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xpro Medium update:
2021.09.11 八月霧
打疫苗
霧中的感覺是一片的濕黏,這是夢嗎?是黎明前的短暫破世,是我們唯一能從母體中傾巢而出,觸碰真理之前的毫米時光,悄悄地從睡夢的隙縫鑽入,延展開來,整個人浸入緩慢、漂浮、無重力般的感覺。那片低飽和明亮的霧感驚訝的讓人放下警戒,我可是個完全緊繃的人,就像被高度抽真空的包裝袋,你能明顯看到物體的外體形狀與塑膠包裝貼合的不能在合,簡直就是人體的肌膚那樣,我沒想到在這霧中我卻悠然自得,沒有畏懼、害怕,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過度運轉的腦袋就這樣關機,持續保持在低的輸出範圍,一次面對著一件事情,就像是在理清自己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我還能記得的是,進入霧之前,我做了一連串的身體檢查,是公家單位提供的附屬條件,我必須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核准資格,我不確定為什麼要有這麼高標準完善的措施,但想一想,人們對於進入不確定性的狀態總會保持一種距離與模稜兩可的評語,沒有人敢在這個時代註記下表達我是最為正確的發言人。在這個時代,所有人都被所有人檢視、評價、標記,我們才不是自由的,我們都被彼此規範、評量、分類,也因此開始變成了像是商品一樣,越能夠簡白被人理解就可能越被人接受,跟繪畫上卻是相差甚遠,只有篩選、再篩選、精挑細選、打磨之後,才能夠繪製出的那一條美的線條,那種簡單是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才能鍛鍊出來的,即便是你不停臨摹,也難以複製。
我們活在一個一邊講求獨特性,一邊被分類的時代。
這片霧走到盡頭會怎麼樣,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但目前對我來說,好像也只能走一步是一步,在地圖上的迷霧才會慢慢散去,才會慢慢看見眼前是怎麼樣,前提是,這片霧有個盡頭,也會散去。
在商言商
從以前到現在都被人稱藝術家比較多,還有藝術家脾氣,還有說是時代需要好幾種不同的人,有些要在自己的職位上堅守崗位,有的要固執、堅持己見,這樣社會才會運轉起來,那時我就在想,我自己的觀點是什麼,我喜歡土地,我喜歡自然,但我喜歡待在家看到的自然,但當我到現場看到那片山林大海的時候,那個心情雀躍的感覺是無法比擬的,經過這樣比較,我認為我是怕麻煩,不想痛苦,想逃避過程的長浪,只想要快速地達到終點,這是我的個性。但我卻一直以來堅持著做圖畫圖,慢慢從圖畫到文字,增加風格,增加使用的媒介,試著多點耐心把那條線擺放到我腦子裡,我腦子裡的那位美感大師覺得最漂亮、最「正確」的位置上。啊,想到這,原來我是這樣的人,我是個講求精準、欲求標準答案的人,這大概要從小時候個性的培養開始,如果從小就被壓著尋求被安排的道路,就會想要知道他人對於答案的標準,也就是在一個方格內放入方格就好了,沒必要強求圓形或者三角形。
我懂了。
原來這就是為什麼當別人跟我說可以自由發揮的時候,往往我會陷入一種超級的躁鬱,因為我很明白,我所做的任何一切都不會是對方的標準答案,在談論到與他人的時候,在與他人產生聯繫溝通連結的時候,我更期待得到一個標準的作業流程與答案,因為這更符合他人,在與他人聯繫的時候,我所建立的自我會在一瞬間倒塌,因為我對自己並沒有信心,長久以來我都被說不可能、不可以、不行,長期的否定會造成一個人的人格自信降到低點,尤其是在躁鬱或者情緒不對的時候,那種表現更為直接,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表現,火車脫軌的時候也沒有人能控制,因為它已經離開常態了。
我熱愛常態,我喜歡一日又一日的相同流程,一個舒服的流程,我想沒有人不喜歡。但同時我又追求不同,追求獨特,在這我得聲明,獨特與標新立異並不一樣。常常很多人說那個人很怪,一般來說,我覺得怪這個詞是貶義,但在我們這圈,或者該說,我所喜愛的這些藝術家、設計師、各種不同行業的創作者,那個怪,反而是在稱讚他人的獨特之處,他們在尋找,或者是遵循著自己的獨特發展出新的一種,稍微與他人不同,或者橫空出世的神奇。但我也常講說,這個世界沒有最獨特,只有還沒被看見,或者被認識。所以我就是在這樣一邊求安穩一邊想要打破規矩的狀態下過著日子,在安穩的時候,我選擇的是一位平面設計師、插畫家,現在想當一位能夠勝任統一職稱「設計師」這三字的人,設計師不只是視覺,也包括視覺的背後,理念、群眾、發展、一切的一切;打破規矩的我想當一個任性的人,我想做出我覺得美的東西,我喜歡色塊、插圖、有的時候想要說故事,想要畫漫畫,我沒有特別侷限自己,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都會努力賦予它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情節、意義,我不想要空蕩蕩的美麗視覺,友人說,大家都愛假稿,但我一點也沒把這當假的東西來看,它可能會在未來變成某個人喜歡的東西,而成為商業案件的一環,我不想丟失這種可能。
