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早午餐的台北人請收藏!
甚至有網友封這家為「地表最好吃的早午餐」💪
一秒收服我心 https://tenjo.tw/omnivore-neihu/
必點招牌首推自選早午餐組合
從配菜到麵包、肉類、蛋皆可自由選擇,法式吐司絕對是我近期吃過最強的!
法式吐司有著極度軟嫩和綿密口感,要我專程為了他來吃都覺得值得
選用好的食材,無需過度調味,呈現出來的就是能讓人暖心的美味
麵包、咖啡皆是和台北名店合作,加上幾乎都是自製的醬料,菜單價格雖高但也算物有所值啦
-
歡迎追蹤周花花ig
https://www.instagram.com/tenjochou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
「雜食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雜食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雜食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雜食者 在 亞當老師・酮享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雜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雜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雜食者 在 [心得] 雜食者的兩難-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雜食者 在 Omnivore_takeout 雜食者| Taipe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雜食者 在 生態美Little Beauty : 【nature & people】雜食者的兩難 的評價
- 關於雜食者 在 人氣YouTuber啾啾鞋:做知識的「雜食者」 - 親子天下 的評價
雜食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誰是粗硬髮+自然捲的鋼絲頭請喊右!!!!🙋🏻♀️🙋🏻♀️
從小到大我去髮廊不論是要剪髮、染髮、燙髮,都會先被設計師嫌棄一番 (後來找到我的固定設計師德瑞克就不會了😁)
「這自然捲你要燙直比較不會毛哦!」
「你頭髮很粗要上色比較上不上去哦…」
「你頭髮很乾又很毛,你要常護髮哦!」 反正就這類的啦…
所以以前我都要用大量潤髮乳頭髮才會比較滑一點
前幾年開始,我停止使用有「化學界面活性劑」的洗髮品,
有一段時間,甚至不用潤髮乳,因為我覺得潤髮乳好像會讓我的頭皮不健康,而且只是上一層滑滑的東西在頭髮表面而已…
這四年,我更捨棄了市面上非有機的洗髮乳,我只用有機的,通常都是從國外網站買來的,因為我就是不要界面活性劑和一些化學成份傷害頭皮導致頭皮發炎、掉髮之類的,畢竟頭皮也是臉皮的一部分啊!!
更不好的是用了那些東西洗頭,再從頭部往下沖水,那些沒洗乾淨的清潔劑就會讓背部長滿痘痘…我曾經跟一個很帥的弟弟說,沖頭髮的時候不要讓水流到背部,從此他背部的痘痘就好了!…這更證明了我的理論!!👍🏻👍🏻
所以,當我的經紀人說有個洗髮精品牌要合作的時候,我心想,不是有機的,好嗎?會不會很化學?? (好,我承認我有點被有機洗腦了,其實現在的有機已經不是最單純的有機了,大部分是商業有機,歡迎看 #雜食者的兩難 這本書,其實非有機也可以很天然)
但是當我收到的時候,哇!包裝也太美了吧,這裡面是裝酒嗎??🤩拿去祝福人家新居落成一點也不會沒面子耶! 所以就先跟包裝拍了張照
當然,很負責任的我很用心地試用了好幾次才願意寫這篇文!
首先,他的味道讓我很驚豔,因為我是不擦香水、討厭香精的人,任何廉價的揮發性化學添加物都會被我嫌棄且丟掉,我大部分只用純精油的產品,但是他的香味是舒服的花香,我心想,是茉莉花嗎?? 下一秒又想,有這麼簡單嗎?感覺是複合式的香味…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我也是有厲害的部分啦,我對了1/8耶!!哈哈! 這味道我第一次聞到,很有女人味,很適合我這種沒女人味的人,互補一下😁
洗髮精的部分用起來清潔力夠但又不會讓頭髮太澀,頭皮不會不舒服,起泡效果也好,護髮素的部分就讓我更疑惑了!! 為什麼沖掉之後沒有滑滑的??怎麼好像又再用洗髮精洗了一遍,頭髮好像更乾淨了?????這樣真的有潤髮嗎??
但是當我吹頭髮時我就明白了,頭髮真的不打結,而且摸起來是滑順的,而這滑順感和蓬鬆感可以撐三天耶!!! (對,我就是在找能讓我愈久不洗頭愈好的產品)原來,這是真正的”護髮素”而不是一般的潤絲精啦!!
