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火黑潮之中,我們如何重新閱讀香港?】
#新書講座僅此一場 即刻線上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fiery-tides
觀察過去30年台灣媒體對香港的報導,幾乎都站在一個相當遙遠的距離。除了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後,曾吸引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媒體的密切關注,但就像浮光掠影,一閃即逝。
香港移交過了22載,台灣媒體報導的框架大致不脫3個視角:一是仰望視角,從取經的角度看香港如何在英國殖民下,讓華人世界能出現一個法治和金融秩序傲視全球的城市;第二是共同在經濟賽局裡競爭的視角,以東亞「亞洲四小龍」的框架看待台港之間的競合關係;第三則是流行文化視角,透過梅艷芳、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的香江文化符碼,理解小城香港如何向亞洲輸出強勢流行文化。
對於這個只距離我們七百公里的鄰居,我們一直是用遠距的方式關注著。
■當主流認識框架,早已過時⋯⋯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香港人曾在北京奧運期間達到高峰的中國認同,已跌至谷底。那些年,中國客帶動了經濟、炒高了房價、破壞了本地原有特色文化:名牌店取代茶館、普通話漸漸取代了廣東話、中國產婦和雙非嬰兒擠壓了生產和教育資源、元朗和上水充滿搶奶粉的中國客,而這些都讓港人苦惱,忿忿於自己無能劃定生活方式、資源分配的各種疆界。
撇不掉主權移交的事實,心中又有許多悶氣的香港人,一如他們文化裡的務實和彈性,他們用「強國人」或各種揶揄的語彙,表達他們與口中內地中國人的差異。
不久後,2012年香港年輕人上街反國教洗腦,2014年為了爭取雙普選而有了佔領中環運動,一直到2019年,因為《逃犯條例》修例而爆發了扭轉歷史軸線的反送中運動。一個台灣人毫不熟悉的香港,用震耳欲聾的方式向世界、向台灣展開自我。
這樣的震撼,使得許多台灣人一時半刻無法勾勒和解釋香港的現貌。怎麼理解反送中運動半年來的現象背後,怎麼認識此刻隨時處於對峙狀態下的這座城市,對台灣而言,是一份遲來卻必要的功課。
■香港變動牽引兩岸三地,台灣人必讀的新功課
2019年6月9日反送中運動發生的當下,《報導者》採訪團隊在第一刻選擇進入香港採訪與記錄,運動的變化實在太快太強,從6月份開始認識和理解運動,到7、8月升高到進入城市戰爭的體感,之後的9月到11月則見證學生、年輕人與警方的武裝對峙。
這是一場長達半年以上(而且仍持續中)的新聞戰,從新聞強度到動員的人力與規模,都超出我們的預期。高強度高頻率的跨國報導下,我們集結了一群對兩岸三地有長期關注香港的台、港、中的寫手和攝影記者共同協作 。半年間我們產出了20萬字的深度報導、數千張深刻的影像,其中不乏擲地有聲的文章和照片,透過網路向各地廣傳。當不少台灣和香港讀者開始鎖定《報導者》來理解香港這場運動時,我們決定將此系列「強權與反抗、絕望與希望」裡的文章,從更為系統和後設的角度,重新編輯成書,帶給讀者幾種理解香港的視角。
這本書之所以取名為《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是因為火焰是香港此次運動的重要意象,火魔法師在街頭在港鐵裡燃起的熊熊烈火,是憤怒是恐怖也是宣示;而黑潮則是指一身穿著黑衣戴著黑罩,如潮水般在大街在陋巷在校園甚至向山頭湧動的人龍。不論是烈火或黑潮,都與這場運動「be water」的策略一樣,柔軟又剛強,流動而堅定,隨時爆發、隨處聚合。
此刻在城市戰地裡的港人,就像滾熱的烈火、源源不絕的黑潮,抱著不願散去的意念。這不只是香港的變動,香港的故事,跨世代的香港人正牽動和影響台灣。
(文摘錄自《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之書序)
░ 《烈火黑潮》新書講座
▼日期:2020/2/7(五)