森林的昆蟲學
這座森林比我想的更大更深,我在這邊遇到了很多沿著森林駐紮的人們,有獵人、神秘學家、商隊、天文學家、吉普賽人⋯⋯各式各樣的人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來歷,有著自己的獨特故事與本事,我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剛爬上新樓層的新玩家,他們在這座森林嬉戲、狩獵、交流、策劃⋯⋯他們總是能夠定睛看到我所看不到的,想出我想不到的,作為剛來的人,我努力地追尋著他們的腳步。好幾次的狩獵我都無能為力,是那個追趕不上他們腳步的落後者,幾個人幾個腳步,輕巧的像是開了地心引力的玩笑,穿梭、躲避、拉滿弓,咻地一聲穿過獵物的頭顱,倒地悶聲,那一晚我坐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解剖,然後交給擅長廚藝的人料理,他們總能做出讓我驚艷、讚嘆的美食,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混到了這座森林,覺得自己是個無用之人。
有的時候我會跟幾位談到自己的情緒低落,但他們都會正向地鼓勵、引導,但在我眼裡看來,卻覺得自己真的無用到了極點,就像是在找人安慰,祈求別人的憐惜,佔用了別人的時間,哈,我真個十足可悲的人。渴求別人的憐憫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滿足自己被人安慰的狀態,甚至把自己先行放到低位,成為一個不得不使他人安慰,而非怒斥的,一個被設定好的局面,簡直就是卑劣極點。
於是在一晚,我爬到樹的鼎點,看著星空給自己下了重重的鎖鏈,要自己好好地分析現況,把不足的地方學習起來,把壞的地方改掉,我不需要堅持,我只需要表現出被人認可的狀態就好,從頭到尾我只是想要被接受、接納、融入而已,人生的課題好像也就是這樣,就像離開自己的村落,那一晚有人說著,觀看這個世界的同時,小心不要被改變了。在這邊她所說的改變,我想可能是指同化吧?但在這座森林,我發現自己不能一個人過活,不能一個人狩獵,必須要有他人的幫忙,不管是陷阱、弓箭、路線、巡邏⋯⋯多件我過往自己一個人活著過來的時候所做的任何一切,在這座森林都行不通、做不來、不被通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那個不足變成了一種競爭、比較上的失落感,原來我以前的信心在別人眼裡恐怕只是不成熟、不足,我才明白,原來一切是比較來的。
於是我開始學習與實作,就像是把過往的東西擺著,偶爾掃掃灰塵,但不停的把新東西搬進來到自己的房間,考慮著要放置在哪,我自己也才發現,我自己卻沒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於是在這不同之下,我開始思考,什麼事需要的,什麼是目前可以使用,什麼是可以被我放在最之後的,被排序,是因為時間有限,不能跟過往那樣,隨心所欲,當礦工、當紡織、當鍛煉師、當農夫,東摸西望,最後卻沒試到一個自己想要的。但也多虧到了這座森林,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更別提我認識遇到的人都相當厲害,我能從他們身上學習的,相當多,這讓我感到心安與慶幸。
放鬆
我常被人說要放鬆,但其實因為一些關係,我已經很久沒有真的放鬆了。我很懷念以前吃肌肉鬆弛劑的時候,能夠避免掉那些疼痛感,不需要考慮太多,好像真的放鬆下來了,除此之外我真的沒想到有什麼時刻我是放鬆的,大概只有短暫幾秒,結果又回到了原本緊繃的狀態。也難怪當我真的從職位退下來後,我整個日子變得荒唐而又緩慢,卻沒有像日劇那樣拍出來的精緻度,果然戲劇就是被裝飾過的糖果,真正的內部的苦糖早就被換掉了。
左思右想,最放鬆的狀態應該就是躺著看漫畫了。
植物跟盆栽
當初買的那小盆,只有一根立著的,真的被養起來,長到現在超過數十根了,過往的我總是個綠殺手,長都長不成,養都養不大,現在能夠熬過來,讓我覺得,你呵護它,它就會回饋到你身上,也給了我一點信心,讓我想要去找幾個盆栽來分種,想讓它多點空間長大,也多點朋友。
我喜歡造型的盆栽,也意識到很多人在做,也有些興趣。
2022
還剩下三個月,我看了我當初寫的好幾個目標,好像都沒有達到,有點可憐。(果然我是個無法按表操課的人,更別提意志力了)
都不知道還該不該再跟自己說「要加油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無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一回說的 唐三藏一行人終於來到了白骨骷髏國 而在等待他們就是一位白骨公主 唐三藏回憶起當年他跌入了白骨公主的陷阱 白骨公主解釋說是因為不是要傷害三藏 是因為喜歡三藏才想要留他在這裡 成為尸人就不會離開了,沒有痛苦了! @漫画《西行纪》,原名《西游》,香港漫画作者郑健和与邓志辉创作 ----...