原本疫情關係好久沒剪瀏海了,照理來說會變重扁塌下去的,在我要拍使用後照片的時候,我只是往上抓了一下,就蓬鬆起來了!!原本有染過但很不明顯的髮色也變亮了,在沒有梳子、沒有電棒、沒有吹風機整理的情況下,明顯感覺頭髮柔順又亮澤多了!!最近在家跟人視訊都發覺自己頭髮變亮了,原來說有護色功能不是騙人的啊!!很好!👍🏻👍🏻
所以,我才會寫了這麼一大篇!光是心得哦!! 成份什麼都不用說了啦…自己去官網看就知道了!
趁現在有特價的時候去選購一下吧!
https://www.winking.tw/?wref=h3j6h27h7d
在家防疫不要變黃臉婆囉!
#遲來的禮物 比不來的好
#這品牌就這2瓶 就夠了
雜食者 在 亞當老師・酮享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直播來了:
時間:2021/02/01(一) PM 8:30
亞當老師說生酮 第30集
書名:雜食者的兩難
作者:麥可波倫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這是一本探討正餐到底該吃什麼的書?
很簡單的問題,答案卻很複雜!
當我們追蹤溯源每一個食物來源,你會發現什麼呢?
原來我們的食物只有一種:玉米
原來我們是被玉米馴化的行動玉米啊!
亞當老師跟你一起來研究,雜食者到底有什麼兩難!
亞當老師的LINE社群成立了,每天都熱烈討論健康相關議題,請掃描申請加入!
更多資訊請上
亞當老師酮享健康粉絲頁:https://fb.me/ADAM.HEALTHLIFE.COACH
We chat ID : Adam 0935128393
訂閱亞當老師說生酮頻道:
https://reurl.cc/GrMNZ
優酷頻道:
http://i.youku.com/i/UMzcwODkzOTQyOA==?spm=a2hzp.8253876.0.0
雜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雜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陳宗佑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雜食者 在 Omnivore_takeout 雜食者| Taip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Omnivore_takeout 雜食者, Taipei, Taiwan. 125 likes · 7 were here. |回歸自然|好食物,好心情Because healthy should be delicious. ... <看更多>
雜食者 在 生態美Little Beauty : 【nature & people】雜食者的兩難 的推薦與評價
Jan 4, 2015 - 雜食者的兩難- 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作者: 麥可.波倫圖/ 文 莊婷鈺每一天下了課,我總要問自己與同儕一個問題, " 我們今天要吃什麼? ... <看更多>
雜食者 在 [心得] 雜食者的兩難-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查發現版上已經有好幾篇分享
真棒!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
我讀完後立刻就買了作者的其他本書
網誌版
https://dongdongreading.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8.html
這幾年黑心食品事件連環爆,毒奶粉、黑心油、各式各樣非食用的化學添加物,讓我們開
始關心眼前的食物,想了解我們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這樣的時空下看到這本書,雖然書中背景以美國為主,許多情況在台灣並不同,但仍很
大幅度的解答了我對食物的諸多疑惑,也開啟了我對飲食的思考。
身為一個長年在外賃居的租屋族,外食是想當然耳的理所當然,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和巨大
的生活壓力,除了偶有的佳節聚會,多數情況下都是以便利與便宜作為選擇餐食的依據。
搭配電視或手機,囫圇吞棗的同時,我們正逐漸失去與食物的連結,我們已經很少思考,
我們吃下的東西是什麼?來自哪裡?在被吃下前它的生活是怎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到底該不該吃下這東西?
人類是一種雜食動物,可以吃下肚的食物種類繁多;不同於只吃特定食物的動物,面對眾
多的選擇,我們必須耗費許多腦力去判斷眼前的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在這些過程中,人類
也發展出一些對應的飲食文化,來幫助解決雜食者的兩難:吃?還是不吃?
作者在本書中扮演著偵探的角色,沿著三條維繫人類生存的主要食物鍊:工業化食物鏈、
自然有機食物鍊、以及採集狩獵食物鍊,追溯食物的源頭與一生,試圖回答那幾個問題:
我們吃下的東西是什麼?來自哪裡?在被吃下前它的生活是怎樣?我們到底該不該吃下這
東西?
