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人進化記上集
以前當上班族常常要海外出差,當時覺得那種生活好累喔。現在呢,尤其這幾年,在邁阿密當家庭主婦兼SOHO,我發現哪都沒去停留在原地生活才是最累的。
會這麼疲憊的主因絕對不是工作,就是魔人😒
自從認識魔人後,人生的疲憊都由他而來,前幾年因為他選了邁阿密(或者說邁阿密的醫院選了他)所以我也被迫遷徙。
搬來邁阿密之前其實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在大西洋邊好遠哪!要回台灣好麻煩,都沒有直飛亞洲班機」
「是很適合度假、是影集CSI犯罪現場的邁阿密沒錯吧」
我的認知僅止於此
又,工作以外B型人如我是叫不動的,除非很喜歡很有興趣的人事物我們才會主動查資料做功課,由於對這城市沒什麼興趣,在零了解狀況下入住後才發現傻眼事連連🤦🏻♀️
最一開始的衝擊是上了uber之後大部分司機都不會講英文。台灣有可能哪個城市中文不通嗎?不可能吧,但在邁阿密英文還真不見得通,即使這裡是美國。我曾因為和司機溝通不良只好跟路邊警察求救,求警察幫忙翻譯。
更可怕的,剛來第一個月我們住Airbnb,房子本身是沒什麼問題,但四周全是蜥蜴。而且還是蜥蜴共和國,什麼尺寸什麼顏色都有。房子後面有條通往游泳池的小徑,當人類走在那條小徑上,你彷彿可以聽見「眾臣退下」的聲音。對!本來在路中間的蜥蜴們因為人類要來,會瞬間轉身窸窣退回草叢內。
蜥蜴已經讓人心慌,誰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有天看房子時我看中一個新大樓,裏面健身房非常美,還有桑拿、有寵物SPA,就在我以為找到理想物件而感到心滿意足準備走回大樓門口時,魂差點被嚇掉😖
誰在門口堵人?一隻差不多跟手臂一樣長、綠的發亮的變色龍站在那兒,而且那隻不像大部份蜥蜴懂得讓路,牠就以老子偏要站這兒的姿態堵住你。據說牠之外還有牠的家人朋友全是這棟樓的鄰居。
我大概被邁阿密房仲嘲笑過千百遍
「找房子條件是什麼?不要有變色龍、最好不要有蜥蜴,妳講這個太見笑」
「為什麼要怕牠們啊?妳可以問妳老公,醫院急診室裡沒人因為被變色龍或被蜥蜴攻擊而送去,不需要怕啊」房仲曾經認真勸導過我
剛來那三個月,我因為這些有的沒的緊張到胃痛,去看了好幾次醫生也做了針灸。
「壓力源到底是什麼?」醫生和針灸師問
「蜥蜴和變色龍」
所有人聽到這答案不是噗哧一笑就是搖頭
初期在邁阿密生活的我不只語言不通,連心意也跟當地人毫不相通,雖然到處都有美麗海灘有湖景,但渡假勝地對我來說就是很難活😔
唯一好險的是我不必出門上班,只有來自動物的壓力,所以會隨著時間慢慢減輕。起碼現在看到蜥蜴我已經不會心慌(變色龍還是無法克服😖)可是魔人呢,他在醫院裡的高壓工作可沒那麼容易駕御。
剛進當地醫院上班時,他回家還會抱怨一兩句
「這裡英語不是主流,不會講西班牙語讓病人嫌棄就算,連護理人員都會給我臉色看」
「懶散的中南美洲人(中南美洲移民是這城市主流)實在很多,工作上爛攤子一大堆」
漸漸地他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可能是夜晚十二點回家、清晨四五點就出門。有陣子魔人就算回家後也不再抱怨,更具體的說法是他根本不說話了。
明明身體已經夠累,他回家後也沒打算放鬆休息,只是拖著額頭坐在書桌前(苦惱)常常就這樣待一兩個小時、常常一整個禮拜不說半句話。
「是工作快撐不去了嗎?」我問
魔人點頭
「是被欺負被霸凌了嗎」我問
他再度點頭
「能跟上司或高層求助嗎?」
他搖頭
我知道在美國醫生養成之路非常不容易,要花費大量金錢也得花大量時間,我也知道這是對方唯一的理想,老實說理想斷送在邁阿密誰也不甘願,尤其光熬到這步就已經困難重重。
過往生活隨便哪個片段回想起來都是艱辛
