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隱藏愛心數後網紅行銷該怎麼辦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看。
IG隱藏愛心數的實驗終於也來到了台灣。星期天下午,我發現我常用的IG帳號上,刷屏時已經看不到「愛心數」,連影片觀看數也看不到了。產業媒體 「Adexchanger」報導說,這波全球大實驗,星期四就開始了。並預計,這波受最大影響的領域,就是網紅行銷,因為此舉將會逼著業內人士試著使用其它更加精細的評量指標。目前這推估應該是屬於 AB test的階段。
我自己有兩個IG帳號。一個看得到原本該有的數字,像是愛心數、觀看數等。但另一個看不到。(如附圖)
有趣的是:雖說看不到「愛心數」,但這數字是以「其他人」代替。在照片貼文的下方,還是可以看到「liked by xxx and others」。點開「others」,就可以逐個看到哪些人點了「like」。只不過呢,真正的總計數字,還是只有版主看得到。(如附圖)
如果你是行銷人員或有耐性的甲方,你當然可以一個個用手數。但如果你面對的是一篇有個幾萬愛心的貼文,那數起來就累人了。
網紅行銷「管理困難」
Adexchange 報導說,這將是接下來網紅行銷最大的罩門:過去用以評估網紅貼文的愛心數與影片觀看數,現在都無法直接觀察;就算看到很多人給愛心,卻也很難仔細計算。英國衛報報導說,「愛心數隱藏」影響所及,許多超級網紅先後揚言「早就停更IG惹」,像是 Nicki Minaj 就是其中一例。還有更多網紅也是放話「早就停更」,因為擔心這項新措施會直接影響收入。
目前鏡面上唯一顯示的數字,只有手機版的「留言數」。這數字我在筆電版 IG 看不到。
這波實驗其實早已經走了一段時間。有趣的是:根據 IG 數據平台 HyperAuditor 的分析發現:某些國家的 IG 網紅帳號,在隱藏愛心數之後出現「掉愛心」的狀況,其中在5千至2萬粉左右的網紅受影響最顯著與平均,流失的愛心數大約3-15%。但日本的情況就很特別:在不公開愛心數之後,10萬至百萬的大號與超級網紅,各項互動指標是逆勢上漲的。
「愛心數」的迷思
網紅平台 Linqia COO Daniel Schotland 說,其實「愛心數」不該當成一個商業指標。但問題是,這些愛心數的確幫助品牌方篩選出適當的網紅人選,避免受到作假。他同時指出,一些具有數據能力的平台,尤其是有串 API 資料的網紅行銷經營商(Agency)將會在這一波凸顯出其商業價值。
網紅行銷公司 Obviously 創辦人兼 CEO Mae Karwowski 認為,「過去大家都用人手運作,去記錄每位網紅、每個案子所得到的愛心數。但現在,這種人力做法會越來越困難,因為你再也看不到公開數字了。」
他指出:許多甲方都忽略,其實粉絲會在 IG 上面按愛心的大部分原因,是出於喜歡網紅的貼文內容,而不是因為喜歡產品或產生購買產品的意願。所以品牌甲方若是只關注愛心數,恐怕不夠。需要靠更多其他指標,才能夠看出行銷的商業成效。
「留言數」與留言管理之必須
既然現在唯一的公開指標剩下「留言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留言吧。粉絲的留言多寡,留言內容,想必很快就會成為甲方指定的頭號KPI。
可以預期的是,接下來會有一段時間的網紅行銷,會與「IG留言抽獎」有關。因為這些成效是很容易被甲方直接看到的。如果炒板子主題、內容都很相關,留言品質很好,主題很對齊,就能夠保持網紅行銷的商業價值。但是會讓IGer的板子看起來「業配感很重」。
另一方面,留言區裡一些胡亂貼文留言的機器人留言,網紅們可能要適當的清理一下。因為你不會希望你的甲方看到圖片下方的留言,都是「請來買最佳 A 貨包 LINE 我帳號~~」云云。這些劣質回文鐵定會影響甲方給網紅的印象分數。
數據化管理的技術與能力