陷阱 漫畫 作者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前方的路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轉彎,
練習如何優化決策、做好決斷,才能活得更精采!」
小叮噹(哆啦A夢)(我老人堅持叫他小叮噹!!)的四次元口袋裡有項道具叫「前路預測器」,當你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時,前路探測器能模擬往該方向前進的未來影像,比如往右走會遇到老師,被痛罵一頓再來次家庭訪問;往左走則碰到宜靜,去她家玩還特別拉小提琴給你聽(兩條路都通往悲劇)。
此篇故事在年幼的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話說當時漫畫一本只要35元),「前路預測器」不像時空機、任意門那般萬能且為人熟知,但它很實用,上學前只要拿它一照,便能避免被野狗追、踩到水漥等衰事,兒時的想法很單純,但如今回想起來,「前路預測器」其實暗喻了人生該抉擇往左或往右走之重要難題。
也許你會想,反正走哪條路都會遇到倒楣事,那老娘就不走!停在原地!
然而躺平不做抉擇,也是一種「抉擇」,只是你放棄主動權,將決定權交給他人了。像大雄停在原地可能會遇到技安邀請他出席個人演唱會,比悲劇更悲劇!
仔細想想,我們的人生不正是由各種對的、錯的、好的、壞的、衝動的、猶豫不決的、或停滯不前的「決定」一點點累積而成嗎?
「做決定」如此重要,連日常派不上用場的微積分都有老師教了(喂喂),可是竟然沒人教導我們怎麼「做決定」?不不不不要怪罪家庭和學校教育,因為成年人亦不知如何決斷,你的父母、師長、上司,甚至業已長大成人的你自己,或許都曾經或正在為一個或無數個錯誤的決定後悔,不是嗎?
我們沒有小叮噹,無法確保每個決定皆正確無誤(事實上小叮噹自己也…),但是至少能透過《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之教導,訓練、優化並內化判斷力,藉以啟動「決斷力導航系統」,幫助人們面臨突發狀況時,能排除紛亂情緒、提煉理性思考,快速研判情勢,做出相對可靠、準確的選擇。
本書作者唐心慧是電通集團的臺灣區執行長,在錢少事多非人類的廣告業待了25年沒暴斃還升到執行長!?基本上已經修煉成半妖了吧!?
半妖為了渡化人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明明是妖啊)(被作者殺),以自身豐富工作及妖生經驗作為實例,用生活化故事,深入淺出說明鍛鍊心志、強化意志力、培養獨特價值觀的「人生決斷學」,不僅能運用在工作上,亦適用於自我成長、危機管理、婚姻愛情,以及家庭經營,作者本人的巨大成功即為最佳範例。
全書無半句廢話,也不像某些暢銷書以華麗詞藻掩蓋虛浮內容,作者筆下字字珠璣,直接幫讀者畫好重點,並具體歸納可行的實際做法。例如首章便開宗明義說明:運用「三不原則」決斷,將後悔機率降到最低,絕對不是施明德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我呸!而是:
1、「不」貿然做決定:面臨越困難複雜的問題之際,越不要急著下決定,衝動決斷欠缺周延思考,易犯下錯誤。
💡舉例:
店員問:「要不要買月餅?」
我:「好!」
店員問:「要不要買月餅+蛋黃酥+皮蛋酥+終身壽險?」
等等!考慮後再決定,皮蛋酥是陷阱題,誰知道這麼詭異的東西好不好吃!?