▼時間:19:00 - 21:30(18:30開放入場)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中三館拱廳
▼購票由此去:http://bit.ly/362MIsN
▼活動資訊:fb.com/events/2474714149447882/
░ 參加活動可獲得「在絕望中抵抗」限量海報一張
▼材質:白牛皮紙雙面印製
▼攝影:《報導者》香港特約攝影記者 陳朗熹
正面:攝於 2019年11月13日 香港中文大學
反面:攝於 2020年1月1日 香港街邊被抹掉的塗鴉
*此照片為尚未裁切的海報,貼於玻璃透光拍攝
陳茶館熹記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末特輯
#書店篇
前幾天本來在想,趁著跨年前後,來出幾個主題跟大家聊聊(彌補一下前陣子低迷的更新頻率),結果看到 書店溫度 幫忙整理的近三年獨立書店文,就決定先從這邊開始了 :D
還記得五年前剛入行的時候,經常被前輩指導一件事,那就是:「要思考讀者到底要什麼。」出版社想傳達的價值觀或所關心的事情,應該怎樣透過讀者喜歡而且方便的方式,送到大家的手中。
這件事情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可是一件大工程。畢竟現在獲得讀者意見的方式雖然看似更多,但要在行銷上得到有效可用的資訊,並不容易。
過去出版社最能直接獲得讀者意見的方式,可能是 #回函卡,偶爾也會有些讀者打電話到出版社來反應一些意見(通常都是壞的XD)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讀者獲得出版書訊,有一部分是依靠通路釋放出來的訊息(例如選書、陳列架位和書摘等)而通路也會知道自己的客群有哪些喜好,讓出版社做更有效的行銷企劃。
所以,不管是網路書店還是實體書店,連鎖書店或獨立書店,都是出版社和讀者有所連結、溝通的重要管道。
在不同類型的通路中,讀者可以以自己的消費習慣或需求各取所需,有些人希望送到離家近的超取,有些人的消費是複合式的。但就買書而言,我個人目前偏好在獨立書店買書。
我們可能沒想過的是,一樣都是買書,但網路書店新書79折跟原價之間的折扣差,卻可能來支持書店,讓更多人試著做更多不同的事情,凝聚一個多功能的社群。這些事物,可能是大數據分析看不到的。(我承認大數據真的很方便,只是想買什麼都被猜到,甚至都可能被系統投放設計好,真的怪可怕的XDDD)
所以,如果你是個有買書習慣的人,不妨分攤一下你的購書通路,體驗不同的感覺。如果你是個想慢慢培養、認識更多書店朋友的人,書店溫度這篇文章趕快收起來。
順便推薦一下,2018年最有梗的書店書(好繞舌),日本人氣繪本作者,想像力無限(腦洞開很大)的吉竹伸介的作品 《什麼都有書店》(https://lihi.biz/k0VSU)
【道別,但無須哀傷】
2018年底雖是暖冬,書店界卻迎來了一連串的道別。
先是旅人書房,接著是給孤獨者書店,然後永楽座、偵探書屋 Agatha's、南崁小書店相繼貼出結束營業的預告,近日東海書苑也拋出了震撼彈......
錯愕之際,書店溫度幫大家蒐集了一下近3年來的書店歇業及開幕訊息,
整理的過程中,慢慢體認到一時的告別,未必是永遠,
書店的精神不死,或會在另一個春暖花開之際,獲得重生。
重生不一定仍然是以書店的形式,
但書店所象徵的,知識與感性的交會,
會成為這個文明的養分。
結束是否是另一個開始,一切都還難說。
╔╝ 已歇業 ╚╗
布拉格書店(2010-2011)
淳久堂書局台北忠孝店(2015.3.31)
葉壹堂(Page One)(2015.7.19)
天母誠品忠誠店(2015.12.19)
淳久堂書局天母店(2016.2.29)
政大書城台大店(2016.3.20)
新竹誠品(2016.9.18)
台中闊葉林書店(2016.9)
鹿港諾貝爾書城(2016.11.30)
嘉義良昌書局(2017.04.10)
台南草祭二手書店(2017.4.26)
天母書廬(2017.6)
誠品高雄大立店(2017.8.31)
誠品高雄夢時代店(2017.8.31)
台北大路書屋(2017.09.30)
有河Book(2017.10.22)