Obviously 創辦人兼 CEO Mae Karwowski 認為,網紅行銷從這個點開始,將會更倚重社群數據管理能力,尤其那些有串Instagram API 的網紅行銷公司,可能會在這一波實驗中明顯佔上風。他指出,成功的網紅行銷公司,能夠拿出除了愛心數之外更多的成長指標,有效幫助甲方找到適當網紅人選。
當然,至於那些並不具備科技能力的網紅行銷公司,就必須用更主動的成效管理方法,像是由網紅主動申報填寫結案報告,以取信於甲方。
失去了愛心數之後,觀察導流行為效果也將會是一件重要的事。有些歐美平台也把 link 點擊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如何運用內容把粉絲帶到廣告主希望他們去的地方,將會是網紅行銷的一大挑戰。
台灣的情況
在台灣,能夠如前所述「同時具有網紅應對能力與社群數據管理能力」的公司並不多。KOL Radar 是少數同時具備雙重能力的其中之一。在這裡我就以 KOL Radar 為例,解釋一下如何使用 KOL Radar 平台工具,克服「沒有愛心數」的問題。
首先是善用網紅具備的「社群標籤」與「社群專長」,找出與品牌個性相互匹配的網紅人選,是第一步。
社群標籤(Social Tag)是內容分類的意思。有搞笑,美妝,穿搭等等。上面有 29 個分類標籤,你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網紅類型做圈選。接著選擇平台格式如 IG 圖文、FB 圖文、影片、YT 影片,或電競 Twitch 直播。
接下來,就是選擇「粉絲數」、「互動率」與「漲粉率」各項指標。
最後,填入關鍵字(如本品品牌名稱、競品品牌名稱),運用「關鍵字搜尋」,就可以看到該網紅過去為品牌製作的社群內容作品風格。甲方行銷人員可以逐篇欣賞,並且尋找風格符合品牌個性的創作者。
同時,還可觀察三個月與六個月的留言數、漲粉率差別,如果近三個月的成長數字遠遜於六個月,這樣就很明顯:該名網紅最近的表現恐怕不太理想。
另一方面,如果該網紅是多平台經營,也可以參考他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現,來交叉比對作品的成效。
所以說,尋找合適的網紅做行銷,的確是有多重參考指標,而不是只靠愛心數單一指標。沒了愛心數,其實行銷人員還有很多指標可以參考。過去「一體適用」(one-size-fit-all)的網紅行銷手法,看來已經不管用了。
延伸閱讀:
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new-report-examines-the-impact-of-instagrams-hidden-likes-experiment-on-in/566887/?fbclid=IwAR0Xvd0L-tYzl9JPdOj8YwHNQvw9BknfBhtMiEUAPcEKxP84lsSbNH9ZX38
https://adexchanger.com/influencer/3-ways-influencer-marketing-will-change-if-instagram-removes-public-likes/?fbclid=IwAR04C4qBtfXdgcYXhOH6lYCD_uMVatffWF4Sz9pBebWxY6GIzm8uZj7fgfo
https://www.kolradar.com/
電競筆電唯一選擇是哪一個品牌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WDC 2016:大家都想當地表最強電視台的江湖大結盟XDDD
你在經營電視台嗎(這是什麼問題啊~)如果是,那麼這時候可能要開始想選邊站的問題了。
從今年四月的Facebook起的各大門派的開發者大會,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一樣東西:電視。
我們先數一下到底哪些人點了電視的名呢?
