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教書的事情說到哪?
其實我要說的,大概就是總體而言,教育吃經驗,沒別的。一種米養百樣人,你累積了上千樣本,各式各樣的學生都會碰過,就會抓到上下限,自然會比較清楚大方向怎樣最好。
對新進教師的建議喔,我個人是沒辦法給太深入,當代理也就這樣,但如果你想要在教育界打下一片天地,請多跟主任、校長聊天。
不是要你去諂媚,是去了解整體教育的狀況,這些老前輩都一樣,經驗多才會跟你講實話。我常去跟前輩聊天,還要丟話題出去,像是教改會第幾屆,那個誰弄了什麼,然後教育部不同意……素養教育的XX科,是國教院的誰誰誰主導…
教育的主體是人,當你有這些經歷,前輩才會曉得你「踏進那扇門」,開始當你是對等的對象抬槓,你才會打開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就跟產業界一樣,你努力夠多夠深,才會知道產線上哪個是關鍵,哪個人才厲害,老闆為何去買了那鬼東西。
不付出努力,只覺得世界都在卡我,就會憤世嫉俗,最後變成都資本家的錯、都李遠哲的錯。
你是普通人就算了,身為教育界的對這些還不清楚就很糟糕。雖然糟糕也是可以當個好老師,但你就是個體,茫茫師海中的一份子,不求功也不求過,但求問心無愧到退休,這也可以。
若你想要改變教育,領導這個業界,那就去考主任、校長,沒站在那個起跑線,誰會鳥你?為何今天要聽一個菜鳥領導全國教育?
前幾篇提過,好的老師知道學生人生就這一次,所以教書會很保守,採取安全路線,至少不要教壞。你提出的改變,如果不基於現狀,只是照著書本跟國外案例,就覺得非改不可,那絕對行不通。
我年輕時以為是所有教師跟從業者在阻擋,後來才曉得阻擋的是系統本身,系統看的是整體會不會崩潰,如果改革的代價會有高機率崩潰,那麼就不會讓你改。
教改有沒有讓系統崩潰?沒有,因為實際上教改就不是某個人幹的,是整個系統運作的結果,只是被政治拿去宣傳,用來嚇你騙你,說選他才會教育好。上一個想要撥鐘向後的叫做馬英九,教育界有誰鳥他恢復聯考?
就算要恢復聯合考試的制度,也必定是基於現狀,逐步去改變改回去。當初聯考要修掉,是因為不合現實,當年的環境已經需要改變考招制度,所以就改。今天你要怎樣扭回去?看的是個人還是整體?請多想想。
講多了也煩,我希望年輕朋友可以理解,經驗無比寶貴這句話,不要動不動就覺得「我們走錯了,應該要扭回正途」。你的正途是什麼?這必須要嚴謹定義,我見過太多認為社會應該要那樣這樣、這樣那樣。
為何?為何你說的是對的?可不可以給一個理由?
答不出來,其實我知道為何,當過老師後,看自己學生從那個天真無邪可愛純真(?!),上大學後開始接受社會教育,就知道為何了。
大多都是教授告訴你,媒體告訴你,同儕告訴你。
但教授不會跟你說,他自己也沒去工廠手動線做過兩天,媒體不會說他們有意識形態,同儕也不會承認自己比你還蠢。
請年輕朋友記得,現狀的運作是存在,那麼這就是真實,而且必定是有效。只是,為了這個有效,要付出多少代價,威權年代是我們外省人佔據優勢,在經濟、社會文化資本上容易累積,所以這個有效建立在族群的不公平上。
打掉重練,一定有得利者跟損失者,但你要怎樣確定,既得利益跟蒙受損失者,必定哪一方正確或錯誤?所以絕對不要站在雞蛋那邊,也不要認定高牆那邊就是錯的。
任何事情都要成本,只是成本是金錢還是時間,有形還是無形。
不需要代價的改革一定是騙人的,都是別人承擔損失的改革必定有鬼。因為社會是連動的,在民主國家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不可能有單單某人某族群損失,其他人都獲利這回事,怎樣評估損益,這就是現代政治。
高喊正義是很廉價的,分析成本是很麻煩的,這才是人人愛高喊正義的原因,所以我們才會得到一堆說幹話的政治人物。
總之,回到教育上,我是希望不管家長或是老師,都多想想。
為何到最後,我們都會說
「每天寫一點,每天讀一點,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因為這就是真理,你不需要為反而反。
讀書沒有捷徑,凡事都需要成本。
那些用奴性貶低紀律者,通常自己就是秩序的破壞者,以吸食物體崩潰爆炸時外擴的能量為食。
克蘇魯邪神?你說對了。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何時有文資銀行? 文資建材銀行,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也不算太新。台南市、嘉義市都已經成立了文資建材銀行。高雄,近期有許多文化資產活化的大計畫,例如哈瑪星的新濱老街、左營舊城的見城計畫,但是,同時也有許多的老屋子,被一棟一棟拆除。 這些房子沒了,留不住了,但是,起碼拆下來的老建材,還有重生的...