玉米,也許是最能代表食品工業化的一種食物。在美國,透過各式各樣的政策導向,栽種
玉米的土地面積愈來愈多,單位面積下可產出的玉米也愈來愈多;玉米的種子經過基因改
造以求更大的產量,從種植到採收也都已機械化,收成後的玉米由卡車一車車地運至加工
廠,那景象彷若玉米長河,無數的玉米流入巨大的工廠,而後加工處理成各式各樣的食品
添加物,再用來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工業化食品。
舉個實際案例:一頓麥當勞餐點。
根據質譜儀的分析,看似多樣化的品項,其實非常單一。汽水(100%由玉米製成)、奶昔
(78%由玉米製成)、生菜沙拉醬(65%)、雞塊(56%)、起司漢堡(52%)、薯條(23%
)。
工業化生產所得到的,是愈來愈誘人,但也愈來愈不像食物的食物、熱量愈來廉價,營養
卻反之、單一的地貌和生態鏈、許多外部化的成本(無效率的能源轉換、生態的破壞、許
多疾病)、因應改變的飲食文化(例如逐漸遺忘的精緻烹調)、以及最終,工業化食物很
難帶給我們真正的滿足,換得的只是空虛的飽足感。
食品工業當然不只玉米,還有例如工業化飼養的養殖業,許多豬隻終其一生只能活在跟身
體一樣大的空間中、一輩子從沒看過草地的雞和牛,也因為密集飼養未免感染必須大量投
藥和施打抗生素,或吃玉米長大的魚等等。
在第二章中針對這些差異有了更豐富的討論,作者找到一個堅持自然有機經營的農場。在
這農場裡,一切都依照自然該有的樣子進行著,吃草的牛,從牛糞中啄食蛆的雞,翻糞的
豬隻。自然運作的結果是高效率及低汙染,在這裡不需要購買肥料,動物的糞便就提供了
充足的有機肥,不需要買大型機械翻土,動物的天性就會使牠們大量翻動泥土,不需要投
藥,正常情況下生長的動物不太會生病。
高效率及低汙染的同時,這些生物可以依照牠們生來該有的方式生活著,可以發揮牠們的
天性。屠宰也是公開透明的,每當屠宰時會廣邀周邊居民和客戶依同參與,透過親眼所見
與觸摸,能幫助人們找回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
然而,自然有機儘管高效率,卻無法大規模生產,也無法穩定供貨,這和整個食品產業的
運作相違背。在本章中作者也討論了一個問題:食物的種植或養殖方式,會影響到它的營
養成分嗎?
書中提到一間餐廳的主廚,這位主廚在使用過這農場所生產的雞蛋之後,更改了食譜的配
方,因為這雞蛋和一般雞蛋大大不同,更少的使用量,更濃郁的味道。
所以自然有機方式所生產的食物,真的比工業化生產的更好嗎?
作者在這章中為這個問題簡單地做了一句結論:
「相較於你吃的是什麼東西,你吃的東西是吃什麼長大的更為重要。」
最後一章,則回到最原始,但理論上人類應該最為熟悉的採集–狩獵食物鏈,人類在採集
-狩獵的階段度過了數十萬年,直到一萬多年前才開始有農業出現,工業化食物則是近數
十年才有。
理論上應該要熟悉,但已經一點也不熟悉;現代人已脫離這部份太遠,食物應該是超市架
上隨手可以取得的東西,要在野外尋找可吃之物則充滿恐懼和不確定。這東西能吃嗎?有
毒嗎?現在開槍是對的嗎?
面對血腥和屍體,我們手足無措,無法把這團血汙和稍後的美味聯想在一起;東東看到這
裡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怎麼處理一條魚?也有些人無法吃五分熟的
牛排因為會看到血。
這本書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針對這三條食物鍊,作者最後都會準備一頓對應的餐點:工
業化的午餐、自然有機的晚餐、和採集狩獵的大餐。
當然每一餐的取得成本各自不同,工業化當然是最簡單的,採集狩獵的一餐則真的是大費
周章;同樣的,每一餐所得到的滿足感也是不同的。
人類也是食物鏈中的一環,我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決定了人類是怎麼樣的生物;而我們
的飲食受文化影響如此之深,我們吃什麼,以及用什麼方式吃東西,也都決定了我們是什
麼樣的人。
在人類的所有活動中,改變自然界最多的,就是我們獲取食物的產業;不只是改變了地貌
外表,也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而工業化飲食最悲哀的地方,就是它斷絕了我們與自然界
的關係,我們把東西吃下肚,卻不知道食物從何而來,如何而來;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界的
生物卻和自然界毫無聯繫,也許這也是我們常感空虛不滿足的原因之一?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3.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3988093.A.5D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