--->>Facebook:直接點名說要消滅電視台的SNG車。
--->>Google:直接說要用Google Cast攻佔你家的客廳。
--->>Amazon:直接做B2B,變成電視台後勤的地表最強大雲端片庫(最佳客戶就是Netflix與MLB)。
--->>Apple:tvOS,用Siri取代選台器,app就是各種節目的入口,幫你找各種影音,從電影,電視,到各種網路影音都行。
除了以上的幾家大廠之外,還有一些大廠正在開發「電腦棒」的。像是Intel。當然另外還有一些,是在積極研發Android TV系統。
這裡先簡單整理出今年WWDC大會一些有趣的事情:
1. “The Future of TV is apps.”(電視的未來就是應用程式)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雄心壯志,就是用「網路通路」取代傳統的頻道供應商(如地方有線電視台,如comCast),這無疑是為剪線族(the cord cutters)添加彈藥。而站在美國的各大傳產電視台的立場思考,就算面臨這股洶湧而來的剪線潮,也一定不會孤注一擲放棄既有播出型態。所以傳產電視一定會同時保留傳統播出頻道並兼顧數位渠道,以達「一兼二顧」。
2. 所以下一個問題是:江湖那麼大,山頭那麼多,哪些人(電視台)又選了哪幾個門派靠邊站呢?
--->>以美國三大電視網來說,ABC與NBC加入了Intel。
--->>ABC,CBS加入Apple 的osTV。另外還有FX,ESPN。
--->>CNN加入了Google的VR陣營。
族繁不及備載。
最近我特別關注美國三大電視網系統的動線與佈局,因為這可以觀察出老牌傳產電視面對數位浪潮的策略。我的猜測是:他們將繼續穩定的維持傳統播出渠道,但已經展開與超級大廠靠攏,挑選適合的系統,合作佈局。畢竟一起合作開發(對,手牽手當developers)比孤軍奮戰好得多了,而未來的媒體業,必定是一場關於「硬體,規格,內容,市場」的匹配競賽。
WWDC公布,現在Apple TV上已經有1300個頻道,在蘋果的程式商店(app stores)有6000個電視節目的app。而人工智慧Siri可以為用戶搜尋65萬筆電影電視節目,其中也包括了西班牙文。現在,Siri也可以搜尋YouTube的網路影片ㄛ。就算大家都上了平台,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傳產電視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同業(電視台)之間,而是是來自四面八方。
還有一點可以很肯定的是:有了Amazon Echo, Google Home,以及Apple Siri,以後的「遙控器」真的就是動動嘴巴就可以了。(基本上電視圈人最期望的「按錯隔壁金牌電視台的鈕然後因為鏡面太過相似而不小心鎖定在我家」的白日夢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了~)
3. VR。對。Apple 恐怕是今年唯一沒有講到任何「Reality」字眼的大廠。什麼VR,AR,MR,什麼「R」都沒有。可見在Apple的概念中,眼下並不是一個適宜發表VR技術的時刻。我試著去猜測不發表的原因:
--->>目前VR技術在Apple 的眼中還未成熟(完美);
--->>目前的手機技術還無法乘載6K/60fps的最佳VR規格;
--->>VR技術提升的過程中,出現無法克服的盲點;
--->>手機技術其實並不適宜作為VR的內容載體;
--->>Apple在開發VR時出現重大瓶頸;
--->>還是其他不適宜因素,所以目前還乖乖躺在實驗室裡?