「需要須要教育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Re: [用字] 須與需- 看板Wrong_spe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發問]問個簡單的國文問題"需"與"須"的區別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需」和「須」有什麼差別? - Facebook 的評價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成為台灣教育機構以至於台灣社會上談論未來與競爭力時的主要論述,這中間隱含著(或明顯的)語言價值與意識形態,是否需要被提到公共領域的討論中,經過正反意見的辯論來得到結論呢?目前看來,關於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在教育場域中,並沒有經過上述的過程,也不是只被設定為是未來目標而已,而是已經成為了執行以及經費補助的指標。忽視教學以及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不管是對將來的學術發展或一般性的文化認同,都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用哪一種或哪幾種語言一方面都需要務實的面對溝通以及協調整合的問題,可以另一方面也要認真的面對語言價值以及語言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不是將務實的需求順理成章的轉化成為意識形態,來要求人們應該接受某一種語言或某幾種語言。
————————————
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總統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會是哪一個語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設想一下2030年中華民國是否還存在。樂觀的假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中華民國台灣」持續維持現狀。那麼2030年元旦那一天是哪一黨執政?我問了一位選舉賭盤的大組頭,他說,
「教授啊,你哪會遮戇,問這款問題,當然嘛是民進黨!」
「阿彼个時陣總統是啥人?」我繼續追問。
「應該是燦哥胖周瑜。」他從台語轉成了華語。
「Really? Why him?」(台灣的詐騙集團很國際化,英語沒在怕的啦。)
「阿就蔡英文上佮意伊啊!」於是我理解了燦哥為什麼要努力減肥。
「阿William Lai咧,伊敢無機會?」(我想的是力推英語為官方語而且最受獨派青睞的賴清德。)
「伊嘔,機會是有啦,fat chance!」
我當場Orz,但也因為頭撞到地,夢就醒了。
所以我們開場白的問題就更明確了:「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鄭文燦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是哪一個語言?」如今蔡賴政府如火如荼推動「2030雙語國家」,在2030年到來的那一天,台灣會成為「雙語國家」嗎?燦哥總統會用英語對國人發表談話嗎?
簡答題,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台灣人最喜歡考試,尤其喜歡考選擇題,所以大學英檢畢業門檻都只考選擇題。好吧,四選一:
(A)單語國家
(B)雙語國家
(C)三語國家
(D)多語國家
我在一門通識課中問過4、5百個大學生,得到的答案以D最多,但也有少數同學選A跟B。選A的人認為台灣只有一個官方語,是單語國家,這似乎合理,但事實是台灣從沒有法定的官方語。選B的理由是國台語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兩個語言,其他的語言很少聽到,這當然不是正當理由。
台灣是多語國家,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3.5%的人在家中會說「國語」(華語)、81.9%說台語、6.6%說客語、1.4%說原住民族語、2.0%為其他。各語言的加總為175.4%,顯示平均每人會使用1.75種語言。
台灣是多語國家,且有法律為證:《國家語言發展法》!法定的國家語言目前確定的有19種:台、客、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以及台灣手語。馬祖地區所使用的「閩東語」尚待確認,而「國語」是不是國家語言的一種,是極具爭議的。
「雙」就是「二」,「一雙筷子」只可能是兩支。所以,「雙語國家」沒有絲毫含糊,就是「二語國家」,不是「多語國家」,也不是「單語國家」。那麼蔡賴政府想要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而且2030就要實現,台灣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請問,這「雙語國家」的「雙語」,指的是哪兩個語言?
政府高喊「雙語國家Bilingual Nation」,卻沒有人提問:「Excuse me, what two languages are you referring to?」這清楚的反映了英語和華語的霸權地位,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直覺:台灣若要成為「雙語國家」,唯一可能的「雙語」就是英語和華語!