還記得有幾個月魔人要去奧克拉荷馬州受訓,每天清晨五點就要到醫院。雖說我們租的房子就在醫院附近是步行距離,可天沒亮走在美國無人街頭還是挺可怕的,所以我每天清晨都會送他出門、摸黑陪他走去醫院,再一個人帶著辣椒噴霧和隨身警鈴等防身設備小跑步回家。
在洛杉磯時,有次魔人因為熬夜工作過勞,開車回家時不知體力不支還分心,在路上出了車禍。我接到電話腿軟到極點,火速上了UBER抵達事發現場,發現有個人顫抖坐在路邊,他的車右半邊全毀,最後整台車報廢就算還要賠錢給對方。
一路走來說是賣命工作一點都不為過,所以來到邁阿密因為語言不通要被歧視被欺負而拋棄工作還真不甘心到極點。可很遺憾,有陣子那傢伙精神狀態明顯到了極限,我只能試著開導他。
「真的沒關係喔,不當醫生也完全沒關係喔。你有藥學碩士醫學博士,就算當上班族我相信也會找到很不錯的工作」
「不能做就不要撐了,就算你不賺錢我們也不會餓死,我有自信我們可以順利生存下去的」
海外生活就是這樣,與其說是生活,其實都是生存。
(未完待續)
零極限四句真言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Y洗腦神曲再出擊!用JY Sight Word Readers 打好學齡前英文閱讀基礎
👉完整版分享文:https://reurl.cc/3NVGjV
🛒下單連結:https://gbf.tw/upykw
讓我先哭一下:進入KidsRead新品團開箱文的地獄週,準備爆肝一天發一篇書介文的前夕,竟然收到幼兒園傳來同學得腸病毒,全班停課一週的噩耗!邊工作邊顧每三分鐘就丟出一個問題的小屁孩,根本挑戰人類理智耐心極限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閱讀的兩大基石是「自然發音」 (Phonics) 與「常見字」( Sight Words),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市面上的Sight Words 教材選擇很多,小小孩耐心不足,常嫌內容枯燥,讀沒幾分鐘就想逃走,家長也不知該如何自己在家教。
針對學齡前家長的痛點,KidsRead點讀筆特別引進英文有聲書界權威 JY Books 出版社最新暢銷代表作 「JY Sight Word Readers」 。寶哥梅弟的自然發音 Phonics,就是靠 JY Phonics Readers 搭配KidsRead點讀筆啟蒙,歡唱中學英文的效果很不錯,如今我期待已久的姊妹作 JY Sight Word Readers也能在台灣買到,歌曲又這麼好聽,怎麼能不讓阿梅試試看?
JY Sight Word Readers 使用大量貼近生活的真實圖片與常用短句,將48冊讀本內容配上不同的洗腦歌曲,每本書都可以用唸或唱出來。每首歌的句型簡單重複,旋律輕快活潑,讀本設計也輕薄短小不造成負擔,搭配單字閃卡、活動本、遊戲本,尤其適合與學齡前的孩子共學,當成英語基礎閱讀的敲門磚。
我會推薦這套有聲教材給學齡前0~6歲的學齡前孩童,3歲以下用點讀筆聽英文歌洗耳朵、3歲以上可使用讀本和閃卡認字、練習組合完整句子。如果孩子喜歡聽歌歡唱,尤其不能錯過這套有48首英文洗腦神曲的豐富教材。再忙也可以每天擠出10分鐘,親子一起歡唱共讀。
幼兒的大腦就像海綿,就這樣每天利用睡前零碎時間,沒壓力的邊讀邊唱10~15分鐘,試用了兩三個月,4歲半的阿梅已經熟悉數十個Sight Words和兩百多個Picture Words,以及各種簡單的英語常見句型,讓JY Sight Word Readers 榮登我心目中最適合學齡前幼兒在家自學的閱讀啟蒙有聲教材。
❤️完整版分享文:https://reurl.cc/3NVGjV
🎬好好聽的讀本歌曲試聽 & 親子共讀影片:https://reurl.cc/Q7Q0W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裡買?
