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首布農族的歌,
想起今年有機會參與原住民朋友的尋根活動,
跟著族人的腳步拜訪他們的祖居地。
和以往登山的目的截然不同,
身為一名跟隨者,在現場被那股力量感染,是非常感動的。
跟著這群擁有獨特文化的朋友一起”回家”,
才知道尋得自已的根,
能知道自已來自哪裡,
能重新確認自已是誰,
能找回在現實生活中迷失的自已,
能獲得振奮的力量。
而這首布農的歌,也散發著…一股既溫柔,又強大的力量。
海端布農青少年 跨界傳唱成長之歌
http://bit.ly/2SxfqN0
插圖:Asang daingaz 布農族:祖聚居地 / 台灣山岳雜誌139 巡山員特輯
參考資料:
葉高華,2016,〈分而治之:1931-1945年布農族與泛泰雅族群的社會網絡與集團移住〉。《臺灣史研究》23(4):123-172。
http://bit.ly/2JOdehD
布農族的Asang daingaz (祖聚居地):談布農族地名的取名方式與部落的地名源 文/海樹兒‧犮剌拉菲
http://bit.ly/32MV334
延伸閱讀:
LiMA新聞世界第232集 【木箱裡的祖先回家吧─重返丹大社】
http://bit.ly/30LAIt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Jerr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瑪嵐大哥是布農族人透過他的套裝行程導覽解說,將奧萬大及武界、萬大原住民部落布農族的典故,族人的生活習俗及在地特色、歷史,讓您渡過一個富含生態、文史等深度知性、趣味的旅遊專業行程。 官網: https://goo.gl/4k8ns1 1919年,為了統一治理布農族人,臺灣總督府實行「集團移住」政...
集團移住泰雅族 在 黃健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值得閱讀。
節錄內文:
『一些很明顯的日「據」時代與日「治」時代,「明鄭」時期與「鄭氏統治」這些差一個字就完全不同的世界觀與歷史觀,在此就略過不提,我想要討論台大歷史系周婉窈老師在課綱微調十七項爭議(註一)當中所提到的其中一個例子:
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
加了一個字差別到底在哪裡?
臺灣的原住民發展非常複雜,至今我們沒有辦法以非常機械式的分類方式來將所有的台灣原住民以「族」的觀念完全地釐清與含括,例如泛泰雅族裔的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有類似的語言結構與神話系統,但是卻又是不同的族,如何判斷「族」這個名稱應該如何區辨、如何互斥、如何建立體系,就已經涉及了各種複雜的觀點,不同的族裔部落就有不同的認同,更不用說學者與研究單位也有不同的區辨原則,因為不能馬虎地一筆帶過,所以學者主張用原住民而非原住民「族」來闡明台灣原住民的特殊複雜狀態。
歷史名著《槍砲、病菌與鋼鐵》的著者,著名的地理與生理學家Jared Diamond在2000年於《Nature》期刊發表的文章〈語言:臺灣獻給世界的禮物〉("Linguistics: 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點出了臺灣的原住民在語言的複雜性上對南島語系的發展產生的重大關鍵貢獻;語言學家Robert Blust指出,南島語系可以略分成十大語支,其中的九大語支都是在台灣原住民的語言中出現,只有第十支,則隨著南島民族的祖先在大約五、六千年前離開了臺灣,往南、往東、往西,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島嶼上漂流遷徙,而形成了現今東至復活節島、西至馬達加斯加島的廣大南島民族的共同語言始祖。台灣原住民的語言複雜程度與其學術地位上的重要價值可見一斑(轉引自註二)。
另外,歷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不要說原住民族一詞無法含括現有的台灣原住民的複雜狀態,在過去數千年的台灣原住民歷史中,那些被滅族、文明的自然消退,或是被漢人開墾集團和親漢化、巧取豪奪逐步瓦解的大量平埔族原住民,他們無聲地自臺灣的歷史上消失。好比十七世紀在荷蘭統治時期與東寧王朝鄭經統治時期幾乎屠殺殆盡的大肚王國聯合部落結盟,我們現今可以發現的史料極其有限,但是不能抹殺其存在。此外,若不是清代康熙年間郁永河著的一本《裨海紀遊》,詳細描述了自台南到淡水的大量平埔族各社的風土民情與穿著風俗,這些在三百年內消失的平埔族公媽,無聲地融進漢人的血統成為我們的祖先,而我們對其近乎一無所知。
既然原住民的複雜狀況難以以一族之定義來解,那麼把原住民加上一個「族」字來處理,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放在臺灣史的脈絡,我們很難看到適切之處,可是如果放進全中國的「少數民族治理系譜」,那就會非常便利。我們只要輕易將原住民以一「族」的概念來統括,就可以放進中國主張的漢族加上55個少數民族的民族體系與系譜中。別管你台灣原住民實際分布上與學術判斷上的複雜多元,只要用一個族來包裝,就可以把台灣原住民地位等同於傣族、彝族、納西族、赫哲族……管你什麼族,只要有個少數民族代表樣板來人大開會領便當就好。
是以必須要把複雜的「原住民」包裝成簡化的「原住民族」來處理,這樣的話,臺灣的族群發展脈絡便可以簡化為漢族與「原住民族」的衝突或是融合共生,反正怎麼發展,都是在「中國民族治理政策」的系譜之內進行就沒有問題。
差了一個字,你的世界的範圍、關心的焦點、比較的系譜,還有處理的層級,就完全改變了。
這是語言的魔術,也是語言的屏障。
凡是偉大的魔術,玩的都是轉移注意力的戲法。』
集團移住泰雅族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瑪嵐大哥是布農族人透過他的套裝行程導覽解說,將奧萬大及武界、萬大原住民部落布農族的典故,族人的生活習俗及在地特色、歷史,讓您渡過一個富含生態、文史等深度知性、趣味的旅遊專業行程。
官網:
https://goo.gl/4k8ns1
1919年,為了統一治理布農族人,臺灣總督府實行「集團移住」政策,將卓社群各部落的族人集中,選在濁水溪沖積平原做為移住地,直到現今[1]。關於武界的名由都是依據族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實際上已難以考究,比較可信的說法有二:此地昔日是泰雅族與布農族為爭奪獵域,經常發生交戰,最後兩族經協調,決定獵域範圍,其界線正位在武界現址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源自布農語「Bogai」發音,其意指翻越某物,比如翻過一座山或越過一條界線,如今寫作「Vogai」
武界民宿瑪嵐大哥民宿電話
0963249463
兩天一夜遊深度知性套裝行程
• Licens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Fresh by Ikson https://www.soundcloud.com/ikson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V5bC7eHuAHc
–––
#GoProHero7Black
#DJIMavicPro
#龍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