然而,這個直覺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為在「2030雙語國家」的願景中,唯一確定的只有英語。2019年1月11日行政院公告的重要政策是:「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厚植國人英語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樣的,從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潘文忠的政策談話中,提到的語言只有「英語」和「英文」,絕對聽不到「國語」、「華語」或是「中文」這些字眼,更別提「本土語言」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灣手語」。
這個政策的執行,教育部負起了「雙語教育」這個最重要的使命,在「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的政策說明中,「英語」出現了60次,「雙語」出現11次;「中英文」0次、「中文」、「國文」、「國語」、「華文」、「華語」通通0次。
既然是獨尊英語,何需欲蓋彌彰,為什麼不能提出誠實一點的口號?例如,「2030厚植台灣英語力」、「2030台灣人說英語」、「2030英語讚讚讚」、「2030英語強強滾」。因為台灣人對於一件又一件「國王的新衣」早已麻木無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1/article/10793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學期開始的重要提醒
#一起留意校外人士不當教學
開學了!家長們組成的校園志工隊還有熱心的校外人士也一起動了起來,感謝大家,都是推動校園事務的重要助力。
但為了促使孩子學習更健全,學校對於校外人士協助教學或活動內容應有把關與處理機制。
我去年推動教育部公布 #校外人士協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或活動注意事項( https://bit.ly/3t6QDlo ),避免不當違法內容趁機混入。
隨著開學,我的辦公室再度接到憂心的家長陳情,表示學校內有些志工的教學和活動好像怪怪的,擔心再度出現 #違反宗教中立 以及 #違反性別平等 的問題。
#教育部接到申訴的統計分析
本辦追蹤,「注意事項」公布後,教育部今年8月針對實施情形有初步統計分析,109學年度上學期收到陳情或申訴校外人士不當教學的問題多為:
📊 校外人士背景具宗教色彩 100%
📊 未落實部定、校訂課程之課程審查機制 45.5%
📊 未落實非部定、校訂課程之審查機制 36.4%
📊 與家長之溝通缺乏多元管道 27.3%
#志工是豐富學習
#不要變成傳遞假消息的工具
志工等校外人士進入校園、協助教學和活動,原本用意良善,是希望藉此協助學校,豐富孩子學習的深度及多元性。
少部分校外人士濫用此美意,透過 #晨光時間 #課後社團 及部分 #正式課程,長期違法傳遞錯誤資訊,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甚至導致學生長大後因此傷害且自責。
例如,我曾聽過有個女孩說,自己在志工家長的教導下,一直認為女生的第一次是送給丈夫的禮物,女生必須盡力守護自己的貞節,否則就不是好女孩。
在她某天不幸遭遇性暴力後,她因此覺得自己的人生毀了,她說:「#我從此髒掉了,即使其他人告訴我不是我的錯,但過去那些教導仍讓我覺得自己很髒。」
在那之後花了很多年,她才逐漸走出來,才可以接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女性可以決定自己的價值及追求。
另一位年輕的同志說,某堂課的老師和志工媽媽,一直和全班說同性戀是錯誤的、需要被矯正。
當時剛發現自己喜歡同性的他,因此覺得很恐懼,覺得自己做錯事,班上其他人也拿「同性戀」來嘲笑其他陰柔氣質的男同學。
這個恐懼和陰影,伴隨了他很長的歲月,直到他大學真正了解同志是什麼後,真正開始接納自己後,狀況才逐漸好轉。
好些家長和我抱怨,不懂為什麼小孩到學校必須要學特定宗教的經典?為什麼會有志工在學校活動的戲劇上,主角姓名隱藏信望愛?或是教小朋友唱宗教色彩的兒歌?
