我們需要先「看見」,然後才有「出口」!
照顧與被照顧之間,彼此都需要被瞭解及包容體諒,一份支持,一個鼓勵,陪伴身為照顧者的兒女,學習讓自己情緒復位,關係復原。
透過情緒的梳理,不只是照顧過程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還有如何從陪伴過程,面對不可逆的歷程,好好把至親送走,好好把自己帶回來,在情緒困頓之中找到能夠自在旋身的空間,迎接屬於自己美好的下半場風景!
作者介紹:蔡惠芳
專業助人工作者。
身為社會工作師,也是諮商心理師,堅守在醫療場域,陪伴病人及家屬經歷生命中的生離死別。見證許多家庭在面對無常時的韌性,也常感動於困頓之後的展顏。
想用這本書傳達──面對生命,我們在如常裡努力創造意義;而回到家庭的無常裡,我們是故事傳唱的歌者。
相關審訂著作:
《媽媽 我好想妳:給病人與家人的關懷手記(中英對照)》
《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請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面臨出社會這件事情我很絕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三集。
在這裡呢,我跟你分享一個名詞,叫做「本體焦慮」,也叫做「存在焦慮」。
你可能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人生裡,任何時刻,我們可能都會問自己:「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這是一種呢,我們對於自身存在的恐懼感。我們會擔心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擔心自己的存在,對自己跟他人是沒有價值的。
其實在整個生命歷程當中,我們從狂放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到相對冷靜的成人階段;我們這個問題,其實是會不斷發生的。
然而你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在童年階段的時候,這樣的痛苦其實不會太影響你;因為童年嘛!你很清楚知道,未來還有大把的時間。
可是呢,到了青少年時期,這樣的困惑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取得你的注意;因為你很清楚知道,接下來你就成年了!
可是在這樣的階段裡,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個期待,這個期待就叫做「長大以後就會漸入佳境、長大以後就會有答案」。
然而可怕就在於,等你真的長大了,到了成人的階段,或許在初期你還是充滿希望,抱持所有的目標,都有機會達成。
可是終究有一天,你會意識到,在鏡子裡面的自己有了白頭髮,不止是如此,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體重控制,越來越困難。
而且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有了老花眼,視力沒有像以前這麼的好;隨時在你不預期的狀況底下,你會發現到自己身體有發生了一些小毛病。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哦,你在餐廳裡用餐,你的晚餐的主餐哦,都還沒有吃完;服務生就把隔天的早餐端上來,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訊號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時間到了!「時間」已經不站在我們自己的這一邊。可是當這樣的意識,其實往往也是來自於,我們恐慌跟焦慮的來源。
在這個時候,你會更加無法逃避的,去問自己這個問題,叫做:「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其實這是所有心智正常的人,都會面臨的階段。但是每一個人,面對這樣的階段,會有的反應都不太一樣。
有些人呢,會忽略掉這樣的感受跟問題,他把力氣花在追求其他,讓他自己覺得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說,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 更高的權位,或者是更光鮮亮麗的生活形態。
在現在這個時代呢,還有一些人會去追求醫美,用盡各種手段,去維持一個年輕的外貌,讓自己「感覺」時間還站在自己的這一邊。
可是這樣的追求,好像短期都能夠達到一些安慰的效果;然而你會很快的發現,這一切的追求都沒有用。
那種「幻滅感」,就像是錢再多都不會快樂,或者是追求更高的職位,心裡也不會有平靜。
當照著鏡子看自己,用盡醫美的手段,讓自己看起來年輕;可是你都無法逃避,在這個表皮背後的那個靈魂的焦慮。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所有的證據都在告訴你,這樣的努力是沒有用的,方向可能錯了!
然而當你還不醒悟的話,就好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一直談到的一個現象,叫做「堅持症候群」。
有太多人抱著一個信念,叫做「戲棚下坐久了,就是自己的。」;按照過去的信念跟想法,一路堅持下去,就可以過上一個好人生!
然而呢,我必須很真實的告訴你,戲棚底下坐久了,並不會是你的,你只會得到滿身灰塵。
因為你可能沒有真正搞清楚,會讓你生命變得更好、 會讓你的人生過得更好,的核心關鍵究竟是什麼?
那當然了,也有些人會選擇直接攻擊這些焦慮感。比如說,當他發現自己變胖了,就開始節食。
或者是當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他就去讀那些可能是成功、勵志的書籍;或者是,去學「怎麼樣跟任何人都能夠聊得來」?
