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短評】《#南方車站的聚會》(Wild Goose Lake)
中國第 6 代導演刁亦男前作《白日焰火》於柏林影展擒下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4年磨一劍的新作《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今年的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成為唯一一部角逐金棕櫚的華語電影。
刁亦男在此作有著與《白日焰火》類似的創作底蘊,仍將視野望向中國底層社會,不過鏡頭從冰天凍土的哈爾濱(北方)轉向潮濕悶熱的武漢(南方),刁亦男在武漢的黑夜細雨中,細膩捕捉到的是老舊建築、腐敗巷弄、龍蛇雜處的湖畔、車站,以及難以捉摸的人心,且透過攝影師董勁松的掌鏡,於高度風格化的視覺中,在萎靡的城鎮、霓虹的街景中揮灑出一幅屬於罪犯與娼妓的浮世繪,充滿中國詩意且美的如幻似夢。
此片飄散著黑色類型電影的氣質與韻味,犯罪、逃亡、警察、神秘美女、剛出獄的男人等元素構築出刁亦男的異色國度,在此世界,胡歌、桂綸鎂等人深陷在「野鵝湖」(場域符號)的計中計、騙中騙,在黑影與危樓中亂無章法地逃竄,人與影不斷交錯,不見天明,無處可逃、未來深鎖(有一幕黑影也如同《黑獄亡魂》),且透過胡歌表述了悲劇宿命論中典型的亡命之徒,並在桂綸鎂身上窺見搖擺不定的價值觀,這是一對刁亦男心中身不由己的江湖兒女。
縱看《南方車站的聚會》,很難不去聯想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兩者皆由董勁松攝影,且黃覺、陳永忠同樣入戲,黑色元素也極為相似,更重要的是,在影像質地與藝術完成度上,都帶著中國獨有的氣味,這點與張大磊的《黃桃罐頭之夜》,甚至是新加坡楊修華的《幻土》有著異曲同工,不過刁亦男這次透出的是更為暴力的黑色美學(叉車、雨傘),濕漉的潮濕感與渾厚的沉重感皆緊抓角色與觀眾,節奏沉穩、緩慢,層層堆疊出壓迫之意,令人屏息。
此外,在片中也可看見刁亦男成熟的電影語言,諸如動物園的追逐戲,透過困獸與逃犯的交叉剪輯,不發一語地鏡射出張牙舞爪地角色內心與處境,如同今村昌平《楢山節考》中的大量野獸,人物與環境便有了多一層的解構,我視作刁亦男精準地臨摹。
且值得一提的是,開場不久,胡歌在地下世界的鬥毆用大鎖砸毀現場唯一能照明的電燈泡,此設計猶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燈泡喪失其功能,在冷冽、疏離地肅殺氛圍中以「光影」喻情的美學,且象徵似將人心、社會、國族間的忽暗呼明點出,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此舉便有了楊德昌的靈動神采,燈泡毀損後,山雨欲來,更呼應了風雨過後,片尾刻意反差的暖色調,舉重若輕地透出警察(廖凡 飾)在正義與道德間的兩難,並最終選擇給與角色希望與溫暖(也算是周澤農的願景),下筆之輕,卻有雷霆之勢,綿延不絕的後勁令人難忘。
或許刁亦男這次大量黑色電影的拼貼並無新意,也的確未有開創性突破,但完熟的風格與嘗試值得肯定,且雜揉黑與白,提煉出灰色的模糊與曖昧,角色與故事在場域中並非為是與非的二元對立,情感慾望交織出複雜人性,突顯出小人物的掙扎,而觀眾能在這絲掙扎中被觸碰到心中柔軟之處,《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刁亦男的手中仍舊具備出色水準。
「電 競 導演 見 宿 傘 之魂」的推薦目錄:
電 競 導演 見 宿 傘 之魂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短評】《#南方車站的聚會》(Wild Goose Lake)
中國第 6 代導演刁亦男前作《白日焰火》於柏林影展擒下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4年磨一劍的新作《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今年的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成為唯一一部角逐金棕櫚的華語電影。
刁亦男在此作有著與《白日焰火》類似的創作底蘊,仍將視野望向中國底層社會,不過鏡頭從冰天凍土的哈爾濱(北方)轉向潮濕悶熱的武漢(南方),刁亦男在武漢的黑夜細雨中,細膩捕捉到的是老舊建築、腐敗巷弄、龍蛇雜處的湖畔、車站,以及難以捉摸的人心,且透過攝影師董勁松的掌鏡,於高度風格化的視覺中,在萎靡的城鎮、霓虹的街景中揮灑出一幅屬於罪犯與娼妓的浮世繪,充滿中國詩意且美的如幻似夢。
此片飄散著黑色類型電影的氣質與韻味,犯罪、逃亡、警察、神秘美女、剛出獄的男人等元素構築出刁亦男的異色國度,在此世界,胡歌、桂綸鎂等人深陷在「野鵝湖」(場域符號)的計中計、騙中騙,在黑影與危樓中亂無章法地逃竄,人與影不斷交錯,不見天明,無處可逃、未來深鎖(有一幕黑影也如同《黑獄亡魂》),且透過胡歌表述了悲劇宿命論中典型的亡命之徒,並在桂綸鎂身上窺見搖擺不定的價值觀,這是一對刁亦男心中身不由己的江湖兒女。
縱看《南方車站的聚會》,很難不去聯想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兩者皆由董勁松攝影,且黃覺、陳永忠同樣入戲,黑色元素也極為相似,更重要的是,在影像質地與藝術完成度上,都帶著中國獨有的氣味,這點與張大磊的《黃桃罐頭之夜》,甚至是新加坡楊修華的《幻土》有著異曲同工,不過刁亦男這次透出的是更為暴力的黑色美學(叉車、雨傘),濕漉的潮濕感與渾厚的沉重感皆緊抓角色與觀眾,節奏沉穩、緩慢,層層堆疊出壓迫之意,令人屏息。
此外,在片中也可看見刁亦男成熟的電影語言,諸如動物園的追逐戲,透過困獸與逃犯的交叉剪輯,不發一語地鏡射出張牙舞爪地角色內心與處境,如同今村昌平《楢山節考》中的大量野獸,人物與環境便有了多一層的解構,我視作刁亦男精準地臨摹。
且值得一提的是,開場不久,胡歌在地下世界的鬥毆用大鎖砸毀現場唯一能照明的電燈泡,此設計猶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燈泡喪失其功能,在冷冽、疏離地肅殺氛圍中以「光影」喻情的美學,且象徵似將人心、社會、國族間的忽暗呼明點出,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此舉便有了楊德昌的靈動神采,燈泡毀損後,山雨欲來,更呼應了風雨過後,片尾刻意反差的暖色調,舉重若輕地透出警察(廖凡 飾)在正義與道德間的兩難,並最終選擇給與角色希望與溫暖(也算是周澤農的願景),下筆之輕,卻有雷霆之勢,綿延不絕的後勁令人難忘。
或許刁亦男這次大量黑色電影的拼貼並無新意,也的確未有開創性突破,但完熟的風格與嘗試值得肯定,且雜揉黑與白,提煉出灰色的模糊與曖昧,角色與故事在場域中並非為是與非的二元對立,情感慾望交織出複雜人性,突顯出小人物的掙扎,而觀眾能在這絲掙扎中被觸碰到心中柔軟之處,《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刁亦男的手中仍舊具備出色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