#改變不是一蹴可及
#我們繼續為孩子的就學權把關
「注意事項」施行這一年間,我持續和教育部討論實施狀況,也協助家長把陳情反映給教育部。
有許多家長跟我說,很高興真的看到學校有落實校外人士協助教學內容的審查。
也有進班說故事的家長,傳給我看要簽一張「入校須知範本」,裡面要一一勾選可以遵守性別平等教育法、不得有特定政治或宗教團體活動等項目;家長說雖然多一個程序,但多一份把關,真的比較安心。
我追蹤教育部收到的陳情申訴數量,也發現確實持續下降。這些都顯示「注意事項」上路後,原有問題逐步改善中。
#教育部新公告現場執行QA
#協助學校更順利執行注意事項
新規定上路一年,感謝教育部,在蒐集各方意見及討論後,前天公告了「校外人士協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或活動注意事項」現場執行Q&A( https://bit.ly/3gUfRhQ ),讓學校及地方政府執行「注意事項」時能更加順利。
我也再特別整理給 #家長 的指引,包括以下三面向,請所有家長一起來 #守護孩子安心學習:
1⃣蒐集資訊:
📌確認學校有無制定校外人士注意事項且妥善公告。
📌了解學校志工的資格與任務。
📌了解學校說明「校外人士課程/活動」的管道,查閱相關資訊。
2⃣透過學校日、班親日或與老師聯繫的機會,跟老師詢問:
📌班上和學校的課程及活動,是否還有 #志工 #校外人士 入班?
📌如果有,其內容為何?是否符合學校及教育部的注意事項?
📌若不符規定,請跟老師表達希望改善。
3⃣申訴不當教學:
📌如果以上都還是無法阻止 #違法的 校外人士教學,可以依下列順序申訴或陳情:
>學校專責單位
>各縣市教育局處
>教育部國教署
>范雲辦公室
新學期,給孩子 #單純與專業的校園環境。我會繼續和大家站在一起,務必阻擋不當教學進入校園,維護每個孩子安心學習的基本權利。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雄何時有文資銀行?
文資建材銀行,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也不算太新。台南市、嘉義市都已經成立了文資建材銀行。高雄,近期有許多文化資產活化的大計畫,例如哈瑪星的新濱老街、左營舊城的見城計畫,但是,同時也有許多的老屋子,被一棟一棟拆除。
這些房子沒了,留不住了,但是,起碼拆下來的老建材,還有重生的機會。如果這些老建材在房子拆解過程被好好卸下、留下來造冊保存,有一天就可以成為很有價值的再利用資材。特別是,現在許多特色街區及商店,都迫切需要老舊建材,這些建材都有歷史的價值。許多現在工法已少見,比方說屋頂的黑瓦,幾乎少有窯場仍有生產,即便像是三和瓦窯仍持續生產紅瓦、清水磚,但尺寸及工法已跟過去不同,對於有心要從事老屋修復及活化的人來說,要找到這麼多的老建材,非常困難。
如果高雄有一個文資建材銀行,可以跟台南、嘉義形成一個跨區的串聯,除了提供老建材的保存,亦讓對於老建材再利用有興趣的人,能夠有一個學習及實踐的場域。人,才是文資保存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有能力進行老建材造冊、保存及加工的技師,更是必須要加以培養的稀有品。藉由老木工班的培力,去凝聚社區過往的記憶,去創造再生的價值,我請文化局,一定要積極爭取高雄文資建材銀行的設立。這是一門可以技術輸出的生意!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私幼超收學費的查核
前陣子有家長反映,學校的收費跟教育局核定的收費標準不同。我介入了解,發現確有其事。依據幼教法,幼兒園收費標準必須要向教育局申報核備,不過以前家長不會知道這個標準,除非自己打去教育局問(但教育局也不見得給資料)。
不過,今年4/1開始,幼教法修法後,教育局應主動公開幼兒園學費的收費標準。也就是說,如果幼兒園假借名義收取收費標準之外的雜費或代收代付款項,家長是可以藉由公開資料核對後,去進行舉發的。我強烈要求教育局,必須落實幼兒園收費項目必須與陳報給教育局的一致。否則很多額外的收費項目,園方會以這些項目非強制收費、或是以年繳改成月繳的方式,來迴避家長的查對及教育局的稽查。
#私幼關園的提前預警機制
最近三民區有一家幼兒園因為土地租約被終止,所以申請歇業。消息一出,家長非常擔心,不曉得接下來小朋友要送往哪裡?後來,我們請教育局協助提供周邊評鑑結果優良的私立幼兒園的可收名額及公幼名額,才讓家長放了心,小朋友有了去處。
三民區2〜6歲的幼童超過14,000人,但是幼兒園核定的收托名額只有7,600個名額,如果扣除即將關園的這所幼兒園,剩下7,000個名額。以目前三民區送托的2〜6歲幼兒,就是7,000人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接下來還有幼兒園宣布歇業,會有家長不知道可以把小孩送去哪裡。
因此,我要求教育局在「幼兒園與其分班設立變更及管理辦法」中,要規範業主歇業的提前告知期,讓家長有充分時間可以轉到其他幼兒園,並且對於幼兒及教保人員的安置,要有更具體明確的規範。