英語有聲書權威 JY出版社的點讀教材價格是有名的硬,品質也是有口皆碑的好,搭配點讀筆親子共學的效果,會讓家長覺得很值得。身為JY 英文有聲書的忠實書迷,非常榮幸爭取到JY Sight Word Readers 台灣上市優惠首團的機會。請鎖定 5/11開團的酪梨壽司 x KidsRead點讀新品團,將有僅此一次的早鳥限定最低價+首團優惠價!(KidsRead全系列點讀商品和點讀筆都有得買)
㊙填寫KidsRead 新品團早鳥登記表單,可取得5/11上午9:00~11:30 優先下單資格。早鳥表單將於5/10下午15:00截止登記:https://reurl.cc/g859k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 KidsRead 新品團預告】
KidsRead 點讀教材上半年新品團將於5/11上午9點開團,這禮拜會陸續分享精彩的KidsRead 點讀首團新品開箱文,除了今天介紹的JY Sight Word Readers,還包括:
⭐英文初階橋樑書首選 Fly Guy and Buzz 點讀版超值套書,寶哥梅弟最愛的Scholastic 暢銷英文橋樑書,竟然也出點讀版了,音檔內容比原版更豐富!
⭐小康軒〈ㄅㄆㄇ故事王國〉進階注音點讀套組,循序漸進、融入互動遊戲的教學,幫助孩子從注音拼音進階到自主閱讀中文故事書。
⭐科普點讀書〈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三輯「植物與昆蟲」(中英雙語音檔),主題包括花、樹、蔬菜、水果、蝴蝶、昆蟲,是最美的自然生態與飲食教育繪本。
⭐JY Books 親子互動經典英文點讀繪本(共5本,可拆賣),這次的書目互動性特別高,歌曲也悅耳動聽,最適合0~5歲小小孩入門。
⭐唐詩啟蒙硬頁書〈與狗店長樂讀詩〉第四輯,是幼兒最愛的交通工具主題!這次還有讓寶哥梅弟愛不釋手的限量狗店長玩偶喔。
🔖這團還會首賣筆友敲碗已久的「透明錄音貼紙」,可完美融入任何繪本畫面,以及以台灣特有種動物為主題的新款點讀小卡收納冊。
你們最想看哪項新品的介紹?除了填寫早鳥表單,也留言給爆肝燒腦中的壽司團長一點鼓勵吧!
🎁從今天起每則新品搶先看貼文都會抽出一名粉絲,送上500元折價券。請在本則貼文按讚並留言告訴我「JY Sight Word Readers讓你心動的原因」,或「你家愛用KidsRead點讀教材的經驗」,我會在5/10選出一名贈送「#KidsRead團購折價券500元」,可用於2021年KidsRead各團購中,下禮拜的團購就可以抵用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家庭兩頭燒的媽媽真的很難當,剛剛阿梅在洗手台洗東西,邊洗邊哭,問他怎麼了,他說他太愛聽 Sight Word Readers的歌,把歌曲點讀卡帶進廁所,結果不小心尿到卡片上和地板上,想趁爸媽發現前把卡片洗乾淨。好險這兩張歌曲點讀卡的護貝膠膜很防水,擦乾後完好無損。只是我又多花了二十分鐘,安慰哭得太激動鼻血流滿臉的小人.......