2、「不」被情緒控制:特別興奮、沮喪或憤怒時,別做重大決定,因為情緒高漲時難以用正確理智決策。
💡舉例:
夫妻正在恩愛,老婆嬌聲問老公:「親愛的~要不要吃皮蛋酥?能壯陽喔~」
老公興奮回答:「好(一口咬下去)!」之後腹瀉三天。
3、「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違反核心價值觀做出錯誤決策。
💡舉例:
我:「堅持不吃皮蛋酥!!」
店員:「現在試吃皮蛋送台幣一千萬喔~」
之後懷裡抱著一千萬坐在馬桶上腹瀉三天(可…可惡違反了我不吃皮蛋酥的原則!!)
經過以上的閱讀分享,相信諸位都大略知道如何做出人生中的正確決策,如果你對於大膽拒絕皮蛋酥仍帶有一絲疑惑,詳細內容請參閱本書,要提醒的是本書附贈「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但不附贈皮蛋酥謝謝。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曾經做出的後悔決定?例如:
「《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在店員遊說下,買了一盒皮蛋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8/25(三)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8/26(四)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 #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 #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唐心慧 #JenniferTang #聯經出版 #紐約大學行銷管理學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臺灣執行長 #決斷力 #意志力 #內在喜悅 #商業理財 #人生規劃 #自我成長 #皮蛋酥
📖博客來:https://bit.ly/3sB12p0
📖聯經出版:https://bit.ly/2WfXHjp
📖誠品:https://bit.ly/3j6BAVc
📖金石堂:https://bit.ly/3sCEnZr
📖讀冊:https://bit.ly/3B3FcNU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R3m-x9lGXiA
陷阱 漫畫 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菲又要來送書啦
✨人類的眼睛很奇妙,肉眼看見的樣子不一定是真的
✨眼見為憑!真的是這樣嗎?別讓眼睛和大腦欺騙了你
說到偵探你會想到誰?是福爾摩斯?還是柯南金田一?
我想最近的小孩應該會想到屁屁偵探吧哈哈哈🤣
對於這一類的燒腦故事情節小菲一直都很有興趣
小時候家裡有一整套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被我看到書皮都爛掉
跟著偵探的腳步一一解開謎題真的相當刺激又精采
(雖然常常會忍不住翻到結局偷看犯人是誰😂)
這次收到的[錯覺偵探團]總共有三集
作者藤江純找來知名繪本作家吉竹伸介合作
懸疑有趣的故事情節和逗趣的畫風在日本賣到翻掉
這裡買書去:https://line.soocker.tw/r/3ly46n
✨故事介紹:
小學四年級的小翔與朋友們一同參加慈善義賣會,
由兩名藝人標下兩顆大小不同的鑽石,不料一場停電之後,
名貴的鑽石竟憑空消失,一陣慌亂之後,
觀察著失而復得的鑽石,兩顆大小卻完全相同!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鑽石被調包了嗎?
在宴會廳行動鬼祟的草葉記者,引起小翔一行人的懷疑,
小翔悄悄一路追隨記者至一間無人的辦公室,
盡頭飄動的窗簾,暗示犯人開窗逃走的路線,
原本想從外圍攔截,卻發現明明應該開著的窗戶,
竟然紋風不動的緊閉著……
難道這不是真正的逃逸路線?
或者,他們親眼所見的景象都不是真的嗎?
奇怪的研究家二之谷先先又能提供什麼知識,
幫助這群少年解開這個犯罪謎團?
經過一連串的視錯覺訓練之後,
跟著錯覺偵探團,運用推理,解決犯人設下的錯覺陷阱!
🧐在這本故事中犯人使出的詭計都是利用所謂的[視覺錯覺]
那麼.你知道什麼叫做[視覺錯覺]嗎?
有時眼睛看到的物體大小竟然跟實物不一樣
有時候東西明明沒有動看起來卻動了
像這種肉眼所見與實物產生落差的情形,就叫做[錯視]
(你是不是想起長輩會在line上面傳給你的某些照片🤣不要懷疑就是那個!!)
而這些引發[錯視]的圖像或現象,即使我們已知道真像
大腦仍然會[看成不同的東西]
這些錯覺的遊戲在科教館或科博館裡其實還蠻常出現的
像是圖片中的兩支鉛筆明明一樣長,但第一眼看起來就是右邊的比較長
以錯覺現象結合邏輯推理和日常科學寫成的偵探故事著實新穎
小菲還蠻喜歡的,也很期待第二集和第三集的上市!!