#教師兼任午餐秘書、營養師不足
去年九月,教育部國教署修正「補助直轄市與縣(市)政府所屬公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充實學校午餐人力要點」,如果學校廚房供餐的班級數少於40班,必須跟鄰近學校合辦,達到供餐40班的標準,才能補助一名營養師。
高雄市目前中小學聘的營養師超過法定員額,不過,市區與偏鄉地區的營養午餐經費,就有一段落差。以那瑪夏某國小的營養師,一個月只有一萬多元的人事費用,根本連專任的營養師都聘不起;此外,學校的營養午餐秘書,大多由教師兼任,必須負擔午餐計畫書、食材管理、製作繳費單、填報校園食材登陸平台…等繁瑣工作,如果校內沒有配置營養師,教師兼任的午餐秘書更需要負擔菜單規劃及採購食材的責任。但其實,這並非教師專業。
我提了兩個建議:
1.營養午餐秘書要回歸專業,如果學校因為經費問題無法再多聘營養師,那教育局得出面協調,把鄰近學校資源整合,成立共同的中央廚房,讓願意承辦中央廚房的學校,有比較多的人事經費可以聘任營養師擔任午餐秘書,來取代教師兼任的情況;
2.中央補助地方中小學營養師的條件,必須要是廚房得供餐給40班以上的情況,但這對偏鄉學校太困難了,並且偏鄉學校與都會學校不同,很難用中央廚房的概念(路程太遙遠),所以,我也建議教育局,主動跟教育部協調,在最近要新訂的學校午餐專法中,必須考量偏鄉學校的困境。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臺北市性平教育委員,竟涉嫌非法人力仲介?!】
事情是這樣的:
近年來,由於保守團體不斷要求介入性平教育,臺北市政府先前也修改了性平教育委員會的組織和遴選辦法,讓「家長會團體」可以推派更多代表進入性平教育委員會。
依照遴選規則,性平教育委員會委員必須要有性平教育相關專業或經歷。但家長會團體指派的代表,唯一需要的資格就是被家長會團體推薦,不需要再另外搭配相關專業或經歷。因此,可能出現雖然是家長代表,但未必是教育專業,也未必是性平教育專業的情形。
為了釐清臺北市性平教育委員會的運作情況,我調查了性平教育委員的名單。
一查之下,發現,其中有一位家長會團體代表委員,竟然涉嫌非法人力仲介,招攬菲律賓學生來台「假留學、真打工」。
全案已被教育部送檢調偵辦,但臺北市政府似乎毫無反應⋯⋯
處理情況,請看質詢影片
——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發問]問個簡單的國文問題"需"與"須"的區別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是"需要"還是"須要"? ... 強調命令語氣不須:不要、不用須知:一定要知道須是:一定是、必定是須要:必須須用:必須只須: ...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加上個人的補充。 ... <看更多>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需」和「須」有什麼差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需要 :只是有所欲求的需求, 沒有強制性一定要被供給. 須要:不只是對方有所需求, 而且具有強制性的應該應當的意思, 是被要求一定要給的. 以下是需與須在字典中的解釋. ... <看更多>
需要須要教育部 在 Re: [用字] 須與需- 看板Wrong_spe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enalice (蜻蜓繞)》之銘言:
: 「須」
: 說文解字:「須,頤下毛也。」原指生在下巴的鬍子。後泛指鬍鬚。通「鬚」。
: 「需」
: 說文解字:「需,卽也。遇雨不進,止卽也。」
: 想請問何以這兩字後來會衍生出
: 「必須」-Must
: 「必需」-Need
: 特別是「須」 用法多變到不可思議
: 常見的用法有解式微『短暫的時間』、『等待』、『應當』等等。
: 甚至 在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中
: 這個「須」是解為『需要』。
: 所以就算有人用「須要」這詞 是不是也不能說他錯呢?
回答K大的最後一個問題
根據網路版教育部國語辭典中是將"需要"與"須要"列為相似詞,
所以在過去這兩種寫法皆被允許。
然後來在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中,只有收錄"需要"而無"須要",
故學校一些老師都認為只可以寫成"需要"而不可以寫成"須要"。
--
這是我的部落格,歡迎參觀指教
https://tw.myblog.yahoo.com/chineseteacher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242.16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