🙋♀️新手必讀!KidsRead 全系列分享文總整理/常見問答集:https://reurl.cc/R6Nm6z
零極限四句真言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ITER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的項目已經啟動了將近15年,其雄心壯志是掌握氫的融合,反應爐的組裝工作於7月28日星期二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始。馬克洪總統在組裝啟動典禮上透過視頻發表演說:「有了氫融合,核能將為我們提供無污染,無碳,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將是未來的希望。」
ITER 是在2006年由歐盟(含英國),瑞士,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美國等35個國家,共同合作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這個計畫的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旨在通過氫的融合,以「人造太陽」產生無限能量。希望取代化石燃料。近幾個月來,托卡馬克(Tokamak)實驗反應爐的幾個關鍵組件,已從印度,中國,日本,韓國運抵現場。 ITER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表示,組裝過程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年底。
這個巨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的第一個版本是在1950年代在蘇聯開發的,它會重現自然發生在太陽中心的氫融合反應:具體而言,這是通過將轉化為等離子體的氫的兩種氫同位素的混合物加熱到1.5億度的溫度。從這種融合中產生的中子會釋放出熱量。ITER可以在2025年底至2026年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目前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
如果加以利用,氫融合將是安全,清潔的能源,使我們擺脫化石燃料的束縛。它是從水和鋰中大量發現的燃料中獲得的,與核裂變反應爐不同,它具有不產生放射性廢物的優勢。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是歐洲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自2010年啟動以來已動員了2300名工人,估計費用近200億歐元。】
{內文}
從亙古以來,人類應歸功於全能的太陽,它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享其光輝,但是現在一個由35個國家的團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解開這顆恆星能量來源的秘密「氫融合」,可以在未來幾千年,為人類提供清潔安全且幾乎無限的能源。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這句話恐怕將要被推翻。
(ITER 發言人/Robert Arnoux)
在這個空間裡會有一個大型機器,我們將在它的核心點燃一個小型的太陽,簡單來說就是如此,這個小太陽將會產生能源,我們將利用這些能源來發電
這個「人造太陽」就是被稱為「ITER」計畫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在7月29日有了指標性的突破,正式進入為期五年的組裝新階段,ITER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是由包含英國的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和美國等 35 國,聯合開發熱核融合的新能源計畫。是在2006年11月21日在法國的愛麗榭宮,七個ITER的合作夥伴啟動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科學計畫,其後很快的挖土機和推土機就進入了準備180公頃土地的階段。歐盟做為ITER設施的主辦方,投入資金約占45%,該研究主要在研究托卡馬克型(Tokamak)核融合的技術與工程。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融合的獨特之處在於使它成為絕對完美的能量與裂變不同,不可能發生爐心熔毀
如果反應停止一切都會停止,僅此而已
目前核電廠所採用的是核裂變技術,採用鈾做為燃料,然而運作時會產生有害的放射性廢棄物,核廢料及安全性都是核能電廠不受歡迎的主因。
(英國 First Light Fusion CEO/Nicholas Hawker)
熱核融合基本上和傳統的核能完全相反,核能是把一個重元素分裂來釋放能量,但是最後會因為連續反應的結果而難以控制,熱核融合不是一個連鎖反應,所以它不可能竄離,造成爐心熔毀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將通過融合來釋放能量,就像太陽的心臟是基於氫的融合一樣,既不會發生因融化而失控的事故,也沒有長期的核廢料處置,氫的融合將通過攝氏1.5億度的終極高溫來獲得。
(ITER 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
我們現在可以啟動這個新階段,和設計與製造階段平行並進,因為我們最近接收了來自ITER成員國,所有建構托卡馬克反應爐需要的組件,14年之後的2020年七月底,托卡馬克反應爐終於開始正式進行組裝,儘管由於新冠疫情所帶來將近三個月的推遲,但是還是完成了接收特殊組件的關鍵進程