然而這樣的努力,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樣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有一個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事實,就是不管你怎麼樣照顧自己的身體,它終究會老去。
如果你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可能會因為這樣子,跟朋友發生了摩擦;如果你花時間在經營朋友的關係,你可能就會忽略了,自己的另一半跟家人。
你會感覺到自己喔,越努力越挫折。然而這樣的現象,就很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談到的,叫做「熱情症候群」。
當你把你的生命,不斷的去「追求熱情」,很快的你會發現,到最後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得到深刻的累積,你只是在不斷的「追求」而已。
那麼就在此刻,當很多的嘗試,都發現沒有什麼效果之後;有些人就會選擇放棄對這個世界的努力。他們把這些事情、這些想望,甚至於這些疑問,全部都遺忘;把自己關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
表面上他看起來,好像是他找到了一個鄉下的地方,開了一間農舍,或者是呢,他開始培養自己個人的興趣。然而有些人比較糟糕的,就是選擇用酒精或藥物來麻醉自己。
其實像這樣子昂貴的興趣,或者是另類的消遣,或許可以暫時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但是關於「自己的人生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回答。
所以其實當你聽到這裡,假設你感覺到人生怎麼那麼絕望。事實上,我想要跟你分享的,跟Csikszentmihalyi談的《心流》,並不是要創造你的絕望;反而是更直指核心的,讓你去回答:「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
不是企圖用忽略的,也不是企圖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更不是用一種「放棄」的姿態,去看待這個問題。
多數時候,當我們心中升起「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當這個問題一生起的時候,第一時間,你有真實的回到自己的生命裡?
還是你活在一種虛妄的想像,你總覺得只要得到什麼、只要有了什麼,或者是只要把什麼你不要的拿掉,你就可以快樂跟幸福。
其實只要你有這個想法,基本上你就已經注定了,你跳脫不出這樣的焦慮感。
其實每當有人問我:「要怎樣過出一個好人生?」我說這個問題很大、很難回答;但是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我會說:「要過一個好人生,那麼你就要去找出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
「回到世俗」,意味著你不要跟你的真實生命脫鈎,也不要企圖想找別的東西來取代,這叫「回到世俗」;但是又超越世俗,什麼叫做「超越世俗」呢?
那就是不管這個世俗、這個生命,給你什麼樣的任務、挑戰跟問題;你都要靜下心來問自己,你自己在乎的是什麼?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麼?
今天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到底引起了你心中的什麼部分?只有你能夠去找到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你才能夠真正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那如果你再問我,怎麼樣用一句話,來說明【過好人生學】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會說:「這一門課是讓你學會,怎麼樣讓時間變成是你的朋友。」
我們都知道在生命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內在的焦慮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會懷疑自己的定位跟價值。
然而你只要能夠找到那些有意義、值得你努力的事情,並且用正確的方法,這就是在我課程裡面,談到的「四個重要的能力」。
那麼我想「時間」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因為時間會把你人生的意義,去做倍數的累積。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面臨出社會這件事情我很絕望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韓市長之前很自豪,陸橋花三天就拆好了,表面很風光,但背後的排水導流系統都沒做到位,這就是這次高雄國瑜水上樂園的原因之一。
只說漂亮話、只做表面事,這就是目前高雄市政的問題,也是整個台灣政治的問題。
閱聽大眾浸淫在某些扭曲的媒體文化裡,喜歡「六個月就做到OO」、「上任保證發大財」,這種近乎毒癮似的空話,讓大家覺得好爽。結果什麼都做不到,什麼都推給別人,遲到了還不能指責他,這市長不像市民公僕,是市民的三歲寶寶,罵不了批評不得,只能說他好棒棒,只能給他糖吃,否則就要哭鬧說一定是別黨或中央霸凌他。
我也在此呼籲韓市長,罷韓不是無聊的事情,是市民在反彈,從來都很嚴肅認真。若你對人民還有一點心,我本人在此邀請你對談,但我想你根本對這土地沒有期望、沒有感情。
說到對土地的感情,我們正見證港人的絕望,香港正在急速腐朽。
向來對政治冷漠的港人,自6月9日以來,已發動6次數十萬人至百萬人的大遊行,因為基本生存條件沒有受到保障,居住、醫療、教育、母語都受到中國因素侵吞,特區政府非但不保護香港人民,反而壓制香港人民的聲音,且手段越來越粗暴,視人民如糞土。
在「一國兩制」只剩「一國」,港人在忍無可忍之下只能持續反抗,香港的傷痕也越來越多。香港讓我們知道,如果接受中國的和平協議及九二共識,換來的承諾只是一張廢紙,中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面對民意,港府不思檢討,持續研發更卑鄙的鎮壓手段,包含全面性的科技監控,以及利用黑道作為代理人傷害市民,讓政府能躲在暗處暗箭傷人,製造香港的社會動盪與恐懼,一個史上最可怕的獨裁政權,正在吞噬一個長期擁有高度法治與自由的進步城市。