如果VR最終的目的是「沈浸感」,那麼Apple提供了其他具有沈浸感的東西:iOS Memories。
透過臉部辨識,幫助使用者使用自製內容工具,製作出帶來鮮活回憶的內容,如照片集錦或影片。或許真如名稱所延伸的,回憶才是最有沈浸感的物件。
4.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News。
這裡有個數字很有趣:Apple news 有6千萬個活躍使用者。
只要手上有六千萬名用戶當後盾,當然Apple也能有這個本事把自己變成一個媒體平台:一個能夠乘載如Nat Geo(國家地理雜誌), WSJ(華爾街日報)等重量級國際品牌的新聞/出版品平台。所以蘋果當然也可以有本事提供即時新聞的服務。於是,對媒體業者來說,好消息是,你又多了一個平台的選擇:不想光向Facebook靠攏求生的媒體,現在,你可能多了一個夥伴。
5. 訂閱經濟發功。
在OS裡面的十件事裡頭,音樂佔了很重要的一件,而且它是體現「訂戶經濟」很關鍵的一件。
在整個Apple生態系統中,「訂戶經濟」應該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雖然訂戶同時包括付費與免費的。今年WWDC四大支柱(watch OS,tvOS,macOS,iOS)的組成元素中,都有不少內容是使用者必須經由(免費或付費)訂閱下載才能取得,包括TV, content app,music,Apple news等等。
以下這些數據,很值得思考:
--->>目前 App Store 上已有 200 萬 App
--->>下載次數更是達到 1300 億次
--->>八年來 共有 1300 萬名開發者參與 App Store
--->>其中2015年一年就新增了 200 萬人
6. 中國市場。
今年WWDC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字重複的出現,就是China。中國策略顯然是今年蘋果電腦WWDC非常重要的一大塊。不但是watchOS3可以支援中文(不就說了個「八點」嗎XD),甚至連急難救助系統也可以有國際支援,在香港「999亦都得」!其餘與中國市場的互通支援更是不在話下:美的電器,富力地產,微信,阿里等等,甚至連語音垃圾郵件管理的示範,都用了一個地區碼「+8610」的電話號碼。
今年世界的變化好快。不知道大家都跟上了嗎?(我跟的很累說~)
電競筆電唯一選擇是哪一個品牌 在 胡睿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週一(0421)晚安! 今晚最新消息.....
(一)
1.集中市場 融資減1.64億達2004.09億
融券增16668張達21萬5816張
2.新台幣收盤貶3.8分,達30.268元
3.經濟部投審會統計 今年前3月僑外資、陸資來台投資
金額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33.82%、90.83%
4.外資今買超新台幣7.84億 是連續21個交易日站在買方
創下2006年5月來紀錄
5.外資連續21個交易日買超台股 展望後市 匯豐證券台灣
區研究部主管賴惠娟:不少電子權值股外資持股已到頂
除非服貿有進展或其他利多推升 預期外資買超將縮小
---過去外資連買台股後,台股指數表現?現在,外資連21買
後台股會漲到哪?日後外資買盤縮手,台股續漲?跌?
---外資連21買逾1139.4億 本週外資會續買?期貨.選擇權
外資借券.台幣 訊號?外資今買少是因復活節休假關係?
(二)
1.經濟部今公布3月外銷訂單金額379.4億美元年增 5.9%
連2個月正成長;第1季外銷訂單金額1047.6 億美元
年增2.7%創歷年同季新高
2.江揆:核四不可能片面宣布停建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
會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 會後表明不可能由行政部片面
宣布核四停建;至於民進黨提出希望讓核四公投特別
條例草案順利立法 他會轉達給總統馬英九
蘇貞昌說 如果總統馬英九願意立即朝解決方式處理
核四爭議「我來拜見他都可以」
3.工商團體:停建核四要有配套 如何確保電價不上揚?
不影響產業競爭力?這些都要說清楚
4.行政院長江宜樺:核四不只是電廠存廢運轉與否問題
還牽涉國家能源政策 政府立場是確保核安 穩健減核
---市場現在唯一變數,核四! 核四問題後續發展?台股?
(三)
1.英國「金融時報」報導 隨著等候已久的蘋果公司
(Apple US-AAPL)產品發表仍鎖在總部實驗室 華爾街
認為蘋果本週將灑下超過百億美元實施新的庫藏股
2.「國際數據集團新聞社」報導 三星在南韓1座大樓昨
失火造成短暫停電 使旗下網站癱瘓 失火的是三星集團
Samsung Group旗下三星SDS (Samsung SDS)所有 這家子
公司是軟體服務 外包及諮詢供應商
---三星SDS相關業務?衝擊面?意外事件分析?台灣觀察?
3.2014春電展今順利落幕 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 累計今年
春電展觀展人次 達42.5萬 較去年40.5萬成長逾4.9%
4.2014台北春季電腦展 華碩(2357)受惠智慧型手機ZenFone
及T100變形筆電等熱賣 春電展總銷量較年成長超過3成
5.2014台北春季電腦展 聯想在G50-70和ThinkPad X1
Carbon筆電及Yoga Tablet平板熱賣下 銷量年成長3成
---春電展 穿戴裝置還有哪些新品?概念股? 筆電股操作?