[錯覺偵探團]的適讀年齡為8-12歲
字體夠大,也有搭配注音
中低年級的小孩也可以自行閱讀
不過咱家球哥最近還在迷之前幫他買的資治通鑑漫畫
要等到這本我看還有一陣子了~那就讓媽媽先幫你看就好😂
最後要送出三本書(都是第一集喔!)
參加方式就請看留言處啦!!
另外,如果你對吉竹伸介有興趣
你可以看這篇:https://masaharuwu.pixnet.net/blog/post/67426680
#有時候我看著鹹酥雞我也會覺得這是很健康的食物
#我想這也是一種錯覺🤣🤣🤣🤣
采實文化
陷阱 漫畫 作者 在 無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一回說的 唐三藏一行人終於來到了白骨骷髏國
而在等待他們就是一位白骨公主
唐三藏回憶起當年他跌入了白骨公主的陷阱
白骨公主解釋說是因為不是要傷害三藏
是因為喜歡三藏才想要留他在這裡
成為尸人就不會離開了,沒有痛苦了!
@漫画《西行纪》,原名《西游》,香港漫画作者郑健和与邓志辉创作
---------------------------------------------------------------------------------------------------------
西行記播放列表
https://goo.gl/ukwYH8
要聽神明的話
https://goo.gl/NVxYsC
鬼畜島播放列表
https://goo.gl/DtKUih
南瓜魅夜播放列表
https://goo.gl/trka2N
封神紀播放列表
https://goo.gl/XprCS8
恐惧本源
https://goo.gl/UhBiXs
無臉VLog
https://goo.gl/Y9q4ms
-----------------------------------------------------------------------------------------------------------
Youtube : https://goo.gl/pJq4v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nofacemoviepopcorn
---------------------------------------------------------------------------------------------------------
陷阱 漫畫 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孩子的能力, 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好書介紹作者: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以爸爸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內容提綱契領的說明爸爸的哪些習慣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幫助。
●49條優秀孩子父親的小小習慣,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會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教孩子用錢
‧在洗澡時間聽孩子說話
‧假日與孩子一同下廚
‧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
‧在餐桌上做功課,上國中以後才給自己的書桌
‧任命孩子成為家中的氣象預報員
‧讓孩子憑自力克服小困難
‧在家中也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在餐桌上聊自己的工作
‧讓孩子看到爸爸也會有煩惱
‧讓孩子認知社會的規範與現實的不留情面
‧新聞節目是養成孩子同理他人的教材……
●每一篇皆配上彩色情境漫畫,教養概念生活化,貼近父母的需求、閱讀沒負擔。
顛覆你的教養觀念!!!
請捨棄「孩子上了小學就要有自己房間」的觀念。
請捨棄「準備入學考的孩子要和家人的生活隔離,專心念書」的先入為主。
請不要在大考前別跟孩子說加油,改說「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會更好!
餐桌要大,客廳的沙發組要以方便孩子做功課為首要考慮。
書櫃要放在客廳或餐桌旁,讓家中處處都有迷你圖書館。
電腦放在客廳,孩子才不會關在房裡不出來。
已經準備好的兒童房,只做為寢室使用。
兒童房不要有鎖,也不要有門,必須讓孩子可以隨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注。
不只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爸爸為孩子讀故事書,效果是媽媽的3倍!
爸爸經常和孩子一起下廚,激發孩子主動思考和非凡創造力!
爸爸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引導孩子求知慾與融會貫通!
爸爸和孩子一起聽廣播,培養出高度專注力的孩子!
以往講到家庭親職角色,幾乎都直接跟媽媽劃上等號,但是,你知道嗎?家庭的力量,特別是爸爸的影響,是左右孩子成長的有力因素。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是提升孩子能力發展的重要關鍵。換句話說,「孩子的能力,由爸爸決定」!
作者簡介:清水克彥
‧1962年生於日本愛媛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並於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公共經營研究科(現為政治學研究科)修業完畢。進入「文化放送電台」擔任政治記者,之後前往美國留學。歸國後從事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江戶川大學講師等工作。
‧目前除了身為「文化放送電台」編輯部次長,負責採訪政治和教育議題、製作特別節目外,也擔任育英短期大學現代溝通學科講師,以及南海放送電台「木藤隆雄的週日媒體俱樂部」評論員。
‧著有暢銷書《有這些習慣的祖父母,教出聰明的孩子》(PHP文庫)、《有這些習慣的爸媽,教出有才能的孩子》(講談社)、《有這些習慣的爸爸教出用功的孩子》(朝日文庫)、《廣播記者快快跑》(新潮新書)、《安倍政權的陷阱》(平凡社新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