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綠色運具魅力 大家一起來】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汽、機車等私人運具逐漸成為人人必備的代步工具,車子愈來愈多,交通問題不免愈來愈多,像是都會區塞車難解,鬧區停車位難尋,公共運輸普及率等問題,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環保問題!眾所周知,高雄市的PM2.5時常超標,除了工業區飄散的沉降粒子之外,都會局部區域的交通運輸排放,也對空氣品質造成一定影響。
高雄市長期以來就是一個私有運具居高不下的城市,但也別忘了,高雄是國際媒體CNN評選為亞洲五大適合騎乘自行車的城市。2017年在哈瑪星舉辦的全球生態交通盛典,也導入許多綠色運輸載具,中山大學還引進仿古電動巴士在校內行駛,成為遊客觀光打卡的亮點。像這樣的綠色運輸產業發展,提供產業轉型及空污減量的可能性。
交通局為了鼓勵民眾多使用綠色運具,將於9月21日(六)舉辦「2019生態交通日」,利用自行車、電動自行(機)車、電動公車、太陽能愛之船等生態運具及步行等方式,讓市民朋友享受低碳生活,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
如果你也想體驗綠色運具的魅力,歡迎到交通局粉絲團【轉動高雄青春夢】報名。
電動公車 普及率 在 李昆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空污嚴重,明顯影響民眾健康
今天賴瑞隆、劉世芳等委員,召開「空污防制問題」公聽會,討論改善南台灣空污問題,空污來源,來自境內約六成,其中移動源(交通工具)約1/3,而根據統計,台灣2015年排碳量2億2654萬公噸,其中運輸約占14.6%。身為交通委員會委員,我在公聽會表示,如何在交通部門中推動綠色運輸,鼓勵搭乘大眾運輸,汰換老舊車輛是重點工作。
政府推動政策時,須考慮到中南部大眾運輸普及率低,普遍騎機車,要鼓勵民眾改乘大眾運輸,除了要建構大眾運輸路網,就是要把「接駁系統」做好並提供「轉乘優惠」;至於汰換污染較高的汽機車也要有補助。
我向中央爭取,高雄已經陸續更換132輛電動公車。高雄因為港口運輸的關係,使用柴油的大貨車有2萬5310台,數量為全國第一。環保署應積極辦理補助,汰換老舊車,裝設濾煙器降低廢氣排放。此外,高雄港105年貨輪進出共18640艘次,為全球第13名,港區所製造的空氣污染,占了整個高雄空氣污染量3成。
港務公司也應積極改善,如推動船舶進港減速及低硫燃料,使用高壓岸電設施(可使船舶靠岸,可使用岸上電力發電,不用再以引擎發電,減少廢氣排放)但目前因電費成本過高,許多航商不願使用,港務公司應會同環保署、台電研議如何推動獎勵措施,鼓勵航商使用。
降低空氣污染,政府必須加快腳步,民眾健康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