蘋果IPHONE6和 小米供應鏈概念股?
(四)
1.藍天(2362)旗下3C通路百腦匯近年朝百貨商場轉型
除增加百貨和餐飲比重 同時提高包底抽成的營收占比
預計2016年可達到8成以上 較現在的逾3成明顯成長
2.電子產品驗證服務公司宜特科技(3289)第1季 自結
合併營收約台幣4.02億 稅前純益約0.58億 每股稅前
盈餘約1.26元;營收與盈餘都創歷年同期新高
3.國泰金控(2882)董事會決議 今年每股擬配股利2元
包括現金股息1.5元 股票股利0.5元 以今天收盤價
44元計算 現金股息殖利率3.4%
4.金管會今核准中信金(2891)併購台灣人壽(2833)案
讓整件合併案趕得及在6月底前完成
---為何金管會緊急核准中信金併購台灣人壽?理由?
當時影響合併的變數(港資介入?)現在如何處理?
---今台壽保漲停,外資買;中信金下跌,外資賣,又是
外資早知道?整個事件解讀?台壽保.中信金操作?
台股9000點前晃來晃去 量一直縮,投資人到底在怕什麼?
量縮理由?大盤會出現 久盤必跌 久盤成頭 兩大疑慮?
---正想要衝過9000點時,反而量一直縮,投資人怕?擔心
什麼?量急縮理由?久盤成頭,真會出現?
---證交所.櫃買中心日前宣布 4月21日(今天)起實施
新監理機制 將加強對上市櫃股票"2次處置"股票的
信用交易採取緊縮措施 加重融資或融券放空者投資
投機股票的成本
---今天實施的小飆股"新監理機制"是今量急縮原因?
新制度再次完整解釋說明清楚?影響主力?業內?
大戶?還是散戶?
---新監理機制今上路後 日後操作飆股 該如何掌握
進場點? 操作技巧?
1.收8951跌15量657億 外資+7億
---今量657億 創近四個月新低量 為何指數見到9000點
反而沒量? 集中市場漲停25家,較跌停多,集中弱透強?
---集中市場收黑,櫃買卻收紅,櫃買人氣股?觀察?操作?
2.亞股全收跌
---適逢"復活節”港股今休市一天
---陸:預期IPO重啟.航運跌 滬指數創半個月低
3.近期全世界聖嬰現象嚴重 原物料價格都大漲
---啥是聖嬰現象?全球氣候異常嚴重情形?全球原物料
價格都大漲,漲幅? 原物料價格會繼續再飆漲?
---麥銹病全球大蔓延! 麥銹病是植物什麼傳染病?
對糧食業衝擊多嚴重? ※軟原料價格大漲受惠股?
---硬原料也大漲 鎳價近期大漲 理由?鎳價大漲受
惠股? ※台股不銹鋼股業積?觀察?操作?
4.焦點股
---今天強股?弱股?哪些人氣股股價有續航力?操作?
---中國李克強推節能政策,力抗空汙!買電動車有補貼
補貼多少?帶動電動車多少商機?台灣電動車概念股?
中國節能政策 也激勵太陽能股 太陽能股操作?
---今鴻海傳出高層人事異動!?不到3個月,中華電前董事
長呂學錦 驚傳閃辭? 呂學錦傳閃辭,內幕?真正因素?
呂學錦在中華電待多久?公營.民營企業上班文化差異?
---異常股:韓國面板4K殺價搶市,台灣面板股 不跌反漲
為何? 面板股操作?
---台股中"季報效應"逐漸顯現! 五月中之前要公布季報
季報黑馬股?哪些?操作?
---聯發科絕地大反攻 本周三北京品牌大會!內容?聯發科
多款新產品發表? 啥新產品?
---台股進入超級法說周 本週法說會公司?指標股?如何
觀察法說焦點內容? 本周法說焦點股操作?
---誰法說會還沒開,但利多已經預先反應?操作?
***精采內容都在(周一)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