金石堂松山店(2017.12.27)
金石堂興隆店(2017.12.27)
安書宅(2018.11)
╔╝ 2018熄燈 ╚╗
[=連鎖書店=]
⁞⁞⁞台北
金石堂城中店(2018.6.24)
⁞⁞⁞高雄
誠品高雄大統店(2018.5.13)
永漢書店(2018.5.20)
⁞⁞⁞桃園
桃園遠百誠品(經營14年熄燈,另有新櫃在改裝後的統領百貨開幕)
金石堂南崁門市(2018.3)
⁞⁞⁞台中
火車站前諾貝爾書局
[=獨立書店= ]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2012/10開幕,2018/06/30歇業
⁞⁞⁞南崁小書店
2013/2/12開幕,預計2019/2/12結束現址營業
2018/12/28(五)後將有出清活動,詳情請追蹤其粉專
https://reurl.cc/j1jg2
⁞⁞⁞永楽座
2011/7開幕,預計2019/03暫停營運
https://reurl.cc/WrZ35
⁞⁞⁞給孤獨者書店 Anathapindika Books
2015/10/15開幕
2018/8歇業
店主母親的日誌《野花》預購中
https://goo.gl/GjDAts
⁞⁞⁞偵探書屋 Agatha's
2014開幕,店面營業至2018/12/28(五),預計轉為網路化經營
https://reurl.cc/vdjeA
⁞⁞⁞東海書苑
1995開幕,現址預計營業至2019/04
https://reurl.cc/YvNRl
╔╝ 2018新開幕 ╚╗
⁞⁞⁞宜蘭
#樓腳
(暫無FB專頁,可搜尋"三元生活實踐社")
⁞⁞⁞基隆
見書店 Sea To See Bookafé
⁞⁞⁞台北
台北蔦屋書店松山貳號店
誠品南西店
蔦屋書店內湖店
電光影裡書店
王大閎書軒 DH Café
#藝所青鳥
七刀 space
#季風帶書店
⁞⁞⁞新北
Daily 常日書房
⁞⁞⁞桃園
山豬窩文創
⁞⁞⁞新竹
筆耕小書店
#道禾書店
禾園茶館 - 迷你書店
藍鵲書房
⁞⁞⁞苗栗
#掀冊店
日榮本屋 The Way We Wish
⁞⁞⁞台中
#蔦屋書店
引書店
小小的海 閱讀空間
邊譜
小小森林生活聚場
晨熹社asahikari
⁞⁞⁞台南
安平運河博物館-時之河書屋
Ubuntu烏邦圖_書店
⁞⁞⁞花蓮
練習曲書店
#花蓮誠品
雨樵懶人書店
⁞⁞⁞台東
眺港二手書店
鹿野書苑
在書店
⁞⁞⁞屏東
#南國青鳥
有情書
小島停琉 - Linger Bookstore
⁞⁞⁞金門
舊事書坊
╔╝ 重啟 ╚╗
無論如河
接下有河Book書店原址,由幾位護理人員接任店主
中央書局
沉寂17年,將於2019春天原址重啟
朵朵森林繪本屋
201812朵朵2.0重新試營運
勇氣書房 Courage Bookshop
江山藝改所 Jiang Shan Yi Gai Suo
搬遷重啟,在現今位址加入了不少的選書陳列販售
#金石堂桃園站前店
1999年開業,2017年中歇業,不過今年的12/27又會重新在桃園火車站前的遠東百貨六樓再次營業
讀字書店
2017年桃園店歇業,2018年於台北重啟
晴耕雨讀小書院
預計2019年五月搬家,書店目前依舊營業中
高雄明儀倉庫書店
2018.6.10歇業,後來被大家復活了
宜蘭 舊書櫃-二手書 咖啡 輕食
今年冬天也再度開張
亞典藝術書店
2018.5重新出發
城南舊肆
2018年9月宣告歇業,2019年重新開張
⁞⁞⁞⁞⁞⁞⁞⁞⁞⁞⁞⁞⁞⁞⁞⁞⁞⁞⁞⁞⁞⁞⁞⁞⁞⁞⁞⁞⁞⁞⁞⁞⁞⁞⁞⁞⁞⁞⁞⁞⁞⁞⁞⁞⁞⁞⁞⁞⁞⁞⁞⁞⁞⁞⁞⁞⁞⁞⁞⁞
💌整理資料有未足的地方,歡迎指正,
這份清單的起心動念是看到水木書苑的兩篇整理文
在此感謝水木書苑的整理
💌本篇依據留言補充資料不定期更新內文,
感謝名單依據留言順序排列:
蔡文力
林珈玄
Sylvie Chen
陳藹文 (IWen Chen)
權佩薏
Pengyu Chen
吳敦仁
張欣穎
劉偉任
劉珈妤 (Joanne Liu)
Liangjen Chen
洪明香
陳郁冰
劉襄群
游雅筑
Lucia Lu
Odyssey Jheng
Kai-Li Lai
陳俞安
Sherry Wu
Suping Lo
#2018書店熄燈 #2018書店開幕 #書店溫度