面對網路壓力,港府與中共政權刻意以新聞或網文帶動輿論,以「暴民」、「擾亂社會秩序」,或者是抹黑發出不平之聲的市民是「拿錢的香港版1450」,又或者是,挑弄保守安定派對於社會運動的不滿。
我們在留言評論裡可以窺見這些毒果子,什麼「打得好」、「正義之士維持家園和平」、「欠教訓」。如果哪天你參與社會運動和倡議,看到親友、同事如此留言,會不會覺得很心痛?中共政權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肉體的暴力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性被分化對立,挑弄地扭曲變形,忘了什麼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揚棄基本人權價值。
但台灣,其實也正在潰爛。
我們同樣面臨中國獨裁政權透過科技監控、金錢收買、代理人政治等,各種卑劣手段的滲透。唯一的差別是,香港的主權已被中共的魔掌攫住,台灣的主權目前還握在台灣人手裡,我們正是因為守住「兩國」體制的防線,因此還能自主選擇自己的未來。
在此聲援香港人對於獨裁政權的抵抗,希望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而不是中國的香港,黑道的香港,共產黨的香港。也期望台灣人更該團結一致,維繫最基本的主權底線,抵抗中國對民主世界的攻擊。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預防勝於治療、珍惜生命遠離中國。兩岸不是一家,不管親不親,不要玩火燒身,台灣永遠都該是台灣人的台灣。
台灣基進「護台抗中法案」,我們不能讓中國資金和政治勢力影響台灣民主,拜託大家連署起來:https://tafi.statebuilding.tw/
由熱心網友剪輯精華,版權為民視電視台所有。原始出處:
https://youtu.be/K0l0kFbYQ04
https://youtu.be/3S3l7IsGFvI
#陳柏惟 FB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3Q陳柏惟 反正要選立委後援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4607250528296/
柏惟噗浪
https://www.plurk.com/wondafrog
柏惟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ondachen/
柏惟推特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網路廣播 Podcast (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3Q)
#台灣基進 官網
http://radicalwings.tw/
台灣基進 FB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台灣基進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Q4sJJO-d8YJl_FK-bmt_g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入黨申請
http://radicalwings.tw/survey.php
面臨出社會這件事情我很絕望 在 [心情] 對活在這個社會感到絕望-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人跟我一樣26歲
大家過的怎麼樣呢
以前還在學的時候
總幻想著
畢業、工作之後
買一間自己的房子
不用太大不用太新能滿足一個家庭生活就好
買台簡單的國產車
結婚,可能生一兩個小孩
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一生
不用大富大貴、不用住豪宅、不用開豪車
但是就在我開始工作將近一年之後
似乎覺得在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成了
首先是房子的部分
依照一個年輕人無後援來說
應該鎖定的是中古、蛋白區
不應該幻想要住蛋黃新屋
但是我打開各個賣房網
我家所在地點的20~30年中古屋
隨隨便便都是800~900萬
屋況好一點的甚至超過一千萬
而且幾乎是上架不到一兩周就會賣光
這是非雙北的狀況
即使是鄉下的偏遠爛房
說實在也沒有便宜到哪裡去
購屋地點也是要工作地的配合
並不是哪裡哪裡便宜就隨便買
即使有點錢付了頭期款
一個月也要承擔2~3萬的貸款額
我目前職業為公務員薪水約四萬
若是買了房子
付完貸款加上支應日常所需
幾乎不能存錢
更不用說生養小孩
以現在公保隨時會破產
且年年增加扣繳的退撫基金
因為公保人數遠遠少於勞保、農保
同時公務員沒有公會能夠發聲(直接從法律上禁止成立夠狠吧)
未來財政問題要"改革"
政府要砍動刀的第一個一定是公保
在這政府想怎麼改退休金就怎麼改的狀態
我真的不敢寄託那些
“65歲才能領到””隨時被做為貪婪米蟲公務員”大砍特砍的退休金
只能每個月在房租、生活費、交通費、以及醫療支出外
不隨意娛樂、消費購物
努力的擠出一點小小的錢
提早理財希望老後不要成為下流老人
若是買了房之後連存錢的奢望都很難達成了
你可以說
等我存夠錢、薪水成長在買
但是現在房價一年能夠成長20~50%
也許我五年後、十年後存夠了”現在房價”的錢
那時候房價已經成長到搞不好兩倍甚至三倍了
畢業之後
我也才開始注意到家庭資源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我努力考試、趕快開始賺錢
讓爸媽可以輕鬆一點
同學家裡卻是叫他努力念書就好
考雅思、考托福
快快出國念書,不用擔心學費
家人已經幫忙買好房車
我必須努力二十甚至三十年才能達到的成就
別人家庭已經幫他完成了
結婚的部分
要找到三觀相符、願意一起承擔人生責任的人
可遇不可求
何況從職業的部分也能夠理解
在經濟方面我並沒有優勢,甚至還是弱勢
也沒辦法用$$$$$$
何況用這種方式得來的婚姻
我認為單身會比較好
我26我躺平
我已經不再做買足夠空間的房子結婚生子的大夢了
我只希望在通貨膨脹炒房經濟火車頭等等的夾殺下
能夠有機會也許買間一房或兩房的小小中古房屋
晚年能夠有個地方傍身
不用面臨租不到房子流落街頭的窘境
能夠存一點點錢
退休之後能夠稍有尊嚴的活著
現在這個社會
對我來說只有絕望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93.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32120708.A.68B.html
有差異,很不幸我是只有高普考有而國營沒有的職系
對
另一半也不是說有就有,弄不好爆炸的是三個家庭
0056一個月一張買下去?
當我不用付房租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