三月份歐盟內部的能源融合機構(Fusion for Energy )畫龍點睛地完成了進行ITER組裝的劇場建設,一個龐大的準備和安裝機器組件的大廳,四月份先是兩個分別重達360噸的環形磁場線圈超導磁體從義大利和日本抵達,五月份是1250噸重由印度提供的低溫恆溫器底座,被成功的放置在托卡馬克反應爐(Tokamak)的豎井之中,六月底由歐洲採購的第一台環形膠體勵磁線圈,也從生產基地中國合肥到達,俄羅斯和美國在ITER關鍵零件的採購上也取得進展,最後由韓國運輸的ITER真空容器的第一部份也運抵法國。
所有組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這個1250噸直徑長達30公尺湯碗型的低溫恆溫器底座,從裝配大樓的入口到最終位置一共有150公尺的距離,安裝時必須再舉升30公尺,然後緩慢降低嵌入托卡馬克反應爐的豎井中,才算大功告成。在疫情期間的安全守則下,要趕上緊迫的組裝進程,失敗在今天,不是ITER團隊的選項。首次使用等離子所需的建築物和基礎設施已完成75%,隨著機器和工廠組件從7個ITER成員國陸續抵達,ITER這個星球上的步伐正在加快,現在開始進行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維拼圖,很最複雜的樂高組裝,這個龐然大物可以支撐5400噸的標稱重量,將ITER最大和最重的組件的精確度維持在3毫米以內,對於機器成功運作至關重要。將會使用複雜的光學計量技術進行組裝,預計在2024年底完成低溫恆溫器的封閉,將會是托卡馬克反應爐完成第一階段組裝的標誌,ITER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綜合調試和測試,目前則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數十年來的計劃終於逐步實現。
超過35個國家的合作,三萬人的參與,與上百萬個獨一無二的組件,我們有一個簡單的目標:照亮一條通往新能源的道路。
ITER是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的英文縮寫,同時也是拉丁文裡「道路」的意思,但是尋找「核融合」的過程是一條漫漫長路,這項計畫已經推遲了五年,相較於最初預算增加了三倍,現已達到近200億歐元。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我們藉由創造一個金屬籠罩,然後裡面有一個看不見的磁性籠罩,來局限我們所稱的「核融合」,這個「磁場局限」的概念我們已經進行了差不多60年,越蓋越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最後我們有了這個ITER計畫
但是這個「人造太陽」卻成為環保主義者不斷批評的對象,甚至包括GreenPeace 綠色和平組織,他們認為這一切不過是海市蜃樓,無法實現的科學神話,更是一個無底洞似的財務陷阱,應該把龐大的預算投資在再生能源上。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再生能源還是有其極限,間斷性和收集上的分散性,無論再生能源的在儲藏上有多大的進步,或者我們如何節省能源,隨著即將超過一百億的地球人口,我們需要一個合適的能源補強
氫融合除了可以替代所有化石燃料,和傳統裂變核能之外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從水和鋰中提取氫融合所需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一公克燃料釋放的能量等同於八噸石油。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剛開始是一張政治海報,有很大的願景,因為35個國家一起做出了長達四十年的承諾實在很難得,但是當工程開始啟動了以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計畫的複雜性,以及需要更多的資源
ITER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作為實驗性反應爐的ITER實際上不會發電,因此希望可以在五年內進行電漿測試,雖然只能維持幾毫秒而且還需要進一步裝設其他零組件,但可證明托卡馬克反應爐能正常運作。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必須要等到2060年左右才能有第一個發電機,把熱核融合反應爐連接到供電網
在風險方面,根據輻射防護與安全研究所IRSN的研究評估,ITER 氫的兩種同位素之一在環境中擴散的潛在後果,遠遠低於使用傳統裂變核能反應爐的情況,輻射防護安全的專家表示:「即使是最嚴重的事故也無需疏散人員」
(法國總統/馬克洪)
想像一下國際ITER項目的經驗如果成功了,我們將能夠開發無污染 無碳 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些能源將有可能滿足全球所有地區的需求,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和保護自然資源
馬克洪表示,「世界上最偉大的進步,往往源自於大膽的賭注與坎坷之路」,在全球疫情各說各話分裂與對立的氛圍中,在越演越烈的中美爭霸戰之下,ITER是一個35個國家多邊合作的和平計劃,感謝科學,明天也許比昨天更美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ITA740cNc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QnlCl5x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